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亡友
怀亡友
梦断魂消已经年, 悲怀惟寄一点烟。 身后世界成霜雪, 犹向寒山觅牡丹。
昨夜酒醉,外宿旅店,时当冬雪,室内干热,数度醒来,饮水解渴,一如去冬为亡友治丧时期所寓居旅店之境况。
清晨六时许,半睡半醒之际,脑海里骤然冒出这四个句子。随手记下,又拟再写几句,竟生画蛇添足之感,遂皆删去。
再过一周,即是亡友周年祭日。他离开后不久,这个世界便陷入新冠引发的大灾难,至今未消停。这一年,见多了生死悲欢,仿佛也让他的离去变得不再那么令人难以接受了。
末句牡丹,亦指牡丹园。盖因亡友病逝于北医三院,地近牡丹园也。
2020.12.13晨七点半
往事与随想
有朋友提议邀去年帮忙的朋友今晚一起聚聚,既是致谢,也为纪念。我也觉得有必要这样做,可又有点踌躇,因我不知该怎样应对这样的场合。
我私下想,到了桌上,或许可以每人轮流讲一段与他相关的往事?然后我脑海里很快就蹦出好几件与他相关的事,其中时间相对较早的一件,发生在十三四年前我复读时候。
那年春节前,已经读大学的同学们,从各地荣归高中校园。有一天晚上,班主任请他为我们做了一次分享。主要内容我已忘了,只记得最后谈男女感情问题时,他引用了当年的一部电影名字,说:如果你们之间的故事注定是云水谣的话,那就让它永远摇下去。这当然符合班主任请他来分享的用意,背后大概也潜藏着他自己不得已的感慨与苦衷。
那晚演讲过后,他又同我绕着操场走了几圈。他先告诉我,听班主任说你复读后成绩一直很好,很不错!又说,你一直都是个好人,但在这个世界上,如果仅仅是好人的话,那大概就等于是废人。还说,如果你以后混不好,可能就是我们的负担。
他说这第二句话,我至少在半年前就已经意识到。我读《野性的呼唤》,因巴克被迫接受丛林法则而落泪,又在高考结束当天决定复读,都是因为越来越清楚地看见这一点。那些年,他是唯一一个直接跟我点明这个问题的人。这大概也是因为特殊的先天后天遭遇,使他更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
他说的第三句话,意思是指过去这帮兄弟,一起吃喝玩乐都很好,如今他们哥几个都去了还不错的大学,未来大概率也会混得不错。可我却前途未卜,将来万一混得不行,他们总不好见死不救。实际也是在激励我。
除此之外,我当然还会想到很多别的事情和细节,不过,自他走后,我一直想理清楚的一个问题是,为什么我对他的感觉总是既近又远?为什么我们既是彼此信赖的朋友,可好像又不曾真正理解过他?
我一直都很在乎朋友,但也基本始终秉持君子之交淡如水的原则,从不刻意维护与某个朋友的关系。而他似乎也并不像我这样,愿意同朋友倾诉内心的困惑——至少,我不是他的倾诉对象。
或许,先天残疾以及随之而来的后天遭遇,让他很早就明白了一些残酷的道理。可这些道理,十四五年前的我,一定会因为无知而感到非常难以理解。这也注定了,上高中时候,我虽然一直很佩服他,可实际上我们彼此间始终敬而远之,并没有太多交情。
他跟我的妻子相识更早,也更聊得来,所以,许多年来,内子与他的关系,一直都比我跟他的关系更为亲密。他到北京读博士以后,虽然我跟他的深度沟通越来越多,但我们三人之间还是长期维持这种状态。他也经常当面称赞我妻子,并且不时批评我。这当然都是跟我们不见外的体现,可我始终觉得我们基本很少有机会深入谈论精神世界的问题。
前些年,我还在媒体行当混饭吃的时候,几乎每次见面,他都会跟我说类似社会进步离不开媒体人这样的话。老实说,每次听到,我心里都有些微的保留或疑惑。因为这跟我原来印象里那个世事洞明且实用主义的他,不太一样了。
后来我想,他应该是真诚地相信这些。他有这样的想法,与他早已认识到这个世界何其冰冷真实因而选择让自己更强大更实用,这两者之间并不必然冲突。
他大概是要强惯了,几乎从不跟人提这些。亦或另有专门帮他应对精神危机、脆弱时刻的朋友,只不过我不知道而已,
在他生前,在生活上,我们绝对是彼此信赖相互扶持的好朋友,可我们恐怕都不曾将对方当作可以完全理解自己精神世界的知己。至少我自己心里没有这样想过。
实际上,直到他离开这个世界,我才第一次那么强烈地意识到,原来我并不真正理解他,尤其当他在哲学领域越走越深以后。否则,我也不至于想不到事情会发展成这一步。
在我看来,他绝对是这荒凉人世间一团耀眼的火焰。他的一生,就像一颗星星缓缓划过天空,充实而有光辉。他的不屈奋斗和乐观积极,激励了包括我在内的许多同学、朋友。他曾经得到过很多人的帮助,也反过来帮助了许多人。
“小小流萤,在树林里,在黑沉沉暮色里,你多么快乐地展开你的翅膀!你在欢乐中倾注了你的心。
你不是太阳,你不是月亮,难道你的乐趣就少了几分?你完成了你的生存,你点亮了你自己的灯。你所有的都是你自己的,你对谁也不负债蒙恩。
你仅仅服从了你内在的力量。你冲破了黑暗的束缚,你微小,但你并不渺小,因为宇宙间一切光芒,都是你的亲人。”
还记得,他从英国回京,来我家做客。我们买房后,他还没来过。挺远的路,要倒几次车,他坚持不让我去接,自己一个人就来了。下车后,他告诉我说,今天专门用了一次残障人士乘车优惠卡,因为在英国真切感受到整个社会对残障人士的尊重。他还说,像我这样的人,坚持去用残障卡,也能让更多的人意识到,残疾人是需要被尊重的,也是值得被尊重的。
他的一生,值得回味的言行还有太多,我只能留待余生慢慢思索。
送走他后,我们一直在推动他的遗著出版。端赖各路老师朋友用心,就在刚刚过去这周,此事也总算有了一点实质性进展。当此周年祭,这或许勉强能算一件让我稍感心安的事。
2020.12.20凌晨三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