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师陈耀光建造了一栋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房子
投射在白色物体上的光,是最为节制且明暗丰富的。坐落在杭州之江景区边的光合院,白与灰是空间的底色、而自然聚合的阳光,是空间里有生命的颜色。
陈耀光投入5年,专注自身,对流行保持看法,不断地自我推翻、感动,最终生出光合院,功能层面上,它是艺术沙龙空间,精神层面上,它是36年设计生涯的总结,以及对未来的构思,更重要的是,它凝合成一种有关“生命痕迹”、“诗表达”、“成长预谋”的新美学。

光合院,这栋曾空置20余年的房子,被设计师改造成以四季为背景,有天有地的美学空间。室内外加起来共1800m²,内部近600m²。陈耀光对生命保持聚焦,设计上选择了大量石与木的材质,特有的生长纹理就像是毛孔,呼吸着,“希望材质摸上去和手指毛孔有交流,能传递温度,人要呼吸,材料也要呼吸”。

以新入旧,室内的每一块木质地板都是老木翻新重新利用,室外则是重竹地板与枕木穿插运用。这些质朴的材料,处处体现着设计师“完美有缺”的理念核心,就像他说的:“眼睛睁开看到光亮就是最朴素的材质,却涵盖着不朴素的想象”。岁月在材质上留下了痕迹,覆盖了时间的温度。

灰色,在他眼里是最为内敛与包容的颜色,地面、墙面甚至柜体上可见不矫饰的混凝土,“忠诚可信不骄不躁 ,与任何色彩和质感都相安无事”。与一般的处理手法不同,这里的混凝土表层复合肌理,赋予水泥以木纹的温暖和生命,在过程中,掺入金属颗粒,误入的树叶也随遇而安,融入混凝土。而表面经由砂皮打磨,获得如皮肤般的温润触感。

生命痕迹同样体现在玄关处,这是空间的“门面”,空间中设计了一个金鱼装置,隐在清水混凝土浇筑的盒子里,遥控器按下,盒子缓慢开启,露出一面折射着游动鱼儿的镜子,生动的景象又有着几分诙谐。

一层包括开放式会客厅、展示厅与茶餐厅。通往二楼的楼梯,有一面签名墙,1000位名人曾在上面签下自己的名字,各人各异的手写字体透着温度。
二楼有三间房间,其中一间是休息室,有着天窗,可以看到夜空与星星,另两间则作为艺术品收藏室。阁楼开了一扇门,通往屋顶,有星星的夜晚,这里便是绝佳的放松位置。在设计师眼里,时间是拿来浪费的,也就是需要在精神需求上达到最节制的吻合。因为他认为,环境对每个人的情绪、状态的影响,甚至超过物质的功能性。

而寻求这条最为吻合的路,其间的过程让本身感性的陈耀光感到有意思,“构思的时候有条件可以走神,不像数学有答案”。从通往结果的无限条路中,周折翻转,选择最为惊喜的一条。

诗性的表达,在光合院中,关乎陈耀光的个人记忆。就像他常说的,设计需要解决创造人们活动空间环境的“合理方案”,也要体现人们心理需求的“合情方案”。

陈耀光的诗表达,就像音乐,没有文字但却能让人瞬间悲切与欢喜。光合院的地下室,凝聚着陈耀光的童年记忆,江南白墙黑瓦,运河边,插着的小红旗;天上鸽子与风筝一起在飞的情景,成了设计上的灵感来源。

空间,有了这般陈设,就有了表情。地下室经由改造,最终似是一艘船,载满了那些童年时奇艺的梦,陈列着许多老家具、老古董。有趣的是,那扇尽显绿意的窗户,只能往外推到90度,而这么设计的初衷是为了保护临近窗的一棵树,诗性也是温柔的设计。
儿时的井,也时常柔柔荡漾在江南人陈耀光的心间,“ 当时,需要走到大户人家取自来水饮水,其他的生活用水就是通过井与一口吊桶,对井有特别的记忆”。于是,他花了2个月时间,在院子里装了一口江南的井,地面上露着石圈。终于可以像小时候一样,在光合院里用冰凉井水泡的西瓜招待南来北往的人。

而茶餐厅摆放着花费一年时间设计的茶餐桌,灵感来自记忆里江南山水的轮廓线。15cm厚、1.2m长的老木板被整块保留,自然的曲线高低,与亚克力黏合,就像是木头上冰冻的水流。
茶餐厅的落地窗外,绿地间摆放着一张木长凳,这就是陈耀光刻意而预谋,在人看往户外时,联想到自己生活的故事性。这可以说是设计预谋,也可以说是美学预谋。

设计将预谋的理想成为现实。整体设计中融入了智能化科技,比如家中的灯,遥控后能够缓慢地亮或是暗,有着呼吸感,就像陈耀光说的:“ 灯光智能化运用,有呼吸感,慢慢的亮和暗,就像夕阳”。
在会客厅中,因为展示需要,设计有许多陈列柜,除了半通透的玻璃墙面方式,还有许多隐藏机关,遥控一按,电动陈列柜拉开,里头陈列着世界各地淘回的器物、古董等,有一种发现宝藏的好奇心。打动人心的,往往来自细节的关怀。

与一般留有石头路不同,光合院的室外生着一片低矮的植物,不设围栏,在这样混沌的空间中,让人产生多种可能性,你可能一跃而过,或是从旁边走过,更加具有想象。
院落的西边,布置着陈耀光的预留的大片白墙,傍晚时,阳光通过绿色庭院,迷离地投影在白墙上,“ 我做这面墙,专门迎接光影”。而同样为了留住夕阳而修建的无边水池,则以更为柔和的方式,映射出黄昏时暧昧的光线。

整个光合空间中,除了白灰,更多是有关阳光的预谋。一天中不同时辰的阳光,投射出不同的颜色,也是设计不出来的颜色,它关于主观上对自然现象的预谋,在空间中呈现有时空的一面。

就像陈耀光所言:“没有光影,就没有空间,就没有表情,在空间中光是唯一能带来神奇效果的。”踱步光合院,移步异景间,凝视、触摸、嗅闻,万物仿佛有了表情。
撰文:杨两只
摄影:朱迪
编辑:邓圆也
原文首发在 Wallpaper 卷宗 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