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课访谈反馈·1
本学期社会学模块的课程是关于疾病的,结合的理论主要有Urich Beck 的“风险社会”理论和Michel Foucault的“全景敞式主义”。我演讲的主题关于经济与宏观调控,教授对此印象深刻,非常希望我能够做相关的论文,但我其实更关注的是疫情下的教育公平问题,或者说是因为我对经济学只知些皮毛,若要写学期论文,可能只能做些综述,学术羞怯。我做了问卷和访谈,想和教授约谈一次论文思路,不过邮件的往来中,他总是鼓励我把presentation延伸下去,既然做了如此翔实的准备不要中途放弃,“网课”话题只能暂时中断,但相关话题的文章,我还是会想办法写出来,在此分享一段对话。
我在回收问卷时,发现这份调查的意义甚微,至少是探讨“公平”。因为我曾经工作在大城市,生源家境优渥,填写问卷的多数都是ios设备,教育部门有规定,微信、QQ之类的班级管理系统不可以发布与学习无关的信息,前同事不便于帮助分析。大学同学们多数都在省、市重点学校工作,即使在朋友圈转发,回收的问卷也多数是来自城市。而真正无法上网课的学生,可能连看到这张问卷的机会都没有吧。
我的专访对象是在西部任教的大学同学,她在一所寄宿制的重点高中任教,生源却不都是省城孩子,有大量的学生分散在省内的偏远地区。尽管本省是低风险区,开学时间却不敢提前,期间学生各自回到家乡,“公平”问题浮出水面。
Q:你的班上有电脑设备的学生大约有多少?
A:我班上大约只有1/3的学生能够用电脑上课,其余的都是用手机的。现在手机已经普及了,智能手机上课还是基本能够实现的。
Q:学生们都能准时上课吗?
A:以前学生住校,是和家庭分离的。疫情时期,他们回归家乡,就变成了家庭的顶梁柱。有的学生要帮家里人干农活,有的要帮家里上网交电费,全勤是很难的,家家有本难念的经。
Q:你们怎样进行网课?
A:我们省的方案是由省内名师统一录制精品课,通过电视机和广播转播。
Q:你认为这样的课好吗?
A:毕竟是名师课,课程设计还是挺不错的。不过我们学校“另辟蹊径”,要求老师们按照课表通过电子设备上直播课,都是些家常课,当然不能和名师比。
Q:不过这样的方式,任课老师对学生的掌握程度会更清晰吧?那么教学进度怎么样呢?
A:是的,我上直播课,可以按照上课的进度来,还可以随堂个别答疑。但是学生的反馈效果不是很好。比如我提问,以前可以通过举手、眼神的方式直接了解到学生的掌握情况,但现在出一个问题,等收集齐50个学生的答案,需要一两分钟,比较消耗时间。整体来说,网课的效率会比常规课低。
Q:学生听课情况怎么样呢?
A:我的许多学生没有书房,都是和家人共享空间。上课的时候,家里的背景音嘈杂。妹妹哭了,家人喊开饭了,上课的声音挺热闹的。
Q:上网课和上线下课,你设置的内容会有区别么?
A:有的,网课质量不好,只能上基础,很多重难点我宁愿等到开学后精讲。考虑到多数同学是用手机的,文言文、现代文之类的大篇幅,我几乎不设计到练习中,也不能发翻拍的练习纸,他们根本看不清。
Q:子女不只一个的家庭怎么上课呢?
A:我们这儿几乎没有独生子女,有时候上课还会串音。比如哥哥在上语文,妹妹在上数学,两台手机的声音都能听得到。或者一个电视上课,一个手机上课,都在同一个环境里,会相互打扰到。
Q:如果是这样,会有争抢设备的情况吗?如何解决?
A:有。有的家庭不能满足两个三个孩子同时上网课的需求,就需要谦让了。而且手机上课很费电,要一边充电一边上课。亲戚打一个电话进来,学生就离线了,我已经习以为常。
Q:现在复课了,学习被耽搁了吗?
A:整体是有影响的,多数学生不太能够恢复到原来的状态,我们是明年的高考班,有点急。不过这个过程中也杀出了一些黑马。比如说有位中等水平的姑娘,网课期间,她可以自主规划学习时间,还能上网查精品课,答疑设问,成绩一下子飙到了最前列。(不过也幸运她家庭条件尚可,有电脑)
Q:上网课,给你的生活带来了影响吗?
A:我每天可以省下通勤时间。孩子还算听话,知道我在上课,就不进书房来打扰。也有带小宝宝的教师,就要随时去照看一下孩子了。
Q:双教师的家庭应该会更忙一些吧?
A:是的,父母一起上网课,孩子也要上课,就盯不了自家孩子学习了。如果孩子小,可能只能让老人家上来帮忙,或者请保姆了。
Q:家长对你们疫情期间上网课的评价如何?
A:家长们还是通情达理的,虽然的确网课的收效不太好,但基本上都不会责怪老师。同事和家长只能感叹学习得靠自觉。
……(暂时整理到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