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 – 终于用十天之行圆了一场十年的梦 (7)平溪
平溪,那些年,我们看过的台湾电影
九分 - 瑞芳 - 菁桐 - 平溪 - 十分 - 猴硐
记得那天早上我起得很早。灯笼早已熄灭,街道也变得空寥,昨夜喧嚣的山城不知何时已然沉睡在清晨微凉的山风之中。只有在这太阳初升之际小镇才能享受它难得的宁静,这宁静是远方天海一线淡淡的蓝色。

这蓝色明亮又深沉,亲切又遥远,就宛如逝去的青春,朝气蓬勃,辉煌灿烂。曾经以为的自由,就像海上的风,飘着,肆无忌惮,用它轻柔无邪的力量拂起点点浪花和海鸟白色的翅膀;曾经以为的情感,就像海的浩瀚,无边无界,衬托着远方万丈光芒里看不到的希望。只是青春太匆匆,转眼间,我们不再对希望抱有希望,我们不再因自由而轻松——过度乐观是不切实际的浪漫主义;无可适从的自由是存在主义的虚无。海和天就只是海和天了,和我们毫无关系,空空荡荡。

所谓老去,就是一个逐渐认识到生命局限性的过程。无论愿不愿意,每一个人都是向死而生的,死神一直在像我们招手。人们不妥协,于是用一层层外物来蒙蔽自己的双眼。他们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建立起巨大的物质大厦,然后躲在它们的阴影中,什么都看不见。他们的生命也因此而变得苍白,待到老了,他们拖着千疮百孔的身体,孱弱得再也无力继续巩固他们的大厦,便开始喋喋不休地讲述他们的过去,盲目指点着他们已经不懂又无能为力的世界,延续着他们生命存在的永恒感,却因为潜意识里知道终将无法延续而深深恐惧。一切都写在他们疲倦的眼神中,这眼神和青春时那种神彩飞扬的姿态形成强烈的对比。 生命终将殆尽,这不是通往永恒之路。还好我们有青春,像烟花那样短暂而灿烂,它是生命的赞礼。因为曾经拥有过,所以心依然可以飘荡在在那个风依然自由海依然开阔的世界里;因为曾经拥有过,追忆也总是伴随着惆怅和伤感。可这种惆怅并不会带来伤害,反而,它使人看到了美,那些已记不清内容,以各种感官形式出现的回忆,声音,味道,颜色,须臾间它们早已以无从察觉的形式深深烙印在了灵魂之上。这惆怅,构成了永恒的底色,是海的颜色,是天的颜色,是花草树木,是自然中所有的颜色,是一切颜色,声音,味道的底色。它不断地提醒着我们,何为灿烂,何为生命。

我独自走在平溪线野花绿茵的铁轨上,背上长出了青春的翅膀。这里有清脆的山峦,有淙淙的流水,天在远远的高处,海在山的另一边。一座座遗世独立的小镇被这条古老的铁路串联在一起,像是遗落在荒野中的宝石被串成了一个项链,沿着它的脉络我渐渐走进包裹在时间深处最美的梦境。

陈旧的老房子静默地屹立在铁路的一边,风无声的吹动着寻常人家的衣衫,柯景腾和沈佳宜曾经在这里携手走过,阿云阿远曾在这里相聚和离别。我彷佛又回到了那些年,恋恋风尘的岁月。陪伴我青春的关于青春的台湾电影,发生在这条铁路上的人间故事,在无声中滋润着感官,伴随着淡淡的惆怅。喧嚣最终归于平静,色彩最终归于苍白,所有的故事也都彷佛都会有一个命中注定的结局,百转千回后往往又都回到原点。无声的风景中藏匿着一种莫大的笃定,这是早就注定好的台湾之旅;注定的平溪观光线;注定的对于台湾电影的追忆;注定的伤害和治愈,疼痛与温暖的斑驳。


一首五分钟的歌让我来到了九份,几部一两小时的电影让我以更大的热情来到了平溪线这些从未听过的小镇。“瑞芳 — 猴硐 —三貂嶺—大华—十分—望古—嶺脚—平溪 —菁桐“ —— 九个地名,无数种期盼。 青春之旅始于瑞芳。在九份的山顶吹了最后一次海风,依依不舍,终于,正午火辣的阳光给了我一个离去的借口,便随便搭了一辆公车到瑞芳。行李寄存在瑞芳火车站附近一对老人夫妻的店里,去站台买了80台币的平溪线通票,即一路乘车去了终点站,菁桐。

台湾有三条怀旧火车观光线,集集,内湾,平溪。与内湾是无缘了,但集集线那穿梭于山野的自由却给我留下了深刻的映像。相比于集集,同样穿梭于山野,同样回溯于时光,也不知是因为电影的渲染,还是知名度更高,抑或是临近台北,平溪线少了一份原始的自由,却多了一份沉淀后的优雅,彷佛少女的脸庞画上了一份优雅的淡妆,一种礼貌却不给人压迫的亲切感。车里洋溢着轻松温暖的感觉,那是洒在车厢里朦胧又慵懒的阳光,被车厢轻轻慢慢地晃动着,融化着一切坚硬的物品。像是钢筋的扶手,门把,硬朗的线条和轮廓,都在晃动的光影中模糊而柔化了,与窗外飘摇的云朵和树叶并无区别。隔着窗户,车里车外都是同样的朦胧。习惯了现代交通速度和封闭,灵魂被禁锢在目的和自我的世界里,这心与自然相融的方式同时悄然地柔化着每一张面孔。

