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三年后的五四讲话(第二篇)
时间又过三年,又是新带的一届要毕业了,在最后一节班会课上讲了这篇也是写了好久的稿子。我和他们说,还在说还想说,大概是因为内心理想主义的火苗还没有完全熄灭。三年前在豆瓣写下那篇五四讲话的时候,得到了特别多朋友的鼓励和认可,包括一些从未熟识的友邻,时间白驹过隙,又是三年一次的讲话,希望我自己也还能一直有勇气,愿意一直坚持做一件我觉得有意义的事。
……(与三年前的开头是一样的,故省略)
回想起我自己18岁,我那时候只是铁了心想去读中文系,然后晴天霹雳告诉我理科生不能读中文系,于是我便想转战到新闻专业。后来还是皇天不负有心人,我找到了可以接纳理科生的学校,我的母校,我的分数也刚好能被湖南师大录取。然后这条路,我一直坚持走了十多年了。在这条路上有好多次都有特别难的时候,但是似乎从来没有不做语文老师不做文学这个念头,从来没有过。
特别幸运的事,在我的教学接近第二轮结束的当下,我依旧觉得我的选择是最对的,我不确定我热情的程度和最初是否如终持平,但我知道这份工作能源源不断带给我新的惊喜和启发,我总能从中获得不同的乐趣。
想来,我确实会觉得充满热爱的人特别迷人,所以这么多年看选秀,我只为一档节目哭过,那就是《这就是街舞》,这个节目和我所有看到过的综艺都不同,在别的节目的选手都在标榜自己如何热爱音乐、热爱舞台时,只有这个节目的大家伙,是用他们的每个肢体动作、表情、态度,在告诉我他有多热爱街舞本身,在看到即使是对阵的大家互相拥抱时,那种关乎热爱的渲染力,是我即使隔着一个屏幕也能感受到的。所以我会推荐大家没事可以看看各种颁奖礼,从奥斯卡到艾美奖,特别是台湾的三金颁奖,金马和金曲,那些得奖人的感谢词都会变得特别感人,每每看完,我都有一种如果我能在这个领域里从事我该有多幸福的向往感。
在和你们在一起的两年半的时间里,好多次确实上课会越上越兴奋,嗓门越讲越大,又或者因为自己知道接下来会有爆点,连带着自己都会满怀期待。其实有时候也会想着要保护嗓子要小声点,但是一讲到激动处,就全然忘了。后来我有在想,我觉得这样挺好,我一面在上语文课,一面在告诉大家,做一件你喜欢的事情是什么模样,大抵上就是真的会全身心的忘我。
我以前的学生问过我说为什么从事语文教育,我说因为我很爱文学,我特别想把我对于文学的热爱传递给更多人,然后他们还给我鼓掌。你们在听了我曾经谈过我关于变老的担忧后,有的同学当时在写随笔时给我鼓劲,其实一直以来,都会有学生默默给我肯定也给我鼓劲,我后来想了想,我觉得我要对得起你们给我的这份掌声和加油声。
所以我特别特别希望你们逐渐长大,都能一直坚持做自己想做的事,保持一份热情,不知道我有没有用两年多的时间在课堂上或多或少给你们做了一个好的示范。热爱生活是一种本领,就像姜思达说的那样,人没了可以再找,钱没了可以再赚,可是热情没了,就再也找不回来了。

这一轮里,我有一件最值得骄傲的事,就是在高二上学期我讲了“平权”这个话题,我不知道为什么我每次都能在“大限”之前给你们讲完最重要的“平权”这一课。其实在上一轮的教学中,我有提到过,我自己是因为直到高三才想清楚了平权这件事的一些细节,所以我当时每周抽着高三的一次第九节课给学生讲班会,我永远不会忘记当时彻底讲完那个话题时,长叹一声,说就算此刻把你们送进大学我也毫无遗憾了,抢着时间给他们讲完平权是我上一轮最庆幸的事。而这一次,我是在高二上学期的最后,给你们讲这个话题的,说实话,效果并不算好,你们的热情与讨论度比起上一届来说并不高,其实上完以后,我后悔了好久,我觉得这个话题我拿出来的太早,你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于这个话题的感触与思考还没有那么多。然后疫情就发生了,我们只能在家里上课,回来以后我们也没有班会课。我面对着这一切时,那时候我真是想着,好险,还好。还好我选择了一个及时的timing讲了这个课,这真的是老天的眷顾。

