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学习》必读的26条金句!

《好好学习》必读的26条金句!
1.我们在多数情况下,做决定的时候不果敢,投入的时候不坚决,做判断的时候不独立,看到别人赚钱的时候不甘心。
2.“人与人之间的差别,大于人与猪的差别。”任何一个人和任何一头猪之间的基因差异,是恒定的、可量化的,但是,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则会大到完全超乎你的想象,乃至无法预测。
3.在我的定义里,只有能够改变你行动的信息才是知识。 换一种角度看,衡量你的学习是否有效的重要标准是:学习之后,你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法是否得到了改变。
4.时间一久,就出现激励的“挤出效应”了,也就是一旦没有了外部激励,或者这些激励看起来没那么有吸引力之后,你的热情和动力就会大幅下降。
5.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我们必须对知识进行管理,而管理知识最重要的并不是大多数人以为的对知识进行收集、分类、保存。知识管理的核心实际是通过管理知识提升我们的认知深度,进而改变我们的行为模式。
6.我们如何看待自己与这个世界的关系,深深地影响着我们的学习效能。 难道聪明人没有尊严?不是,是聪明人知道尊严不是在别人驳倒自己时去维护面子。真正的尊严是发现改进和成长的机会。
7.快是结果,不是原因。想要能力提升得更快,不是说学习过程就要很快。相反,越是快速提升的能力,反而越需要下慢功夫。
8.如果你只是孤立地记住一些事物,试图把它们硬凑起来,那你无法真正理解任何事情……你必须依靠模型组成的框架来安排你的经验。
9.在我看来,一切的学习和努力无非三个目标:一是解释问题,二是解决问题,三是预测问题。应该说,没有哪个人的学习会超过这个范畴。
10.我买书不是为了看完书,而是为了更快速地寻找问题可能的解决方案,探索如何消除知识阻塞。所以,一本书只要可能对解决我关心的问题有帮助,我就都买回来。我买回来也不着急第一时间把它看完,而是只花几分钟时间阅读目录、前言和结论,目的是了解作者这本书究竟解决什么问题,思路是什么,我关心的话题他是怎么解决的。
11.我们都对“知识改变命运”耳熟能详,然而改变命运的不再是知识数量这一维度,更重要的是认知的深度。在知识大爆炸的时代,我们必须对知识进行管理,而管理知识最重要的并不是大多数人以为的对知识进行收集、分类、保存。知识管理的核心实际是通过管理知识提升我们的认知深度,进而改变我们的行为模式。
12.我们大多数人的学习层次一直无法提升,就是因为我们掉进了追逐技术效率的游戏圈套:我们越努力,跑得越快,要学习的新知识就越多。而这,让我们陷入了学习的“老鼠赛道”。在老鼠赛道中,我们看起来一直在努力,可是其实是在原地打转。 要想从老鼠赛道中跳出来,我们就要努力提升认知效率;而要提升认知效率,就要找到撬动效能的杠杆点——临界知识。
13.什么是临界知识? 所谓“临界知识”,便是我们经过深度思考后发现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或定律。掌握临界知识,我们便能开启学习的“少即是多”“四两拨千斤”模式,从而极大地提升学习效率。
14.你可能会困惑:“无用”的事情那么多,我到底应该学习哪些无用的知识呢? 在我看来,各种表面上看起来“无用”的不相干知识,最后在底层都会联系起来。一旦你的研究深度达到底层规律的层面,表面上看起来不相干的问题都会在底层盘根错节地联系起来。而将这些“不相干”的事情联系起来的,正是我们说的“临界知识”。
15.在我看来,问题不是我们不够努力,不是我们不够聪明,而是我们的努力有一个重大的误区。我们一直把时间花在想办法提升“技术效率”上,而忽略了真正重要的“认知效率”。
16.想要通过接触新的观点和知识快速成长,就要面对与自己传统认知不一样的地方。而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很容易激起自我防卫。要改变这一点,就要培养第一个底层心态——绿灯思维,积极地考虑新观点里有价值的地方。
17.以教为学,也就是把教别人的过程作为帮助自己学习的过程。这听起来有点难理解,就好像一个人是老师,同时又是学生。不过,如果你把教学这件事想象成知识从高势能向低势能转化的过程,那么老师的角色,只要是站在较高的那个小山坡上的人即可,不一定非要是泰山、衡山才可以。
18.什么是刻意练习?刻意练习的核心假设是:尽管专家级水平是逐渐练出来的,但是关键在于受训者必须通过训练掌握更高级的心理表征,才能真正有突飞猛进的进步。
19.为什么要如实地记录过程呢?因为在生活中的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对发生的事情是靠大脑记忆的,并不会记录下来。我们以为我们记得过去发生的事情,但是事实上,心理学家研究发现:时过境迁后,我们会根据现在的情况,扭曲自己过去的想法和对行为的解读!
20.过往看似平淡的日子,因为时间的力量,因为空间的变化,因为心境的改变,因为自己的成长,回头看的时候,就产生了新的意义:这种回头重新面对过去的做法,让我更好地理解当时的自己,也更好地理解现在的自己,更重要的是能够给未来的自己以启发。
21.记忆宫殿法,可能是目前人类发明的最为强大的记忆方法。它的基本原理是,构想一个我们熟悉的场景,把需要记忆的事情放到已经熟悉的场景当中。 或许是因为我们大脑的习惯是寻求新刺激,快速把书读完吧……我们都希望读完书获得新知识,因此不断快步向前去获取更多、更多……
22.创新者之所以遇到窘境,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不愿抛弃存量,拥抱增量。
23.即使我们做对了99%的事情,只要1%的事情搞砸,造成的损失就会放大10000倍,因为在一个系统中,不同的事情对结果的影响是不均衡的 那些偶然的、意外的小概率事件的结果,往往造成致命的后果。
24.想要做到极致,不是说只学某个专业的知识就够了,也不是简单地这也学学,那也学学,而是要学习与解决某一类问题相关的所有核心能力。这一点,一定是突破专业限制的。
25.方法和技巧永远知识工具;内心的热情和天赋,才是让生活创造精彩奇迹的剑刃。真正重要的是:我们应当对这个世界充满好奇,有自己的热情和独立思考。
26.总结是对结构的好坏的分析;而反思是对产生结果的原因进行分析。或者,换个说法:反思的实质是对假设进行校正。
秋天的小松鼠🐿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转:工作中值得将精力放在哪里呢? (1人喜欢)
- 容易得癌的女人
- 用心用脑才能做好 (2人喜欢)
- 李校来啦---part time (2人喜欢)
- 喜上眉梢---part time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