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越自卑
对我自己来说,摆脱自卑的一个很有效的方法,就是不要困在别人的价值体系里。
觉得自己不行,觉得自己不如别人,总会有个比较,比较都是会有标准的。那么,这个标准是谁定的呢?怎么来的?
比如,为什么我是丑的,别人是美的?为什么我是错的,别人是对的?为什么我的脾气性格不好,别人就是好的?
当困在别人的或某个特定的价值体系里,再被别人一而再,再而三地打压,我们很难不自卑。比如,从小不停地被父母数落,说自己性格不好,没出息等等,这样长大很难不自卑,觉得自己处处不如别人。
问题是:他们就是对的吗?他们是用什么样的标准来评价我们的呢?这个标准就一定是对的吗?
比如审美,为什么我们就是不好看的?
实际上,不同地方的审美观是有差异的:有的觉得白好看,一白遮三丑,腿要很细,瘦高白秀幼;有的觉得健美好看,丰胸翘臀,腿有肌肉线条,皮肤小麦色、古铜色更好看。
不同时期的审美观也是有差异的,我们在历史上就不觉得大眼高鼻尖下巴好看。那时候我们崇尚我们自己的种族特征,丹凤眼,樱桃口,面若银盘。并不像现在一样崇尚异族特征。
有一种说法,审美观都是崇尚有钱人的样子。所以我们现在的审美观也崇尚世界范围内最发达种族的种族特征。再比如,哈布斯堡家族的大下巴,其实是一种面部畸形,但因为他们是王室,就会有一群人一度以这种畸形为美。
我看的东西很多很杂,好多我已经记不清来源了,并且我也不一定就认为这些说法是正确,很多东西没有标准答案。但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会让我意识到,价值体系并不是单一的,正确的。世界上存在着多种多样的价值体系并且有其来源。
当我们被困在某一价值体系里并被其贬低的时候,意识到这点能让我们跳出来看问题。我就是个普通的黄种人,所以我自然具备黄种人的种族特征,我没有大眼高鼻的混血感,也没有超长的腿,我还脸若银盘,就是个大脸。但这没什么呀,这并不说明我丑,只是我不幸没有生活在黄种人在世界上最强大的时代,没有人崇尚黄种人的种族特征而已。
其实大家也没有错,崇尚有钱人的样子,在交际择偶时对自己也是有好处的,所以会形成这样的价值体系吧。但是这种价值体系的形成是本能的,粗陋的,不加思考的,且非常具有地方特色,所以盲目地顺应本能行事也并不能达到当初的目的。但是当大家都不思考这一点时,就是一群人会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形成一套特定的审美观,然后用这种审美观去评判别人。喜欢白瘦幼的觉得有肌肉线条的女孩子恶心,喜欢健美的觉得麻杆腿的女孩子毫无美感。世界上的审美观很多,我们为什么要让别人的审美观来评判我们自身并为此自卑呢?
