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的细节

很多年都想写个雪诗,《雪》的标题都写下了,搞了七八行就弃了。我可以写雨、写风、写霜、写阳光,但是写不了雪。偶尔写到一句两句的,但不是写雪。鲁迅的《雪》写到南北方两种雪,描写非常精确,我心目中的雪正是其中所写的北方的雪,比鲁迅所见更狂暴。济南也下雪,下得是南方的雪。燕山雪花大如席,写的是北方的雪势,鹅毛大雪讲的是南方的雪花。离开东北几十年,再未见过北方大雪,这和气候变暖有关,跟我去的时间点也有关系。
大雪,通常是暴风雪,白天迷人眼,小孩很少在雪天奔跑,也有安静的大雪,堆雪人,打雪仗之外,还是喜欢躲进屋里。所以雪天待在外面的时间并不多,如果我写诗,需要长时间的待在户外去感受它,倍受其蹂躏,又能自由地穿梭。小时这一课学习得比较间接。看过《悬崖之上》唤起关于雪的一些记忆。
暴风雪天要戴护目镜,一方面防风,风雪眯眼,长时间睁不开眼睛;一方面防光,雪地反射的阳光伤眼睛。农场流行的四季防风眼镜像游泳镜,玻璃镜片周围是帆布,不是胶皮。护目镜有墨镜或者镀了一层水银的玻璃镜。护目镜显然可以提升雪地上的战斗力。没有护目镜,顶风冒雪跑在荒野跑下去一定跑偏,顺风跑一定是迷路。逆风奔走会出汗,落花落在脸上都化成水,脸上热气蒸腾,身上也热力蒸腾,显然不适合途中停留。张承志的《黑骏马》中马群是顺风奔跑,汗水淋漓,终于脱力,停下,冻死。
横道河子,牡丹江一带,为丘陵地带,山多,空投到预先设置的地点没问题,需要规避山林,冬天的密林中的树枝树杈都是杀人的刀剑。投放到山谷,积雪可能会很深,没法行动,得有滑雪装备。那个年代,路上一夜积雪都可以没膝,寻常水沟半人高的积雪也常见,所以空投到平地上,湖面与河面都是可以的。平地上风大,雪被北风刮走,留下的雪积累得较为坚实,即使撞破雪壳,下面出现一人深的积雪也不容易。雪都被刮到没风的地方。
有两年我家住在公路边上孤零零的一座房子里,土坯房,墙厚不足一米,半米有余,茅草顶黑色的,左中右三间屋,一个冬天醒来就被大雪埋住了,可以说周边所有的雪都堆积到我家房子周围,堆成一个雪丘,公路到连队居住点也就五百多米,大家都把我家给遗忘了,没有任何呼救工具,只能等待。
空投地点的选择的条件就是离火车站近,直接夜里空投到城外也没问题。牡丹江那边的房子墙厚一米有余,夜里人憋在的屋子里烤火睡觉,要听见飞机声太难了。其实从边境随便找个地过境都比飞机空投强。
诗经《七月》的冬天要塞上北边的窗户,把门封好。我们那里家家家用垒砖把北窗封堵上,南窗都是双层窗户,窗户中间有有锯末堆积,留下三分之二的面,足够采光。然后用纸条糊窗缝,后来用大张塑料布蒙窗户。门也是双层,还有一层棉门帘,早年哈尔滨的门应该比较厚重。冬天也不会开窗,通向阳台的门会封闭甚至蒙一床皮褥子啥的。
雪后大人上班,小孩上学要打绑腿,这样雪不能够钻进鞋里和裤腿里,晚上要把棉鞋烤干,第二天穿。棉手套都是一个拇指一个手掌,军用棉手套一个拇指一个食指,一个手掌。不戴手套持枪,射击,不是不可能,没啥效率。现在哈尔滨冬天光头可以,八十年代冬天不戴帽子,两只耳朵完全冻伤,再早以前冬天,只有两只眼睛裸露在外。冬泳者例外,也保护,裸露的时间有限。
冬天下雪后第一件事就是清理积雪。一个是人肉清扫,一个是推土机之类的。我们家民居里的道路都是人肉清扫。公路上都是车把雪压成雪壳路面,非常滑。那条公路大致两种车在跑,运粮的车,和拉木头的车。都是解放卡车或者拖挂车,抓住车箱板后面可以一路滑行到学校。司机肯定看见小孩追车、挂在车后面,假装没看见,小孩则又害怕又惊喜以为没被发现。车轮上都绑着防滑铁链,否则会翻车的。
哈尔滨有轨电车比较出名,街道也能清扫,幅度有限,路两边雪堆连绵,奔跑追逐,拍喜剧应该够料了。
我们农场(县团集)好像只有三台吉普车,两辆是公车,一辆是私车公用(给国民党的起义军官配备的,他从不自用,成了公车)。小时见过最好的车就是一台黑色的甲壳虫,每年能看见一两次,从公路上远远经过,应该是牡丹江农管局(师级)的车。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之交,冬天无活,连队指导员会带几个人开履带式拖拉机出去打猎,不知道他们会跑到何处,几天后回来,爬犁上丢着三只黑熊,所以也吃过熊肉,只是没印象了,心里惦记的是不知熊掌都落到了谁家。
冬天车得停在室内,早上启动前要用炭火盆烘烤二十分钟吧。一个特务科室有很多小车是不可能的。雪地上乱开,急刹车,车会飞,人在雪地追跑会摔跤。国外也有雪地上追杀格斗的电影,还是比较合理的。
暴风雪中,人在外面奔走,脱离道路就会迷路,马夫半夜起来喂马都会被暴风雪刮走,埋葬,冻死,汽车停在路上会被雪埋掉。
我记忆中多是雪后的平原或山地,一个干净而闪闪发光的世界,可以尽量走远点,在尚未有人迹之地,用两只脚画画。这些东西写什么诗呢。
南方的雪再大,不是没有危险,济南本地大雪后,医院里会去很多摔倒摔坏的人,男女老少都有。在东北没听说过摔倒把人摔坏的,小时也有摔得特别惨的时候,就是疼痛,没有进过医院,稍大一些,完全不会摔跤了,平衡与反应都非常迅速。南方的雪再大,真的不危险。
-
gg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15 15:45:02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14 13:37:36
-
我为什么不会飞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14 13:15:07
-
Ericarlline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14 12:32:34
-
燎若观火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14 11:04:46
-
闻若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14 08:25:27
-
阿怪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14 05:35:50
-
北池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14 02:58:40
-
Y老师捡的小猫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14 02:43:16
-
惰哥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14 00:30:49
-
黑白世界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14 00:04:50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13 17:34:42
-
流马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08 09:3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