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王小波
查看话题 >我私人的王小波
我私人的王小波
——王小波二十三周年祭

每年的4.11纪念王小波似乎已经变成了一个特殊的仪式,或一段文字引用,或一个独特暗号,或这样一篇个人杂感。对现代生活而言,仪式感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不仅仅是对于个人内心上的一个慰藉,它还可以依托各种社交媒体、网络分享平台建立一种目光的聚集,而目光对于我们来说,它几乎构成了诸多表达的存在价值。写这样一篇虽美其名曰私人的日记,其实更多的还是作为一种私人的公共表达的方式,再者,几年没读王小波,并且离王小波主义道路越走越远,这也可以看作是一篇自我思过书了。
乘“性”而来的王小波
第一次见识王小波,还是在一次许知远在“单读”中的读书栏目,当时正逢王小波的忌日,我骑着小电驴听着许知远读了王小波敦伟大友谊中的“有趣的场面”,春日的风有些凉凉的,而我的心却是火热火热的,停下车就在路边下单了王小波的《黄金时代》。货车、轿车、摩托车从旁边呼啸而过,我感受到了我人生的得意时刻,因为在那一刻感受到了来自文字带给人的愉悦体验,是一种舒适的、缓慢的、可供咀嚼回味的满足感,这对于我那稚嫩、无知的灵魂来说是一次不小的冲击。就这样,王小波为我打开了“性”的开口,正因为它的禁忌感和沉默属性,所以去反抗和发声就显得更加重要,用“性”的纯粹性去对抗世界的荒谬性,或用反常的视角来看待正统世界的秩序,这些是王小波的文字擅用得一种反抗姿态。
而作为高中生之时的我来说,世界是被展现在眼前的,无论是应试教育的规训还是目光之所及,都被极大的限制在眼前的环境当中,人是被在诸多无意识中被塑造出来的,而非是天性自然生长。王小波给予的是一种异乎常态的“性”的视角,即一种非主流的、带有挑战意味的敏感视角,当你发现你的所思所想都是被他人拒绝、质疑、不被认同的时候,当你被排挤到一种边缘的处境之后,当你处在一种孤独、愤怒又无法立足的情境之中,你愈加会发现这个世界的问题所在。王小波书中的角色永远处在一种弱势边缘的地位,时常遭到体制、权力、人情的排挤,而这也正提供了一种局外人的旁观视角,他写《沉默的大多数》也是因为在这样话语喧嚣的年代,只有沉默才能看到更多,以缄默之口书写沉重之声。王小波的文字力量是来自心灵深处,来自一个个精神原子弹的爆发。
沉默,永不沉默
王小波真正的力量来自沉默。尽管大学三年几乎没再读过王小波的任何东西,这三年日渐在人情世故与生活生存中寻得教训与道理,嬉皮笑脸是面对世界的有力武器,而面对自我的永远是沉默。因为与世界联网,与社交联网,与分享联网,眼前的世界充斥着太多太多的讯息,如同一划而过的朋友圈动态,每天都在定量定时生产信息。消费时代下的我们,每个人都是知识的胖子,因为只接收不排泄,造成囤积臃肿。当然我们也排泄,交换信息就是排泄的过程,即相互排泄。那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存在吗?真正的交流几乎不存在,我们被限制在点赞、表情包、和公共云交流,我们建筑起知识、权力、类型的交流规则,我们满足于人际关系中的仪式化交流形式。在大多数时候,与其交流,不如沉默。
取代交流的是曝光。曝光是个人主义向公共权威的投靠,也是视觉消费时代的献祭。人们在各种形式的分享、暴露中获得一种普遍性的认同和自我满足,可计算的数量(评论、点赞、转载、分享)让满足可以被数字化,现代社交媒体人更多的是在追求这样一种数字化的交流形式。夸张点说,我们都是数字人,是0和1的集合,是现实版的《黑客帝国》。
我们的所谓交流还剩下多少?还剩下吃瓜群众,吃瓜远比交流更快乐。广义上的交流已经被证伪,我所认为的交流只存在于与自我的交流,这也是交流的意义,自己与自己对话,与自己达成和解。做一个个人主义者,这是王小波给我的一剂良药,不被轻易裹挟,保持独立价值,学会祛魅与质疑,在沉默中思考,在自省中表达。养成书写习惯的表达方式也是王小波带来的影响,有时候忍无可忍又不能去伤天害理,文字成为了抵御世界荒芜自我迷茫的护盾。
有趣被终结
王小波的文字被有趣冠名,无论是杂文还是小说,都能够感受它的新奇和趣味,当然我也不想细说句段,只记得一本摘抄本半数都是王小波的名言,早读读一读,作文用一用,回家QQ空间强势装逼一波,这些幼稚可爱的行为我都历历在目,现在的感觉仍然是通俗中带着清澈、乖张中不失力量,我甚至还会试着用王小波语调去针砭时弊挥笔成文,朋友同学纷纷投来赞许的目光,竟不知是在骂他们。
有趣是一个历史概念,有趣正在被超越。王小波的有趣存在于他的文字中,离开文本,有趣就成了一种假大空、虚伪的概念,人们在装点有趣而不是在改善自我,有趣只是人设的点缀。我常常看到有人写出一堆蹩脚的文字,想要装作有趣,结果总是令人不堪入目,他们总是过分的自恋、煽情,试图感动自己感动世界。消费社会下的审美日趋同质化,有趣被终结,批量生产的趣味远比有趣更加高效便利,如果说福特汽车制造了批量生产的流水线,那么如今短视频的风生水起似乎也在导致审美的流水线化,他们生产出来的影像是如此的单一、重复,毫无灵光,却让人目不转睛。物质的发展,人类把感官的体验发挥到极致,娱乐化成为趋势,搞笑、反转、震惊、猎奇这些简单的片段取代了故事的延展性,而付诸于粗浅的片刻满足,有趣不再值得回味,而被充分消费。
爱你就像爱生命
别酸。
——献给我自己的王小波
-
豆友3tYJtzsdGI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6-28 10:26:46
-
火蝶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8-18 02:27:59
-
Zoey_Kwok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6-09 23:57:00
-
Ἅιδης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8-23 10:45:58
-
Sunset Rollerco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09 10:39:05
-
DCSESAME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06 08:04:17
-
无情文秘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02 10:01:22
-
八楼的橘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19 00:03:02
-
公平 自由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6-18 10:58:54
-
不明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27 11:00:41
-
哈登总冠军啊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12 22:53:01
-
豆友184392815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04 00:04:02
-
小鱼儿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26 22:39:08
-
Walker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15 23:30:01
-
Rico 45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12 21:33:19
-
健影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12 21:09:38
-
迟楪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12 00:32:34
-
好哇你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11 23:45:03
-
惊鲵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11 23:17:03
-
焦糖小曲奇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11 23:10:05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11 19:35:03
-
Sphinx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11 19:25:22
-
闭嘴低调装宝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11 19:01:04
-
小手一摊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11 18:37:36
-
Harmonica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11 18:23:34
-
Hana-bi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11 18:23:32
-
EAD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11 18:15:11
-
糖罐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11 18:13:23
-
我还要再吃一点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11 18:09:45
-
不ྀ死ྀ者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11 18:08:25
-
鬈大毛毛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11 17:58:28
-
车欠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11 17:56:38
-
粉粿症候群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11 17:48:31
-
菠萝油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11 17:47:04
-
عمر自灵薄地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11 17:44:36
-
光士源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11 17:4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