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井一二三谈小津安二郎的电影
后来他就不拍摄什么纪录片了,反之天天研究好莱坞片。最后得到的结论便是:要在世界舞台上竞争,唯一可赢的方法是,去拍别人绝对不会拍的作品。战后回日本的小津,把自己比成豆腐商,经常说“我是豆腐商,只能做豆腐。要买别的东西,请到别的店家去”。
新井一二三谈小津安二郎的电影
选摘自:《我和中文谈恋爱》
作者:新井一二三

为了执导《鬼子来了》,姜文对日本人的文化和民族性格做了不少功课。他找来的资料中,除了书本以外,应该还包括日本电影。旅日电影学者刘文兵在他的日文著作《中国十亿人的日本映画热爱史》(集英社新书)里写道:“文化大革命”时代后期,为了批判当时的日本佐藤荣作政权右倾化,在中国上映的日本影片《啊!海军》(一九六九,村山三男导演)等作品,给一代中国人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于是他估计,姜文也牢牢记得当时在日本战争影片里听到的《军舰进行曲》,拍《鬼子来了》的时候就拿来用了。
我倒猜测:为了在《鬼子来了》里生动地表现出日本的文化和民族性格来,姜文也理应观摩了被视为“最具有日本特色”的导演小津安二郎的作品。这位电影大师,一九〇三年十二月十二日出生,一九六三年十二月十二日去世,前后拍了五十四部影片,包括早期的黑白无声电影、中期的黑白有声电影、晚年的彩色有声电影。

其中,他战后拍的黑白有声片三部: 《晚春》(一九四九)、《麦秋》(一九五一)、《东京物语》(一九五三),都由俗称“永远的处女”的原节子饰演主角纪子,情节又都围绕着她的婚姻,顺理成章地被称为“纪子三部曲”或“春天三部曲”。另外,最晚年的彩色作品三部: 《彼岸花》(一九五八)、《秋日和》(一九六〇)、《秋刀鱼之味》(一九六二),也同样以女儿出嫁为主题,但是这回真正的主人公则转移到他父亲和他同学们去,在每部影片里,他们都经常开同窗会。这些作品被称为“秋天三部曲”。


全世界研究小津电影的人,一般把这六部影片当作他的代表作。在日本房子的榻榻米地板上,登场人物们跪坐着谈话的样子,用设定在低处的摄影机,从人物的正对面远距离拍摄。这种摄影方式,其实跟他早期拍电影的方式很不一样。制作方式变化的背后,自然有多种因素。不过,其中不可忽视的是,太平洋战争时期的一九四三年到一九四五年,小津奉日本军部之命,带领摄影组去了新加坡两年。原来军部命令小津拍摄有关“独立印度军”的纪录片,以便宣传大东亚共荣圈。然而,到了新加坡,小津就发现仓库里有许多好莱坞片的菲林,乃日本占领军在当地接收过来的。看了看好莱坞片,小津被其水平之高吓到,马上知道了:这场战争,日本是输定的。所以,后来他就不拍摄什么纪录片了,反之天天研究好莱坞片。最后得到的结论便是:要在世界舞台上竞争,唯一可赢的方法是,去拍别人绝对不会拍的作品。战后回日本的小津,把自己比成豆腐商,经常说“我是豆腐商,只能做豆腐。要买别的东西,请到别的店家去”。他所说的豆腐,后来被外国影评人说成是“最具有日本特色”的一系列作品。

一九三〇年代,小津也被征兵去过两年中国。虽然当了总共四年兵,在他拍的五十四部电影里,连一次都不曾出现穿军装的人物。一般都因此而下结论说:这证明小津是个反战导演。也不无道理。例如,在晚年代表作之一的《彼岸花》里,佐分利信饰演的父亲角色对田中绢代演的妻子清楚地说道:“我最讨厌战争年代。那些坏蛋横行霸道的时代,我就是不要它再回来。”他说那句话之前,妻子就说过“我有时怀念战争年代,空袭警报一响,一家四口一起跑进防空洞,互相紧紧拥抱”的。
在遗作《秋刀鱼之味》里,小津的反战意识表现得更清楚了。笠智众演的父亲角色,有一晚参加同学会,散会以后,把酩酊大醉的恩师送回家。这位原日本中学汉文(古汉语)课老师,战后沦落为一家中式面馆老板。直到一九四五年战败前,在日本中学的课程表上,汉文是“国汉数英”四大科目之一;然而,战后占领日本的美国人,把汉文课视为给学生灌输封建思想的渠道,因此在一场教育改革中,大幅度地减少了教学时间,导致不少汉文老师失业,显然包括沦落为面馆老板的那一位了。笠智众知道老师生活不容易,于是向老同学们募集捐款,改天又送到老师家去。未料,来面馆要吃碗叉烧面的一个客人,向他打招呼说:“舰长!”原来,笠智众在战争年代是军舰的舰长,客人则是他当年的部下。为巧遇惊喜,老战友一起去一家酒吧,让那里的妈妈桑放《军舰进行曲》唱片。而后,听着那曲调,老舰长和部下以及妈妈桑都高高兴兴地互相做敬礼的手势。老部下发牢骚说:“如果咱们赢了,如今在纽约,就凌驾于美国人之上了。”老舰长马上介入,并很温和却断然地说道:“我们输了,是一件好事情,不是吗?”跟着,老部下回答了跟《彼岸花》的佐分利信几乎一样的话:“没有错。那些无聊的家伙,不再横行霸道了。确实是好事情。”影片最后,女儿出嫁,做了鳏夫的笠智众,婚礼之后深感寂寞,又一个人去那家酒吧。妈妈桑看到他穿的礼服问:“您去了葬礼吗?”老舰长则回答说:“差不多。”女儿的红事给他带来白事一般的感慨。然后,他和妈妈桑又听着《军舰进行曲》做敬礼的手势。小津是拍完这部电影以后病倒,第二年年底去世的;下一部作品《白萝卜,胡萝卜》的拍摄计划早已决定。可是,《秋刀鱼之味》里,他似乎已经总结了对人生的感受。