相反,我更喜欢去探究一下他们审美观的形成,就跟去了解为什么那些女性喜欢嫁给畸形大下巴一样。她们其实只是想嫁得更好而已。但是大家都不思考,都任凭本能和社会行为的发展,就会演变为,在一群人的认知里,畸形大下巴是美的,女孩子看到畸形大下巴的人会心动。很好玩吧。当开始探本溯源,单一的价值观就再也困不住我们了。
我现在审美变得很多元,特别是出国之后,随便碰到一个小孩或是收银员都是很美的样子,因为这是人家的种族特种,我就更释然了,现在我更喜欢看别人的神态、表情、精神气之类的。我的样子没有变过,但我不再觉得自己丑,不会为自己普通和不好看而伤心,我就是这个样子,我只要能健康、干净、整洁地出现在别人面前,我就不会自卑。抑郁症中我连这一点都做不到。
追根溯源就会发现审美观的形成是有目的的,但因为是本能和社会性行为,没有理智的思考的参与,这个目的经常也不能达到。且审美观的形成有时候还会杂进去一些奇怪的因素,比如大下巴,裹小脚,勒小腰,都是地域性的奇葩的因素造成的。被这些集体无意识形成的无智的价值体系困在里面是不值得的。
当我们一直被这些价值体系形成的标准打压,我们也会无意识地形成自卑的行为模式;当我们开始思考,我们便能突破这些单一的地域性的价值体系。当超越了这个价值体系时,我们为了什么而自卑呢?我都不认同你的美的标准了,我为何还会因为你觉得我丑而自卑呢?我只会一笑而过。
并且当我能探寻到这些价值体系的根源即它们的目的时,我便能找到更好的路去达到。审美的目的之一便是利用性魅力得到更多的好处,比如嫁娶条件好的配偶,获得工作上的便利,用身体换取金钱权势之类的。
但结婚并不是找好看的就行,且审美观的形成即有钱人的样子早就不和现实中的人完全挂钩了,并不是好看就等于有钱。况且,现在还可以整容,还有一整条整容伪装白富美的生产线。被坑了的人很多。在现实中,要想获得幸福的婚姻,对方的人品、性格、经济条件等等综合因素都很重要,看外貌这种无智的本能和集体无意识行为在日趋复杂的人类社会用处并不大。同理,也并不是样貌普通的人就无法获得幸福的婚姻,锻造出一颗有趣的灵魂同样有用且更有效。
获得工作上的便利或换取金钱权势之类的,会付出相应的代价。通过自身能力也能且能更好地达到目标。
想通这些便不用物化自己。很多人是自我物化而不自知的,都是集体无意识。比如公众号上铺天盖地的网红赚了多少多少钱,美女嫁了什么什么有钱人,谁谁谁又傍了富婆,好像只要长得好看一点再搔首弄姿一下就立马人生赢家了。不现实且贩卖焦虑,但能驱使很多人去拼命减肥,变美,甚至整容。
当完全不想通过性魅力获得好处时,长得好看,维持全身洁白无瑕的皮肤,不能有伤疤等等就都是没有意义的。我的身体是我灵魂的载体,而不是待价而沽的商品,我不需要为了卖个好价钱而维持商品的卖相。所以我现在能很坦然地接纳自己的外表,我额头上有一道很长的疤,小时候我很自卑,总是留刘海把它盖住,现在我都直接板寸了,别人看见就看见吧,人这一生,谁还能保证一辈子不磕磕绊绊,不留个疤啊。我现在还特别爱户外活动,这能给我带来很大的快乐。我不会再傻乎乎地为了维持皮相的白,好看,而小心翼翼地放不开,不去享受自己的快乐了。晒黑了也不怕,磕了绊了留疤了也不怕。人的生命只有一次,如果自己不去尽情绽放,寻找幸福和快乐,无意识地物化和束缚自己,那是很可怜的。所以小时候额头上磕下的那道蜈蚣一样的疤我已经完全不在乎了,别人看见就看见吧,板寸出去旅游露营可都太方便了,太好打理了。
当依靠外貌谋生或从事相关行业时,小心翼翼地保护自己的外貌就是有意义的,因为能换到巨大的好处,并且有的人天赋和乐趣都在此,化妆,服装设计,衣服搭配等等能给他们带来巨大的快乐;但对其他普通人来说,过度在意外貌其实没有意义,既换不来生存物资也带不来欢乐,只会产生无限焦虑。
可惜现在网络上到处都在贩卖外貌焦虑。他们就是在推广自己的价值体系。但一旦我们学会了思考,知道了跳出这些无智的,无意识的价值体系,它们便再也困不住我们了。
它们就无法用它们的标准来评判我们,打压我们,让我们自卑,让我们讨好,好供它们压榨牟利。
审美观只是我举的一个例子,类似的价值观还有很多。比如,父母从小就很喜欢打压孩子,父母和一些亲戚等形成了一群人,他们觉得打压孩子完全没问题,是正确的,孩子想要反抗时这一群人会站在一起,一起指责孩子不对,性格、脾气不好之类的。就是他们形成了一个小团体,用自己的价值体系来困住孩子,他们永远是对的,孩子永远是错的。这样长大的孩子几乎不可能不自卑。
和别人相反,我一直不觉得童年和青春期有多美好,相反,我觉得童年和青春期很惨,孩子没有独立生存的能力,只能依附大人,他们无法离开,因此也无法挣脱哪怕只有父母织成的可怕的价值体系大网,他们只能任凭自己被网住,被勒得血肉模糊。
且小孩子还在生长发育阶段,没有什么强大的思维能力和情绪控制能力,更偏向本能一点。所以小孩子被无意识的价值体系影响得会更厉害,且他们还没有学会隐藏自己的恶意,因此他们会肆意嘲笑别人的外貌、缺陷,完全不顾对方的感受。而被嘲笑的小孩也没有力量和能力依靠思考从这些价值体系的大网里跳出来。就只能默默地忍受,挨下来。我的童年和青春期时都有很难堪的经历,被别人嘲笑,拿外貌取外号;更可怕的是,我自己也取过别人外号。那时候不懂事,很想向被我伤害过的人道个歉。
回忆过去,我常常觉得童年和青春期就是修罗场,大家都不懂事,全在懵懵懂懂地伤害与被伤害着。
庆幸自己长大了,学会了思考,才能跳出这些可怕的大网,能反思自己,自我成长。
一旦挣脱开父母或父母加亲戚的那一小撮人的大网,就会发现他们的行为完全是错的,会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问题,就是精神虐待。
跳出别人的价值体系,不要让自己一直困于其中,这是第一步。
思考能给自己带来认知的改变,认知的改变能影响到情绪的反馈和自己的行为模式。
和审美观是在无意识中形成的一样,我们也会在生存环境中无意识地形成很多认知和行为模式,自卑就是其中一种。
跳出价值体系大网是第一步,但这一步还不够,还必须改变自己错误的认知和行为模式,这是第二步。
我归纳了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无知无觉。
