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的历史冷知识
查看话题 >索奁焚妻——残忍的女性自焚史
请勿转载
死于火,似乎是印度女人的宿命
一周前,公开在推上的一桩谋杀案引起众怒,印度一位名叫Kirti kaushal的女性死于家中,脖子有明显勒痕,全身布满淤青,骨折和生前受虐的迹象,凶手是她的丈夫及丈夫的亲戚,犯罪后携带女方财物逃离,死者妹妹和父亲向警方求助无门,案件并未受到任何重视,“因证据不足”草草以自杀结案,家人只能在网上绝望发声求助。

这是一桩典型“Dowry Death嫁妆死亡”案,因为该地区的腐朽制度和司法无能,凶手目前依然在逃并且未受通缉,受害者家人出示证据,生前对话和布满疑点的尸检报告后,警方依然保持沉默

这种令人发指的罪行不仅就发生在今天,现在,更难以置信的是,截止到2012年,印度每年因嫁妆死亡的女性高达八千起,且这个数值一直没有下降

虽然嫁妆法早已被废除,截止到今天,印度依然有很多地区有结婚由女性出高额嫁妆的习俗
Dowry Death 嫁妆死亡: 印度自中世纪起便有赠送嫁妆的传统,结婚时女方家人会赠送现金、首饰甚至房产等给新婚夫妇,确保他们婚后能够独立生活。英统治印度期间1858-1947,嫁妆被正式合法化。

虽然新娘在结婚时交付了大量嫁妆,有些男方家庭因自身穷困或贪婪,在婚后依然会以负担两人生活为由向新娘家庭索要财物,随着经济发展,嫁妆开销也越来越大,令不少女方家庭无力负担,部分男方和其亲戚便以此为由对新娘施暴,嫁妆的问题导致印度女性在婚姻中受折磨甚至暴力虐待比比皆是,也有许多女性因不堪忍受而自杀。

新婚妻子往往身体健康,没有疾病或意外,为了成功谋杀妻子尽量不引起警察或周围人的注意,并能快速脱罪,火,成了女性死于嫁妆的最大因素,这也是为了损毁对方容貌导致其即使生还也无法离婚或改嫁。
索奁焚妻: 印度很多医院的烧伤科每天都会有已婚女性烧伤案例,当地人把这种主妇烧伤事件叫做 “厨房烧伤kitchen fire”,这其实是一种委婉说法→做饭或家务时不小心烧伤,很多烧伤案例的实情是:自焚或被他人蓄意烧伤,如果警方不调查,烧伤案的具体情况很难查清。

涉案男方及家人最常使用的理由就是说妻子在厨房做饭时不慎引火,如果警方坚持调查,男方往往会改口为女性由于种种原因自杀,过去几十年中,大部分涉及主妇自焚的自杀案都是由嫁妆死伪装出来的。

这类烧伤事件的官方名叫——“ 索奁焚妻Bride Burning” 是Dowry Death嫁妆死中最常见的一种。
如果日常的羞辱、殴打以及被迫与男性亲属发生性行为还不够可怕的话,通过焚烧的方式进行残忍杀戮,甚至雇佣杀手,毫不夸张地说,和谋杀几乎没有区别。

印度于1961年废除了英殖民时期成立的嫁妆法《禁止嫁妆法》: 赠送和收取嫁妆、教唆嫁妆或要求嫁妆都是犯罪行为。1986年又出台修正案,规定婚后7年内,新娘的任何“意外死亡”都会被判定为“嫁妆死亡”,涉案者将被处以十年以上监禁和罚款。

腐败和低效的司法系统还有守旧的社会习俗使遏制这种罪行变成一项艰巨的挑战,尽管“反嫁妆法”已经非常严格,但因为嫁妆死亡的人数却有增无减。
这项法令收效甚微,印度依然是世界上因嫁妆死亡人数最多的国家,几乎每小时都有一名印度女性因嫁妆而殒命,在新德里,因嫁妆死亡人数从2001年的每天19人上升到2016年的每天21人

