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婆爱吃:我惹不起杠精,一条微博已破1200万阅读。

[ hot pot]
火锅
大家好,我是神婆爱吃的博主:神婆。 先申明,这次微博前后并未收取瑞士火锅所在餐厅及酒店集团一分钱费用,所有观点也仅表明个人立场,与任何品牌与平台无关。微博根据数据算法将我的微博推给粉丝,这属于平台统一规则,也不是我人为操纵。 一觉醒来,我的微博截至今天下午的1:20,已经有390转发,1801评论,1.5万赞,其中有195人反对,总阅读已经到了1165万人次。距离发布这条微博的时间12月9日的下午1:20,已经三天过去了。原文如下:

本来不想过多解释,但为防止这件事引起困扰,我觉得有必要做一下沟通。 很多人纠结在“不敢多吃”这四个字上。举个荔枝的例子,杨贵妃爱吃荔枝大家都知道,杜牧有句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唐太宗宠他,烽火台当快递站,官兵快马加鞭,从海南到长安那可不是开玩笑的,天热又怕坏,吃颗荔枝搞不好都要跑死匹马。好吃到什么程度呢?连著名美食家苏轼都说“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做岭南人”。可是,现代人很多都不喜欢吃荔枝,我喜欢,但也不敢多吃,因为我觉得多吃甜齁了。 相反,“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富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早晨起来打两碗,饱得自家君莫管。”我没吃过,万一有幸,倒还是很有兴趣多吃一点的。 原因很简单,人变了,没别的。吃东西这件事是很真实的,喜欢吃,能吃,就多吃。 另,沸沸扬扬的“中式火锅”与“瑞士火锅”的纷争,我重点说下: 1、我本人不习惯吃辛辣,一吃隔天就长痘。私人时间吃火锅也几乎不沾酱料。所以,市面上流行的大部分讲究锅底与酱料功夫的中式火锅,我是不太有福气消受的。常读我的美食内容的朋友也应该发现我之前多次提及,这是我的个人口味决定的。其次我从事的是美食品鉴评论工作,为了常年保养味蕾,确实也不适合常吃烫口与辛辣的食物,除非是工作中的品鉴。我非常尊重我周围吃素的朋友,还有喜欢麻辣的,乳糖不耐的,海鲜过敏的...一起点菜会格外注意。不论是否有身体上的禁忌,我相信,每个人也都有依照自己口味去选择的权利。 我也喜欢潮汕火锅、北方的牛羊肉铜火锅,以及比较清淡的菌菇汤、鸡汤底的火锅,还有打边炉等。这些我的博文里之前都有不少介绍。但这些火锅因为原材料较好,价格偏高,目前还属于比较相对小众的市场。 2、我个人接受健身教练的建议,尽量多摄取蛋白质和油脂丰富的食物,原因是为了控制体脂比。西式火锅不同于东方,最大的差别是没有汤汁,其中以瑞士火锅最特别,有乳酪,布根第,巧克力水果三种口味。我吃的那份珐琅锅里倒了红花籽油,低温油炸的牛肉粒,全程油都没有沸腾,准确说应该是油浴。红的加了红葡萄酒,白的加了白葡萄酒和蘑菇片,真的非常适合我的口味。 我2016年写过一本书,叫《植物油图鉴》,所以做过近一年的家庭食用植物油的研究。红花籽油确实对身体有好处,书里99-100页有详述。


百度的解释:以红花籽为原料制取的油品,标准型红花籽油的脂肪酸组成为棕榈酸5~9%,硬脂酸1~4.9%,油酸11~15%,亚油酸69~79%,碘价140左右,属干性油。油酸型红花籽油以油酸为主,约占60%,亚油酸25%,碘价105左右,属半干性油。油中含维生素E、谷维素、甾醇等营养成分,有防治动脉硬化和降低血液胆固醇的作用,可与其他食用油调和成“健康油”、“营养油”,还是制造亚油酸丸等保健药物的上等原料。 芝士的蛋白质与钙质也是我喜欢的,牛肉也是健身人士的最爱。盐的摄取主要看酱料,我也是尽量少吃的原则。 3、这篇博文是我个人生活的纯粹分享,没有崇洋昧味的歧视,因为平时我是中西餐都吃的。当然,更不可能有国家立场。如果有,任何有理智的人肯定不敢去这样发表言论。“踩一捧一”可能是措辞理解的误会,我也没必要做这样愚蠢的蓄意对比,在陈述日常生活的事实而已。 至于美食的评判也是一样的道理,我非常欣赏蔡澜之前受批后的反应“我吃的很好吃。” 关于这点,感谢粉丝们不惜被骂也要为我声援和佐证。










当然,表达不同的观点我非常欢迎与尊重,有一位网友朋友与我探讨“亚硝酸胺”,我错看成“亚硝酸盐”。被他回驳说,蛋白质与亚硝酸盐在一起产生亚硝酸胺的事情,也提醒我芝士加热会变成亚硝酸胺,是。我因为这方面的知识欠缺,也怕对公众造成误导,就特地查了资料并询问化学系的朋友,做了郑重的答复。可惜的是,这位朋友已经把自己的微博删去,只留下前后的一些只言片语。


此间遭受无故辱骂让我觉得匪夷所思。“清风不识字,何必乱翻书”发生在雍正八年。当时有一位叫徐骏的翰林院庶吉士,这一句话被认为是反清复明的嫌疑,让他脑袋搬家了。今天我这一篇微博,上上下下从骂我牧羊犬,问妈安好,骂到去死,已经让我叹为观止,“网络暴力”原来真的存在。












翻开几个人的微博,才发现,原来有一些人以此为乐,那我也只能当乐子了。


随着秦始皇合纵连横,茶马古道等等的往来,相较于几千年前,中国的食材种类与烹饪方式已经潜移默化受了如今全球力量的影响,达到空前繁荣。同时,现在人类已经步入高度文明的社会。我们也越来越接受不一样的文化带来的美食熏陶,西餐与中餐已经渐渐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融合。早上去吃个西式早餐,中午吃口炸酱面,晚上吃日料都没人管。中国年轻妈妈菜里有道三文鱼刺身,还有安格斯牛肉,都是稀松平常的事。 以前因为食物供应链的交通与餐饮相对不发达,餐饮也没有现在的市场传播。才有一山一沟的人都有可能为了争哪个地方产美食吵起来。古人有:“蜀人贵芹芽脍,杂鸠肉为之。秦烹惟羊羹,陇馔有熊腊。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可是,我们现在何必呢?不服去吃,吃完不喜欢就选别家,绝对犯不着为口吃的还要锱铢必较。 我的事根本不值得过多讨论,但我希望未来能少一些这样的事发生。互联网不是遮脸即可行凶的地方。
能欣赏是福气,不能欣赏也要有礼貌。

神 婆 问
推荐一个你喜欢吃的火锅?

个人的自由,以不侵犯他人的自由为自由。——穆勒
Food Bless You!
中国国际美食博览会顾问
《神一样的餐桌》制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