在这个阶段,人们并不能意识到价值体系的存在,没有三观的概念,或者嘴上挂着三观,其实心里并没有真正理解;也不知道自己身上会有很多为了适应生存环境而形成的认知和行为模式,我把这称为社会本能,因为他们像本能一样是无意和无智的,但它们又不是先天的本能,而是后天形成的,可以改变的。
因为无知无觉,所以人们会盲目地继续自己的行为,不会去思考,追根溯源,也不会去考虑后果,只会麻木地承受一切。但情绪依然存在,迷惘、焦虑和痛苦等依然会产生,所以有些人会产生被困住的感觉,觉得人生就是痛苦的。
比如,我们的父母,他们根本不会去思考打压孩子会毁掉孩子的心理健康这个严重的后果,他们由于种种原因形成了打压弱者的行为模式,他们就麻木地把这个模式进行下去,完全不顾后果。等孩子真的被毁掉了或者自杀了再承受痛苦。
并且,在无知无觉阶段的人,是无法沟通的,因为他们不思考,不明白,就像提线木偶一样被社会本能操控,甚至连说出来的话都像是念台词一样,并不是和别人的互动交流。
第二阶段,觉知觉醒。
在这个阶段,人们学会了思考,能意识到价值体系的存在,真正明白并理解三观的涵义,能清晰意识到自己的三观,能发现别人的三观,能分析自己和别人三观的不同。能觉察到自己的社会本能,有思考能力去探究自己的社会本能是如何在过去的生活中形成的,分析自己身上的社会本能是帮助还是阻碍了自己现在和以后的生活。
第二阶段的人才能进行有效交流,因为这时候我们才摆脱了集体无意识,进入了有意识阶段。这个阶段的人才会思考,会分析,才有了有意识的理智的参与,才有了互动交流的基础。
但这个阶段的人一样会有被困住的感觉,因为认知和行为是两码事,两套系统,它们虽然会互相影响,但并不是立刻改变的关系。简单点说,就是并不是想到就能做到。比如,我们虽然发现了自己的自卑模式,但并不是我们想要改变自卑就能立刻做到。
行为模式有其特定的规律,必须遵循其规律才能慢慢改变,这就到了
第三阶段,改变自我。
虽然我们很想改变自卑,可是和别人说话时依然会不由自主地感到害怕,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不敢抬头看别人的眼睛,无法摆出自信阳光的态度,感到不自然,手脚不知道往哪里放……虽然我们很想做到舒适大度,但依然会不由自主地揣测别人的表情态度,语气话语,为别人没有立刻回复自己而揪心,疑神疑鬼,怀疑自己是不是表现不好,上次见面有没有哪里惹恼了对方自己还不知道,敏感自卑……
我是由内而外地改变自己的,内便是给自己锻造一颗强大的内心。比如,发现价值体系的大网,发现自己被困在某种单一的地域性的价值体系之中,挣脱出来,形成自己的价值体系,这些都是可以通过阅读和思考来实现的。有价值的阅读能一点一点地充实自己的内心,随着内心越来越强大,就慢慢地夯实了摆脱自卑的基础。阅读的方法我写在这篇文章里了https://www.douban.com/note/753960158/。这是道。
外便是一些比较实用的小技巧,就是术。
比如,我发现自己有很多强制思维。当我做某件事情失败,甚至就是端汤撒了这样的小事,我脑子里就会冒出,我就是个loser,我什么都做不好,我不想活了,这样的强制思维;当我需要去见什么人,做什么事时,我脑子就会冒出,我不行,我会失败,我肯定比不过别人之类的想法;……同时会伴随着负面情绪,于是整个人就不自在起来,自卑状态就发生了。
第一点是要意识到这些强制思维的存在。第二点是要意识到这些强制思维会影响到我们的情绪和身体反应。第三点是要学会质询这些强制思维,这是真的吗?我们真的就是loser吗?我们从小到大真的什么事都没有做成吗?我们真的不如所有人吗?我们真的从来没有成功过吗?等等。同时,第四点,当伴随着强制思维的情绪和身体反应发生时,学会自我放松,我会做几个深呼吸,或者站起来走几步,转移一下注意力;每个人自我放松的方式都不同,要学会去探索自己的身体,找到对自己有效的放松方式。
真正认真思考过了,会发现,这些强制思维往往是极端的,偏激的,不现实的。没有人从小到大什么事都没有做成过。只是某些认知和行为模式会让人只关注负面的东西,就像一个过滤器,过滤掉生活里正面的部分,只放进来负面的部分,这些负面部分会极大地影响人的情绪,甚至产生一些无法自控的身体反应。
要学会从这些强制思维,巨大的负面情绪和无法控制的身体反应里跳出来,让自己尽量理智、客观地看待自己、自己的生活和自己正面临的状况,把那些被过滤掉的正面的部分再找回来,加入整个思考的过程,让它们对自己的情绪和身体同样产生影响。
要发现自己这个筛掉正面,滤进负面的过滤器思维模式并改掉,用尽量理智、客观和全面的思维模式去替代它。
这种过滤器思维也是造成习得性无助的原因之一,总是关注负面导致自己产生了我就是不行这样的核心自我评价及大量负面的情绪和身体反应,这就会产生两个后果:第一,让人没有动力再去行动,不愿意再去尝试,无法承受哪怕一次微小的失败;第二,大量负面的情绪和身体反应会造成大量内耗,就算理智上知道应该积极行动也有心无力了。
当人无法再去尝试,或只失败一次就缩回来时(因为失败是必然的,第一次就成功才是少数,正常是不停尝试,积累成功的经验,总结失败的经验,最终获得成功),那就真的和成功无缘了。习得性无助会验证我就是不行这样的负面的核心自我评价,自我强化,让人进入一个恶性循环,我就是不行,不敢尝试,或失败一次就退缩,然后就是我真的不行了。
要学会打破习得性无助的恶性循环。拿人际关系举例,当陷入习得性无助的恶性循环之后,便不敢再迈出新的步伐,不敢在外人面前表现自己,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
这时候,可以给自己定一个小目标,比如,和五个人说话,表达自己的真实想法,看看他们的反应。如果实在是害怕,那可以在网上进行,也可以匿名。肯定也会有失败,但正常情况下不会五个全部失败,可能会有一两个人态度还不错,能获得比较好的交流体验。
根据我自己的经验,每次我鼓起勇气或者硬着头皮去做,结果都比我想象得好,因为我有把所有事情都往最坏处想的思维模式。这会极大地打击我的行动力,导致我行动力超级差。
