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沫若的一首诗
中国现代文学的研究者抑或爱好者们在给作家“排座次”时,似乎很是喜欢用“鲁郭茅巴老曹”此六字论定,那意思是明确的,即排在前六位的依次是鲁迅、郭沫若、茅盾、巴金、老舍、曹禺,也就是说,郭沫若乃是仅次于鲁迅的重要作家。此说有无学术依据我不晓得,余生也晚,读书无多,对此自不敢置喙,然则无论如何,这对郭沫若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评价,至少也算是个佐证罢。实在说,以我有限的智识,郭沫若以他的一本《女神》,于彼时曾唤醒了多少沉睡的人,“凤凰涅槃”曾招得多少年轻人热血沸腾乃至喷涌。仅凭这个,窃以为将他排在鲁夫子之后也算不得僭越,我们又何妨说,文学家郭沫若在中国文学史上是不朽的。
可是,我发觉文学家郭沫若在一九四九年之后似乎过早夭折了。呈现于眼前的景象是“历史学家”郭沫若,“考古学家”郭沫若,“金文学家”郭沫若,“书法家”郭沫若,“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是那个写《百花齐放》组诗、与毛主席屡屡唱和、高声朗诵《科学的春天》的郭沫若,于是,我的脑中就有了那个慈眉善目、令誉天下的“郭老”形象。后来,我读了一些相关资料,晓得了此人在三十年代也曾与鲁迅闹过意气 、乃至到了无两之境,他还娶了好几个老婆,其中一位还是个日本女人 ;再后来,我还看了许多资料,内中又有指他人格人品的问题抑或行为有失检点、为人不够厚道等等议论。尽管也算得读了几本书的人,但我却是对书本保持着相当警觉,我相信“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道理,对一些专载“花边新闻”的书刊的“爆料”文章尤其厌恶,因此,我对上述说法,大多不信抑或半信半疑,至多不过淡淡一笑而已。
近来大热,学术书读得好生苦恼,小说散文又嫌其矫情,便找来一本阎长贵、王广宇所著《问史求信集》, 以其文字浅显易读以销夏。内中披露郭沫若一九六七年六月五日,在亚非作家常设局举行的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五周年讨论会闭幕式上致闭幕词时,朗诵了他作的一首诗,称“献给在座的江青同志,也献给在座的各位同志和同学”云云。此诗白纸黑字,即刊登于一九六七年六月六日《人民日报》,且看他关于江青的那段:
亲爱的江青同志,你
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你善于活学活用
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
你奋不顾身地在
文艺战线上陷阵冲锋,
使中国舞台充满了
工农兵的英雄形象;
我们要使世界舞台也充满着
工农兵的英雄形象。
时值盛夏,空调故障,正可谓酷热难当;可是读书至此,却不觉打个寒噤。
可是,我发觉文学家郭沫若在一九四九年之后似乎过早夭折了。呈现于眼前的景象是“历史学家”郭沫若,“考古学家”郭沫若,“金文学家”郭沫若,“书法家”郭沫若,“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是那个写《百花齐放》组诗、与毛主席屡屡唱和、高声朗诵《科学的春天》的郭沫若,于是,我的脑中就有了那个慈眉善目、令誉天下的“郭老”形象。后来,我读了一些相关资料,晓得了此人在三十年代也曾与鲁迅闹过意气 、乃至到了无两之境,他还娶了好几个老婆,其中一位还是个日本女人 ;再后来,我还看了许多资料,内中又有指他人格人品的问题抑或行为有失检点、为人不够厚道等等议论。尽管也算得读了几本书的人,但我却是对书本保持着相当警觉,我相信“尽信书不如无书”的道理,对一些专载“花边新闻”的书刊的“爆料”文章尤其厌恶,因此,我对上述说法,大多不信抑或半信半疑,至多不过淡淡一笑而已。
