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飙12月23日浙大讲座笔记:回归与「物流型权力」
讲题: 回归与“物流型权力” 讲者:项飙 地点:浙大紫金港图书馆三楼国立浙江大学厅 时间:2019年12月23日 19:00-21:00
何为“回归”? *Refer to his book Return: Nationalizing Transnational Mobility in Asia 90年代以来亚洲人口跨国流动规模、频次增长,而同时从政策制定者的角度看,流动变得更加有序。Why亚洲是人口流动最活跃的地方,但也是流动越来越有序的地方? 原因:流动的前提是回归。 劳工:劳动合同规定期限回归。 高层次人才:自愿归来;政府持续鼓励与强调,从回国服务—>为国服务(身体不一定回归) 难民群体:1990年代的世界:the era of return 处理难民最好的方法:回到祖国。3R (Return, Repatriation and Reintegration) 但是以往的研究很难把这三类群体放在一个框架下考察。 这三者其实具有共同性,就是都强调“回归”(包括不同含义与不同政策),why? 流动:不断流动过程中如何形成新的秩序? 民族国家的反流动倾向:民族国家强调边界,边界反流动。 State vs Mob => 词源上 state-standing Mob-mobility => standing vs mobility 从词源上看,流动具有危险性。近代出现mobilization,mobility 的意义转变(流动好,静止不好,是近代想象)。 Why after 1990s, 国家不是通过禁止/减缓流动形成秩序,而是鼓励流动,在流动中形成秩序? “归”:以某一种方式流动。 a. 归来。b. 归从、依附。=> 先验的合理性,离开是暂时的,“回”的合理性很难反驳 Eg. H*K、TW回归对民族情绪、心理塑造的重要性。-> 政治后果
“物流型权力”: 回归:以流动来管理流动。 物流:物品和人的流动。 物流型权力(以下LP): 广义:主体使得人与物不断流动而形成的对人制约的权力。 “物流”一词的发明:2005年左右出现,电子商务之后流行。 狭义:国家使得社会主体(非国家主体)能够和其他的社会主体(非..主体)建立联系而不断流动,通过此种方式而获得的新的权力。 Eg. 劳务输出:政府双边,并与商业性劳务公司合作,促进人跨国流动-> 提供流动渠道、机会同时,对劳务人员和国外雇主企业形成控制。 问题意识来源:流动与秩序之间的关系。 流动是中国社会秩序变迁的重要线索:70s 之前社会建立在高度不流动的基础上。 孙立平:“自由流动资源”&“自由流动空间” (《“自由流动资源”与“自由活动空间”——论改革过程中中国社会结构的变迁》)。-范式化的,根本性的变化。 不断增强的中国社会流动性:打短工、频繁换工作、物流、快递等。 基于不流动的权力系统受到挑战,但并没有发生类似西方的市民社会的形成以及国家权力的退出,而是中国成为超级流动社会的同时,国家对社会生活的调控能力并没有减弱,如何解释这一现象? 解释A: Andrew Walder, "Local Governments as Industrial Firms: An Organizational Analysis of China's Transitional Economy."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01:2 (September 1995), 263-301. 强调地方政府在中国市场发展中的核心作用。“锦标赛制”、地方政府的“企业家”行为。 Critique: 管办脱钩”的推进:占有者和经营者的分权;民营企业的发展等—> 政府通过对物质和经济资源的占有而保持权力的说法在客观情况下并不完全合理。 解释B:经济发展与绩效合法性。 Critique: 经济发展的含义发生了转变,不再是以前的唯发展论。 —>两种解释的不足呼吁一种新的对经济与政治(power)之间关系的理解。 —>LP:权力不是基于对某种物资的占有上,而是通过某种操作方式(operating)来形成的。
LP的特征: a. 操作性:而非制度、或对物资的占有。 福柯的启迪: 反转Clausewitz 《战争论》认为战争是政治的延续的观点,认为“政治是借助其他方法持续不断的战争”。(Foucault, “Society Must Be Defended”) 政治不是固定利益群体之间的博弈,群体间并没有清晰的边界,政治关系是在不断的战术和战略中operate和调整。 Power relation <=> force relation. (人类学的方法:不完全通过概念的推演,而是通过印象来思索。战争是一种印象,代表着一种格局和社会安排,体现出现代性的胚胎。人类学便是寻找此种胚胎。) 对中国:对中国现在的社会分析的有益启发:在社会意识和政治意识上是否存在明确的群体呢?客观上不存在,制度上不明确。中国政治的特点是手段而非原则。
b. 物流(系统性):国家和被管理之间的距离—> 给国家一定的自主性。 距离:国家帮忙流动和流转而不是直接控制。 物流的翻译:英文logistics 中文:物流、后勤。1970s 从日文转译。 Eg. 美国为什么在越南战争中战败?因为美军需要后勤和物资,而越南的农民士兵不需要。工业化军事之后后勤的重要性:战争规模变大之后,后勤重要性增强。 后勤(logistics)中的权力分割:不是物质本身的流动,而是意味着使用主体与帮助流动的主体之间的分割。 物流 vs 运输:物流是有组织的运输。涉及包装、去包装、配送、仓储。不仅是对物品的运输和流动,是对物品性质的不断转变:原材料->产品->货物->物品->商品。物的生命的转换->社会关系的转换。
c. Infrastructure Power (Michael Mann)基础设施型权力的延伸 <=> 与暴政权力对立。 暴政权力:对人和其行为的直接控制。=> 负面的权力 IP:正面的权力。 但是,物流型权力能够成为国家性权力的前提:国家在关键领域享有否定、消极的权力(暴政权力)。Eg. 国家在边界的否定权力。 不对称的全球化:有物品的自由流动而无人的自由流动。 key questions: 国家的否定型权力用在何处?国家鼓励流动和经济发展中如何操纵这两种权力? 国家的物流型权力与经济中的物流部门的关系: 国家的LP 一直存在,即使在古代(统一货币、度量、人口普查等),过去有,但只有现代社会中才成为主要的表现形式。 LP与物流部门与产业的兴起之间具有紧密的联系,在很多层面上都紧密相关。