为什么要设定五个这样的数字,就是为了防止自己一失败就缩回来,因为失败是必然会发生的,总有不好的人。如果是在比较好的环境里,五个就够了,因为好的环境里碰到比较友好的人的概率也更高;如果是在比较差的环境里,就需要把这个数字设定得更多一些,十个或者二十个,因为坏的环境里碰到好人的概率很低,如果五个全是垃圾体验,那就更完蛋了,反而更强化了习得性无助。所以一定要学会观察和判断自己所处的环境,很多时候不是自己的问题,而是环境的问题。
这里又有一个思维模式的问题,错误归因。有的人,特别是抑郁症,很喜欢把所有的错都归结到自己身上,无法全面客观地进行归因。有时候真的根本不是自己的错,而是别人或者环境的问题。要学会理智客观地分析问题,是自己的错误不推卸责任,但别人或环境的问题也不能扛到自己身上,这会把自己压垮的。
还有极端思维的问题。比如完美主义,就是一种极端思维,想让事事完美便很难开始行动,比如我自己,总想把每篇文章都写到完美于是便经常拖很久都没法写,这样写觉得不行,那样写又觉得不好,我必须等到自己想开,算了,写出来就行,写得不好就不好吧,才能动笔。然后一边写又会一边觉得自己写得真是太烂了,完全没能表达出心中所想,然后就又卡住了,经常卡个十天半个月,越来越拖延。
比如交朋友,觉得朋友之间不能有任何龃龉,不能有任何隐瞒,追求一种极端透明和完美的关系,那就很难满足于自己现有的朋友关系,而自己所追求的极端的朋友关系在现实中又不存在,于是最后便没有朋友了,变得孤独难耐。
事事追求极端,而实际上极端的东西在现实里很难存在,于是自己便永远达不到自己的要求,这也会强化那种我就是不行的负面核心自我评价,陷入习得性无助的恶性循环。
这些都会让人在现实生活中失去行动力,无法满足现状,无法解决实际问题,陷入一种困兽犹斗的境况。
在现实生活中,问题不断是常态,有成有败是常态,我们必须学会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不要让过滤器思维和极端思维等错误的认知和行为模式来导致自己无法应对现实生活,陷入困境。我们要看得到自己成功了的地方(这里跳出别人的价值体系就相当重要,因为有些人就是很喜欢利用自己狭隘的价值体系把别人贬得一无是处,长期被打压的人很容易因此看不到自己的成功,以为自己的成功也都是失败。),总结出成功的经验;坦然接受自己的失败,总结出失败的经验,以便解决问题,下次获得成功。
比如,当朋友间出现问题时,我们可以总结以前处得好的时候是怎样的,为什么大家在一起能开心,保留这些成功的经验;现在为什么产生了问题,产生了哪些问题,如何去解决,像朋友间出现了竞争关系,可以让它转化为良性竞争,这样大家就能一起进步,如果产生了隔阂,那就可以进行一下磨合,互相界定一下彼此的边界,找到一个大家都舒适的度。
如果产生了习得性无助或者有极端思维等,产生了问题(这是必然的),就无法去解决,只能逃避或者舍弃,那最终自己就会很孤独,被困住。
篇幅有限,我只举了几个例子,不可能把所有的错误的认知和行为模式都举出来,我肯定也不可能全部知道啦。
我自己的方法是记日记,我有抑郁症康复日记,也会经常在想法里发一些自己的感想。日记里经常有内外两个部分,内就是我对自己的认知和行为模式的分析,我会经常发现导致我抑郁症了的扭曲的认知和行为模式,记录一些自己的思考,它们大概是如何产生的,对我的生活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我决定怎么改,改善的进度如何等等。我常常会去翻看,有时候过滤器思维发作我觉得自己一无是处或者抑郁症根本没有好转的时候,翻翻日记会发现自己其实有进步哦,只是又陷入了负面情绪啦,要把自己拔出来。还有一些扭曲的认知和行为模式会反复发作,看看自己以前记的日记也能警醒一下自己,又忘记啦,又犯了同样的错误,要改正哦。
外就是我对别人和环境的观察。我会记录一些我观察到的别人都在聊什么啊,关注什么啊,我所处的环境是怎样的啊,特别是我换环境的时候,不同的环境有哪些区别啊,世界是怎样的啊。这能增加自己对真实世界的了解,让自己能更全面客观地看待事物,减少臆想的成分,我发现我自己抑郁症、自卑和社恐等问题,很多都是来自于自己对于外部(包括别人和环境)的不切实际的臆想,特别是过分夸大的负面的想象。这对于减轻敏感自卑很有好处。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我的日记内的内容就是一个变明的过程,外的内容就是一个变智的过程。所以我自己就是正在努力地改变自我,让自己越来越明智。
第四阶段,心随意动。
社会本能是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无意识形成的。前面我们讲过,第二阶段,无意识能够变成有意识;第三阶段,社会本能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而改变。既然我们已经学会了改变自己的认知和行为模式;那就到了第四阶段,自如地切换自己的认知和行为模式。
去到不同的环境,便切换为相应的模式,即俗话说的入乡随俗。也就是环境适应能力。很多人无法适应新环境,就是因为他们停留在第一阶段,他们无法意识和改变自己的社会本能,到哪里都是麻木地持续自己的社会本能,因此到了新环境会格格不入。
当具备了适应新环境的能力,便也能根据自己喜欢的认知和行为模式去选择适合自己的环境,即找到适合自己的地方,开心地做真实的自己。因为很多人出生长大的环境其实并不适合自己,给自己带来了很多的束缚和痛苦。但如果我们迈不进第三阶段,掌握不了改变社会本能的能力,那便很容易被困住:在旧环境,被束缚被伤害很痛苦;在新环境,不适应融不进,还是痛苦。
只有到了第四阶段,我们才能真正地获得自由。
现在的一些社会问题,比如农村凤凰男/女和城市孔雀男/女的婚恋矛盾,其实就是凤凰男/女从小适应了农村生活,形成了一套社会本能,但当他们进入城市生活时,却不能随着环境的改变而改变自己的社会本能。但他们的那一套生活本能是为了应对农村环境而发展出来的,和城市的环境无法协调,格格不入。如果他们能够改变自己的社会本能,适应新的环境,便不会发生问题。所以关键并不是地域问题,而是人处于哪个阶段,有没有能力改变自己的社会本能。一样有能够改变自己社会本能的凤凰男/女,他们便能很好地适应城市环境,家庭和美。
