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三段小学时光
准备聊聊我与广州的故事时,写到了我的小学,好像碎碎念还有点收不住的意思。常有人说童年时光对人的一生都是影响重大的,那我就写写我的小学吧,看看能不能透过这找寻自己。

妈妈是个上进的女人,可能也受到县里阿姨的影响,觉得上学很重要,所以小时候为了让我们读书,就把我们从村里挪到县城。我小学常常是熟悉一个就换一个,一共读了三个小学。我觉得我适应力很强,刚去新学校,成绩总是比较差,待够了一段时间,成绩变好了,又换下一个继续熟悉。
一、我读的第一个小学
这个小学是村里的中心小学,我在那读了学前班和一年级。那个语文老师兼班主任,有点好看,但因为比较严就显得有点凶。有一次妈妈给我钱让我交什么钱,我也不知道是不是我把钱弄丢了还是钱交少了怎么着,被老师叫回去拿钱,我拖了一阵子后,老师忍无可忍,就让我回家找大人拿钱。小时候家里比较贫困,莫名其妙找妈妈拿钱也会被妈妈说,所以有点不敢。但是老师不让我上课,我只能回去找妈妈拿,我还记得带着妈妈走着去学校的那段田畈路上,妈妈骂骂咧咧。大概是我把钱丢了,妈妈再次补交了。
我记得那时候我有个男同桌,坐在最后一排的我被他欺负,不让我出去,出去一次算一毛钱(暴露了年纪好像),另外三八线超过一次算一次钱,乘法都没有学过的人,天天算我欠了他多少钱,不记得多少,反正最后的钱是个天文数字。我说我以后要去县里读书,他拿着小刀威胁我说,以后他去县里找我。但是我知道县城大,他找不到我的,所以后来离开了这个小学我是欢呼雀跃的,毕竟松了一口气。这是小小的人儿也有的烦恼。
前两天和一个同学聊天说到通货膨胀,回忆起我们那个年代的钱多么值钱的问题。比如以前有个叫“唐僧肉”的零食,实际上就是苹果切片制作的苹果干(但不知道为什么现在查的是辣条,是不是我记忆出现了漂移);两毛钱一袋的冰袋,还有两种颜色两种口味,黄色汽水味和黑色可乐味,咬个洞能吮吸好久;还有一个是叫咪咪的烹炸零食,现在还有的卖……在乡村里,零食不贵,也没有那么多花样。我们也都很野生,中午渴了跑去类似老师食堂的地方拿那种葫芦瓢偷水喝,酣畅淋漓。
在那个时候,跟村里的孩子王上蹿下跳,偷鸡摸狗的事也干。那个孩子王带人去学校那些抽屉里的新本子,我晚上不能出门也不太敢,但我发现鸡蛋可以拿去卖,所以就偷了屋附近人家的鸡蛋,发现了就被妈妈骂。我还学会偷钱,人生第一次偷钱是在一堆打麻将的大人后面钳出牛仔裤里的钱,而且我成功偷到手了,10块钱巨款。没有被发现,但我觉得不好,脸红心跳的感觉不好受,妈妈也不会喜欢。哦,还有一次捡到10块钱自己用,路上玩钱忘了回家,被同村人告发,回家被妈妈一顿打。妈妈气的是,捡到钱了不说,还给这个一块那个一块的封口费,就是不给她,那次差点被打挂了。我们小时候她真的太不容易了,两个小孩子,还有农活要干。
现在想来,一方面是县里的阿姨让妈妈带着我们去县里读书,就近点也亲近点,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妈妈担心我们小,跟着村里的小孩,越来越不学好,尽学着做坏事了。妈妈说,她们村比我们村的风气好,没这些偷鸡摸狗的事。所以我们就去到县里了读小学了,交着昂贵的借读费。
二、我读的第二个小学
我还记得,小学二年级在那个城乡小学,虽然是城乡结合部的位置,但毕竟是县里了,所以见到的世界更大一些,更多彩一些,但也是陌生的。我开始了适应,跟着外婆住的离学校比较近,但适应需要一个时间。妈妈时常乡下县里两头跑,乡下还有农作物,所以顾不上我。我经常不写作业,上课也听天书一般,但某一天好像突然就灵巧了,做数学题的时候学着书上的格式在结尾处整整齐齐地写个“答:一共有**只”等,好像老师还挺喜欢的。