对嫁妆死亡的定案流程也极其严苛,除了该女性在结婚七年内因烧伤或身体受伤而死亡(非生病)之外,还必须证明在她死前曾受到丈夫或其亲人的虐待或骚扰,暴行多数都是隐蔽发生,而医生和邻里又极易买通,取证难上加难,冲破这些障碍,留下确凿证据,才能被定为“嫁妆死”,这些是导致惩罚嫁妆死犯罪者猖狂作案的另一个几乎无法逾越的障碍,和文章开头的Kirti案一样,即使受害人证据确凿,并且在网络发声求助,加害人依然不被抓获

几年前德里一位女议员在事业上升期忽然自杀身亡,她生前并无任何情绪和精神问题,家人不接受这个结果,连续上诉并要求调查后,人们才渐渐怀疑她是被丈夫谋杀并巧妙掩饰

并且在她死亡期间,该男子已经迅速与另一富家女隐秘订婚,因为涉案女性社会地位较高,且拥护者众多,这件案子才以较快速度侦破。
全印度嫁妆死的定罪率一直徘徊在登记案件的三分之一以下,上世纪90年代初,印度政府控制的经济向自由市场体系开放,经济迅速发展,这种习俗变得更加尖锐,由于对女性犯罪作案成本极低,贪婪的新郎背后更是有很多人希望通过新娘的嫁妆,甚至不断杀妻再娶获得新嫁妆来发家致富。

印度编剧mala sen写了一本关于嫁妆死和女性自焚的书《death by fire》,一经出版立刻被禁,至今也很难找到完整版 当异常变成社会常态,犯罪率毫无下降,甚至有人专门教容貌被烧伤的女性化妆,掩饰疤痕↓
与火有关的事故是造成印度15-50岁女性死亡的最大杀手——平均每年有10.6W名女性被火活活烧死,每70分钟左右就有一名女性死于火灾,这个数字远远高于世界上任何国家。

如果索奁焚妻还不够可怕的话,另一项与女性自焚有关的“萨蒂仪式Sati/Suttee”可以说是令人发指的全民罪行

在印度社会以往的观念中, 没有丈夫的女性等于没有生命的躯壳,一旦丧偶便等于失去价值,成为家庭累赘,因而受到公婆的虐待和亲戚邻居的歧视,但是通过一种习俗让她可以获得敬重,这种习俗便是萨蒂sati,遗孀自愿与丈夫一同殉葬的行为,“萨蒂”的字面意思指好女人,后来专指遗孀的殉葬自焚,这种自焚行为在17-19世纪印度,孟加拉和巴基斯坦的某些地区成为习俗。

记住萨蒂这个词的含义后,大家回忆一下认识和看到的多少印度女性角色,都是这个名字,有一个很多人应该都有印象

黑客帝国3中这个印度小女孩的名字就叫萨蒂,这个细节编剧应该并没有考虑到,但是这种细微的巧合非常让人脊背发凉
“Sati”为梵语,最早源自古印度神话中好斗的杜尔迦女神,是湿婆Shiva第一世妻子,因为焚天与湿婆之间存在矛盾,时刻蓄意报复,一次焚天举办的众神宴会上【又说是焚天拒绝出席湿婆的宴会】,湿婆被萨蒂的父亲和众神嘲笑,萨蒂看到丈夫被嘲弄,深觉受辱,当众投火自尽来捍卫丈夫尊严,其灵魂转世为雪山神女,并与湿婆再次结婚。

这段故事被赞为爱情佳话在民间影响深远,加上多宗教对人体祭祀以及火的崇拜由来已久,众多因素后世演变为寡妇自焚的习俗,以此来表示对丈夫的忠贞和自身高贵勇敢,Sati成为高尚行为。

自焚仪式通常安排在邻水区域,河边、湖边,水库边。仪式举行前,妻子要沐浴,穿上自己最好的服装,最美的饰物,不亚于婚礼般隆重,在亲朋好友的护送下走向火葬场,火葬台是临时搭起来的一堆柴火架,周围撒上一些晒干的牛粪、稻草和其他易燃物,劈柴上面要浇洒大量熔化的牛油和汽油