所以真正的判断方法是看对方处于哪个阶段,有没有改变自身社会本能的能力;而不是看对方的出生,进行地域标签化,歧视农村出生的人。但现实生活里,人们就是会很容易地域歧视,形成鄙视链,这便是又形成了他们自己的价值体系,在他们的标准里,农村人就是不好的。假如农村出生的人,被困在这种价值体系里,便会自卑。
我们如果能够跳出别人的价值体系,不被各种鄙视链所束缚,且进入了第四阶段,具备很好的环境适应能力,获得了真正的自由,便能彻底地超越自卑。
其实不光是个人,企业也一样。跨国企业进入新的市场,便需要了解当地的环境,当地客户群体的特征,以开发相应的产品。同一家企业在不同国家的产品都是不一样的,否则,便很容易水土不服,开拓新市场失败。 同一家公司很多还会有不同的品牌线,以覆盖不同的客户群体,增强公司竞争力。
这些都是企业能够适应不同模式的表现。
基本规律就是广泛适用且非常厉害的,掌握了基本规律往往能够做到一通百通。
-
唱到后半段没气 赞了这篇日记 2025-04-20 14:16:20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6-24 20:41:09
-
Sukii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6-19 21:04:28
-
锦瑟不长胖💚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4-05 20:07:56
-
星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2-04 22:54:05
-
一百零一分笑容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1-16 23:13:22
-
.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1-11 10:28:51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23-10-12 21:37:14
-
M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9-17 14:45:55
-
渟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9-04 22:27:39
-
Eeeeeve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8-31 14:40:38
-
是也不是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8-21 00:47:17
-
姜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7-12 02:21:27
-
Pigeon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5-10 01:21:49
-
梓泽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29 23:00:42
-
芒果吖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25 13:10:48
-
零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18 18:02:58
-
夜未央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11 09:18:49
-
莉萍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10 23:06:00
-
明天的玛蒂尔达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3-24 19:23:01
-
Rime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3-20 12:10:31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3-06 13:06:17
-
豆友RCgNwfg-9Y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2-14 18:15:41
-
青山见我应如是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2-10 19:33:56
-
小泉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2-09 22:21:52
-
随意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29 13:13:47
-
孟子琪🙈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27 23:58:41
-
我好饿我好饿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23 01:43:54
-
凛云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08 23:39:31
-
冰糖橙汁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06 13:29:11
-
