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观音:武德九年,我人生的转折点
原创首发于 博物馆丨看展览 公众号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__biz=MjM5MjA0MjA4Mg%3D%3D&mid=2651446673&idx=1&sn=4afa831319b6e6aabbe107dd4307fc02&scene=45#wechat_redirect
都说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可以给人带来希望,我也曾日日期盼。可五十年前的那一天,清晨的第一缕阳光却让我的后半生黯淡无光。
那是一个寻常的早晨。我早起服侍殿下更衣准备去上朝,在他临出门前,我说:等你回来,告诉你个好消息。可没想到,我再也没有机会亲口把这个消息告诉他。
我知道,他今日进宫,是要去圣人面前对质。前一天,东宫得到消息,说秦王在圣人面前状告殿下和齐王与圣人的后宫嫔妃淫乱。
呵呵,我听到都觉得荒诞。
我因出身荥阳郑氏望族,在二八芳龄摽梅之年,被当时的唐国公选中,嫁给殿下已十二年。他长我十岁,一直待我宠爱有加。大婚四年后,父王灭隋,开国立唐,他是嫡长子,被加封为太子,我也成为太子妃,在帮他掌管东宫一切大事小情之余,偶尔也做一把荣耀家族的皇后梦。这些年的朝夕相处,除了见他习武读兵书,随父皇南征北战,衷心恭谨,恪守礼仪,就是越来越发现他文韬武略,一身才华。说他做出如此荒谬之事,一定是诬告,背后另有阴谋。
那几年,秦王和东宫的斗争愈演愈烈。得不到圣人的支持,开国的军功又几近被瓦解殆尽,秦王一直不甘于此,他韬光养晦,静待时机。终于在那个清晨,原本偏向于东宫的天平一下子失衡,彻底倒向了秦王的一边。
正午的阳光愈发毒辣,照耀着难耐的盛夏。我没有盼到殿下归来,却等来了秦王的玄甲军。
他们闯入东宫,一个个持刀戴甲,与长林兵混战厮杀,抓走了五个儿子,把我们撵出东宫。玄甲兵称北宫门内发生了政变,殿下倒在秦王的箭下,齐王也没逃过一劫。这晴天霹雳,让我悲痛万分,本就虚弱的身子难堪一击,当场昏了过去……
那一天,是武德九年,六月四日。
我再次醒来,发现自己躺在床上,问身边的侍女,才知道原来这是太极宫长乐门旁归仁门东的一个偏殿。

御医前来贺喜:恭喜太子妃,孩子保住了。还望您节哀,不要过于悲恸,否则不利于安胎。需按时服保胎药,待到孩子降生。
我感到胸中郁结,万分沉重,不知不觉泪水夺眶而出,若知道醒来便是这样锥心的打击,宁可昏死过去!我还没来得及把好消息告诉他,就再也见不到他了!还有五个儿子,也随他去了……他们还那么小,有什么错?我悔不该嫁入豪门帝王家!
要知道,人的腐朽和堕落有可能在一瞬间被催化。但人的挣扎与不甘也有可能在一瞬间被激发。再次见到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比以往更毒辣!我从少不更事的年纪,成为要抚养遗孤的寡母,一夜长大!
就这样,我郁郁寡欢地在宫中一隅过了两个月,好在还有四个女儿陪我。二女儿婉顺才四岁,却十分懂事,不哭闹也不问父兄,从小好学。我每日和几位小娘共同照看殿下的骨肉,期盼腹中的孩子平安降生,这成了我那一段时间唯一的慰藉与希望。
新帝登基,年号贞观。
我渴望报仇却无路,一心求死却无门。恍恍惚惚地在这寂寂无人的偏殿中,捱到孩子降生,万幸,是个女儿!可又奈何她一生下来,就没有爹!
那段时间,我一直寻找活着的意义。深宫之中的女人,尊父母之命,原以为嫁入豪门便是令人艳羡的最好归宿;三从四德,相夫教子,辅佐殿下成就帝业,做一个恭谨慈祥的嫡母,便是别无选择中的最好意义。
可是没有了,都没有了!亡夫丧子,令人心如刀绞!臣服在仇人的脚下,更是莫大的屈辱!东宫没有了!皇后也做不成了!娘家也回不去了!一朝沦落在深宫之中,即使依旧锦衣玉食,依旧雕栏画栋,却再也回不去了!我在阳光中,从高高的天上转瞬间跌入深渊。
有时我期盼着圣人颁布一道诏书,送我和女儿们到地下与殿下团圆。但转过一年,圣人却和大臣们议定殿下的谥号,大臣们拟定了“戾”和“霊”字,都被否决了,最终追谥殿下为“息隐王”,将他安葬在长安城南高阳原。还下令,善待逝者的女眷。
我没有选择,只能感恩戴德。或许,这就是帝王的阴险毒辣。武德九年六月四日事,成为他心头的疙瘩。或许,只有让我们好好活着,才能降低一点点舆论的高压,挽回一点点民众对他的评价。




