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天津城市空间(十四)边界:秩序中的“冲突”
(如有转载,请务必注明出处及作者ID)
上一篇(十三)方格网:混乱中的秩序,链接在这里:https://www.douban.com/note/751124182/

上一篇通过对方格网的研究,探索了天津旧租界区路网中规则形态与不规则形态的规律。在“发现”方格网之后,本篇则将研究目光转向方格网的边缘或格网之间的分界,继续通过形态学的研究,来寻找天津路网中"边界"。
什么是"边界"
边界可理解为不同区域之间的界限。城市中存在各种形式的边界,有行政上的区划界限,像国界、省界、市域边界等;还有一些人为划定的、具有约束作用的区域界限,像居住小区、大学校园的边界等。但以上这些“边界”,都不是本篇所说的“边界”。
本研究指的“边界”,指的是城市道路网在形态意义上的边界,即能够区分具有不同形态特征的路网区域的界限。这个边界,属于城市形态学的范畴。承接上一篇文章,本篇将方格网区域的形态边界作为主要讨论对象,因而可以更进一步反映天津城市路网的拼贴特点。
不同区域的路网形态往往有所区别,其路网方向、连接形式、街区尺度都会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在其交界处会明显地表现出来而形成某种边界形态。已有学者对城市形态上的这种现象进行了研究。格雷迪•克莱(Grady Clay)将不同道路网格在其交界处的形态变化称为“break”,在国内被译为“冲突”,即指形态上发生突变的、可见的网格方向变化,或是网格斜向扭转等,如下图所示:

这种形态往往出现在复杂的城市路网结构中。很多城市的规划建设并非一次完成,因此同一城市中存在建设时期、规模、理念和布局皆不相同的区域,这些区域在空间形态上会形成某种“拼贴”形态,不同区域的路网也会在交界处常形成“冲突”的形态。纽约、伦敦、芝加哥等大城市的道路网中都存在着特征明显的拼贴或冲突形态。

天津也是如此。有着多国租界历史背景的天津,市内不同区域建设的主体和时期都不尽相同,因此呈现出一种"各自为政"的路网形态,在交界处便产生了很多的“冲突”的形态。上一篇已经指出了天津路网中的这种复杂布局的现象。
需要说明的是,两个方格网区域之间的交界线,有时会很清晰,有时会很模糊。在实际情况中,往往会发现在两片规则形态区域中,夹杂着一片不规则形态的区域。因此本研究中,边界既可以是一条道路,也可以为一个区域,是一个相对广义的范畴。如果某条道路能够区分两片形态不同的方格网区域,这条道路就具有边界形态特征;如果是某个区域将两个或更多的方格网区域分隔开,这个区域则具有边界形态特征。

和方格网的研究一样,边界的研究方法,也从道路方向、交叉口类型和街区形状三方面入手。路网方向已经在本系列第十二篇《路网:混乱的方向》中单独拿出来阐述过了,因此本文主要从后两个切入点着手展开讨论。
方格网边界的交叉口类型
在典型方格网是的边界,交叉口常表现为多种类型。对这些交叉口类型的研究可作为判定方格网边界的依据。一个理想方格网区域的边界上几乎全为3岔正交口,且这些交叉口通常连续排列,如下图所示:

在实际情况中,方格网区域边界的交叉口类型会更复杂。按上一篇对交叉口的基础分类,3岔交叉口本身就包含3岔正交口、3岔斜交口和3岔转折口。同样,在方格网的边界上也常出现如K字型的4岔口和非正交的5岔口。这些交叉口都应与3岔正交口等同对待,即为"边界型交叉口":

对这种"边界型交叉口"进行连线,得到的线段即为方格网区域的边界。按以上原则对天津路网进行计算,可得下图:

可以看出,天津路网中方格网区域的边界并非均匀分布。在非租界区,尤其是旧城及其外围,存在大量密集的"边界",是一种典型的不规则形态。在租界区,连续的边界主要集中分布在某些道路上。
1)张自忠路-台儿庄路/海河东路:这条边界其实就是海河,是租界区最长且最连续的边界。海河作为城市天然的边界,形态作用非常明显。
2)新兴路-西康路-马场道-浦口道-九龙路:即法、英、德租界的划定边界线。这道线也相当于当时天津建成城区的西南边界,在此边界之外,几乎没有成片的、有规模的城市路网。
3)兴隆街-北长路:位于租界区的东北侧。这两条道路背靠铁路,铁路作为难以逾越的地理障碍,形成了路网形态上的边界。
以上几条连续的边界主要分布在租界区的自然边界上(河流、建成区最边缘、铁路),而租界区内部,丁字路口多呈散点状分布,彼此间各自远离且不连续,很难发现明显的规律。这说明,需要对模型进行修正,以便能够放大观察的精度。
实际上,方格网的边界并非只由丁字路口组成,常会有内部道路延伸出去而形成十字路口的情况。在连续的丁字路口中间出现一个十字路口时,并不会显著影响方格网的边界形态,但是如果丢失这个连接点,就会让边界断掉、不连续。现作如下规定:如果在同一条道路上,夹在两个丁字路口之间的交叉口是十字交叉口,则将此三个交叉口连起来,得到的连接即认为是边界:

