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略特《烧毁的诺顿》3-5部分(完稿)
三
这是属于不满的地方[1] 之前的时间与之后的时间 在一片昏暗的光里:[2]既无阳光 将明晰的静穆赋予形体 使阴影化作片刻的瑰丽 以缓慢的旋转暗示永恒 也无黑暗,为净化灵魂 剥夺一切从而消除感官的享乐 将来自尘世万物的情爱洗去。 既无充实也无空虚。只有一道微光 落上一张张为时间蹂躏的紧绷的脸 精神因分心接续着分心而心烦意乱[3] 充溢着幻想又将意义倒干 人与零碎的纸片,在冷风中回旋, 冷风吹彻时间之后与时间之前, 在腐烂的肺叶中有着出与入,[4] 出入于之前的时间与之后的时间。 病弱灵魂的呕吐物 融进枯萎的空气,这被风刮来的污浊 掠过伦敦阴郁的山丘,掠过汉普斯特德 与克拉肯韦尔,坎普顿与普特内, 海格特,普林姆斯还有拉格特。[5]不在这里, 不在这里的黑暗里,不在这呢喃的世界里。[6]
要降得更低,只有降至 那属于永恒孤独的世界,[7] 世界亦非世界,不是世界的世界, 内在是黑暗,剥夺 并清算了全部财产, 感官世界的枯竭, 幻想世界的消散, 精神世界的破灭; 这是一条路,另一条 是同样的,不在运动之中 而避开运动;可世界却运动 在欲望之中,在过去时间 与未来时间的碎石路上。
四
时间与钟声埋葬了白天, 黑色的云带走了太阳。 太阳花会转向我们?铁线莲 会向我们屈身?卷须和花枝 会抓扯与纠缠?[8] 寒冷的 紫杉手指会弯落到 我们身上?在翠鸟的翅膀以光明 回应光明之后,已然沉默,光明静止, 依旧在这旋转世界的静止点。[9]
五
话语和音乐只能 行进在时间里;但只有活着的 才能死去。话语,在言说之后,抵达 寂静。只有借由形式,借由图样, 话语或音乐方能达到 静止,像只中国瓷瓶 于静止中依旧在时间里永恒行进。 当音符延续,那并非小提琴的静止, 不仅如此,而是二者的共存, 或者说,结束在开始之前, 结束与开始永远在那里 在开始之前与结束之后。 一切永远是现时。话语 绷紧,开裂,时或破碎,在重负之下, 在压迫之下,滑动,脱落,消失, 因粗疏的使用而腐朽,再不会停留原处, 再不会保持静止。尖锐刺耳的声音 斥责,嘲笑,或仅仅是叨唠, 时常将它们殴打。旷野中的言词, 最常被诱惑的声音攻击, 这葬仪舞蹈中哭喊的影子, 是忧郁喀迈拉高声的哀叹。
图形的细节是运动, 如在十级阶梯的形态里。 欲望自身是运动 并无可向往于自身之中, 爱自身是静止不动, 只是运动的目的与原由, 无时间性,也无欲望 除非在时间的层面 被纳入有限的形式 于非存在与存在之间。 突然在一道阳光中 甚至此刻有尘灰移动 那里升起了枝叶里 孩子们隐藏的笑声 迅疾的现在,这里,现在,永远—— 荒谬啊,这废弃而忧伤的时间 伸展在之前与之后。
[1] 该部分的背景是伦敦地铁,第二节中的“降得更低”也有其事实依据。
[2] 艾略特《但丁》(1929):“地狱中的人群在一片昏暗的光里注视着他和他的向导。”
[3] 原文为“Distracted from distraction by distraction”。艾略特《宗教戏剧:中世纪与现实》:“我认为看电影更接近于纯粹的分散注意力,更接近于‘把我们的注意力从……’有时应该被关注或不应该被关注的事物移开。”
[4] “腐烂”原文为“unwholesome”。1947年艾略特在信件中写道:“我们不可能总是给出一个强有力的理由来解释为何要使用一个从字面上看可能不是正确的词。……当时我就知道,我显然应该用‘不健康’【unhealthly】一词,但我却感到一种说不出的联系,这一种联系是不正确的‘腐烂’所逃避的。我认为,‘不健康’似乎将这种联系过于局限在身体方面。”
[5] 此处提及了伦敦的一系列街道与景物。参考布莱克的长诗《耶路撒冷》:“海格特的高地与汉普斯特德的,直通向波普勒,哈克尼还有布尔,/向伊斯灵顿与帕丁顿,阿尔比恩河的小溪。/我们建起耶路撒冷为城为殿;从兰贝斯/我们缔造我们的基础,可爱的兰贝斯。噢可爱的山丘/坎伯韦尔的山丘啊”。
[6] “呢喃”原文为“twittering”,常指鸟的叫声。有研究者认为,此处的“呢喃”来自于《奥德赛》24章,所描绘的是冥府中喊叫的死者(参考1865年乔治·马斯格雷夫特的译本):“在某个神秘洞穴的至深处,蝙蝠在空中鸣叫……死亡的阴影……带着尖细而无声的低语。”
[7] 圣十字约翰:“上帝在这里依据物质的意识与精神,依据内部与外部的感官清洗灵魂,灵魂必须使其各部分减少到一种空虚,贫穷与遗弃的状态中去,必须使自身保持干燥,空虚且黑暗。”艾略特在《T·S·艾略特先生论乔治·赫伯特》(1938)中写道:“唯一我能想到的与赫伯特的表达式属于同一类的诗歌——就像那些比我更能准确欣赏西班牙文学的人告知的那样,在表达宗教感受的纯净与强烈的同时也追求文学的卓越——那便是圣十字架约翰,当然两个人在民族与个人气质上都有很大的不同。”
[8] 丁尼生《窗》:“藤蔓,藤蔓,野蔷薇,/抓住她的窗,蔓延又缠结!/玫瑰,玫瑰,铁线莲,/拖呀缠呀又抱又亲,/亲亲吻,亲吻,为她建起凉亭/全然是花朵,为我摘一朵,/为我摘一朵。”
[9] 保罗·瓦莱里《个人交流》:“以光还光,以沉默还沉默,给予并接受,但不从物质世界借用任何东西。”但丁《神曲·天堂篇》十二歌:“当欣喜而亲切的光体回应着光体,光明映照着/光明”。
-
托勒密的星盘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5-27 20:57:07
-
豆友174045306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4-30 10:47:34
-
中岛小企鹅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1-19 23:50:46
-
特粉😳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06 10:48:41
-
Yvonne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06 10:04:15
-
稗词两百章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16 23:34:57
-
枝黎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26 23:51:08
-
无内鬼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13 22:21:45
-
南柯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5 09:32:49
-
約莫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5 09:18:18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5 09:00:05
-
永苹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5 08:56:35
特粉😳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试译理查德·艾伯哈特《当金色的苍蝇落上我的尸体》 (4人喜欢)
- 试译理查德·艾伯哈特《长秋千》 (6人喜欢)
- 试译理查德·艾伯哈特《怨篱》 (2人喜欢)
- 试译理查德·艾伯哈特《河川水乐》 (4人喜欢)
- 试译理查德·艾伯哈特《暗影中的玄兽》 (9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