超喜欢莉香!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05 06:43:03
-
玻陵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02 17:55:00
-
啦啦啦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2-31 14:52:42
-
凉秋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2-30 10:23:45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2-29 09:20:15
-
归去来兮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2-23 17:58:37
-
茉茉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2-11 17:07:11
-
伶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2-09 17:08:18
-
净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2-09 11:33:32
-
大懒猫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2-02 23:25:05
-
不够实在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1-30 09:21:49
-
edgg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1-30 01:00:39
-
以北.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1-23 17:23:02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1-23 04:50:44
-
Peter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1-18 10:53:09
-
泥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1-17 06:34:41
-
刑 赞了这篇日记 2022-10-23 12:22:17
-
住在豆瓣的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9-13 10:25:05
-
曦和_楚天青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9-03 08:44:23
-
精力充沛Laura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8-12 20:29:45
-
McCarthey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8-07 14:25:34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8-05 08:35:12
-
荡秋千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8-03 16:55:06
-
你有猫饼吗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14 16:17:09
-
鸡毛和蒜皮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6-21 17:39:14
-
豆友256771445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6-16 10:47:31
-
护林员七号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5-25 23:36:42
-
幸运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5-14 12:12:37
-
prêtresse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5-10 21:57:54
-
小兔子啵啵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5-07 22:24:26
-
通透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4-18 23:24:42
-
X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4-15 22:41:28
-
豆友186492239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4-14 00:37:43
-
Evangeline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4-02 13:21:11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3-30 14:55:21
-
love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3-29 20:14:01
-
Wlingo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3-28 17:59:41
