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熊,北京就是咱的村
(10多年前,写得非常精心的一篇稿件,可惜没人关注)
“北京就是我的丛林,在这里,我用相机到处寻找人们的快乐,仿佛是一个正在打猎的猎人。”带着重重的浏阳口音,除此之外,31岁的石灰熊平凡得引人注目。
相遇于都市的街巷,擦肩而过时,石灰熊很难引起你的注意,但你的影像却很可能已进入了他的相机,成了他记忆的一部分。
如今,石灰熊的名字在网上火得一塌糊涂,几组名为“北京有意思的细节”的照片,正被到处转贴着,他很想利用这个“名人效应”推销一下自己的个人唱片,在MSN的签名中,他认真地写着:“每张10元,朝阳门一带免费送货。”不过,业绩一般,只“卖”了80多张,其中一个网友给了他100元钱,却没要货,让石灰熊把唱片“随便送人”。
石灰熊很发愁,他不知道去哪儿找10个肯免费要他唱片的人,专辑名字很独特,叫《特难听》。
石灰熊是一只蚂蚁
“用我的网名吧,我叫石……灰熊。”石灰熊把音节咬得特别清楚。
那还是在长沙时,石灰熊当业务员,天天在太阳下跑,累了就坐在街边休息,那时,他看见一只蚂蚁也在奔忙,“原来蚂蚁和我是一样的,为了吃饭,整天在外面跑。”
于是,他下决心为这只蚂蚁写本小说,小说的名字就叫《石灰熊》,那是他给蚂蚁起的名字。他想,人类的父母会给自己孩子起个龙啊凤的名字,那么,蚂蚁父母也会对自己的孩子有所期待,也许,它们会希望自己的孩子像灰熊一样强壮吧。
小说写成了,也在网上贴了出来,但似乎没人关注,石灰熊天天搜索,终于有一天他找到一个跟贴,网友问:《石灰熊》什么时候出第二集啊?那一刻,石灰熊万分激动——终于有人看过他的小说了。
让石灰熊无限烦恼的是,认识他的人都问,“石灰”和“熊”究竟是什么关系,从没有人想,那只蚂蚁姓石,叫灰熊。
18岁前没看过小说
石灰熊没上过大学,在中专学的是机电专业,以后被分到浏阳的一个农机公司,像大多数人一样,过着朝九晚五的平淡日子,直到2000年“突然发疯”,辞了工作专心去写小说。
这一写,就是一年多,一分钱不挣,却很快乐:每天无所事事,写累了,就骑自行车到乡下去玩,在朋友家大住几日。
对于小说艺术,石灰熊也是研究过一番“捷径”的,他“发现”古今中外的名著中,很少有专门写14岁前人生记忆的,于是,名为《地球粗枝大叶》的填补空白之作诞生了,一直没能出版。
20多万字,打印显然不现实,石灰熊就拷了2张软盘,投给《花城》杂志,很快,软盘被退回来,编辑部的回信非常礼貌:因编辑部的电脑无法看软盘,所以……
“18岁前一本小说也没看过”的石灰熊没有任何挫折感,没钱花了,他决定再度出山,这一次,他去闯省城——长沙。
当上的报纸发行员
从浏阳出发,石灰熊骑车到了长沙,用了整一天。当然,“骑”这个词并不准确,后面的路,因臀部疼痛,石灰熊只好推着自行车走。
在一家报社,石灰熊当上了发行员,他喜欢这个工作,因为下午就没事了,可以自己看书,甚至作曲,他吹过6年笛子,在他看来,曲调自己会从脑子里往外掉,写着写着,他居然就会弹吉他了。
听过他的歌的专业人士,想了半天,最终称赞他具有“坚持精神”,石灰熊至今不太理解:“写不下去才会坚持啊,可我现在没觉得写歌有多难……”他已经写了100多首歌,《特难听》中收录了其中的10个“精品”。
天上会掉馅饼的
就在石灰熊对发行员工作开始厌倦时,他看到报纸上有一个招聘广告,一家公司要招驻北京的业务员,工资1500元,管吃住,一年没业绩要求。
“我一直梦想去北京,一看到这个广告,我就高兴地说,这就是我的工作。”石灰熊记得,诗人韩东在纽约穷困潦倒时,恰好遇到一个爱吃中餐而不会点菜的老外,于是,韩东有了一份拿工资并天天陪人吃饭的好差事,石灰熊觉得,这个工作和韩东当年,是一回事。
