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旧贴·北音论坛】转贴罗衣寒《玉韵》,附短评
原文是罗衣寒写的一篇民乐介绍。我之前转贴的时候因有不同看法,也写了一篇短评
在我之前的随笔“ 掰掰我可爱的网友们”里,我曾这样写到:
昨天整理电脑文件的时候,突然看到电脑里居然还存了一篇罗衣寒的旧文,打开一看,是一篇介绍民乐的好文,不由得有些感慨——此文原发古典文化论坛,后经罗衣寒允许,2003年2月我转贴在了北音论坛;而如今,这两个论坛都不复存在……我去网上搜了一下,也没有搜出这篇文章来。于是,我就想在此转贴一下这篇旧文,也附上我当时的短评。(我目前联系不到罗衣寒本人,但他当年允许过我转载此文到其他论坛,这里我就先当作可以转载了。不妥删。)
《玉韵》
作者:罗衣寒 原帖出自古典文化论坛
举盼宁无参北斗?凭高每自顾东风。从来海纳千山水,向此音声一脉同。 ——录前作七律三四联,聊作题记。
一、琴。
古琴与箫向来是传统音乐境界至高的乐器,若说传统乐器中有两种乐器能代表中国文化的气质,那就是琴箫;若说只有一种,则非古琴莫属。凡声皆宜远听,惟听琴则远近皆宜。古琴那种悠然吟咏的清高气度,是任何其他中西乐器所不能企及的。
1.《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来历不再赘述。相传王摩诘作此曲后十年,再过阳关古道,闻路人唱及,不由泣下沾襟。此曲亦可以箫奏,每至婉转三叠处,我亦难以自禁,常以呜咽而终。古人云:“不是渭城西去客,休唱阳关”,莫若是乎?
2.《妆台秋思》:为塞上组曲中最美者,意境幽深,以琴奏之,极缓慢,能闻拂弦之声。
3.《流水》:即伯牙初遇钟子期时所奏之“流水”,有汤汤之气,我疑为后人伪托,而另一曲“高山”更不复传。今人演奏的筝曲《高山流水》与之并无关系。
4.《广陵散》:名气很大的古曲,嵇中散临刑前所奏,并称“此曲不复传矣”。虽然《笑傲江湖》说道蔡邑墓已存此曲,我仍以为现在流传的是后人所作。
5.《平沙落雁》:传为唐代陈子昂作曲。曲自景物而起,秋意寥落,至末则有断雁孤鸣回旋之意,以写游子思乡盼归之情。亦有以雁之翱翔自如,与世无争进而述志者,气象殊为清高。
6.其他如《出水莲》、《碧涧流泉》、《[矣欠](音爱)乃》等等均可一听。
二、箫。
音乐中如果也有夫妻,朋友,则琴与箫正是隐侣,古筝与高胡、扬琴与二胡各得其妙。论境界,箫是唯一堪与古琴比肩的乐器,而其宛转曲折、回肠荡气则有过之。松下听琴,月下听箫,人生能此,更复何求?
1.《梅花三弄》:“谁作桓尹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想桓子据床三弄,飘然引去,宾主终无一言相交,前辈之风,令我神往。此曲至三弄之际,当以泛音虚出,断续之间,如有暗香拂面,其中妙境,未可言说。亦有以笛奏者,乏味不少。
2.《苏武牧羊》:汉苏武使匈奴十九年不还,后人作以颂之。此曲与《梅花三弄》向来为箫中双璧,品格之高,无有能过者。这首曲子在市场上有一个很容易买到的经典版本,是民乐伴奏的,在华彩乐段加入了云锣,二胡等乐器,颇为优美。
3.《秋湖月夜》、《秋江夜泊》、《妆台秋思》:这是我最喜爱的三首箫曲,本身并无关系,其皆与秋相关,因合为《三秋》组曲。可惜的是前两首不太容易买。 《秋湖月夜》:这一曲需以极沉之箫奏之,至中后,声转清朗: . . . . . . . 1 - 2 3 | 1 - - - | 1 - 2 3 | 5 - - - | 月上东山,极美极美。 《秋江夜泊》:传为东坡所作,与《秋湖月夜》比较,此曲胜于幽晦,曲方起处便是呜咽,而星垂平野,船泊秋江,远岸遥隔两三星火,客子之心,谁与论哉!上大学时常于深夜听此曲,每每莫名伤感,惶惶然不知所终。 《妆台秋思》:在琴曲中已有提及,以箫奏之各有妙境,曲折尤胜。
4.《平湖秋月》:这一曲是广东音乐的经典名作,与《三秋》相仿,韵味极浓,我以为品格稍逊,故未列入。
