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点评:近十年中国电影文艺片的发展
2010年至2020年间,国产文艺片的发展从票房、口碑、评价上呈现两极分化的趋势。一部分文艺片成为当期的电影“黑马”,而另一部分文艺片却铩羽而归,大失所望。
回顾十年间文艺片的代表作,可以发现“黑马”们通过在电影节或影展中斩获奖项已经成为该类影片打开市场并收获口碑的渠道,同时借助网络的宣传热度、网友的热议讨论也能收获讨论度。同时,即使有流量明星和大导加盟也依然掩盖不了部分文艺片的失败,并且呈现出大众、媒体与专业影评人对这些电影的口碑断裂的评价。

《白日焰火》无疑是近十年来国产电影中凭借在国籍电影节上斩获奖项后,并从国内市场中收获不俗口碑的一部佳作。
2014年在柏林电影节上廖凡获银熊奖――最佳男主角奖,该片在悬疑片中保持着耐人寻味的游移与平衡,虽有杀人、碎尸、情仇为噱头,但是本片浸透出对世俗白日梦幻和影片小镇中黑煤薄冰的对比,收获了票房与艺术的热烈反响。柏林归来后,该片宣传方迅速宣传,廖凡也亮相《我是歌手》担任主持人,很快便在三月末四月初的国产电影市场中轻松过亿。如果说柏林电影节为《白日焰火》镀上了金边,有时在影评网站或冷门佳片排行榜上的宣传,再结合网友的热议,也能使被埋没的国产电影走进更多人的心中。

颜丙燕在据方方小说改编的电影《万箭穿心》中贡献了精彩的演技,她将李宝莉这个世俗精明但可怜可悲的武汉女人形象演绎到了极致,本片讲述了李宝莉搬进“万箭穿心”风水格局的新住宅后发生的不幸:丈夫出轨后自杀,儿子对李宝莉冷漠,李宝莉为了赡养生活挑起扁担担运货物,然后生活总是对她加以无情的玩弄。长期以来该片都在“国产冷门佳片榜”中占据前列,随着网友的热议,主角颜丙燕的低调作风和精湛演技吸引了更多人观看此片,虽然没有在上映当年引起广泛的讨论度和票房,但不失为近年来国产电影的无冕之王。

近一两年来,《四个春天》《春江水暖》等在金马奖、戛纳等国内外影展上赢得目光的电影,无疑都赶上了网络接力宣传的好时机。《四个春天》导演对自己家庭的深度凝视,传达出宁静冲淡的日常美学;《春江水暖》将《富春山居图》与电影镜头交汇,呈现出诗意盎然的画面,力图以中国卷轴美学构建电影语言。一部好电影用心打磨后,不必由过去的媒体宣传造势,最早观看这些片子的受众能形成稳定的圈子,进一步推进国产文艺片的传播。

近十年并不呈现出“小众即文艺”的走向,不少打着文艺片电影的旗号冲上电影院,却只是令人失望。如《摆渡人》虽有名导王家卫监制、名作家张嘉佳导演,加上梁朝伟、金城武等一众大牌作陪,可是潦草不清的叙事,网络段子的拼凑、故作深情反显矫情的电影让人不知所云,可见即使是有流量明星和大咖共同发力,有名导演做卖点也未必能让观众买账。

一部分令人失望的文艺片,也许只是单方面的失望,观众不知所云但媒体大力叫好,或者在观众与专业影评人处呈现出两极分化的口碑。凭借《路边野餐》成为影坛热门种子选手的导演毕赣拿出了《地球最后的夜晚》,将一个与梦境有关的世界无缝连续地呈现在观众面前,自《路边野餐》以来毕赣对长镜头的诉求已经成为其个人美学的优势,借助在大空间里的复杂运动,让演员不断出镜和入镜头,充满对时间的重构。无奈本片打着在“年末最后一晚上映”的热点吸引一大把跨年的观众,走进电影院收获的却是看不懂的低评。

该片却在专业影评人处收获大赞,认为毕赣的电影营造了“园林美学”,将毕赣奉为“像是王家卫和安德烈·塔可夫斯基出人意料的爱情之子”。这样的两级分化也不由得让人思考:国产文艺电影是否文艺就会失去市场?而迎合市场又是否意味着遭受专业的抨击呢?这应该是导演与整个市场应该反思的问题。

简略回顾近十年国产文艺片的发展,仅仅以《白日焰火》《万箭穿心》《四个春天》《春江水暖》《摆渡人》《路边野餐》《地球最后的夜晚》只能略见大体的发展趋势。在文艺片从上映到口碑发酵的过程中,参加电影展获得名气是一种绝好的手段,同时网络在当下的电影宣传中也成为关键的一环。随着荧幕板块在中国电影市场的增多,观众观影品味的增长,昔日借明星噱头宣传的文艺片已经不再能糊弄市场,而迎合市场还是创造口碑正是当下国产电影文艺片需要重点考量的问题。

吴青峰老师(电影学硕士,杂志编辑)点评:
十年的文艺片发展,用仅仅以《白日焰火》《万箭穿心》《四个春天》《春江水暖》《摆渡人》《路边野餐》《地球最后的夜晚》就做了说明,有勇气,有想法,但是太零碎,都是对作品本身的描述,还自带学术之上的八卦,这是媒体的写法。
略有偏颇,建议自习过一遍,每一年。电影史上的2012年,2017年都是重点特殊年份,我们同学的提炼概括能力有待提高。散打容易出问题。
我们能看到十年的电影发展。随便举几个例子作为分类。随手写,不成体系,粗略。
1,老人系列(吴天明、张艺谋、王家卫、王全安~)
2,新生学院派(曹保平、梅峰、薛晓路、程耳~)
3,转行来的(韩寒、小四、苏有朋、刘若~)
4,新人(忻玉坤、董越、毕赣~)
5,动漫、开心麻花~
再一个,电影作为文化产品,需要关注这十年,我们的文化影视发展到了什么程度,所谓作品和世界的关系。电影分级可能么,电影产业促进法具体定了什么,商业浪潮下的导演入行潮怎样了呢。
写东西,小切口,深挖掘。还好,我们只是在答题。

一起来受虐,要你加入,看看别人水平如何,每周布置作业,欢迎一起提交作品文本,斑马老师会提供分析和解读,有意加入,请联系杜晓斑微信zebravox1索要试题。
欢迎大家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