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矫情
一种精神产品,必对应到一种生活的实际,哪怕是很曲折很费解的,也一定有它的实际。毕加索的画,李商隐的诗,都有各自的实际。比较好的,应该是样貌与实际合一,也就是名实合一,或者实大于名。实大于名可能更好,正如冰山沉在水面之下,出来的那部分被看见了,而底下的分量是足够的。
矫情则是窃取了名,而少其实。生活的内在实际不足,就用一些在外的手段去填补和虚构。因为信息的不对称,外人只能看见冰山的尖尖,冰山下面的东西要靠想象。于是有些人就聪明地发现,只要有了那个尖尖,就能够让很多人相信这下面有冰山了。矫情,就是把力气过多地用到了浮出水面的尖尖上。
龙应台的《目送》是一篇矫情的文章。父母子女,有些可言说,有些不可言说,而不可言说者多。我不能说她的情感是假的,但,她的语言太漂亮,太光滑了。有些小朋友写不出作文,情急之下只能去编一些煽情的假剧情,正是受了这种矫情文风的影响。写不出,并不是孩子冷漠,而恰恰是因为,父母子女之际,并不是这样油光水滑的。小孩子的情感大多素朴,经不起这种刻意的语言技术的折腾。
史铁生写的母爱比较动人,比之《目送》高很多。高很多了,但还是矫情。《项脊轩志》这种收得很紧的写法可能更好。但也还是不免矫情。不是说这些就不能写,但对比一下阮籍的吐血三升,还是有分别。受魏晋文章影响的鲁迅,写《为了忘却的纪念》,是“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无写处的写,似乎更有力量。但鲁迅对此犹嫌不足,所以要说,当沉默才感到充实,开口便感到空虚。越是会写的,越能体察语言本身的悖谬。
苏东坡,超级偶像;“十年生死两茫茫”,超级名篇。但这篇悼念亡妻的大名篇,其实是矫情的。“相顾无言”尚可,“惟有泪千行”就泄了底,让人嗅出表演的味道。对比“少游已矣,虽万人何赎”,我想,苏轼之爱秦观,恐怕比爱王弗更多些。但“万人何赎”这个话,还是矫情。你既爱此人,又何必惦记那毫无干系的千人万人呢?东坡的粉丝多,他老人家的偶像包袱太重了。
小叔去世的时候,我写过文章。但外婆去世就没有。坦率说,小叔的事情对我影响很大,但我还写得出。因为这些“情”在一个“文”承受得住的范围里。当然现在回头看,还是虚夸。让人自我感动,甚至拿出来去感动别人的,却也往往是这些虚夸。
作文为什么害道,从这里可以看到一些端倪。一方面,作文是功夫,化性起伪,把那些散乱飘忽的东西固定下来,由此为人生标了刻度,定了节点。功夫总须有节次,有文也就是有了节次,这是好的,文可贯道。但另一方面,文也是诱惑。你学了一个名,会弄一种文,就有可能借此而得到超过其实的回报,这个诱惑,很少有人能拒绝。演说同理。其他可见的才艺同理。这也是为什么我不主张让小孩子过早学习登台表演的原因。成熟的表演家会有分寸感,知道哪些掌声是恰当的,哪些是不恰当的;即使如此,我依然不认为演员是一个好职业。作家同理,教师同理,一切在人前展示自己美好一面的职业同理。教师对着二十个学生是上课,对着两百个学生,就有表演的意味。公开课,教学赛,都是表演。表演会给你带来回报,这个回报很可能高于你的贡献。长此以往,人的自我认知要出问题。
才艺才艺,别以为只是自己的才,自己的艺。除非你坚守着自家才和艺,不去交换任何东西。事实上很少有人能够做到。才子一词,基本上是个侮辱性的词汇。但我开公众号的时候,不明白这个道理,还以为阅读量多就是好事。写个文章开个打赏,以为没什么。上一篇不小心把打赏又开了,我只能说,谢谢打赏的各位,下次不了。以后无特殊原因,不开打赏了。戒不掉写文章刷存在感,那也至少写得纯粹一点。知道自己有矫情的毛病,至少注意一点吧。
无所求于人,才能不受制于人。所谓自由,所谓独立,得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无论你要的是钱,还是掌声,只要一贪,难免翩翩起舞。矫情就是这样的舞蹈。舞得好,赢些赏。今天赢了赏,明天继续舞。可是任何赏赐,都是有代价的。流量时代,靠直播打赏也可以谋生,有些人甚至可以挣挺多钱。但背后的代价呢?离了赏,能不能活?能不能活得好?
