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懂得问孩子“饿不饿”“考第几名”?你需要读一读这本书
最近的热播剧《隐秘的角落》,戳中了无数人的心。
让我印象最为深刻的不是三个“坏小孩儿”,而是三人之首,“学霸”朱朝阳的妈妈周春红。
作为单亲妈妈,周春红又要工作,又要照顾孩子,生活的艰辛使她如牛负重,连与孩子多说几句话都是奢侈。
于她而言,让孩子吃饱、取得好成绩,就是对他最大的爱。
剧中有两个片段最能体现周春红的“爱”:
一个桥段是她对老师的一番言论,学生只需要学习,交朋友是走上社会的事;另一桥段是逼着朝阳喝牛奶,喝不下也要喝!
直到张朝阳酿成大错,周春红才发现自己对孩子了解和关心得太少!
现实生活中也不乏春红式的妈妈,只懂问“冷不冷”、“饿不饿”、“考试第几名”,不知道如何与孩子沟通,面对孩子的问题心急如焚,却无从下手。
所有的职业都需要考试,唯独父母不用持证上岗。这对教育孩子来说是有风险的。如何当父母,如何爱孩子,更需要考核技能。
今天,我要为大家介绍的这本书《儿童技能教养法》(以下简称“教养法”),独创性地提出了“技能教养”的概念,如同你只有学习了绘画,才能知道如何驾驭构图和用色一样。
根据本书传授的技能,可以帮助你用寓教于乐的方法,帮助孩子克服成长中的各种困扰。
书中介绍了15个步骤,家长和老师既可以把它们看成一套完整的流程来执行,也可以把它们当成独立的点子灵活运用。
如同张三丰创立的太极剑法,当你掌握了“教养法”的15步精髓,便可见招拆招,借助孩子的优势解决孩子的问题。
概括起来,全书阐述了三件事:如何说、如何做、如何学无止境。
1 把孩子的耳朵转过来,他才肯听你说
一位幼儿园老师每天的第一个环节是做晨圈,和孩子们一起拉圈唱歌。
可是有的孩子要么不跟着唱,要么跑到别的地方去,这位老师希望每位孩子都能参与进来,又不知道怎么做,这让她很苦恼。
一次,她因为有事去晚了,当她赶到时,刚好看到孩子们在做晨圈。看见孩子们的晨圈做得出奇地好。
她想到了一个办法,对孩子们说:
“很抱歉,老师今天迟到了。不过因为迟到,我看到一件特别神奇的事情,我发现你们今天做晨圈非常棒!” 所有的小朋友都在跟着老师一起唱。即使有小宝宝走开,也会有大哥哥、大姐姐温柔地把他带回来。老师特别好奇,你们是怎么做到的呢?”
小朋友们听到老师的赞美,一下子来了精神,一个个把小腰板挺得直直的,分享自己成功的经验。
在那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小朋友们都能跟着老师们一起唱歌,大孩子还能帮忙照顾小孩子,让老师们省了很多力气。
故事中的老师将几名孩子的行为,通过赞美巧妙地放大,带动整个班级的学习氛围,不仅解决了问题,还找到了好帮手。
很多家长抱怨,孩子一犯错,道理不少讲,可是问题就是不改。殊不知,若要批评先赞美;若要孩子听你说,先要看到他的闪光点。
小川叔在《穷忙》一书中说,如何让你说的话被对方接受,这取决于你是否会欣赏对方。
的确如此!当孩子们看到自己有能力做好一件事时,他们便相信自己有能力做好其它的事。
正如《家庭中的正面管教》一书说,赞美就像一种魔法香水,能够散发难以想象的感染力!