其实这几个问题,男女停车位也好,女性走夜路也好,表达歧视的权利也好,既不支持也不反对也好,有些同学早已忘了,但是没关系,因为我们现在还只是高中,大家的生活相对简单,等你真正走向大学步入社会开始的那一秒,你就会发现这些问题并不与你无关,相反,它暴露出来的问题会无数次的出现在你的身边,出现在女生的生活中,也出现在男生的生活中。而且也只有你真正走出高中校园的那一天,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上我们要思考的社会议题远比课堂上来得复杂,比如最近我看到的关于脱口秀是否可以拿性别开玩笑,比如大学里的女生节横幅究竟应该怎么写一样,也许只有等到你看到漫天的新闻,或者你自己也有困惑、争执甚至也牵涉其中时,你才会开始真正的思考这些问题,思考究竟什么才是对的,什么才是好的。
而我们今天的网民,总是习惯于用站队来取代讨论与思考,放眼望去,我们几乎已经没有什么公共平台能够平心静气的讨论些社会议题。其实在生活中,我是一个并不在意一件事情是否有正确答案的人,相反,我很享受思考和博弈带给我的快乐,但是如今,这样的机会越来越难得了,你不同意我,我就举报你,你同意我,你的三观就是最正确的。所以有时候看着我们还有一个小小的教室,可以让大家畅所欲言、尽情思辨时,我都觉得它好像一个防空洞,只有在这里,我们才没有党同伐异,我们才会愿意耐心倾听每个人的声音。
那么,我也希望你们能永远记得我们在课堂上讨论过的那样,第一,记得思考最重要,第二,就像我在某app上学到的那样,记得学会沟通交流,聆听他人,最重要。很多问题是否有一个唯一的答案,这一点我尚不确定,但是我知道,“很多人在谈的时候,就是一个支持”。

然后我也没想到,高三的我们会变成上班会课最频繁的一段时间。我曾经提到过,我带你们上的第一节班会课,是关于品味,那节课就是所谓的“把天都聊死了”,我一向对我自己搞的这套班会课很有自信,所以当时我真的是上出了一身冷汗,也很怀疑自己到底能不能和你们合拍。再往后,我们的班会总是零零落落,有各种事情、检查的干扰,然后就是疫情彻底停置了一整个学期的班会课,总之我们上的有一搭没一搭,更重要的是我并不知道你们的反馈。现在说来,其实也不知道为什么到了高三,我们有一种报复性消费的感觉,我进一步升级我“挂羊头卖狗肉”的功夫,你们也会给我一些反馈,告诉我原来大家是期待班会课的。记忆颇深的是有一次我出去开会提前赶回来,其实我只是想着回来守守大家自习,但是你们失望的表情让我突然意识到,原来你们是有期待的。在这个学期里,我并没有选择太多沉重的社会议题来供大家讨论,相对的,我们后期聊了更多生活化的场景,关于成长、关于父母、关于数字生活,到这个学期,我们唯一聊到的关于艺术与美。如果这些话题,可以让你重新回忆起成长的点滴,省视自己的生活,带给你一些润物细无声的触动,我觉得也很好,我很珍惜这些欢笑过的画面。

因为我总说你们是很听话的小孩,所以在这个时候我反而想教你们一些勇气。我其实从小都不是一个很有勇气的人,我从小最常听到的评价是“这孩子真乖”“真听话”,我外婆有时候说我就像《项脊轩志》里说的那样,大类女郎也。我一直努力在做的是别人眼里的好孩子,生性非常敏感胆小怕事。后来是慢慢成长,一点点的,才敢开始有一些自己的想法自己的见解,逐渐拥有接受别人讨厌我的那份勇气,才敢开始去做喜欢的那个自己。而这一届我会觉得和你们走得特别近的原因,是在班会课上我第一次有勇气,把你们当我的挚友一样,分享我那么多生活的故事。不知道各位有没有察觉到,关于我自己的那些段子,到后来,我突然发现,我其实分享的都是我的黑历史,我的不成熟,我一开始不擅长与宿舍里面的人交往,我的衣着品味差,所谓真实演绎了“喜剧的内核是悲剧”。我想其实在成长的那个当下,我肯定是很尴尬无助的,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说真的,其实都很难一直被别人肯定和认可,Bob dylan在最有名的歌曲里唱说“How many roads must a man walk down before they call him a man”,所以大家一路以来也许也会有很多像我一样尴尬的瞬间和时刻,但是你看,总有一天你会有勇气笑着说出这一切来,并且你会觉得,是因为有过去的那些时刻才造就了现在的你,让你成为一个有故事可说的人。所以不要害怕成长,也不要畏惧或讨厌当下的那个自己,重要的是勇敢面对成长的过程,在每一段的经历中,都认真的去生活,去感受,去体会只有在那个阶段里才能品味到的人生风景。
等各位真正走向这个社会,我们究竟要怎么来面对这个社会。我会感觉,第一,如今我们这个社会的一切实在是太迅速、太碎片化了,甚至网上有人说,连碎片也算不上,是粉末化了。连我也不得不承认,就像我们在班会课上讨论的一样,我也逐渐变成了一个“讨厌严肃”的人。我们曾经看过教室后面贴过一篇抖音用户,从200万订阅到消失的文章,我们也会发现现在所有的音乐App都会精准的告诉你副歌的位置,你直接听副歌就行了,然后翻唱达人们会把所有的歌都唱成一个味道,因为这个时代只需要这样的速度、这样的味道。
然而音乐人陈珊妮在金曲奖的发言里曾说,