依此原则对天津路网进行计算,可得下图:

这一次,边界的范围同之前相比有所增加。增加的边界主要分布在以下几处:
1)营口道;2)多伦道;3)南京路;4)重庆道;5)徽州道。
增加的这些连续边界主要分布在租界区的内部。之前通过理想模型得到的边界,也不同程度地得到了延伸或补全。实际上,边界已经覆盖了租界区内大部分的国别分界线和时期分界线。这表明,在不同国家的租界和不同时期的租界之间,边界形态较为明显。但是,那些没有被边界覆盖的分界线似乎更值得讨论,比如日法租界之间、奥意俄租界之间、英法租界在营口道与辽宁路以北处、英德租界在彰德道处,这些地方两侧的租界,它们之间的联系大于隔绝。结合上一篇对方格网的分析,可以发现这些地方其实都是连续的规则形态的路网,而通过边界的分析,则在图上直观地反证了这一结论。
特定交叉口与方格网的变形、转折
下面我们关注一些特定交叉口的类型。这些交叉口往往能反映方格网的变形与转折,这也是"边界"的一种性质。
1. 斜交交叉口
首先来关注斜交交叉口。斜交交叉口可分为3岔斜交口和4岔斜交口。如果在一条道路上连续分布着斜交交叉口,这表明道路在此发生了斜向交叉,与周围路网在方向上形成一种非正交的变形关系,是一种典型的"边界":

对天津路网中的斜交交叉口进行统计,可得下图:

天津路网中的斜交交叉口集中分布在某些重点道路上:
1)南京路/上海道:即墙子河沿线。南京路/上海道与周围路网的方向都不相同,尤其在日法租界段内几乎全部为斜交交叉口,这表明日法租界的道路方向与墙子河的方向呈斜交关系。
2)多伦道:分隔日租界和南市地区方格网的异质道路,两侧的路网方向有明显的区别。
3)营口道:在和平路-建设路以西,法租界的三条道路在此截断:而在以东,和平路、大沽北路和解放北路穿过营口道形成4岔斜交口。可见其不同路段的形态特点不尽相同。
4)北长路:俄租界东区方格网的道路方向与海河干道方向平行或垂直,只有北长路的方向平行于邻近的铁路,因而形成斜交交叉口。
5)张自忠路:张自忠路沿海河方向,海河S型弯道与城市路网斜交,因而产生了斜交交叉口。
6)重庆道:五大道地区道路多呈弯曲形态,重庆道即为代表。值得注意的是,重庆道上各个斜交交叉口的角度并不相同,这表明此区域路网形态发生了扭转变形。
以上道路与本系列第十二篇《路网:混乱的方向》用道路方向分析得出的典型异质道路基本相同,但是斜交交叉口的分析可以提供额外的分析补充。比如,张自忠路和重庆道并非路网方向上的异质道路,却因为本身呈弯曲形态,在斜交交叉口分析中得到了体现。
2. 转折交叉口
转折交叉口也可分为3岔转折口和4岔转折口,表示道路在通过交叉口时发生了方向上的改变,方格网在此发生了转折,常出现在方格网的变形处或不同方格网的交界处:

对天津路网中的转折交叉口进行统计,可得到其分布图:

在整体上,天津路网中转折交叉口同样呈非均匀分布状态。有的转折交叉口沿线性分布,主要分布在以下道路:
1) 多伦道西侧;2) 花园路;3) 营口道;4) 进步道。可以看出,这些地方的路网都有较为明显的偏转。而花园路的圆形形态在天津租界中独一无二。
还有大量的转折交叉口集中分布在某一个区域:英德租界交界处(今黄家花园-小白楼地区)。
该区域内转折交叉口分布尤其密集,道路呈弯折形态,而长直线形道路较少。此外,3岔和4岔转折口相间分布,呈现出更为不规则的复杂形态。这与之前由第十二篇《路网:混乱的方向》由路网方向上的异质道路得出的分析结果非常相似。
异质街区与边界
上一篇讨论过,方格网内部街区的形态通常为四边形。这一篇来讨论非四边形的街区,即异质街区,包 括三角形五边形和不规则形街区。通过对这些异质街区分布对讨论,可反映天津路网中边界形态的另一个侧面。

1. 三角形街区
三角形街区往往与放射形道路相伴相生。比如方格网中存在着斜交的道路,就会在其沿线形成一系列三角形的街区。对天津租界区内三角形街区的分布进行统计,可得下图:

如图所示,三角形街区多沿线性分布,主要集中在以下几处:
1)海河沿线;2)铁路沿线;3)墙子河沿线;4)营口道;5)贵州路;6)西锦路。
其中,贵州路和西锦路沿线虽然有连续的三角形街区,但它们却是角对角成对出现的。这两条路上都有5岔或6岔正交口,按照前文研究,这两条道路都属于方格网中的放射形道路,而与规整的方格网形成了三角形街区。
2. 异形街区
异形街区包括五边形街区和不规则形街区。在天津租界区内对其分布进行统计,可得下图:

