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和他侄子
有一个故事,我经常拿来劝导别人,现在有时候也拿来劝导自己。
贝多芬有过一个女朋友,这个女朋友最后没嫁给他,嫁给他弟弟了,生了个小孩,名叫卡尔,是贝多芬的侄儿。 在弟弟去世之后,贝多芬就一心一意教导侄儿,希望他成人。 有一种说法是:贝多芬一直认为侄儿是自己的骨肉。
贝多芬是个音乐天才,但没有理由认为他也是个教育家,他从小给侄儿请最好的钢琴老师,后来送卡尔去维也纳大学,他是按照“培养天才”的方式来养育侄儿的。 他坚信侄儿——或儿子——继承了他的艺术天赋,他一心一意要把自己的浑身绝学传授给侄儿,
这是一段对双方都极痛苦的过程。 侄儿想当兵,贝多芬不同意,最后勉强接受。 贝多芬希望侄儿像莫扎特那样练琴,倾注全部心力在艺术上,侄儿做不到。
随着侄儿年纪渐长,他宁愿去吃喝玩乐,贝多芬只能用经济的方式严格控制他。 侄儿对着外人吐槽,说贝多芬坏话,贝多芬心都碎了。
贝多芬疑心侄儿的母亲、自己的前女友给了孩子不好的引导,禁止他们母子见面。 侄儿因此更加憎恨他,已经到了仇视的地步。
贝多芬的朋友、学生与支持者,都觉得他没必要再管侄儿:侄儿只是个普通人,屁都不是,不值得贝多芬花钱动脑子,为了侄儿,贝多芬的创造力与健康已受损了。
贝多芬身后,留有一些他与侄子之间的通信,文字中交织着愤怒、疑虑、紧张、盲目的爱和几近残忍的严厉。 贝多芬写过:“我的宝贝儿子,不要跑得再远了,请回到我的怀抱里来,我不会向你说一个粗鲁的字。……我决不苛责你,因为我知道它现在已不会发生效力了。从此以后,你从我这里得到的将是谨慎的保护,但你必须归来,回到你父亲真正的心里。” 但在另一封上他冷淡地写道:“我不预备耗费得太多,”贝多芬写道,“以备供给世界上的一个普通人。”
而侄儿写过:“假使你觉得我是骄傲的而继续不断地骂我有一小时之久的话,这至少不能使我的痛苦的感觉转到好的那方面去。我并不像你们所想象的那样可鄙。我可以保证:在你这个‘家伙’当着大众的面向我攻击的时候,我感到了痛苦。
这里要说明一下:贝多芬对侄儿的严厉,并不因为他是个神经病,是因为,他觉得这就是有效的教育方式,自己就是被爹打出来的。 贝多芬出生在音乐世家,家里世代搞音乐,他父亲是个歌唱家,奢靡浪费,酗酒无度,使全家陷入贫困。酒精毁了他父亲的歌喉,于是他把全部希望寄托在贝多芬身上:你必须成为音乐神童。 贝多芬从四岁起,就被父亲整天关在屋子里,永无止境地练习键盘或小提琴,稍一懈怠就会受到体罚或训斥。 贝多芬是天天以泪洗面度过童年的——但他也确实就这样,成为了一代伟大的音乐家。
而且,让我们实话实说,以我阅读名人传记的经验来看:音乐家小时候不挨打的,真的微乎其微。 音乐这一行,至为残酷,二十岁不成国手,则终身无望。好多音乐家十岁之前就崭露头角了。而我们也都知道著名的“一万小时”定理,也就是说,他们要在四岁之后、十岁之前,完成这一万小时。
那么,为什么贝多芬成材了? 他侄儿没有。 答案只有一个:贝多芬是天才,他侄子不是。
最后,侄儿二十出头就自杀身亡。 那之后不久,贝多芬也病逝了,所有人都认为是侄儿的猝逝,加重了他疾病的恶化。
-
moontreesun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02 23:46:00
秋天的小松鼠🐿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转:工作中值得将精力放在哪里呢? (1人喜欢)
- 容易得癌的女人
- 用心用脑才能做好 (2人喜欢)
- 李校来啦---part time (2人喜欢)
- 喜上眉梢---part time (2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