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第一场旅行
查看话题 >黔东南之行:一场放松的愉悦之旅。

是第二次去贵州了。上一次去贵州,是好几年前了。那时,是为了即将开始的西藏搭车之旅做铺垫。一个人第一次去尝试搭车,第一次住沙发客。旅途虽美,却依然会感觉到那时的羞涩、腼腆与紧张感。
而这一次,完全是放松愉悦的心态出发。因为有朋友接待,所以完全不用自己操心做什么攻略,去往哪里。只按着心走,随时出发,又可随时停留,或者去往想去的地方。只需在假期结束前归来即可。
又或许是,在旅行之前,回家看了爸妈和外婆,一家人团团圆圆、很热闹地过了双节。所以得以安心出发。而不再是像以往一样,为着自己没有回家而跑出去旅行感到愧疚。
早上10点从家里出发,下午1点多便到了贵阳。着实感叹现今高铁的方便。想当初去贵州,是坐了一晚上的绿皮火车,哐当哐当才疲惫不堪地抵达。朋友接了我,然后直接开车去往了镇远。晃晃悠悠地在车上吃了包里准备的月饼,榴莲饼,豆腐干、石榴。一边吃零食,一边看风景。心情愉悦得快放飞起来。
因为疫情,整个上半年都没怎么出游。所以第一次出省游,那是相当的嗨皮。愉快地给妈妈报了平安。然后一路随着音乐,开车行驶在在空气清透、车子很少的高速上。

贵州貌似是连续下了几天的连绵雨,然后才开始逐渐放晴。天空虽没有阳光,却也清澈高远。出了城,便是连绵不绝的山脉、田野土地、村庄房屋,以及零星可见的吊脚楼。
几年前来贵州,好似还可以看到很多的典型苗族侗族房屋。可如今,车窗外闪过的,很多都是一栋栋砖瓦混凝土房子,犹如很多农村房子一样。不再有典型的民族特色。许多农户都大门紧闭,哪怕是到了夜晚,灯光也黯淡寥寥。不禁和朋友感叹,现在农村越来越凋敝,越来越多的土地废弃荒芜,许多人离开家乡,去往城市。除了逢年过节时,能够感受到农村的热闹,平时所见的,大多是一家一户一两个老人和小孩的模样。很是凋零。
抵达镇远的时候,天已黑。即便行驶在路上,也不害怕。放下对黑的恐惧,很安心地把自己交出去。镇远有很美的夜景。江面上波光粼粼,闪烁着微光。两岸的房子挂满了灯笼,有着浓浓的节日气氛。
河边有许多小吃美食,要不是因为晚上吃了酸汤鱼,定可以一路游览一路做个好吃嘴。相比吃正餐,我好似更乐意去尝各种小吃,甜点,烙饼。无赖人太多,看见人多的地方我就恐慌。所以我们只匆匆逛了一圈,便离开去往邻近的三穗县。


第二天睡到自然醒,再不慌不忙在当地小县城里吃个早饭。然后才忽然决定要去肇兴侗寨看看。这是一直以来想去的地方。我总是对少数民族地区充满了更多的热爱和好奇。
想起曾经在电视节目上看到,那些少数民族的人在高高的山顶坝子上,唱歌,跳舞。一些小孩穿着民族服饰,在树上荡秋千。那样的场景,看起来浪漫而又纯真。我喜欢那些天性自然的东西,所以这也是这么多年都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随性自由生活的原因。
肇兴侗寨是全国最大的侗族村寨之一,除去侗寨的美誉,它也是歌舞之乡。2018年,它曾作为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分会场。侗寨鼓楼是侗族地区特有的建筑,几乎村村寨寨都有鼓楼。鼓楼上一般都挂有一支鼓,过去当寨子遇到外敌入侵,失火或议事时,便可登楼击鼓,召集寨民。现如今,这已成了人们休闲聚会的地方了。
去的时候,正赶上当地侗族的“抬官人”活动,这也使得我冲销了对侗寨体验感不好的鄙夷。
去肇兴侗寨,所有外来游客都必须乘坐当地的旅游观光车,才能前往。很多的寨子都圈起来,在很远的地方设一个景区门口,再弄个观光车,双双收票。体验感不太好,而相比云南,贵州在旅游规划这一块还是稍微差了一些。