仪式前人们敲锣打鼓演奏着乐器一边奏乐一边将尸体抬到焚烧现场,丈夫的尸体被安置在柴火堆上,全身用白布一层一层包裹起来,只露出脸,这时被乡亲们簇拥着的寡妇来到了柴火堆旁,她认识的所有人都来向她祝贺,祝她在另一个世界中获得荣光,为她的高尚决定而欢欣鼓舞。

众人手拉手围成一圈,寡妇站在中央,乐曲声和人们的叫喊声此起彼伏,这些人跳着、喊着、唱着,赞美那个不幸女人的荣耀,这一幕所见之人会觉得极其诡异,人们为一个女人的死亡而欢庆着。

柴火堆旁,祭司或教徒开始诵经,寡妇摘下身上的饰物,交给她的亲人和好友,人们会适时喂她们槟榔,有时也会给她们喝一些饮料,很多研究自焚现象的人认为那种饮料多半是鸦片饮品,为了让她镇定或减轻恐惧和痛苦,但一个显而易见的悲惨事实是连这样的饮料,也需要更加显贵的身份和财富才能得到,否则没有任何物品可以给她缓解痛苦。
人们之所以会这样踊跃积极加入自焚仪式帮助她们绝不是因为好心,寡妇自焚往往是件非常有利可图的事情,她们佩戴的首饰和华服按习俗将归帮助她举行仪式的人所有,这些人会在焚烧后的灰烬中寻找那些剩余的首饰,有金制的和银制的,即使最贫穷的女人也有铜制的首饰,身着的沙丽通常也是她们最有价值的衣服。

祭司上前念祈祷词,大家七手八脚地把寡妇抬到柴火垛上,她要坐在丈夫尸体的左边,并将丈夫的头部放在自己的膝盖上,表示他俩相依相伴永远在一起。祭祀宣布仪式开始,寡妇的亲人或祭司举起火把点燃劈柴,倾刻间整个柴火垛被烈火吞没,被焚烧的女人发出凄厉的惨叫声,撕心裂肺,压倒了震耳欲聋的击鼓声回荡在原野上空。

众人默默看着这一切,等活人和死人烧成炭灰之后,亲人们把骨灰收集到一个木质骨灰盒中,然后洒在水中,仪式结束,麻木的人们纷纷离去。

在阿格拉以及德里等地,因为贵族较多,自焚仪式很常见,殉葬的女人半躺在柴堆上,但腰部以下往往被捆绑着,目的是怕她忍受不住烈焰的烧灼而跳下柴堆,亲友会喂食她大量槟榔镇定情绪,直到祭司将大火点燃,女人发出凄厉的哭喊声,一切都化为灰烬后,人们便扒开灰烬寻找那些熔化了的黄金和白银首饰
在孟加拉更是达到了全民盛行的地步,一个女人只要不是极端贫困,就必须将丈夫的尸体运到恒河去漂洗干净,而她自己也必须沐浴之后才能陪伴丈夫去死,车马不便,有的人赶了许多天路才来到恒河岸边,尸体早已腐烂发臭了。

而恒河岸边建筑众多,缺乏木料,草木紧缺,这些柴堆通常只能将殉夫者烧死并烧焦,但不够将她与死者烧成灰烬,所以他们的焦尸最后被人们扔进恒河顺流漂走,有些连柴草也买不起的女人,甚至只能一路向人乞讨,来完成她们的壮举。

印度德干半岛的科罗曼德尔海岸地区,自焚仪式更加惨无人道,人们会先挖一个很大的坑,然后扔进木柴和易燃物进去,并倾倒助燃油。众人会先将坑里的木柴点着,然后将死者的尸体抬到坑边,寡妇则一边跳着舞一边向焚尸坑走来。 亲友和教徒们依然载歌载舞,来到燃烧着的坑边后,和所有的亲人朋友拥抱告别,等她站定,祭司会先将男人的尸体扔进坑里,然后将她背朝着坑推下去