近来大热,学术书读得好生苦恼,小说散文又嫌其矫情,便找来一本阎长贵、王广宇所著《问史求信集》, 以其文字浅显易读以销夏。内中披露郭沫若一九六七年六月五日,在亚非作家常设局举行的纪念毛主席《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二十五周年讨论会闭幕式上致闭幕词时,朗诵了他作的一首诗,称“献给在座的江青同志,也献给在座的各位同志和同学”云云。此诗白纸黑字,即刊登于一九六七年六月六日《人民日报》,且看他关于江青的那段:
亲爱的江青同志,你
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你善于活学活用
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
你奋不顾身地在
文艺战线上陷阵冲锋,
使中国舞台充满了
工农兵的英雄形象;
我们要使世界舞台也充满着
工农兵的英雄形象。
时值盛夏,空调故障,正可谓酷热难当;可是读书至此,却不觉打个寒噤。
![]() |
书影 |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我的消暑菜单502篇内容 · 13.3万次浏览
- 我的夏日出行计划243篇内容 · 5.8万次浏览
- 私藏夏日书影音清单265篇内容 · 14.4万次浏览
- 想做的事,别等“以后”1.0万+篇内容 · 1037.1万次浏览
- 关于夏日的幸福小事144篇内容 · 6.0万次浏览
- 奇思妙想的夏日创作29篇内容 · 9296次浏览
- 跟文豪学说话17篇内容 · 6.3万次浏览
- 身为女性你有哪些想要逃离的瞬间25篇内容 · 9.0万次浏览
可以与郭写的《水调歌头》,对比着看。
《水调歌头·粉碎四人帮》 郭沫箬 1976年10月21日
大快人心事 揪出四人帮 政治流氓文痞 狗头军师张 还有精生白骨 自比则天武后 铁帚扫而光 篡党夺权者 一枕梦黄梁
野心大 阴谋毒 诡计狂 真是罪该万死 迫害红太阳
接班人是俊杰 遗志继承果断 功绩何辉煌 拥护华主席 拥护党中央
找找郭沫若50年代的诗集,会有更多的惊喜
减肥诗,吐啊吐啊
长春好,长春好 长春汽车满地跑 。。。。。。 差不多是这样吧
俺内个娘。。。湿
还不如儿歌来得天真呢
哈哈,姐你说的太对了
郭本来很有文学天分的,唉。。。。。。
当时一些泥腿子出身的军中高层也嘲笑他“郭老郭老,诗多好的少”。 说到底,1949年后郭就是一个超级呜呜祖拉,后来者觉得恶心,当时的人恐怕也大多数觉得他太趋时和媚上,太变色龙吧。
这首顺口溜从文字节奏上看,上口流利,但像酒后的忽悠,赵本山。 单从文字上看,词语也平白通顺,但如以诗词的标准,算顺口溜?民间通俗化吧。。。 要是从道德看,中国文人大多都是如此,98%。。。
(千万别问这98%数字从何而来)
「主席並無心成為詩家或詞家,但他的詩詞卻成了詩詞的頂峰。主席更無心成為書家,但他的墨跡卻成了書法的頂峰。例如這首《清平樂》的墨跡而論,『黃粱』寫作『黃梁』,無心中把粱字簡化了。龍岩多寫一個龍字。『分田分地真忙』下沒有句點。這就是隨意揮灑的證據。然而這幅字寫得多麼生動,多麼瀟洒,多麼磊落。每一個字和整個篇幅都充滿了豪放不羈的革命氣韻。在這裡給我們從事文學藝術工作的人,乃至從事任何工作的人,一個深刻的啟示∶那就是人的原素第一,政治工作第一,心理工作第一,抓活的思想第一,『四個第一』的原則,極其靈活地、極其具體地呈現下了我們的眼前。」
98%。。。 ?也许可能差不多,不过我们不敢说。呵呵
我中学的时候就已经吐完了,去市里图书馆找到了郭的全集,然后特意从49年开始翻了他的诗歌一直到文革,很快就翻完了,差点没吐虚脱了。。。
“说到底,1949年后郭就是一个超级呜呜祖拉,后来者觉得恶心,当时的人恐怕也大多数觉得他太趋时和媚上,太变色龙吧。” 精辟!
無心中把粱字簡化了。
这才叫本事。
人的元素第一,真是真理。
如此想来,郭当年作《女神》时也许并没想当什么文学家,也未可知。
天安门上红旗扬
毛主席画像挂墙上
亿万人民齐声唱毛主席万岁万万岁
万岁万岁寿无疆
毛主席呀毛主席
你真赛过我亲爷爷
郭沫若文选第12卷第765页《毛主席赛过我亲爷爷》
哎呀,这都成话么?