实证观察:义乌 浙江(杭州、萧山):是中国私营物流的核心地带。 与经济模式转换的关系:去工业化压力,背后是对大型工业难以成为就业的基础的焦虑,所以鼓励小型、分散的、个人的经济主体-> 在此背景下,物流兴起。 Why 义乌这样一个县型的地方政府能够对如此大规模且颇为复杂的国际贸易产生如此巨大的主导权?为什么地方政府会有那么大的自主性? 义乌模式:市场采购模式。-> 主要原因 背后复杂的安排:让从没有出过国的中国乡镇企业能够参与到国际贸易,使世界各地的商人能够迅速买到东西。-> 对原有外贸体系的挑战:不需要许可证、外汇账户,不需要结汇、对汇的体系。买多种、但每一种又很少量的物品,集装性规模运输,海关检疫检验,难以报关等等。 看似最简单的现金现货贸易方式,却能够做复杂的国际贸易,促进了小户加入到国际物流大流转中,形成物流型权力。
吴桐雨评议: 1. 技术在LP中的角色。 2. 物的流动中,人的主体何在? 3. 项之前在“Migration Infrastructure”中提出“infrastructure involution”(Lindquist & Xiang, 2014), 那么LP的提出,体现了何种理论转变?
项飙回应: 1. 技术很重要,但不是决定性的。决定性的是整个经济转型。 不可否认物流公司操作过程涉及很多高科技,但义乌的例证也体现了一些反科技的特质。 义乌:很少部分商户用电子商务-> 体现出全球化物流依赖高科技,而落地的、地方的真实靠稠密的人与人之间直接的联系网络。 需要进一步思考的问题:新的国家权力形态与技术之间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为什么技术会转变成权力关系?这种转译如何发生?… 2. 是缺陷,较少考虑到实际流动中人的苦恼、感受在哪里。 人类学中的主要问题:个人经验如何和大问题作连结?在这个案例中,是个人经验如何与migration infrastructure 联系。 在现代社会中,是流动还是被流动-> 涉及主体性的问题… 3. 梳理了内卷化概念(略,具体见 Geertz, Agricultural Involution & Duara, Culture, Power, and the State) “infrastructure involution”: 在migration中的体现:中介数量上升比移民或跨国务工人员数量上升快得多->流动的条件越来越精密,收费越来越高,但流动人口的流动性并未本质提高。 是否存在此种LP的内卷化?有这个sense,但不全是,需要新词-> 物流的特殊性:为了流动而流动,但很难积累出实质性的发展,但没有新的发展思路,因此不得不如此。在这种理解下,讲“内卷化“不是十分适用,可以说是平面消耗型,是要维持现状。
其他问题(略)。
-
青松自梦中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3-08-10 17:19:42
-
Bbangnana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08-08 08:45:21
-
发疯行为艺术家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2-04-14 10:35:52
-
小树一号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12-15 23:12:03
-
大夢早醒然後搖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11-05 21:44:42
-
Oxymore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5-25 06:51:36
-
睢弛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3-07 01:54:40
-
蛙漾年华🌈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3-07 00:53:08
-
囫囵吞一切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3-06 22:29:30
-
練る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3-06 22:13:46
-
好吃点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2-26 07:36:22
-
walkingshadows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1-29 01:45:55
-
Celia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2-12 16:23:48
-
名字还在想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1-29 11:23:45
-
婼叶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1-15 14:43:37
-
柿子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10-25 13:12:52
-
举举儿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9-29 05:55:59
-
anxiusuo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9-09 20:40:35
-
辣啦拉喇剌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8-23 12:12:05
-
YihA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7-30 07:08:43
-
夏虫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5-06 22:52:59
-
。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5-03 00:18:55
-
quietcool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4-19 21:47:07
-
櫻桃湯糰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4-08 03:49:45
-
理由似爱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4-03 12:23:07
-
不信青春唤不回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4-02 17:09: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