“天上是会掉馅饼的。” 2003年,石灰熊来到了北京。
居然拿下了大单
“冬天温暖如春。”晚上睡在老板朋友的公司地板上,石灰熊对北京的第一印象异常美好。
在此之前,已经有几个业务员到北京闯过,无不铩羽而归。但石灰熊却成功了,他闯入了一家国企,闲聊时,提起了自己的那部“世界名著”——《地球粗枝大叶》,客户好奇,要他拷贝过来看。小说的结尾,是14岁主人公给老师写检查,抬头是“尊敬的马老师”,客户的负责人哈哈大笑,原来,他也姓马。
就这样,自认为“不会说话”的石灰熊,用5个月就签下了大单。
狮子的简历
干了一段业务,发现不符合自己的兴趣,石灰熊又去找新工作,可是,他学历不高,投了几次简历,石沉大海。于是,石灰熊创新了他的简历,采用了独一无二的“小说体”:
一只狮子去面试,主考官问它原来干什么,狮子回答是马戏团钻火圈的。主考问兽中之王干这个,是不是太丢人?狮子回答,无所谓,也算靠手艺吃饭。主考官又问:为什么不干了?狮子回答:想进一步发挥潜能。
小说的结尾,狮子留下了姓名和电话,当然,只有这两处信息是非虚构的。
所有接到简历的公司都给“狮子”打来电话,想看看是个什么怪物。甚至一些大公司都叫他去面试,石灰熊很有成就感:他要安排公司面试他的时间,而不是相反。但结果不太好,大公司面了几轮,最终不敢要,倒是一家小公司的老板,一脸狐疑地看了他半个小时,突然一拍桌子:“你肯定是人才。”就这样,几乎没上过网的石灰熊,进了互联网公司。
在北京到处打猎
然而,“人才”石灰熊没做出什么业绩,但在那里,他学会了当网络编辑,如今,他每个月也能挣到4000元了。
回想一生,两段时光是最快乐的,一段是童年,天天在村里玩耍,另一段就是在北京的闯荡。
“北京就是咱的村。”石灰熊越来越觉得,这是一个如此巨大而陌生的城市,到处充满了新奇,于是,他开始每天步行,带着最廉价的照相机到处瞎拍,他拍那些细节的生活,那些欢乐,还有孩子与父母的玩耍……
一有空闲时间,他就徒步在北京的柏油路上“旅行”,从朝阳门,他一直走到厂洼。
“我不爱摄影,我爱的是活着”,破相机的优点是小,人们没注意到石灰熊在乱拍,就算知道了,大家也会向他摆POSE。当然,最让他“感动”的一次,是在拆迁工地,他没想到拍到人家办公室门口了,几个人神色紧张,上来就抢他的相机,在当场删掉所有照片后,石灰熊幸免于一顿胖揍。
他的伟大理想
永远快乐的石灰熊31岁了,他买不起房,也没老婆,但他不想明天,他说:“世界上一定有我一间房,死都不怕,我还怕没房子吗?”
每天,他都在认真记录生活中的“段子”,已经搜集了几万字了,但一直没敢放到网上,因为他有版权意识,怕被盗版。这些段子,周边人看了一遍又一遍,仍能哈哈大笑。
“我要办一家快乐博物馆。”这是石灰熊最“伟大”的理想,石灰熊瞎拍的照片中,多是人们欢乐的场景。“为什么一说中国人就是苦难,苦难是我们的特产吗?我们也能快乐。”
石灰熊想搜集历代的快乐、幸福等,用博物馆的形式展示出来,但他现在也没想太明白,再早一点快乐,究竟该怎么呈现。但他现在也没功夫想这些,他正思索着《太难听》的销售大业。
“文章中多提两句我的唱片啊……”石灰熊语气中,充满了期待。
唐山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四大天王为何“班味”浓 (2人喜欢)
- 《儒林外史》不是讽刺小说? (2人喜欢)
- 2024年,几本易被忽略的历史佳作 (16人喜欢)
- 凌家滩,一眼五千年 (2人喜欢)
- 重看路遥:无法从容的人生 (1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