所有在场的人都将一罐罐的油向坑里倒,使火焰旺盛,很快一切都烧成灰烬,一些学者认为这是因为这一地区出现过在殉葬中逃跑的女人,亲属为了保证不再出丑,这一地区率先改变了殉葬形式,在科罗曼德尔海岸的另一些地方,寡是先被处死之后再进行焚尸的,而这种处决方式通常是→活埋。 祭司们先在地上挖—个并不太大的坑,,然后将男人的尸体和寡妇放入坑中,再向坑内填土直至填满填满,之后他们便开始在坑前蹦迪,大喊大叫,等下面的女人已经确定窒息死亡时,人们才会将两具尸体挖出来火葬,人们用尽方法保证陪葬的女人百分之百丧命

萨蒂仪式刚开始盛行时,是只属于高种姓人群的特权,在火中殉葬无疑是痛苦的,没有非凡的胆量不能这样做,所以殉葬女子会成为远近闻名的神女,她的勇气和忠贞会得到大家赞扬,这还会给她的家庭带来声望,代表了家庭教育的功,“Sati”被引申为“好妻子”。

后期这种仪式慢慢发展至民间,男人死后妻子陪葬成了被民众普遍接受的习俗,直到今天仍在印度一些邦内发生。

最荒谬的一点是: 自焚殉夫虽然是非常受欢迎的做法,但女性依然不能自己主动选择,要得到当地总督的许可。
对于印度教总督和社区,得到这种许可当然很简单,但多教治的印度,很多地区的总督往往是穆斯林甚至基督教徒,这往往会引发小范围纷争,穆斯林和基督教并不认可自焚,因此非印度教的总督往往不会轻易批准那些女人的要求,但又不能有更稳妥和长久的处理方式,甚至发生过一名总督离职后,下一任要求众多村中妇女集体自焚的荒谬现象。另一方面,提出要求被拒绝是一回事,而那些没有孩子的寡妇如果没有勇气要求自焚,就会受到谴责,说她们不爱自己的丈夫,将会在耻辱中度过余生。

按旧风俗,男人死后,他的遗孀不允许再婚,她只能为死去的丈夫哭泣,剃光头发,摘去所有的饰品,穿布料最粗劣的衣服【连皇室也是如此,这就是很多印度电影中出现的皇室老年女性往往光头且衣着粗劣的原因】,不能保存属于自己的贵重物品,无人帮助,只能靠邻里接济,而这种帮助常常伴随着虐待事件,如此凄惨无望地度过余生,甚至还不如奴隶,这样的生活和自焚殉葬中,丧偶的女性往往会选择后者。

这种习俗显然为女性提供了一个更好的选项,悲惨的余生和自焚中,明显后者是一个快速了解痛苦的方式,除此之外,当地教徒们也向这些女人保证,假如她们以身殉夫,来世将获得更荣华富贵的生活,由于这双重的原因,往往促使寡妇们作出自焚殉夫的决定。

殖民和民俗的博弈:
如今我们在各个地方看到的,关于嫁妆法,殉夫自焚相关文章中,通常看到的说法都是讲这种陋习的废除的,是英国殖民者,是西方世界向落后的印度大陆传播了文明,很多电影里也很喜欢渲染英殖民者打断萨蒂仪式拯救受害女性的桥段,但讽刺的是,这并不是事实,反倒是这些殖民者加剧了萨蒂在民间的合理性。

早在20世纪80年代,英国殖民者到处宣扬自己是文明传播者的说法,就受到了印度社会学家和历史学家的质疑,真相是萨蒂这一习俗虽然在在18世纪晚期引起了一些英国统治者的注意,但考虑到各种因素,殖民当局仍然奉行长久以来的不干涉政策 (以减少殖民扩张的阻力) ,只要没有发展到令人无法忍受,当局便报以“民间行为,无权干涉”的态度,是当地的很多传教士,和印度进步人士数百年间坚持不懈呼吁当局废除萨蒂这种陋习。 遗憾的是我们现在看到的各种文章都大肆将这一进步归结为英殖民的人道改进,真正废除萨蒂的先驱是印度最早的资产阶级启蒙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罗姆.摩罕·罗易Ram Mohan Roy