在《鬼子来了》里每天高高兴兴地指挥《军舰进行曲》的野野村队长,鼻子下留着胡髭,始终笑眯眯的样子,其实很像笠智众的。野野村洗澡时吟诗,似乎也学了笠智众。他在实际生活中的爱好之一就是吟诗,于是小津导演给他在影片里表演的机会:在《彼岸花》里的同学会上,他在老朋友们面前表演起来。但是,吟了一段,他马上停掉,因为诗歌内容围绕着历史人物楠木正成,乃歌颂忠君爱国思想的,跟民主主义的战后日本社会不搭调。宫路佳具演的野野村队长,乍看似是笠智众在战争时候的写照。然而实际上,比小津小一岁的笠智众没被召集去过战场,从一九二八年到一九九二年,一直参加电影演出,在小津导演的片子里,更往往演了导演投射自己的人物。
另外,在《鬼子来了》的宴会上,有几个日本兵喝醉酒后齐声唱当年的流行歌曲《香兰节》。这首歌的旋律,据说取材于中国台湾民谣,在日本流传到今日。而在小津电影《早春》(一九五六)中,就有池部良饰演的主人公某一晚参加战友会,大家合唱同一首《香兰节》的场面。姜文拍《鬼子来了》之前研究过小津作品,似乎是无疑的。影片里的战友会场面提醒我们:战争年代,多数日本男人都被征兵上阵了;战后他们回日本,脱下军装,穿上西装,社会上看不到军人了。在美国占领军设计的民主社会里,曾经穿过军装的人们吟老诗、唱老歌都觉得跟时代不合。讲到最根本的价值观,他们都认为日本战败是件好事情;因为军国主义不仅害别人,而且害自己人。但那不等于说,他们不怀念自己的青春日子;也不等于说,他们对战后的社会风气没意见。
曾经上过阵,却认为自军战败是好事,这种心态来得不易,乃需要勇气去自我否定的缘故。小津安二郎的遗作《秋刀鱼之味》,无论戏中播了多少次《军舰进行曲》,做了多少次敬礼手势,最后表达的毫无疑问是反战思想。那为什么播《军舰进行曲》,为什么还做敬礼手势?不会是简单的怀念。曾经流逝过的时光、曾经酷爱过的先妻、曾经当兵时候的可怕回忆,人还是会想起来,为的是确认人生的实感。姜文的《鬼子来了》和小津安二郎的《秋刀鱼之味》都是高水准的反战电影。同一首《军舰进行曲》,在两部影片里留下既很像又很不像,总之非常难忘的印象。
(完)
以上选摘自

《我和中文谈恋爱》
新井一二三 著
用中文写作的日本作家新井一二三,以一个外国作家的身份写中文的有趣,读来新鲜好玩。
新井一二三在《我和中文谈恋爱》中讲述了自己学习中文、爱上中文并因中文带来的种种生活经历。
她曾为学好中文勇闯天涯,去中国坐火车旅行;因为中文,她在加拿大打入华人艺术圈,去纽约唐人街拍摄纪录片,在香港开设专栏,当特约采访;因为中文,她在台湾每年出书,连续十年以上,让她的中文创作,引起大陆和港台读者的回响。
相关推荐

《小津安二郎全日记》简体中文版
作者:[日] 小津安二郎 著 / [日] 田中真澄 编
译者:周以量
无数大导演、艺术家和影评人推崇他
却极少有机会看到他的日记
华语世界首次翻译出版
最具个人风格的电影大师之私人物语
文本唯一,内容珍贵,体例周详,附录丰富
走近独一无二的小津安二郎
-
fina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5-12 17:29:08
-
🌈穿越pinkf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3-28 11:27:47
-
本来老六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3-28 07:05:22
-
榛榛.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3-28 02:12:20
-
川川长流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3-27 22:29:44
上海译文新文本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在春天里,一起读书吧!| 一份春日书单 (15人喜欢)
- 因欢乐而怦怦直跳的心 | 毛尖评波伏瓦《青春手记》 (14人喜欢)
- 谁懂啊,编这本书的每一天都在笑!| 埃科《米兰讲稿》编辑手记 (8人喜欢)
- 在野蛮社会里,文明、美和善良都是罪 |《华氏451》 (7人喜欢)
- 八百公里的圣雅各朝圣之路,居然还是“欧洲最佳骑车路线”?| 《不朽的远行》 (6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