但不做作业,跟着男孩子闹腾,一样是蹲守角落的命运。我记得那个班不拥挤,所以每次检查作业没做的,都在教室讲台靠里的那一侧站着,那边通常放着扫帚等。有一次上数学课,数学老师抱着一摞试卷进教室,我也是光荣地站在他在讲台侧边罚站,听他说这次考试只有两个同学及格。第一个是惯常好成绩的女生83分,把试卷给到那个女生,然后这个男老师就捏着我的耳朵把我从教室角落里拎出来,“就你,也能考78分啊?”然后把试卷给我,让我回座位坐着。其余的都是60分以下,角落里的人还在罚站。
但老师也没有对我另眼相待,我后面还是忍不住皮,中午午休和其他同学说话,被人举报了,又被这个男老师拉去办公室趴着桌上睡觉。去到办公室我们几个还是说话闹腾,估计老师也想睡觉,没人在这个办公室守着我们。那一次除了我,其他人都是男孩子,到后面我也就觉得自己好像有点不太开心了,就少说话睡觉了。
有一次六一儿童节快到了,老师让我们报名参加跳舞节目,好像是叫《种太阳》,我还挺喜欢唱唱跳跳的,但那个学校老师好像很不喜欢我,经常说我跳错了,我到现在还觉得,不是我跳错,当然也可能小孩子处在一种自我为中心的状态,发现不了这样的问题。
最后排节目需要一套统一的衣服,老师给我们都拿了衣服,找我们要钱,十多块钱吧,我觉得很贵,其他小朋友都给了,我拖拖拉拉不给。那时候是快放暑假了,那天是去学校拿期末成绩的,老师非让我回去拿钱,我走了好远回到家,把那套小裙子拿出来放进袋子,只是回到学校老师不在办公室,我就把那个衣服放老师办公桌上,现在想来,我觉得老师可能被气的吐血了吧,毕竟那件衣服还洗过了。可能那时候的我觉得,我把东西还给你了,就不欠你钱了吧。是一件小事,但是那个时候的我顶天的大事。最后那次节目,我也没有去表演。因为,过了这一天,我又转学了。
不过转学以前,出了一点事故,还没到期末考试的时候,也没到彩排的时候。弟弟因车祸住院,爸妈都去照顾他,我那时候皮实的紧,家里有啥就吃啥,爸妈也没有管我。有一天老师让我们交钱打针,好像是什么预防针?就是那种统一交钱的,3块5毛钱,对我又是一个天文数字。我也见不到爸妈,所以就自己想办法。最后我是自己捡塑料瓶子什么的,拿去卖破烂的店卖掉,凑够了这个钱。小小的我,好像还挺难的。这也是为什么后来说衣服要钱的时候,我就把衣服还回去了,因为我也要不起。年少的我,好贫穷。但是好像有了一些自我,会生气、会想的多一些。
三、我读的第三个小学
这是县里的实验小学,我去这个学校读三年级。这个学校就很好,所以每个班上的学生也多。我记得我三年级插班过去的时候,大家都是在桌子旁边加一张小桌子,像多出来的小桌子,然后跟着其他小朋友一起学习这样子。多出来的小桌子不只我一个,所以我倒是还好。只是因为每个班人实在是太多了,所以需要拆班,这样确保每个班人是适合的,也方便学生进出。分班后,我的小学基本上就稳定下来了,一直在这个班读到小学毕业。
这个学校的好,应该是真的很好。因为我遇到的那个好老师,也是第一个喜欢的,就在这里。她姓梅,是有点胖胖的中年女性,但是很朴实,我妈妈说她有点像我三姨。她怎么好呢,我记得进入三年级就学除法了,但是我因为入学晚了几天,始终学不会,压根不懂除法的意思,二年级累积的好基础在这里就不值一提。我又变成了差生了。

但是这个梅老师很好,她是数学老师,也是班主任。她看到我不懂这块,然后她可能也不想放弃还小的我们,所以专门找了数学课代表,是一个很好脾气的小姐姐,对我进行一对一帮扶。后来才知道她爸妈都是我们那边一个中学的数学老师,学习和家教具佳,我也很喜欢她。
她来教我这个除法,用她力所能及的语言给我讲了一遍又一遍,好几天了,但我始终都不懂。最后她无奈了,只好请教老师,老师见没法子,就让她回去了。我也能理解他们,也没有特别大的情绪起伏。可是突然过了不久,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好像突然就认识了那些个符号,了解为什么是这样子除,以及为什么得到的余数是这个。自此,数学成绩突飞猛进。八十多分是常态。