最近流行起来的一个词,凡尔赛,算是矫情之一种吧。说穿了,无非是嫌一般的虚夸太容易被识破,于是在这上面再加一层套子,好显得隐蔽一点。不过,连苏东坡都免不了的矫情,凡尔赛这种粗浅的手段,显然是遮不住的。
别觉得有文化就了不起。文化本身就是一种矫情。有的人了解文化的悖谬,正视它,挣扎于中,那就算得真诚。有的人却不了解,还有的是故意视而不见。所谓文化偶像者,大概是视而不见的那一种。因为他们深知视而不见的好处。何炳棣,杨树达,都是妥妥的凡尔赛大师。《读史阅世六十年》这样的凡学名著,我是真看不下去。我向来尊敬的钱穆先生,《八十忆双亲》还比较真诚,但也有些凡尔赛的味道;至于《师友杂忆》,就只能跳着看了。
一个作品,两头连着作者与读者,从一种生活实际,到另一种生活实际,鸿沟其实很大。但人的想象力是个奇妙的东西,一旦有了它,就可以填补这种鸿沟。但这个填充物是虚的,虚的变不了实的,正如云朵变不了面包。莫说作者本身就可能矫情,哪怕作者有十二分的真诚,到了读者这里,也要走样变形的。这一进一出,变化出来的东西,固然有很多妙处,但归根到底,还是虚的。
读书是很可能对生活带来妨碍的。哪怕是读好书,也不能避免。因为人很难克制这种念头,即:你没有那种生活实际,却想要与那种生活实际相匹配的好处。这就是矫情。
我不是钱穆,但我读过钱穆的书啊!他是国学大师,那我是不是也沾点光?我在千百人跟前,举一本繁体竖排的《国史大纲》,犹嫌不足,那就再举《先秦诸子系年》,岂不是也能稍稍分享一点国学大师的好处?国学大师不够,最好还得中西兼通。中西兼通,又要为人所知,那就非钱钟书莫属。《围城》大家都看,逼格不够,那就非《管锥编》莫属。《管锥编》如果还有人看,那就再加上几句德语、法语、拉丁语,背上几段周易、左传、太史公曰。钱钟书本身就够唬人的,我不但看过钱钟书的书,还看过钱钟书看的那些书呢,你怕不怕?我还认识杨绛呢,你怕不怕?
人在年轻的时候,特别容易被这些矫情给唬住。年轻人血气不定,心性上本来就容易矫情,其实未足深责。比较糟糕的是,那些有经验的,明明知道有坑,却不但不加提醒,反而还要忽悠年轻人往里头跳。
是的,我说的就是活字文化。叶嘉莹先生,长寿不说,以其文化资本之厚,社会声望之隆,你我读者,能没有一点艳羡?能没有一点想要分享这些好处的想法?这是藏在“情怀”背后的东西,刚开始自己都未必觉察。而这就是矫情的开端,诱惑的开端。“情怀”不是抽象的,而是需要节制,需要练习的。对入世不深的年轻人来说,不容易分辨,可是老人,尤其是在行业里打拼多年并卓有成就的人,不可能不懂。揣着明白装糊涂,显然是别有所图。
同样是给年轻人开书单,梁启超比较真诚,是为年轻人着想;鲁迅干脆不开,也是一种真诚;而胡适的书单,就有点为自家圈地养私兵的味道。当然,他们都是偶像。我关心这些书单的时候,也正是自己特别矫情的时候,或者想成为文化名人,或者想成为殉道者,总之,都是自己的生活实际里没有的东西。
当然,现在没有,不意味着将来必定没有。所以矫情有时候也能够鼓舞人心,激励行动。但总得是行动,而不是幻想。一个好老师,应该要帮助你去分辨:哪些是你现在有的,哪些是你现在没有而将来可能有的,哪些是你现在没有将来也不可能有的。做不到,那至少也该谨慎,至少会站在你的立场上考虑问题。一味地夸大可能性,只是鼓励你向前冲,这样的人很危险。
偶像偶像,那就是我们没有成为却想要成为的人。这样的人适合放在远处,放在抽象的高处。那样纵是矫情,危害也不会很大。幻想的归幻想,实际的归实际,也行。到了近处就麻烦了。偶像是经不起凑近了看的。如果近在咫尺的偶像,还让你义无反顾,大概率发生的,绝不是你遇到了圣雄甘地,而是你的心智受到了蛊惑。你太急于求成,太想尽快变成自己想要成为的人,太想要借助偶像的力量起飞了。这个时候,想想伊卡洛斯的故事吧。靠太阳近了,蜡就要融化,翅膀就要掉落。
其实是掉下来好。飞不起来又如何?本来也不是鸟,就踏实做个人呗。
-
凝珍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3-04 17:00:59
-
卖姑娘的小火柴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1-28 18:04:12
-
豆友171794741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1-08 22:11:05
-
打不死的兔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2-02 14:22:36
-
开心猫猫球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2-02 13:52:17
-
Song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1-19 14:18:27
-
平平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6-27 01:12:46
-
樹熊郡主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30 13:44:59
-
无知的女同学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06 00:46:10
-
莫敏儿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15 16:10:19
-
OhSeHun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3-20 13:34:13
-
ARI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25 09:16:17
-
哥哥本无杂念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11 03:11:06
-
佯谬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2-12 11:37:37
-
譬如勇士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2-10 19:36:39
-
摧服私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2-09 14:05:22
-
一个无趣的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2-07 16:19:06
-
squirrel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2-04 09:10:16
-
河小满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2-04 08:11:06
-
苏苏白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2-04 07:59:20
-
清溪玉草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2-04 07:10:28
-
Aroundight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2-04 06:35:34
-
季春分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2-04 03:38:41
-
點東東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2-04 01:03:24
-
南薰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2-03 23:58:23
-
酒药女佛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2-03 23:43:03
将芜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把恐惧转化为工作量 (6人喜欢)
- 又见文科危机 (42人喜欢)
- 这几部电影在打造什么 (5人喜欢)
- 想要与你共勉的 (25人喜欢)
- 专注 (14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