科学家经过几百年的研究,告诉我们,在原子的尺度上,物质的固体形态和质量都消解在光和虚空之中,光可以像粒子一样反弹,物质也可以像光一样产生涟漪。时间就诞生于这场虚幻的混沌中,于是所有那些因为时间的有限性而产生的焦虑都通通消散了,孕育出人心中最美好的祝福。曾经的煤矿小镇菁桐,如今已是一片绿色的原野。老房子屋檐被青苔染成了墨绿,整片的许愿竹筒在条条穿梭于葱郁清脆的小径两旁若若隐若现,每一寸被踩过的土地上,每一片被呼吸过的空气里,都是祈福,关于爱,关于幸福,关于对家人朋友的关心,关于对未来的期盼。也只有从那苍老而黝黑的枕木上,生锈的螺钉,可以瞥见当年煤矿工人的辛劳,他们内心也曾拥有同样的心愿,同样的祈福,只不过没有写在竹筒上,而是藏匿在他们黝黑的肌肉里,流淌在咸咸的汗水中。





人们发明了各式各样的工具,拥有了各式各样的生活,可最终的心愿大都一样,青春的浓烈,老去的平淡,命运或许多骞,时光总是无情,悲剧孕育出浓烈,就像春天里这漫山遍野的浓绿,生命的底色,人们的心事都藏于此。


在菁桐漫无目的的逛了逛,我来到了主路旁的网红小吃店。杨家鸡卷的味道不错,香香甜甜,我在他家安静凉快的环境里,一边补充着能量,一边重温着那些已经模糊的电影细节。我看过的台湾电影似乎讲得都是平平淡淡的故事,但是都有一种魔力,就是把人物与戏跟环境紧密的连接在一起。侯孝贤擅长用长镜头捕捉画面,细腻的情感就像岩土中的水,会在漫长的时光中不知不觉的渗出,润泽人们的干涸。年轻时我一直不懂这样环境与人互动的意义,直到若干年后,当我回到昔日成长的故土,夏日空气中的栀子花香,桂花香,还有泥土蒸腾的味道,老建筑的线条,树干分叉的形状,挂在半空中的青虫,那些我不曾关注却一直存在的感官,像温柔的臂弯那样在无言中赋予了我时光中巨大的抚慰。



于是我懂了,脱离了环境的人,会干涸。也许正是因为小村落中“阿远家”与“阿云家”的绵密距离,“孕育”出阿远阿云青梅竹马的情愫;也许正是因为这条山间寂寞的铁路,才“孕育”出那些年里纯真的浪漫。也许青春那些浓烈的荡漾,都是为了去寻找这些被遗忘的连接,才会那么的惴惴不安,那么的无可适从,直到有一天找到了,才恢复平静。

曾经,我家附近也有一条这样的铁路,周边绿绿茵茵,春天开满雏菊,沿边老旧的房子依偎在古树的影子里。如今铁路早已被围了起来,变成了存粹运输的工具,和人失去了互动,裹挟在环境里的房屋也早已变成了一栋一栋的高楼,将渺小的草木裹挟在它们之中。我们失去了连接,灵魂的烙印在无声的呐喊,人们看到了《战狼》中的情怀,看到了《流浪地球》的酷炫,却看不到大量平凡景色留白中那浓浓淡淡的温柔。这大概就是我和台湾电影的缘分吧,铁路从黑暗处架起了一条通向光明的路,这路上有台湾电影呼唤出的青春年华,更有和心灵烙印重叠的图像。



我沿着铁路往回走,并不去在意某一处的景色是否美丽,某一处的房子是否完美,只是尽量放空,让环境以无形的方式被感官触碰,就像曾经从未对环境专注过那样的专注,一朵花,一片叶子,一抹红色,一抹蓝色,一个昆虫,一句对话,一座只露出屋顶的房子,这些互无关联的碎片,却以某种神秘的方式和我连接了起来,带来了一片宁静的喜悦。




在这样的环境中风物总是美好的,或许人们都在无意识中感受到了,每一张面容都那么的和蔼。不知不觉就来到平溪,沿着铁路,远远就看到了淡蓝色的天灯带着祝福融化在淡蓝色的天际中,一副难忘的画面,山间那些错综的道路也都逐渐汇聚在一起,汇聚成这最大的小镇。头顶是桥,脚下是桥,清澈的溪水逶迤着建筑,我已不记得这似曾相识的场景出现在多少部台湾电影里,只看见老人慵懒地坐在桥下乘凉,火车慵懒地从桥上开过,渐渐远去的轰隆轰隆声,很慢,很轻,不会打扰到坐在遮阳处打盹儿的人们,只是加深了一些有关电影的回忆。