「内容不可见」
是啊
爱问上可以下载到郭沫若的集子 正在看他的诗哩 实在是灰常灰常cult
看个大概可矣,别把时间浪费在这儿,怪不值当的。
恩这种东西有一个小时足够浏览一遍 起码知道一下文人的底线在哪里,还是值得的
「内容不可见」
倘能如此,则谓之“受益匪浅”。
文人的底线就是没有底线...此论颇到位!
自宫
实在是灰常灰常cult 嘿嘿
现在看更是行为艺术了
行为艺术?这评价太秒了。
绝对的,我当年还抄了几首去高中班里念过,把所有人都雷住了,就在学郭的《屈原》课文的时候。。。
解放前有才气也不乏勇气的郭沫若,为何解放后却判若两人?这里面的原因才是需要讨论的。其实郭沫若未必不知道自己写的是些垃圾,毛泽东也很清楚郭的肉麻吹捧并不真诚。
郭的两个儿子被折磨死后,郭沫若把自己关在书房中,以泪洗面,一笔一划抄录儿子的日记,从中依稀可见郭沫若真实的内心世界。下面是一首郭世英的诗。
孤雁
那是最后的一片雪 那是最后的一次结冰 啊------寒冬 你终要过去了 人们期待着春天的来临 向着南方 张着千万双眼睛 那是大雁回来的方向 大雁的往返 好象是命里注定 (开始就有点走题, 但请您忍气看下去吧) 一队整齐的大雁 徐徐地掠过白云 他们从不知 什么是南方的雷雨 什么是北方的厚冰 知道的只是祖先的脚印 是啊 只是祖先 是脚印
怎奈 一只多事的雁 发出了疑问 谁是那最早的祖先 怎样走得了最早的脚印 为什么总寒南、暑北 为什么总在跟着别人 听说人要走自己的路 难道这只有祖先 不是我们 疑问 疑问 还是疑问 世界好象为了泡沫 才安排了浪花 为了浪花 才有了波涛滚滚 疑问使他下定了决心 留下来 留下来 我要看个究竟 他的决定 引起了雁群的震惊
你这个傻瓜 你这个不相信祖先的人 这些不加引号的词 值钱吗? 追求真理 正是祖先的精神 但结果会怎样呢 他会得到祖先的结论? 啊! 也许他会冻死在寒冰 我望着迷蒙的雾 眼前仿佛出现了 一只死去的大雁 他是那样的年轻 他死了 但流露着使人难忘的 笑痕
鸡冻了
解放前有才气也不乏勇气的郭沫若,为何解放后却判若两人?这里面的原因才是需要讨论的。-------讲得何其好啊。
文革中最令人恐怖的,并不是领袖笑脸背后的反复无常和冷酷无情,而是全国人民无理性的革命激情。红海洋中,没有多少人有勇气坚守自己,知识分子也一样,这里嘲笑郭沫若的也一样。
很深刻。
我会坚守自己,尽管文革时我少不更事 自从懂事以来便学习这样做 另一方面,我觉得一个白丁,便有权利也应该去BS郭沫若 因为他毕竟是文人的代表,理当为中国人做出表率 我们自己没有坚守,因为我们位卑言轻,所以算不得什么 但是他就绝对不应该 所以,为什么不该嘲笑他?
把他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也是在警示今天的文人: 你们应该成为中国人的表率 所以要是你们自甘堕落,也会像他一样被鄙夷、被嘲笑 这难道不对?
其实大家的意思是再明白不过的。
就是现在,坚守自己,又谈何容易。 大学、研究生招生简章上要求“热爱这个,拥护那个”,不同意的大有人在,因此拒绝参与的又有多少? 政治课有多少人愿意让自己不及格? 体制内讨生活的人写过多少“报告”“总结”“申请书”之类?说过多少谎话?