罗易生于富裕的婆罗门家庭,早年在印度的巴特那学习阿拉伯文和波斯文,分别受到伊斯兰教、基督教和希腊古典哲学的影响,之后又学习印度教教义与哲学,终其一生都在致力于改革印度教的理论与实践,特别是男女平等方面,为改善印度女性地位做出巨大贡献,谷歌曾将他放在首页名人动画中

从1812年开始,罗易便不断提出禁止萨蒂,废除嫁妆法的要求,1818年,罗易向当局呈递了300人联名的请愿书,要求禁止萨蒂。并指出殉夫既不是遗孀应尽的义务, 也不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宗教仪式,而是明目张胆的谋杀。 在印度进步人士和开明舆论的压力下, 殖民当局分别于1812年、1815年和1817年颁布了有关萨蒂问题的条例,规定凡年轻的、怀孕的或有婴儿的遗孀不许焚毙, 对于迫使妇女自焚或为此目的而使妇女服用毒药或加以麻醉的, 也属犯罪行为。

由于这些条例没有明令取缔萨蒂, 只是擦边球般的设定了一些规则,所以自焚之风并未得到遏止。直至1829年12月4日,殖民当局颁布了第17号条例,明确宣布萨蒂为非法行为, 将受法律制裁,条例规定凡劝诱、怂恿遗孀殉夫者,均犯有杀人罪,若直接使用暴力或其他强制手段威逼遗孀殉夫者,当依法判处死刑。

在废除萨蒂的过程中,殖民当局一方面把英国的法律作为评判印度人习俗的标准,另一方面,为了减少改革的阻力,讨好民众,殖民当局还企图从印度传统中寻找根据。
18世纪晚期印度教文献才逐渐被译为英文,殖民当局开始从这些翻译出来的文献中摘选片段作为发现了尊重妇女的法律依据,表示其与英国法律精神一致,增加治理的合法性,这种统一的说法是【之所以会出现萨蒂这种摧残妇女的习俗,是因为印度教的传统在伊斯兰统治时期被穆斯林歪曲了】,这极其聪明的一招既表明废除萨蒂是文明要求,亦将矛盾转向印度内部,这一系列骚操作下,废除萨蒂的立法出现了,同时也毫发无伤使英国在印度民俗方面的改革治理更加合法化。 在废止令正式颁布之前,萨蒂在印度各地仍十分流行,据统计,仅1815年--1825年的十年间,印度先后就有6000多名寡妇用这一方式自杀,即使到了维多利亚女王时期,未生育过的寡妇被迫自焚的事件不断发生。

图中女子为印度现代影响最大的一位萨蒂牺牲者Roop Kanwar。1987年在新婚8个月的丈夫去世后,18岁的Roop Kanwar盛装走入火堆,死于Sati

Roop Kanwar所在的拉其普特地区因其保守的印度教传统,殉葬盛行,Roop Kanwar嫁入当地高种姓婆罗门家族,他们将萨蒂当成一种荣耀,迫使Roop在丈夫死后必须自焚,因时间已进入二十世纪末,这种可怕的传统不再被人接受,人们聚集起来,抗议Roop Kanwar之死。

当局以谋杀罪逮捕了参与仪式的45人,后又逮捕了11名鼓吹萨蒂的葬礼祭司,然而他们辩解称,Roop Kanwar完全是自愿赴火,调查旷日持久,一直到2004年因证据不足,全部疑犯无罪释放。
此后印度修改了法律,增加了一条【围观萨蒂而不阻止视同谋杀】,从此萨蒂才真正禁绝。

但这个习俗还是阴魂不散的环绕在印度上空,18年宝莱坞史上斥资最浩大的电影《帕德玛瓦蒂王后》,遭到了民众前所未有的强烈抵制,一线宝莱坞女星迪皮卡也因此事业口碑一落千丈,因为电影中美化并神化了女性集体投火自焚的萨蒂仪式,印度教和穆斯林,两边都没有讨好,反而加剧了两方之间的矛盾。