四年级一次数学考试有点难,班上有两个人考💯。一个是男生,一直很好成绩的人;另一个就是我。当时老师给我们两个人,一人发了两个新本子作为奖励。当时有学生不服气,怀疑我是抄的。梅老师当时怼回去,你看看她周围哪个抄的分数有她高?有本事你也抄啊!维护,在小孩子的心里是有很高的加分的,虽然我是懵懂的人,但小孩子也会感受得到好与不好。
所以这个数学老师对我印象一直都很好,即便后面毕业了,我在小学门口经过的时候,遇到她我还是会和她打招呼什么的,甚至考上了县最好的高中,她笑开了眼。但是她也有她的一套办法。我记得小时候最多的就是惩罚,当然不是对我,而是对我们所有的人立下的规矩。不做作业的,不跟着东南西北四个方向路队长走的,打架的,都会惩罚,比如罚本子。一次不做作业,就罚一个硬面抄或者软面抄的笔记本,交给她。我记得这些都比较贵,但是她也会经常奖励,像考💯就奖,或者表现好的也有,赏罚分明,让我们看到了什么是界限。
她还会骂人,骂起人来一套一套的。虽然妈妈经常忙,没空管我太多,但不能骂人是一定的。但是我们这个老师骂人特别厉害,我记得她经常挂在口中的一句话,“有的人就像茅坑里的石头,又臭又硬”。她这么骂,其实是恨铁不成钢,尤其是对一些皮的、闹事的,油盐不进的学生,但她的骂也确实遵守着老师的底线。
在五年级的时候,我就又开始皮了。上课时候整旁边的同桌,老师就朝我们飙眼刀子,但我肆无忌惮地逗人,然后我们俩就被老师叫去教室外面了。男孩子说了一下事情的原由,我也狡辩,可能小孩子的狡辩大人一眼就看得到,然后她就给了我一巴掌。那是她那么多年唯一一次打的我,她告诉我,要么就自己睡觉,要么就玩自己的,不要影响别人。那一次她生气了。
后面就没有记得太多了,六年级的时候,和班上一个转学过来的女霸王杠上了。这个女霸王的姑父是医生,她成绩好,但脾气也暴躁,经常欺负人,很多人不怎么敢惹她。但有一次因为什么我都忘了,就是惹到我头上了,我们俩吵起来了(好像也打起来了?)。吵的天翻地覆,虽然我一把鼻涕一把泪的,但一点都不退让,让她也很难堪。不过后面她就再也没有欺负过我了,我们相安无事过完了六年级。再后来,我们初中校友,高中校友,她越来越混了,打架也越来越生猛了,只是和我没什么交集了。
小学时已经有《还珠格格》了,还有《情深深雨蒙蒙》,所以那时候特别流行有明星的明信片,或者贴纸。而我那时候也交了一些朋友,一个在三年级,后面转学还是分班,我们就没有再见了;两个在五六年级,他们一个村的,都挺好的,我经常和她们顺路,周末跑去他们家看电视或者找他们玩;还有一个很善良的女孩子,爸妈开早餐店的,经常约我去新华书店玩……
新华书店是我小学时候最喜欢的地方,经常去冒泡,周末在图书馆坐上一日,会觉得很富有。只是图书馆的管理员不喜欢我们这些小孩子,因为小孩子要么脏兮兮的,要么就把书弄坏了,所以经常赶我们走。我们像打游击战一样,躲避他们。一会儿窜到儿童区,一会儿跑去到青春文学区,一坐就是一个下午的日子。大好时光啊!

小学,因为经常换来换去,所以我需要适应。也因为我家不固定位置,所以我不会叫朋友来我家玩,而是去同学家玩。所以毕业以后,没有在一个学校的我们,也就被分散了,最后渐渐没有联系了。
小时候的我们,确实纯如一张纸,受到周围的影响会比较大,跟好人学好人,跟燕子学飞行。所以古时候孟母三迁,小时候我也因为妈妈的选择,三迁学校。我没有变得很厉害,只是读着书,没有再做偷鸡摸狗的事。
那贫穷的童年,给了我什么呢?大概是一种皮实!
太困了,先到这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