它可以平衡人们多半只注意到自己做得不好之处和缺点,也可以帮助我们改正我们性格中比较悲观的那一面。
2 把问题转化技能,带着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富尔曼医生在书中说,解决孩子现存问题的最好方法,是让孩子学会某种能够帮助自己克服这个问题的技能。
孩子的问题通常是因为尚不具有某种技能,而一旦掌握了这个技能,问题也就消失了。
淘淘今年4岁,口吃的问题已经有两年了。面对淘淘的问题,一家人意见不统一,也经常因为这件事儿争吵。
后来妈妈不再关注“口吃是不是病”的问题,而是聚焦“如何才能好好说话”,即语速放慢,一个字一个字地说清楚。
妈妈和淘淘一起讨论了学习什么技能,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他们决定学习绕口令,并且表演给爸爸看,规则就是“慢慢说,一个字只说一次”。
每天晚上,全家人都会围坐在一起练习绕口令,几个星期之后,淘淘口吃的问题逐渐消失了。
当淘淘的爸爸、妈妈谈论问题时矛盾不断,孩子也因此而焦虑。可是讨论技能却不一样,全家人可以和孩子一起寻找解决办法。更重要的是,讨论技能使家庭氛围更和谐,毕竟谈论技能要比问题简单得多。
如何将问题转化为技能呢?
书中强调了一个重要的原则:技能是你要学会做什么(正确的),而不是停止什么(错误的)。
所以,家长在向孩子表达请求时要多用正面、具体的语言,让孩子更容易理解你的意图。
家长和孩子所选定的技能,要符合孩子的认知发展能力,是孩子踮踮脚够得着的,是孩子眼下就能做的一小步。
把问题转换成技能,家长是在告诉孩子:你没有问题,你只是需要加强一两项技能而已。带着这样的思维,即使孩子有很多问题,家长也会感觉轻松很多,同时也能够找到更有建设性的方法解决问题。
3 让技能循环,学习永无止境
书中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
汤姆今年8岁了,可是经常拉裤子。爸爸妈妈想让他学会上厕所,可是汤姆想学骑自行车。因为他的小伙伴都会骑自行车,所以他也想学骑车。
教练同意了汤姆的意见,让他先学骑自行车。因为大家都帮他,支持他,汤姆很快就学会骑车了。
接下来要学习下一个技能,妈妈想让他学的技能是“规律地上厕所” 。
因为汤姆有了全面成功的经验,所以他认为这一次也一定能行。
心中时刻装着“下一个技能”,对孩子和家长都有莫大的好处。对孩子来说,可以学习新技能,证明他已经掌握了前面的本领。
对父母而言,让技能排队,缓解了焦虑的心情,不会再把孩子看成是“多问题儿童”;同时,当孩子再出现新问题时,家长也能够用平常心对待。
在书中看到这样一段话:对孩子来说,生活本来就是一个无止境的学习过程。学得越多,学习就越容易。
带着这样的思维,学习于孩子而言,不再是一项困难重重的任务,而是获得新技能、让生活更轻松的途径。我们提倡让孩子快乐学习,如果孩子用积极乐观的心态看待“学习”,那么学什么都会很快乐。
与其说“教养法”是在教家长如何解决孩子的问题,不如说它是向我们讲述如何用“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思考问题。
当我们学会“把问题转向技能”,我们不会被问题困住,不会因问题而焦虑,我们总能从问题中看到可以改善的方面,从问题中找到眼下就可以做的事情。
一旦形成新的思维模式,我们如同带上“天使的眼镜”,看到世间更多的美好。美好的期待如同涓涓细流,在逆境中支撑我们前行,使我们相信“坚持”的力量。
心怀期待,未来可期,砥砺前行,终将抵达彼岸!
《儿童技能教养法》一书的作者——本.富尔曼医生有一条这样的信念:
孩子们生来就具足资源,他们能够克服自己的困难、能够自己解决自己的问题。 我们的职责不是解决他们的问题而是欣赏他们的天赋,为他们的创造力注入活力,这样我们就可以尽力做到不干扰孩子的成长之路了。
愿你我都能做欣赏孩子天赋的父母。
本文作者:小骏妈
一句话介绍:专注于用游戏走进孩子内心的有温度的妈妈。
稿件来源:秋叶写作特训营第13期
推荐助教:花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