虽然电影遵从了一部分史实→ 在印度的部分地区,战争频发时期女性会集体自焚,为了避免被外国侵略者俘虏、奴役和强奸,这种集体的,经常由皇后,女王或高地位女性主导的自焚仪式又被称作→ 裘哈尔jauhar
印度历史上 , 战争频仍而残酷,在战争中,战败一方的男人通常被杀,儿童被卖为奴隶,而妇女 , 或被奸杀,或成为战利品。为了避免此类不幸降临至王室与贵族妇女,印度拉其普特人发展出一种妇女集体献祭的习俗仪式,称之为裘哈尔。 裘哈尔原本是著名的拉其普特国王王宫中的一个特殊的房间 ,名为 “ 裘哈尔 贡德 ”, 裘哈尔具有 “ 勇 气” “ 珠宝 ” 或 “ 财产 ” 的意思,战争期间 ,这个房间敞而不闭,一旦面临战争必败的情势,集体献祭仪式就会在这一房间内举行。

很多关于jauhar的记载都提到妇女会带着她们的孩子一起自焚。这种习俗在印度西北部地区有大量记载,最著名的裘哈尔发生在拉贾斯坦邦印度教Rajput王国和穆斯林军队之间的战争期间。
不同于萨蒂,因裘哈尔而死的女性更倾向于宗教争斗【特别是印度教与穆斯林】之间的牺牲品

印度蓝色之城焦特布尔的梅兰加尔堡大门处,有一面显眼的,布满手印的墙,这些全部是宫中妃嫔集体自焚前留下的,令人触目惊心。

裘哈尔习俗只在印度教和穆斯林之间的战争中被遵守,而印度教和印度教之间的战争中并不太会发生,裘哈尔经常被引用的例子之一是13世纪,拉贾斯坦邦Chittorgarh fort的女性,面对德里苏丹Khalj王朝穆斯林的入侵,帕德玛瓦蒂王后带领拉齐普特人勇敢反抗,宁死不屈,最后在苏丹入宫后选择而集体自杀的故事,即电影帕德玛瓦蒂王后的主要剧情

一种史学家们比较赞同的说法是,穆斯林与印度教格格不入,水火不容的纷争中,除了导致战争和社会的动荡,最直接的就是加剧了萨蒂,裘哈尔等女性自焚的合理和广泛发展。为了避免财务和家眷落入敌对者手中,促使女性甚至孩童自焚成了战争中一重要手段,而近代社会中,不断物化女性,隔绝其一切社会关系,在婚姻和家庭中将女性隔离,奴役,导致家中男性死亡,被取缔后,女性无法依靠自身生存,而家庭中其他成员,邻居和社会亦不愿承担这种责任,便大肆宣扬萨蒂之美,自我牺牲之美,将寡妇和女性推到没有退路的自焚绝境。
归根结底,这些只是一个畸形的歧视和物化女性的社会想出的最拙劣的借口。战争,宗教和社会的三重夹击下,女性并没有任何其他的选择。

在英殖民过程中,当局自始至终并无意解放女性,仅对某些导致英国人公愤的陋习做一定更改,为避免印度保守精英阶层的反感,对萨蒂的修正和寻找合理性的双重矛盾,反倒一次次激起了本地人的逆反心理,萨蒂在民间更加猖行。 而印度女性,是这漫长历史长河中每一种矛盾和文明的牺牲品。

