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老家住(第九天)
上午正在和玉米面,听见台阶上重重的脚步声,有人掀开纱门进来了。回头一看,是延平嫂子,两手提着什么东西。她上前先把一个塑料袋递过来,我杀了只鸡给你。
又补充说,我饬(土话,意思是毛皮内脏都收拾干净了)好了,你红烧或者炖汤都行。我接过这只鸡,内心简直要哭泣:我的天呀!你真是太客气了!(同时心里在思考,我该放到哪里储存)
延平嫂子另一只手又把菜篮子递过来,给你摘了点菜,你们没菜吃吧?我接过篮子,里面是一只甜心包菜,一把小葱和几颗大小不一的土豆,刚挖出来,还带着泥土。
我收下菜,她好奇地在屋里打量,看见我们的炒锅小炉子,揭开来看看:你们就是用这个锅烧饭啊?又到卫生间看看,掀开帘子,噢,这里有地方洗澡哈。
延平嫂子皮肤黝黑,嘴唇厚厚的,腰身也粗壮。但真是对不起她,我到现在都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进一步说,村里的大娘们分别叫什么名字,我也都不知道。甚至连自己的奶奶,若不是上坟时在墓碑上见到,我都不知道她叫什么名字。想到这里我内心愧疚,但是也不好直接问她。
打量一圈之后,嫂子站在屋子中间,问我是不是有几个小家伙来玩过。
我说是呀,那个小丫头,傅健婷是不是你家的?她说不是的。
我想起来李家欣厚厚的嘴唇跟她很像,便问,那李家欣是你家的吧?她说,哎,李家欣是的。
她又笑说,前天李家欣回去讲,今天我新认识了一个阿姨,我讲,那可不是阿姨,按照辈分,那是奶奶。
我感到被暴击了一下。我觉得李家欣的内心可能也被暴击了一下。
傍晚我们出去散步,路过一间平房。前几次经过时,总能看见一个老头坐在里面,有时是在吃饭,有时在发呆。今天路过时,光线尚好,老人坐在门外编竹篮,新鲜的竹篾呈青黄色,非常好看。
小湖因为地势低洼,盛产竹子,小时候家家户户都编竹篮、竹筐、竹席、竹簸箕、竹床,甚至用竹子编保温瓶的外壳。新鲜竹制品的色泽温润,用旧了会变成褐色,变光滑,再旧了就变灰,最后破掉。家家户户编的竹制品用不掉,就带到镇上卖,尤其是竹篮,很受欢迎。因为那时大家买菜都需要用篮子。有时村里的人去镇上走亲戚,也带几只新竹篮做礼物。但不知从什么时候起,竹篮逐渐退出大众生活,村里的竹林也砍伐殆尽,大家都习惯用塑料制品了。可能竹子编起来毕竟麻烦,又容易伤手——小时候见爷爷破竹子做蔑片,手指总是伤痕累累,缠满胶布——不如塑料便宜经用,颜色还更多样。所以今天见到这个老头编篮子,我特别想上去跟他聊几句。我跟老吕说,待会回头如果他还在外面,我就要去跟他搭讪。我都想好怎么说了。
但没走多远,远远看见几个孩子呼啸而来。还是前天那几个孩子。孩子们骑到我们跟前,问我们去哪。我说去散步。傅健婷很懂地说,消消食。我说,没错,你们是不是也在消食?她说,不是,我们每天吃完晚饭都骑车玩。
他们又问我们,去哪里散步。老吕说,我们走到石碑那里再回来。孩子们疑惑起来,石碑?老吕补充说,就是石狮子那里。李家欣一下子明白过来,石狮子,我知道!
他们七嘴八舌说了一些话,我也记不清了,只记得最后他们决定,掉头陪我们一起去散步,一起到石狮子那里去。
一路山呼海啸。年长的孩子问七问八,比如阿姨你多大了?阿姨你们是不是没有孩子?阿姨你们为什么有两台电脑?你们以后要去哪里?
