青嶂若城 續

劉成禺的書我有幾本。但是除了《洪憲紀事詩三種》外沒有讀過他的詩。這個實則稱為史更合適。雖然未必有多少可信。這裡面詩的味道到底淡了些。《世載堂雜憶》翻過一翻。卻是一點印象也無了。不由感嘆聲讀書真是一件蠻難的事情。那一年在天師洞的壁上卻看到劉成禺寫給彭道長八首五言詩。可稱壯觀:
“疊川涉山麓。排郭內城青。鬼界復僊界。一亭多一亭。宮花圖宋瑞。觀榻置彭經。鐘鼓齋樓夜。知更鳥最靈。(木魚鳥報更數。)
六時泉上碣。歷歷滴開元。銀杏星生井。箬㯶樹塞門。師來天瞰洞。怪走石離魂。(六時泉。唐敕碣。銀杏。箬㯶。三島石皆古神物)何物仙凡路。尋常道有言。
籐牆三兩里。梨酒半雙瓢。崖凸人行傴。林卑果摘梢。上頭陰面壁。一木忽橫橋。縹緲天梯末。岷江帶幾條。
勝緣仙所眷。香妙畫能聞。(妙香風過。吹氣若蘭。得聞兩度。)一雨溪聲至。峰峰各劃分。楠寒宮背徑。翠膩洞眉雲。讚出天師像。金鞭絢彩文。(大千君畫像屬讚)
趙翁題觀筆。江令補詩圖。(堯生先生早歲題壁。江君補詩。)飛赴皆清馭。連吟萬紙無。龍浮雲頂畫。豹語夜闌廚。到地不成唾。真君風雅符。
小李將軍許。監茶彭道人。(李君鐵樵善畫。椿仙師喜遊清談兩月)座中無一物。巖下與三身。勃窣清烹理。威儀倦禮神。過橋塵內外。談笑在山真。
罔吳山水橫。幽語蔑靈光。(吳敬恆刻石判青城天下幽。)到眼皆神秀。何心定短長。帝仁天亦老。山靜水為忙。三十六峰坐。吾身一道場。
師意留三宿。言歸歉道心。吷獅峰響遠(石獅中空負殿柱。吹之諸峰應響。)乳鼎殿雲深。(殿有白銀鼎。)壯以龍蛇杖(師贈蛇龍杖。)報之山水音。春多小紅葉。來勿愛秋林。
宿青城常道觀。別贈椿仙彭道長。己卯秋武昌劉成禺。”

己卯是一九三九年。對劉公的生平不甚了然。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大千居士在山中長住而來拜訪的緣故。他也入山。結識了彭道長。並進而贈詩。這八首詩在文句上都有甚多的不解處。亦祗好先鈔下來罷。
說到大千。他在山裡住了好幾年。上清宮還留有他的居室舊址。可惜沒有機緣去瞻拜一番。後來他的畫作裡也偶有提及青城歲月。我陸續鈔存過幾則。
有一幅《青城山紅葉彩蝶圖》的跋語很妙:“青城山中蝶大如掌。絢彩偉於羅浮。而茂樹蓊翳中。時有紅葉。益令人思秋冬之際。霜葉滿林。光艷如花。蝶夢為之栩栩也。己卯六月。寒弟折紅葉為瓶供。小兒輩撲蝶多種。遂對影寫此。以記一時笑樂。”巧的是劉成禺的詩中也提到美麗的之境:“春多小紅葉。來勿愛秋林。”兩人一定談論過這難忘的景象。
又在《異鳥圖》上有題:“昔居青城。每霜葉紅時。輒有異鳥翔集林間。鳴聲閒婉。翅尾嫣紅如燕支。詢諸土著。多不識名。有老道士告予。此紅衣畫眉也。五代蜀王衍游青城。宮人衣服俱畫雲霞。飄然若仙。衍作甘州曲。述其仙狀。上下山谷。衍常自歌。使宮人和之。鳥蓋宮人所化也。壬午冬日。蜀郡張大千爰寫於漠高山下。”
又有《紅葉小鳥圖》一幅。題詩之後又題兩短跋。詩曰:“檞樹雙猿易元吉。梨花鳩子雲溪翁。解道青城好顏色。玉山照耀曉霞紅。”跋曰:“坐第一峰亭子。東觀日出。西望雪山。郁為雙絕。漫以此畫代之弘公。”又跋曰:“青城檞葉未霜先紅。爛若朝霞。以予所養白玉鳩立於枝頭。粉光霞彩相映。帶如觀滕昌佑畫圖。惜嶺梅未來為我寫真。拈筆記此。有愧傳神。甲申立秋。大千張爰。”

有關天師洞的描述。我還喜歡黃裳先生的文章。黃公的蜀中游記我最喜歡《過灌縣.上青城》。是一九五六年十月二十來號的記游日札。黃公寫來自如瀟洒。充和當年遇到的“易道士”如今已成為天師洞的“易當家”。
十月廿六日。黃裳由灌縣上青城。“到天師洞時。天色全黑了。這是一所很大的道觀。門外石刻很多。都是歷代名人兼雅人的留題。不過也並無很舊的遺跡。走進去。有道士出來迎客。請我吃了帶有一種野香的青城茶。吃晚飯。也不過是野蔬數品而已。不慎。咬了一口辣椒。真是辣極了。”
“吃完飯雨又下起來了。就和易當家(即觀主)吃茶閒話。雜七雜八地談著有關道觀的事情。我對道教一無所知。不過知道道家也有許多派別。小心地不去發表外行的冒昧的意見。談到八時左右。就被招待到樓上的客房裡休息。這是一間陰暗。深邃的樓屋。門。板壁。窗櫺⋯⋯全是木制的。那兩扇門就足有半尺厚。不但說明了古樸。也顯示了這裡木料的豐足。在暗淡的油燈下面。格外感到一種陰森的情調。坐在油燈下面記日記。聽著窗外蕭蕭的雨聲。所謂山居的清寂。算是領略盡了。同時發現。過去從古代作品中認識的那種閒適。淡遠的山水詩的情趣。都是隔了很遠的一層的。象這樣的地方。我怕不能安心地住到一天以上。而道士們居然一住就是數十寒暑。僅此一點也實在大可佩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