-
豆友173454665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3-25 08:36:58
-
豆友zNkd-1DJBw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3-24 23:42:51
-
秋秋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3-24 16:38:19
-
影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3-21 01:49:33
-
.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3-20 00:00:27
-
木木木木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3-16 23:01:29
-
滚烫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3-14 10:49:32
-
不能咬指甲哦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3-13 19:08:25
-
🔕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3-13 14:45:47
-
Julia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3-13 12:26:21
-
楠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3-05 13:17:29
-
星期三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2-24 22:24:14
-
🦷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2-24 00:48:01
-
怎么吃不饱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2-17 11:19:37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2-16 02:28:05
-
好想吃酸菜鱼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2-14 21:30:41
-
猕猴桃桃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2-13 00:59:26
-
xg未来闪闪发光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2-11 19:08:26
-
Bounce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2-11 16:54:11
-
无需过多废话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2-11 10:02:27
-
披萨魔女赛高w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2-05 04:01:04
-
无人知晓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2-04 20:36:01
-
豆友171794741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2-03 21:47:59
-
233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2-03 19:25:38
-
.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2-03 00:55:32
-
和长脚蜥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2-02 23:59:14
-
兰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1-31 23:55:37
-
尘埃散落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1-30 12:49:51
-
haha🐽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1-29 20:02:10
-
吃包辣条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1-28 04:21:37
-
待到葡萄成熟时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1-27 12:52:32
-
知行乐白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1-25 14:11:32
-
abisk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1-24 21:44:05
百里初灵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搬家记-记录从抑郁症中恢复,重建自我的状态之2025.03.06 (83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