5.箫曲好听而易买到的其实很有不少,如《清明上河图》、《凤凰台上忆吹箫》、《关山月》等等都是很经典的曲子,箫独奏《良宵》(原为刘天华二胡曲,又名《除夜小唱》)别有韵味。不再多说。
三、埙。
不常见的一种古乐器,声低而哑,似有楚人风骨。
1.《楚歌》:后人怀屈原而作,如鬼舞,如招魂,声声若泣,极是动人心魄,
2.《殇》:出于屈子《国殇》篇,只不闻铁马金戈,唯见凄凉蔽目,狼籍满地。亦有以箫奏者,味不如。
四、琵琶。
乐器中最似美人者。
1.《阳春白雪》:雅乐的代表作,不再赘述。我的感觉是圆转如意,意境却没有想象的高。今人用其主旋律改为《赶花会》,琵琶与乐队,很热闹,不过已经没什么境界可言了。
2.《夕阳箫鼓》:古曲,即大家熟悉的《春江花月夜》的前身。主旋律优美无伦。全谱分十段,仅这十个名字便已美不胜收,只可惜不能尽记。改为《春江》后,以民乐合奏更佳。
3.《大浪淘沙》:这是我最喜欢的一首琵琶曲,阿炳传谱。曲调优美之中有苍凉之气。
4.《十面埋伏》:琵琶武曲中的最经典之作。全曲较长,气魄宏大,金戈撞击之声不绝于耳。宜以关东大汉执铁琵琶列阵而奏。:)
5.其他较有名值得一听的有如《霸王卸甲》、《彝族舞曲》等。
五、笛。
1.《鹧鸪飞》:极似仙乐的一首曲子,我听过无数个版本,因演奏者水平及理解的差异,相差不可以道里计。推荐一个版本,虎年维也纳民族音乐会上的演奏,当然能买到这张CD,听到的效果更好。
2.《姑苏行》:描绘江南春光与姑苏美景的音乐,原素材出自昆曲,极优美。
3.《小放牛》:一首流传甚广的笛曲,描写村姑向牧童问路买酒的情景。中间一段活泼轻快的主旋律想必没有人不熟悉。
六、筝与高胡。
这两件乐器是广东音乐的三分之二。
1.《渔舟唱晚》:从前跟精于音乐的朋友聊天时,告我以此曲“妙处在于揉吟,缓而不滞而显悠悠”,真妙绝之言。听过很多个筝独奏此曲的版本,比之古筝高胡二重奏来逊显然色得多。因高胡音色轻虚,听之如浮云端,又如流水淙淙,延绵不绝,再加以古筝点缀,相得益彰。
2.筝独奏《寒鸦戏水》、《雨打芭蕉》、《高山流水》,高胡领奏(或独奏)《步步高》、《旱天雷》等都是广东音乐的代表作品,可以一听。
七、二胡。
(这段文字可能被我搞丢了——转贴人注)
八、一些我喜爱的合奏曲目。
1.《霓裳曲》:又名《小霓裳》,唐宫遗音。全曲分“玉兔东升”、“银蟾吐彩”、“皓月当空”、“嫦娥梭织”、“玉兔西沉”五大部分,我认为是与《鹧鸪飞》同样似仙乐的经典音乐。也有用箫或二胡独奏,毕竟不如合奏来得淋漓尽致。
2.《杨柳青》、《拔根芦柴花》:虽是地方小调,一经名家编曲,演绎加花之后,竟是美妙异常,比之任何江南民乐毫不逊色。
飞烟短评:
2003-02-18
虽不是受“丝不如竹”的影响,但我还是偏爱管乐,所以琴箫比起来,琴曲听得少很多。
很喜欢的琴曲是《碣石调·幽兰》。读过月下箫的琴诗十九首,最念念不忘的是似乎很普通的一句“幽心一展许多香”,感觉空谷幽兰清雅素洁及静谧悠远的意境,是唯古琴才能表达的。还听过一曲《长相思》,或许是太喜欢李白的同名诗了,所以也记得很深。
《梅花三弄》原为笛曲,以笛作“下声弄、高弄、游弄”的技法,后移植为琴曲。这首曲子听过笛、古琴、琵琶、编钟等多个版本,也听过张维良先生演奏的箫曲。喜欢箫演奏这首曲子的人很多,只是我个人感觉笛比箫更适合这首曲子,尽展梅之风韵,笛为上品。
至于《秋湖月夜》,我以为比之《平湖秋月》,清朗隽秀胜之,宁静致远不足。以整首曲子的意境,《秋湖月夜》稍逊。
埙曲极爱《楚歌》,根据琵琶曲《霸王卸甲》中段落改编而成,“灯暗数行虞氏泪,夜深四面楚歌声”,以埙奏之,胜于琵琶。
也说不清为什么,不很喜欢笛曲《鹧鸪飞》,总觉得少了点笛子的味道,技巧痕迹较重。《中国雅乐集》中所载《鹧鸪飞》的解题是:“箫,小工调。本曲不宜用笛,最好用声音较低的乐器,似乎幽雅动听。”可惜我没听过箫的版本。虎年音乐会那张CD倒是搞到了,呵呵~
《渔舟唱晚》最开始听的就是高胡与古筝的版本,后来再听筝独奏版,有些失望,的确逊色不少。 最喜欢的合奏曲还是《春江花月夜》,《月儿高》也很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