据当地人讲,“抬官人”,是肇兴侗寨最隆重的民俗活动之一。每逢春节、中秋等重要节日,都要举行。所谓“官人”,是身穿节日盛装的小孩,由侗族同胞用轿子抬着在村里巡游。官人没有特定的选拔,只要父母出钱,当地族人便可抬着小孩巡游一圈。抬官人通常为两个,寓意双喜临门、好事成双。
巡游队伍装扮怪异,或头戴破布袋,衣衫褴褛、或身披稻草脸抹烟灰、或装扮农民劳作、沿途撒网打鱼、肩上挂上刚杀的狗羊等。动作诙谐、神态夸张。队伍前面还有一群拄着拐杖的寨老,以及盛装打扮的侗族姑娘小伙。
每进一个鼓楼,便会吹芦笙、放鞭炮、唱歌敬酒、饮茶等。 “官人”队伍饮茶完后即赠红包以表答谢。途中还有“拦路打劫”强索“买路钱”,姑娘拦轿敬歌,索要“官人”吉利红包等环节,再现侗族古代社会生产、生活画卷。



一群人浩浩荡荡,甚为隆重。据当地人讲,巡游队伍一般都是自发组织,扮相服装等也是自己筹备,免费出演。
有幸遇上这么一场民俗活动,也算是开了眼界,不虚此行了。
逛完肇兴侗寨,又想去体验更为原始的没怎么开放的寨子。于是去了地扪侗寨,以及被称作“最后一个枪手部落“的岜沙苗寨。
在芭莎苗寨,还可以看到很多身着青布衣、直筒大筒裤、身挎镰刀、肩扛火枪的男子。他们的发髻很特别:头部四周大部分头发都被用镰刀剃光,仅留下中部盘发,并终生保持这种发式。据说,它们的发髻象征着生长在山上的树木,身上穿的青布衣则象征着美丽的树皮。

走在寨子里,可以看到很多树木被当成神一样供起来。人们在树的周围烧香拜佛。由此可以看出岜沙人对树木的崇拜。他们认为,人来源于自然,归于自然。所以,几乎从不滥伐树木。
芭莎苗寨很小,几步就逛完了。然而,这也需要40元门票+40元来回观光车票。除去其被赋予的民族色彩和传说,好似也不那么值。哈哈,主要是门票限制了我对它的喜爱。
反而是不要钱的加榜梯田让我们喜出望外。从从江县城出发,经过一段很美的河谷,再沿着山谷顺势而上,大约三个小时便可以抵达加傍梯田。
在高高的山顶上,沿路都可以俯瞰整个加榜梯田。梯田均是依山而开,随山势地形变化而变化。梯田中间散落着苗族独具特色的吊脚楼。金黄色稻谷像一条条彩带,蜿蜒在山间。田间有还在劳作、忙着收割稻子的人们。

远处是连绵不断的山脉,一层层山雾缓缓升起,氤氲在起起伏伏的山脉之间。
天地壮阔,梯田秀丽。兴奋地和老妈、外婆视频,让她们云旅游一下,感受不同的天地风光。好似只要深处大自然中,整个身心便极为放松,舒心而又愉悦。连晚上睡觉都极为踏实安稳。
在老家乡下和出来旅行的时候,我总是一到天黑便有许多困意。每天日出而起,天黑即息。很有规律。山里万籁俱寂,夜色深沉。
而回到城市,面对日夜灯火通明,车流滚滚,我估计又要难以入眠了。

-
1790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2-24 10:43: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