参考资料:
《十九世纪印度法律变迁》——黄树卿
《印度寡妇殉夫公元1650年》——吉恩一巴提斯特·泰维尼尔
《近代印度女性》——苏振兴
推荐相关电影
-
冬将军 赞了这篇日记 2024-10-22 13:59:08
-
Meg打哈欠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25 02:52:22
-
豆友v9MCMez1Og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23 23:39:19
-
阿羡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8-04 12:46:25
-
gilas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5-16 02:33:18
-
鑫河雨金海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5-22 20:40:23
-
Julien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17 19:02:29
-
哎呀类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1-28 22:10:29
-
一定要喵喵叫吗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0-18 10:41:57
-
你数过星星吗?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0-01 09:07:44
-
后窗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9-08 05:22:05
-
一刻的LOVE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9-04 17:11:11
-
顾城1874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8-03 00:27:27
-
鸦鹊鸣声里的人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31 11:35:44
-
N.F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26 02:08:23
-
盲果酱-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7-22 15:59:27
-
惩羹吹齑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6-24 08:44:29
-
豆友196661084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6-01 16:32:14
-
夏天吹风扇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31 23:58:45
-
BE-48-60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02 12:58:15
-
仿佛若有光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25 00:40:40
-
元气的黄金鸡块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06 20:43:13
-
⠀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3-29 02:56:19
-
燕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3-27 12:33:00
-
艳后🌸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3-27 12:29:18
-
贪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3-27 12:26:47
-
额不想上学咧!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3-22 23:58:25
-
好好吃饭了吗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3-20 16:55:03
-
苛刻女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3-19 11:13:15
-
豆友207671336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3-18 11:35:36
-
豆友175326256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3-17 17:54:59
-
豆友190707569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3-01 00:37:33
-
自由以太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27 13:40:07
-
大门不出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23 23:10:22
-
大笨蕉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11 14:35:32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10 12:46:58
-
Midori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09 09:07:10
-
阿琴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08 12:41:27
-
公主底迪卖烧饼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17 20:58:53
-
已黑化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1-09 10:58:03
-
𝘼𝙡𝙡𝘽𝙡𝙪𝙚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23 10:02:30
-
Major M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16 09:53:09
-
今晚可能好大雨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08 12:47:10
-
像风一样自由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03 16:37:30
-
Ms.Ahnon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9-03 14:54:13
-
王崽棒棒冰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29 13:30:33
-
不打伞的鱼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21 20:23:03
-
むoutlaw桑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15 15:16:00
-
谁的猫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15 08:27:29
-
Ffayee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10 20:55:22
-
kaka'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05 23:01:27
-
铃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9 17:01:38
-
一百斤老太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7 13:22:45
-
Mlleyi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6 09:58:05
-
AleX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5 23:44:55
-
救命稻草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5 18:53:25
-
夭夭二亓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5 16:39:41
-
玛丽莲·大雾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5 14:50:05
-
豆瓣酱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5 14:17:14
-
草原与树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19 21:43:57
-
︶ㄣ有山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18 22:57:53
-
Andi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16 18:59:22
-
中吕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15 20:18:12
-
蘇許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15 01:39:35
-
Kobe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14 15:50:58
-
saiki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10 21:24:10
-
👻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10 16:41:40
-
Grey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10 07:49:29
-
巧克力布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09 20:12:59
-
得豆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08 12:54:27
-
乌拉哇啦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05 16:47:38
-
奶斯👧🏻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03 13:46:10
-
祁白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01 15:51:23
-
牧久音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30 18:14:40
-
secret520126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27 11:58:48
-
Fasci肥溪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26 15:23:47
-
老倒霉蛋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26 02:55:36
-
泡泡苏打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26 01:07:56
-
朗夏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25 22:01:09
-
团喵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25 21:34:17
-
別有用心美少女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25 20:14:08
-
bee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25 19:35:19
-
oleander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25 18:25:46
-
小纾同学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25 18:21:32
-
甜茶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25 17:21:18
-
壹加壹🐳🐰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25 16:59:01
-
。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25 16:04:37
-
松鼠阿九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25 15:19:46
-
X_Rhapsody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25 15:07:45
-
八夕大王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25 14:29:09
-
翡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25 14:27:27
-
一颗松果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25 14:18:06
-
白桃桃🍑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25 14:14:38
-
And Astra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25 13:35:47
-
潘粤萌大表妹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25 13:14:55
-
信电影得永生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25 13:00:46
-
彦休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25 12:54:50
-
寂静,到耳鸣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25 12:53:08
-
vera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25 12:44:51
-
7号冲浪选手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25 12:4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