我认为郭沫若是个讽刺喜剧,更是个悲剧,大人物是大悲剧,我们这些小人物是小悲剧。
恩,尽力吧
好的,两位所论确是精当。
呵呵楼主的一篇日记引出这些思考,厥功至伟
哪里,只是稍稍有那么点感觉,不吐不快而已。两位先生所言,非小文能及,但却并非小文的题外之意。谢谢两位的理解!
不是当事人怎么知道当时的处境,觉得跳湖的上吊的值得赞扬可以,但是为保留生存权利说违心话也不用过于指责吧。
老舍写的《陈各庄上养猪多》也够违心的,只能说:“伟大的时代”。
「内容不可见」
嗨,我那时候是有目的去图书馆的,纯粹一种猎奇的心态,然后抄点出来给大家看,一种Disclose的情绪使然
批评郭喇叭并不是为了赞扬那些跳湖的上吊的,况且跳湖上吊的中间有不少都是胸怀伟大领袖而死的呢,他们并不像某些汉学家说的为了真理或反对某某而赴死,更多的迫于自尊的底限罢了,在那个疯狂的时代,活着确实比死更难堪,特别是邓拓、老舍、翦伯赞等1949年后一直较为平顺或得意的那批人。而经过批胡、反右过来的知识分子,心理落差反倒小得多,灾难只是添加了一笔而已。 如果看当时的文献,可以看到,郭喇叭很多言论并不是为保留所谓的生存权利,恐怕还是“权力”在作怪,在痛斥“坏分子”时,他的态度比谁都严厉,大帽子扣得比谁都大;在作腴词时,他的形容词比谁都恶心。用严酷的环境来宽容当时的知识分子,当然也说得过去,但标准再宽,似乎郭喇叭也不会在这个被宽容的范围之列。
玄武精论。
「内容不可见」
2010-07-14 15:03:08: 吞火海峡 (电影=鸦片) 天安门上红旗扬 毛主席画像挂墙上 亿万人民齐声唱毛主席万岁万万岁 万岁万岁寿无疆 毛主席呀毛主席 你真赛过我亲爷爷 郭沫若文选第12卷第765页《毛主席赛过我亲爷爷》
看此诗的内容有点像那老郭的歌德风格,但凡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用自己的脑 子想.....
老赔也许是孤陋寡闻了,只听说有郭沫若文集,郭沫若全集及郭沫若选集...好像没听说他有过文选,更未听说其 文选 有12卷之多....老赔手里有郭的文集若干(1957年版),前两卷是诗歌,第二卷较厚,也才只有450页而已....而沫若全集的文学编只有9卷本,更是没有12卷之说的道理了....就算是毛主席的文选或是鲁迅的文选也没有超过10卷的...何来的12卷?还是先存疑的为好.....
现在有些人一旦糟TA起某人来就没来由地湖抽乱抡,如说什么毛一生只洗过三次澡之类...这些连他自己都不相信的东西你发它作甚???唉......
2010-07-14 15:03:08: 吞火海峡 (电影=鸦片) 天安门上红旗扬 毛主席画像挂墙上 亿万人民齐声唱毛主席万岁万万岁 万岁万岁寿无疆 毛主席呀毛主席 你真赛过我亲爷爷 郭沫若文选第12卷第765页《毛主席赛过我亲爷爷》
看此诗的内容有点像那老郭的歌德风格,但凡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用自己的脑 子想.....
老赔也许是孤陋寡闻了,只听说有郭沫若文集,郭沫若全集及郭沫若选集...好像没听说他有过文选,更未听说其 文选 有12卷之多....老赔手里有郭的文集若干(1957年版),前两卷是诗歌,第二卷较厚,也才只有450页而已....而沫若全集的文学编只有9卷本,更是没有12卷之说的道理了....就算是毛主席的文选或是鲁迅的文选也没有超过10卷的...何来的12卷?还是先存疑的为好.....
现在有些人一旦糟TA起某人来就没来由地湖抽乱抡,如说什么毛一生只洗过三次澡之类...这些连他自己都不相信的东西你发它作甚???唉......
解放前有才气也不乏勇气的郭沫若,为何解放后却判若两人?这里面的原因才是需要讨论的。
对个人而言,只能说郭沫若人品无底线,可现实中又有谁真的一直有底线呢?更何况在人民的海洋里随波逐流,有底线的人都被淹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