老吕也反问他们,你们在学校里学什么?最喜欢哪门课?傅健婷说,最喜欢数学!这个答案意外又不意外。意外的是,乡下的女孩子往往受刻板印象影响,以为男孩适合学数学,女孩适合学语文,所以喜欢数学的不多见;不意外的是,乡下孩子阅读时间少,没有阅读习惯,不喜欢阅读的孩子往往不喜欢语文。
我问他们为什么每天回家都在外面玩,不做作业吗?他们说,作业做完了。傅健婷说,我们放学以后要去补习班,在补习班里要把作业做完,给老师批改,然后订正,订正完了才能回家,所以早点做完就可以早点回家。那你们每天这么早回家,看来作业错得很少。他们只是傻笑,不回答。后来我们散步回来,碰到一个小朋友刚被妈妈接回家,傅健婷同情地望着他说:他怎么作业做到这么晚,作业很多吗?
5岁的小朋友很难语言交流,他只是用大喊大叫和奋力地踩滑板车来表达兴奋之情。被主人带出门的小狗总是喜欢东张西望,这边钻钻,那边嗅嗅,忽然狂跑一阵,忽然停下来被什么吸引。5岁的小朋友也是这样。他忽然注意到路边长长的竹笋,冲过去就是一掰,拿在手里像一根打狗棒。他威风凛凛地持了一阵,大概觉得有点麻烦,转身递给我,让我拿着。过会儿想起来,又要过去,自己举着。这根竹笋提醒了大孩子们,他们也留意起来。孩子们说,笋子带回家可以吃,很好吃。我们说,但是现在的笋子有点老了,不好吃。我说,大概只能用来打人了。孩子们哈哈笑起来。就这么同行了一会,李家欣突然掉头骑走了。我问傅健婷,他干什么去了?傅健婷说,他去掰笋子了。
我们继续往前走,走出村口,李家欣气喘吁吁地追上来,手里抱着四五根又粗又新鲜的笋子——原来他特意去给我们掰能吃的笋了。他涨红着脸接受我们的感谢。
太阳被西边的树林挡住,地平线上泛着橙红的光,村庄尽头露出远处的黛色山顶。我们站在路上,回望村庄。老吕说,你们知道吗?这是我最喜欢的地方,小湖从这里看最美。孩子们回头看着,似懂非懂的样子。
你们喜欢小湖吗?孩子们没有说话。傅健婷之前告诉我们,她爸爸在市里买了房子,明年她就要搬到市里去了。她说她喜欢市里,因为市里漂亮,他们家楼下有一个很大的广场可以玩,有很多人和商店。
我们走到石狮子那里,读碑上的人名。几年前,小湖出村还只有一条土路,一到雨天就泥泞不堪。村里最后发起集资,终于将道路修好,从此可以通车。这块碑上刻的就是捐款人的名字,除了小湖的村民,也有些人是跟小湖有渊源的。李家欣对着碑念了一会,就招呼傅健婷过来念。我们问他为什么自己不念?他不好意思地扭着身子说,许多字他还不认识。他今年才二年级,傅健婷已经四年级了。
我们对着石碑念名字的时候,李家欣已经爬到石狮子上了。傅健婷跟着也爬了上去。5岁的小男孩爬不上去,在底下着急。老吕于是把他举起来,抱到狮子背上。孩子们骑着狮子,抱着狮子,爬着狮子,玩了好一会儿才下来。
我们往回走的时候天已经暗下来。在李家欣的家门口,大家停下来聊天。不知怎的,大家开始剥笋子。先是小男孩一边玩一边剥,剥了几层笋衣递给老吕,老吕说,咦,你这个还可以再剥哦,还没剥干净呢。两个大孩子仿佛受到鼓励,立即也动手开始剥,三下五除二剥完给我们看。老吕夸说,哇,这只剥得可真干净!得到鼓舞的孩子越发起劲,三下五除二把笋子全部剥完,地上丢了一地的笋壳。老吕又指挥大家把笋壳拢到路边,不要影响马路通行。
我问傅健婷,你家在哪里呢?她说,还要往前走,我带你们去。于是我们继续往前走。走到一处场院,两位妇女正在谈笑。一位远远看见我,问,那可是六爹爹的孙女啊?我说是。她又问,是大的还是小的啊?我说,是大的。她笑起来:我家孙女前天跟我讲,我认识的那个叔叔阿姨好得不得了,给我们东西吃,还教我们玩电脑。原来这就是傅健婷的家。这是她奶奶。傅健婷一脚踩在脚踏上,两手撑住车,一声不吭。我们跟她说拜拜,她也不说话。她奶奶说,天黑了,明天再去找叔叔阿姨玩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