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对于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查看话题 >骑行 | 扫街DAY3,沿着黄浦江的7区5桥100公里
一些思考
先扯点题外话,在豆瓣搜了下骑行类关键词,结果很少,于是转去搜运动类,结果是挺多的,可我发现绝大多数其实都是健身,尤其是年轻女士的健身房健身照。相反,游泳、球类运动、甚至说跑步的帖子都很少,或者说关注度很低。

我不知道其他社交平台如何,但我感觉这不对劲啊,什么时候室内健身能代表运动了?就像本话题,其实里面大多数内容其实都是与“减肥”、“变美”、“变帅”等字眼挂钩,感觉有点讽刺。
回到骑行本身,这种对运动的“同化的偏见”,其实我也经常遇到。骑车在外,经常被人指着说“小伙子你这个车胎不行,太宽了,你应该用那种公路车的很细的轮胎才对,那种速度才快。”
很多人都以为戴头盔骑行的人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是宽胎的平把山地,要么是细胎的弯把公路。可什么时候公路车就得是细胎呢?骑车就一定要追求速度吗?骑车难道不应该享受骑行带给自己的快乐吗?参差多态乃是幸福的本源啊。
言归正传。
路线说明
这次的路线算是常规骑行路线,本不想归为扫街,但转念一想,扫街又不止于扫市中心,不应局限于那种看上去很有“上海味道”的路,远郊大路也是城市的一部分。
实际骑行路线在下面这张图上,一圈下来100公里多一点,历经虹口-黄浦-徐汇-闵行-奉贤-闵行-浦东-杨浦-虹口共计7个行政区,从南浦大桥、卢浦大桥、徐浦大桥、闵浦大桥、奉浦大桥5座大桥下穿过。

骑行圈内流行的路线,黄浦江百公里圈,是从中国船舶馆那边出发,沿着浦西江边一路骑到松浦大桥过江,因为这好像是目前唯一一座允许非机动车行驶的跨江大桥,之后沿着浦东段骑到滨江大厦为止。
显然,我的路线与其不完全一致,不仅仅是起始点和没有骑松浦大桥,也在对小路的选择上。因为传统路线基本上都是常见的细胎公路车在骑,考虑到路况和速度,一些临江路、荒废的土渣路和不知名野地等都不在传统的考虑范围内。但我却偏爱这些骑行环境,而且我的gravel也完全胜任。

骑行感受
由于浦西段从杨浦大桥到徐浦大桥、浦东段从杨浦大桥到闵浦大桥,这两段沿江路我经常骑,所以没什么新鲜感,这段路也没有记录任何照片。上了外马路就是一通加速,直到临近徐浦大桥才想起来拍张照打个卡。

一路上总感觉不对劲,没遇上几个骑友(晚些时候我才知道今天是长三角环意中国赛,在青浦那边)。倒是长跑的人多了起来,也许是在备战即将到来的上马?
路宽人少
如果非要说有什么和市中心扫街不同的话,最明显的是路变宽了。一个非机动车道可能就和巨鹿路一样宽,而且车辆行人比较少,以施工工人通勤居多。
不过也有可能是路线临江缘故,从上了外马路开始,直到骑到吴泾镇,路边店铺里才出现吃饭买菜这种生活类型的。像下图里的这个绿地,就在商飞公司对面,景色宜人啊。直到骑到这里我才开始休整,二十多分钟里没见到有其他人来过。

看到满地黄叶,马上就想到《Heartlands》里男主开着贴满落叶的小摩托继续出发的画面,于是临走时我也捡了点树叶塞在后座包和车把处,感觉很嗨皮!

再者就是行道树变了,市中心法桐这种极具观赏性的比例很高,但过了徐汇滨江后,法桐数量锐减,而下图左侧这种树(暂不清楚是什么树)和图右的银杏就很常见。

工业重现
除此之外,道路两侧建筑风格变了。中心城区里多是那种一层沿街商铺,往上居民住宅的形式,而这一路上大多数时候都只是路和树。而且郊区的城镇化率相对低一些,一条道路可以骑很长很长,而这条路上两个相对较发达(经济活动密度较高)的集聚区之间可能相距很远。所以你就会发现过了徐浦大桥后,越来越多的工厂、烟囱开始出现,


不过这也好理解,毕竟上海是我国非常重要的工业城市,想想曾经的永久凤凰自行车、上海牌手表、飞跃球鞋,还有江南造船厂、上海钢铁厂等。只不过近些年来的发展,再加上工厂外迁举措,很容易让人忘了这件事,反而觉得上海是座金融城市,尤其是对活在中心城区或者其他城市的人来说。其实南浦大桥旁的当代艺术博物馆、徐汇滨江的油罐艺术中心等,都是由工业时代遗留物改造升级而来。

乡野乐趣
因为我比较喜欢找一些非铺装路面来骑,因为路不好,所以这样的环境里其实车和人都不会多,而且景色大都比较好,少了很多人为的城市痕迹,多了很多野趣。
比如下面这条荒废的老江川东路,是一条坑坑洼洼的土路。它的北面几十米就是新的江川东路,南面则是大片的荒地、野垃圾堆、小型船舶工厂等。骑过这个路牌的时候忽然感觉它很美,于是折返回来拍了一张,感觉也很和谐嘛。

每当渣土车驶过这条路,必定尘土漫天,所以两旁的绿化带不知叠了多少层灰尘,但是只有花儿出灰尘而不染,没什么能阻止它分外妖娆。

从西渡渡口过江后,意外发现旁边有块绿地,在里面折腾了半个小时也没看到其他人,只有六只小狗在嬉皮打闹,甚至还一度因为好奇搞掉了我正在录像的手机。这个镜头蛮有趣的,索性拿来做这次视频记录的开头和转场(视频在文末)。


所以无论在哪里,只要看到正常铺装路面旁有小岔路,大胆拐进去大概率会遇到一些很棒的小路。


甚至你还能在这条几乎绝了人迹的绿道里偶遇一个遛鸟者,说实话在上海这么多年还是头一次看到遛鸟者,感觉一秒来到北京。

除了这些,下面这片菜地也蛮有意思的。浦业路的东面是常见的住宅小区,西面是政府建地差不多的亲水健身绿地,而在小河的西面就是这片很大的菜地。城镇化建设强制改变了很多农村风貌,但上千年刻在骨子里的习惯却没那么容易改变,只要这块地还没被开发,甚至没被灌上水泥,我们就能给你种上菜,种花那都是多余的,只有种菜才是正理。


回家的诱惑
从早上五点四十起床,六点半出门,一直骑到中午12点半才回到其昌栈渡口。临近下船,恰好碰上一老大爷对我的车感兴趣,拉着我一通聊下去,从我轮胎宽度说到他家里有两辆山地和一辆公路车。可我当时一心只想着羊汤拌面,勉强应和了一个小时,终于逮着个机会和大爷“惜惜作别了”。


最后附上本次骑行的视频随记,期待下次扫街~
-
Nova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1-25 21:4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