始终是离不开铁路的,于是继续沿着铁路前行, 路过望古,那个悠远深长无人问津的小车站,荡漾在被遗忘的时光中。继续往前,山更幽深了,房屋也更稀疏而朴实,仿佛是已经离开旅游区了,没有游客,只有零零散散的当地居民,过着他们平平淡淡的日子。现在人是不会选择顶着大太阳徒步于这些不出名也没有任何特色的地点的,可对我来说却是独自拥有整个风景的享受。每一处都是神奇的,每一处都是这个大环境的整体,每一处都可以被电影取景,可无论是否在荧幕里出现,它们都一样值得用全身心去感受,不,是用全身心感受后,才能明白什么是值得。






一直走到嶺脚,然后乘火车去了十分。游人多了起来,火车穿梭于贴着铁路很近很近的建筑,人们通通拿起相机,拍下了平溪线被宣传最多的这一幕,我也拍了几张,大概是人太多,画面无法干净,又大概是熙熙攘攘的人群让本该安静的小镇显得有些疲惫,那一幕并未给我带来太多的喜悦。只是,正当我寻觅着去往十分瀑布的路时,一阵风荡起了这世界最舒服的声音,那是一排排竹筒互相碰撞的声音,一份份心愿和祝福在空气中荡漾了起来,柔软清脆的声音被这来自太平洋的海风凝聚着,不远处人群的喧嚣彷佛消失了,·只剩下这天籁的曲目,青春在跳舞,自由在唱歌,淡淡的,满不在乎。而2公里外的十分瀑布,气势磅礴,无数滴自由的水跳跃悬崖,发出震耳欲聋的轰鸣,水汽折射出阳光七彩的颜色,彷佛和那青春的舞曲是两个截然不同的世界。可谁说自由一定是一样的?可以浓烈,可以寡淡,只要真实于自身,那自由就会以它最本来的面貌呈现。





终于,黄昏降至,去台北之前,我决定短停猴硐,这个以猫文明的小镇。这里是几百只流浪猫的居所,可我只看到了十几只,以及处处和猫有关的文字和图片。我对宠物的兴趣不大,但猫这种自由且神秘的生灵还是会打动我,大概是我比较喜欢带有猫性的人吧,独立,自主,神经质。半个太阳已经落入山下,只有最高的那几条小径依然落入余晖。我站在黄昏的阴影中,旁边是几双明亮的眼睛,想象着,更多的眼睛藏匿在黑暗中,它们躲在山林里,栖息在不知谁的家里,不闻不顾地过着猫的生活。这的猫应该是比大部分城里的猫更自由吧,山野的自由,于人于猫,都渐渐变成了一种奢侈。谁曾想到一年后我也会有一段养猫的经历呢。






天黑了,平溪之旅结束了,我回到了瑞芳,搭车去台北。

下期预告:
To be continued...
下期预告: 九 - 台北
文章首发于我的公众号:
L的光影途记 LLSPhotography - 一个用快门和心灵记录世界的地方

-
三木子西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7-02 01:10:01
-
[^火^]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3-08 23:45:34
-
你好,再见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2-08 15:51:59
-
深海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07 01:14:38
-
旧時光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06 23:31:00
-
暖粒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06 10:42:03
-
敏儿好学mm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02 00:54:51
-
胖海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19 16:59:26
-
自由火腿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12 14:47:52
-
sherlock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07 17:31:46
-
岁月长衣裳薄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01 12:36:41
-
心云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30 09:51:31
-
Q3307714175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23 18:44:55
-
与我常在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15 16:27:38
-
jimmyjay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15 07:14:33
-
英柯勒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13 11:08:54
-
芒果菠萝干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12 17:31:06
-
AURORA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12 13:03:08
-
苍野天狼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11 22:10:40
-
懒猫不练琴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11 19:29:44
-
崔虎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11 19:09:22
-
匪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11 18:05:35
-
夏琳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11 17:46:42
-
皮皮爱吃🌽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11 17:27:59
-
绿萝萝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01 17:52:45
-
小王小王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01 17:44:44
-
豆友208677618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01 17:31:33
-
林又青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01 11:15:41
-
哇啦个哇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01 00:28:52
-
小数点保留两位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31 22:18:46
-
ウミ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31 10:21:20
-
Erinzhang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31 10:19:48
-
喵喵十元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31 09:08:01
-
和满去看海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31 09:00:57
-
会飞的能猫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31 04:16:18
-
Orangedietc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31 00:54:51
-
小木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30 23:43:35
-
遠方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30 23:18:16
-
N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30 23:04:49
-
知一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30 21:23:20
-
豆友148610295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30 19:23:02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30 19:06:57
-
楚凡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30 18:30:36
-
星河望鹭白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30 17:26:11
-
圈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30 17:21:29
-
SpongeBob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30 16:39:56
-
横道世之介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30 16:27:39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30 16:2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