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使用进攻的现实主义理论解读二战结束后英国殖民地体系解体的批判
随着现代学术界理论的不断向外延伸,使得很多本不成为问题的问题成为了问题,因此才有了这样一篇文章。而本人才疏学浅,只能以最简单的几点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回到历史当中去,历史当时的人只能选择当时有的思想去应对当时的问题。进攻的现实主义之中,这种对于英国霸权体系的解读方式,并不存在于当时的话语体系之内。那么,又怎么会出现于其政策导向之中呢?
要知道,这个逻辑的得出,是通过这样的实践汇总成为一个见解,本身就是一个构建的结果。也就是说,这种理念本身在当时不存在。人们可能会有意识的按照一个不存在的理念行动吗?只能说,他们的行动恰巧体现出了这一理念讨论的可能性,但是这绝不是他们的真正的想法。
其次,而这个问题的往往还涉及到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就是利益几何的问题。那就是,如果当时在美国有大量的人意识到了这一做法具有巨大的利益,那么采取共同行动推动这一做法也是有可能的,既具有主观的意愿。
那么,我们说美国的利益集团有这样的主观意愿吗?或者说,有美国的资本家,能够从肢解大英帝国的领土中获得大量的利益吗?不需要强调领导世界,因为在二战结束之后,从世贸组织到联合国,美国已经是自由世界的领袖了。不管是美国的资本家,还是美国政客本身,从肢解英国的殖民体系这一过程中并不能直接得到多少好处。殖民体系在这个时代,既不能为资本家赚钱(计量史学的结论),也不能为美国的统治增添筹码(从联合国就可以看出,殖民地国家基本上并不特别亲西方)。
而我最后要说的,是一个自己所想的问题,即殖民地体系和大不列颠的霸主地位的关系。是大不列颠的殖民体系使得大不列颠成为了霸主,只要这套体系存在大不列颠就能维持霸主地位吗?这显然是一个毫无道理的说法。没有什么体系建成了就能永远保持稳定,因为历史总是滚滚向前,谁能够在上个时代预言未来呢?更何况,预言对了,怎么让所有人相信和服从呢?
因此,可以说,用进攻的现实主义去解释美国二战结束后的行为,只能是一种对当时行为的背后逻辑的概括。这个概括并不绝对准确,而且也绝对不是当时的执行者所思考和执行政策的原理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