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时代的神多是被资本造出来的
前段时间被科长安利李子柒,并且被拿来比较,甚是不爽。他赞扬她淳朴,坚韧和心中的执念。是的,她扮演的就是这样的角色,返璞归真,古风(所谓传扬中国文化)这就是她的人设。
我扒了她早起在美拍上的火之前的视频,并不是现在看到这样的仙境的。她2016年3月25出了第一期,(据说被美拍推到了首页推荐,连公司ceo都给他点赞)从四月份开始,一周一更甚至一周两更,几乎每期视频的文案都带抽奖。你说这是个人所为,我要怀疑一下个人的财力。四月有一期视频,她配了旁白,对比12月那期配旁白的,文案明显有很大提升。6月22号之前,她的美拍账号叫M_Style_M哥,之后改成李子柒,配文李家有女,,,走古风,没有点文学素养,撑得起场面么?16年8月份,李子柒的商标被注册。16年底的视频,镜头的构图,画面感已经强了很多了,起码也是被人指导过。
我不否认视频的原创性,真实性,我不信的是,没有资本的运作,她凭一己之力火起来。
诡异的是,网上只有为他平反的言论,找不到黑料,黑料全在平反文的引言里。言论一边倒,能信?
所以,首先怀疑的是她的身份,她的成长经历,家庭背景。这些因素是构成她本人的核心因素。在已有的宣传文信息中,她自幼多苦难,经历了很多,早早就独立自力更生,为奶奶回到农村。内心有对精致的最求,以身试法给世人描绘一个“向往的生活”。
如果我不信:那么这就是她的人设,打了苦情牌,道德牌,励志牌,还做了些古装,古风,古法,汉服,中国文化等等的引力签;如果我信:那么,我自然会疑问,幼年的不幸给她造成过怎样的影响?和除了奶奶外的亲人关系如何?现在是什么状态?一个14岁就打工养家的孩子,那是没有时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了,她是怎么样的文化水平?如何对古风古法产生兴趣的?在干农活的同时,怎么去拓展自己“古法”知识的?有没有充分的时间培养自己的文学素养,从而写视频的引文,旁白,反黑声明?如何培养镜头感,画面构图,等等拍摄技巧的?如何保证一周一更甚至两更的频率的?
显然,有很多问题经不起推敲,但从网络也找不到答案。她只给你看了想给你看的信息,保持神秘感吸引力就更持久。就这一点,她自己是清楚的么?还是被安排好了的?
我无法深挖细节,但我是看得清的。我刷抖音,我买过抖音推荐。
你知道,2016年,是短时频的风口,那年火的papi酱,而后她被罗胖子卖了1200万,她干嘛去了?整合内容资源,做平台去了,所以有了papitube,旗下签约了一批网红,互相带流量,一起红。她做了一个MCN机构(Multi-Channel Network)其实大家都知道单打独斗不如捆绑销售,做平台把网红体量化,东边不亮西边亮,分散风险。papi火的早,流量大能带的资源就多,所以她整合了一批网红,算是做了网红经纪人的角色。MCN机构就是做这个事儿的。目前市面上有三五千家MCN,几乎大号都会签约MCN,因为他们有资本,可以给看好的网红砸钱买流量,导流,和找广告。现在全网火炸的李佳琪也是签约了的。
往后其实我不用说大家也懂的。
她公开了签约MCN微念科技,签约这事儿也是隐瞒不了的,我推断应该是改名前签约的,甚至更早,直接是微念孵化养成的也有可能。
我想说说我刷抖音的感想:这个网络流量时代的文学形式在变!
有一天我刷了三个小时抖音后突然顿悟,当代文学,大众文学,不就是抖音,短视频嘛
(讲课授教,唱歌跳舞的先除外)那些无聊至极令纳闷这怎么会火的视频,他们的一个共同规律是,全都有人设,并且有些还会是把手机屏幕前的观众也带入到剧本中。大众刷抖音已经不是为了猎奇图新鲜了,他们是当成极短篇小说看的。比如看一个相亲故事;比如看一个办公室趣闻;比如看一个家庭关系;比如看一个啥故事也没有纯粹摆些辞藻视觉剪辑,等等吧。最火的还是情感,搞笑,两性,家庭这些主题。(因为我被推荐的总是这些,分明不是根据用户点赞算口味偏好)故事内容短到一分钟内讲完,而故事的几要素一应俱全。比如一个车内场景,主观镜头看到一美女,“自己”是美女叫的代驾,发现美女是曾经女神,车是兰博基尼,两句台词对话交代出全部的背景,最后美女说等老板下楼,急反转,故事终。这样的故事,十年前有的么?
变现的需要,让主人翁有连续性,可间断的故事发生,不断强化人设。李子柒就是很好的例子。常规的美食视频只有美食,没有故事,没有连续性,粉丝忠诚度可是不高的。早几年“日食记”就是这么火的呀!(btw日食记现在也是MCN),一定是要给做饭的人赋予一个身份,不光有美食,还有带情景,没剧情,可以留白的的开放性幻想故事。
最后的最后,我想说,李子柒和陀螺仪和任何一个网红都是一样的,他们都是形式大于内容,并没有什么文化内核在,虚的很,在资本的浪潮中,我还是想做些实实在在的有思考,有意义的,有价值的“内容”。
-
逸尘 赞了这篇日记 2023-04-06 13:3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