整体上看,异形街区的分布则较为分散,在各个租界都有分布。主要集中在以下区域:
1)英德租界交界区(黄家花园-小白楼区域)2)中心花园及其附近;3)日租界与南市地区交界处(多伦道附近);4)意租界和俄租界西区(今意风区海河沿岸);5)奥租界北部(海河东路以北,今已不存)。
异形街区本身即可认为是一种边界。而在异形街区分布较少的区域,比如日法租界和俄租界东区,则可认为符合典型方格网形态的某些特征。这也呼应了上一篇的结论。
对比总结
算上第十二篇《路网:混乱的方向》,已经分别从路网方向、交叉口类型和街区形状这三个角度,对天津路网中的边界形态进行了分析,得到了边界的分布规律。对比这些不同的分析结果的异同点,可以“发现”天津路网中的典型边界。

天津路网中的边界可归纳为道路边界和区域边界两种。
1. 道路边界
对每类分析结果中出现过的道路边界进行汇总,以道路为单位,对其在不同分析结果中的出现频率进行统计,可得下表:

在地图中将其按相似程度分类并标出,可得下图:

1)墙子河沿线、海河沿线、铁路沿线、营口道和多伦道沿线为天津路网中最典型的道路边界。 这几条边界在之前的统计中出现频率极高,几乎每项指标都榜上有名,且道路长度都较长,可认为是天津租界区路网形态中的主要道路边界。其中,海河沿线和铁路沿线位于租界区路网的边缘,极少有道路穿越,在形态上的边界位置也是在方格网的边缘(下图左);而墙子河沿线、营口道和多伦道则位于租界区路网的内部,在形态上的边界位置也居于不同方格网之间的位置(下图右)。

2)重庆道、马场道和大沽路也较为明显,但其形态学的边界意义却不尽相同。重庆道和马场道本身即呈曲折形态,其沿线分布有异形街区,且二者都是五大道地区方格网的区域边界,重庆道还分布有连续的斜交交叉口。大沽北路和大沽南路沿线则分布有连续错动的丁字路口和异形街区。相比于前文所述的海河沿线等5条主要边界,这几条道路可被视为租界区内的次要边界。
3)贵州路和西锦路虽在某些方面体现出边界形态,但应视为方格网的一部分。这两条道路的边界特点主要体现在其道路方向与周围不同,并与方格网切割形成三角形街区,但是在方格网区域边界、转折交叉口和异形街区这些项分析中,完全没有呈现边界形态特征。结合上一篇对方格网的分析,这种形态应被计入方格网区域范围,而非作为边界的形态。

4)西康路-新兴路、徽州道和进步道只被列入了一项分析结果中,其整体特征并不如前文所述那样突出。
2. 区域边界
天津租界区内路网的区域边界,以英租界黄家花园-小白楼地区规模最大、最典型。

如图所示,该地区在多个分析结果中都呈现出典型的边界形态特点。在道路方向分析中,是路网方向的不规则区域;在方格网区域边界分析中,可视为边界的集合体;在特定交叉口分析中,斜交交叉口和转折交叉口在此集中分布;在异质街区分析中,此区域拥有大量的异形街区。事实上,该区域可视为不同方向的短道路,以多样的连接方式组成的集合体,因而在路网方向、交叉口形态和街区形状上都呈现十分典型的边界形态特点。

黄家花园-小白楼地区位于英租界扩展界和墙外推广界的交界处,结合上一篇的分析可知,这是英租界扩展界、墙外推广界和德租界扩充界等几个规则的方格网之间的中间地带,也是天津租界区的典型不规则形态路网。上一篇已指出,方格网与非方格网区域并没有明确的范围边界,在交界处有时会呈现出互有重叠的模糊形态,无法用某一个参量去清晰的描述。与方格网类似,边界形态特征也需要从多角度、多方面去描述,以不同的切入点分析出来的边界并不相同。方格网与非方格网的拼贴特征从不同的角度可以有不同的解读方式,这种多样化的性质是形成这种模糊的交界形态的主要原因,也是天津规则形态路网与不规则形态路网的主要拼贴特征之一。
如果说方格网是城市路网中的"秩序",那么边界则是不同城市肌理的"冲突"。这种秩序与冲突的并存,是天津路网拼贴形态的最大特点。最近两篇内容,分别对天津路网中的这两种特点进行了发掘和总结。下一篇,将会回溯历史,从其背后的形成机制,去解释这种奇特的形态现象。
To be continued
*本文所有分析图(除标注外)均为笔者自绘
-
相川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17 16:20:49
-
太平常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1-15 16:35:31
-
Jeffery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1-23 01:15:30
-
DoerI'm🎴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02 06:30:06
-
然若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4-05 10:49:54
-
黑丝学姐诗羽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19 19:43:44
-
urbanstalker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15 12:35:46
-
邓面包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15 00:11:46
-
Serendipity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13 15:02:15
-
茉莉朵儿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07 21:19:56
-
懒惰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3-02 17:07:13
-
vincents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29 13:12:57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22 10:49:45
-
四喜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22 08:39:15
-
猪突猛进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2-22 00: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