所以我常常会感慨说,每次看到大家在封闭的校园里,能安安静静的读一本书,听我说一段关于艺术与社会的观点,看我给大家放的如何慢下来去理解艺术的视频,我都觉得这是我作为一个老师最有意义的时刻,因为等大家走出这个校园,我们的同学或主动或被动,也许并不会有太多这样的时光与心境了。综艺节目《乐队的夏天》中,张亚东感慨说,如今的时代下我们还能有个平台大家一起聊聊听音乐的感受真好呀。这也是我想说的,虽然这个时代终究会将我们裹挟进所谓的内卷浪潮里,裹挟进碎片化、加速化的浪潮里,但是至少我们还能有点意识,最好是有选择的权利来让自己安静、放慢下来,而不是纵身一跃,让自己变得支离破碎。
其次,这个时代下我们的确是活在一个越来越反全球化,越来越分裂的时代。要不然你就选择像弹幕一样戏谑而过,要不然你就选择像微博一样选边站,彼此向对方投掷鸡蛋与石头,人与人、文化与文化的交流与沟通变成了最不需要做的事。而最近有两件事对我的影响很深,一件是何伟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他说到直到今天,他仍喜欢当面与人交流,不知道各位同学有没有意识,在你身边也许也会有让你讨厌的人,但是确实有趣的人、值得沟通交流的人挺多的,比有时候你在网络上看到一些愚蠢的发言要来得开心挺多。之于我自己,我特别享受和两个班的同学聊天的过程,每次当我们不聊学习聊到别的,听听你们的梦想,聊聊你们的生活态度,对我来说都是一件特别惊喜的事。另一件是我提到过的某APP上,当两岸三地的年轻人能有一个互相平心静气交流的瞬间时,有人说,我终于意识到原来两岸三地的大家,也都是有血有肉的年轻人。我特别喜欢有血有肉这个词,我也喜欢之前给你们出的那个作文题,在这样的大时代下,我们是不是还能睁开我们的双眼,看看周围的,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意识到他们是人,是有思想有情感的人,他们不是符号、不是代号、不是工具,哪怕不能深度共情,但也至少尝试理解对方,学着让每个人的尊严都值得被人们尊重,个人的价值被人们肯定,每个人都充分享受爱与被爱的温暖,这变成了这个时代下我们每个人都要学习的课题。
所以在这样的时代下,我还是希望你们,如果你偶尔觉得很迷茫、迷失或者疲惫的时候,能小小的远离时代一下,远离网络,也远离社交媒体,去看一本完整的书也好,去看一部完整的电影也好,去认真听一首歌曲也好,或者去找别人聊聊天、离开手机去旅旅游也好,我想最起码的,至少读书可以让我们向外愈发理解他人与世界,向内也能让我们的内心世界变得更丰富也不是更逼仄,我也要将我喜欢的这部“怎样思考就有怎样的人生”送给大家。就像薛兆丰说过的那样,生活可以忙忙碌碌随大流,思想要偷偷摸摸求上进。

站在成人的这个节点,五四的这个节点,如果我们去追溯五四到底意味着什么,我想分享罗翔教授在十三邀中的这番话,

所以如果在五四这个特殊节点,送大家五个字的话,我希望你们能有勇气,“敢为天下先”
最后,我想到我看过的Will & Grace中的一句话,是Grace送过一个还未出生的宝宝的
I hope that whatever she chooses to do with her life,that she never has one second of worrying about what other people think
我希望,无论她选择用自己的人生来干什么,她永远都不必担心,别人的看法
你们都已经是我的骄傲了,我希望你们能成为你们自己的骄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