后来,听说齐王的杨妃与圣人诞下一子,却也没有半点封号,还被魏征这老臣说成淫贱。想当年,魏征也不过是效力于我东宫的门下……
日子一天天地过,我每日悉心教育女儿们熟读经史,博览群书,教她们操持家务,学习各种技艺,逐渐地,女儿们都养成了警觉谨慎、大智若愚的性格。
就这样忙忙碌碌,一晃十几年。女儿们一个个长大,到了出嫁的年纪。听说不久后要选宗室女与吐蕃和亲,于是,不想和亲的宗室女都获得了自己的封号。婉顺在17岁那年被封为闻喜县主,小女儿被封归德县主。我人到中年,总算盼到女儿们都有个好归宿,也算对得起殿下了。

婉顺受封后不久,便嫁给了刘应道。她20岁那年,比她大两岁的二堂兄魏王李泰主修的《括地志》大功告成,老臣魏征开始辅佐她的大堂兄太子李承乾。可能在这个时候,圣人渐渐感受到了皇子之争如不约束恐怕会再次上演的危机。
他为了劝慰儿子,不得不对自己曾经的行径进行粉饰:他将殿下追谥为“隐太子”,试图用这样的态度为他的儿子们做个表率。这距离武德九年六月四日,已经过去了十六年!
丈夫和儿子们在我28岁那年罹难,女儿们也长大的长大,出嫁的出嫁。
圣人在我51岁那一年撒手人寰,随着仇人的消失,我似乎成为了不战而胜的人,又突然觉得心中空空荡荡。侄子李治即位,成了圣人心中最能保兄弟周全的新君。
我那时依旧每天清晨看日出,看太阳一点点爬上巍巍宫墙,在阳光洒下的时候,我总能回忆起荡气回肠的过往。
侄孙一个接一个地诞生,这生命的轮回,和每日太阳的东升西落,让我不再纠结活着的意义,或许,活到长命百岁,本身就极富意义。
不知不觉,清晨的阳光已经变成夕阳的余晖。坐在归仁门东的偏殿外,我这个78岁的老妪竟将前尘往事细数了一遍。
宫中孀居五十年,我渐渐明白了命运的安排:做个好皇后太遥远,能在杀夫夺子的仇人统治下,隐忍、安稳地活着,在孤寂的宫中,过一个平凡妇女的生活,抚养女儿们长大成人,看到她们出嫁,已是极大的奢侈。毕竟,能经得住这样的变故、受得起这样的打击的女人,在历史上,也很难找出第二个吧!
想了一天,有点累了。我昏沉地在摇椅上睡去,在夕阳映衬下,殿下的影子被拉长,他回来了,仿佛高兴的说:“观音 ,你早上不是有好消息告诉我吗?”




附:年表

相关展览
展览名称:乐居长安——唐都长安人的生活
展览地点:西安博物院一层


西安博物院乐居长安新展近期展出了唐代李建成及其太子妃郑观音墓志,这两方墓志皆为文物稽查所得,郑观音墓志为首次展出。
注:本文根据史实合理虚构,仅代表作者观点,除水印外,皆由作者供图。
参考文献:
《大唐故隐太子妃郑氏墓志铭》
《大唐故息隐王墓志》
刘应道《大唐刘应道妻故闻喜县主墓志》
贾二强《释唐李建成及妃郑观音墓志》
王连龙《跋唐隐太子李建成及妃郑观音墓志》
刘蓬春《唐代才女李婉顺》
孟宪实《李世民重视历史评价》
孟宪实《玄武门——功臣暴动重演》
张鸣《玄武门之变涌动着鲜卑风习》
顾乃武《李渊与玄武门之变相关两题辨析》
赵壮《墓志所见玄武门之变》
李虎《李唐政治军事集团研究》
陈寅恪《隋唐制度渊源略论稿、唐代政治史述论稿》
黄永年《唐史十二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