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伽蓝流水记
闲来记录下2019年最后一次远行,这一年出差了很多地方,都是走过路过,没有好好记录过,文笔太差,就慢慢的将自己的所见所想堆砌起来,他日留作念想
洛阳,一个似乎在记忆中被遗忘的城市,让我在脑海中浮现的可能只有牡丹花了吧,在出行之前查了大量的游记和历史,又慢慢对这个城市有了新的认识,慢慢窥探一丝当年的繁盛。东都洛阳,难免会被拿来与西安相比较,可是两者之间给我的感觉却是差了很多,不知道为什么长安城的感觉,就是会比洛阳城高级了很多。
初遇洛阳城并没有想象中北方的寒冷,因为酒店离高铁站不远,穿着外套就在路边慢慢的感受这个城市带来的第一印象,住在龙门新区,发现其实这里一点找不出古都的影子。原本计划下午三点到洛阳出去转转,怎么奈何人太懒了,确实没有什么景点可以吸引我下午跑去看看,主要还是因为洛阳的大部分景点都是要收门票的,而且价格不菲。记忆中上一次去景点收门票还是去济南出差,看看那个趵突泉。所以就此作罢了,在屋里躺了躺 想寻找一下洛阳的美食,发现这边的吃的基本和北方差不太多,来一个炒面皮儿,有一种武汉炒粉的感觉 没有那么滑溜,还不错。
第二天大清早溜达到龙门石窟,终于感受到北方的寒冷。龙门的八点,仿佛清晨6 7点的公园,售票中心几乎看不见什么人影,吐槽下这个景点的设置,这个游客中心离龙门石窟检票口有2.3km 原本还打算走过去,无意中瞟见指示牌,发现这真是个坑啊,难道真的有人会走过去么。最后在瑟瑟的寒风中坐上电瓶车,简直吹的我瑟瑟发抖。因为之前就查到其他几个景点,不是很感兴趣就直奔西山石窟。一进门的,金黄的垂柳感慨还是起了个大早,晨光中金黄的柳树,让我有种别样的感受,这是在别处不曾见过的。有别于银杏的另一种美。





本来想着自己看的一篇小日记发布只是为了手机和电脑可以同时编辑方便点没想到竟然还有了回复,hello 吴念青同学 真的还蛮像吴念真的感觉,书归正传吧,边走边看石窟,没有解说,虽然查过资料还是有些错过,也有一些惊喜吧,

边走边看佛龛中的小佛像,栩栩如生的面庞,身上线条的表现,心生感慨,在那个时候的人有这样一份手艺和心性去做这样一件事,是多么枯燥和伟大,一瞬间都想梦回隋唐去看看那时候的石窟是个什么样的。

步步莲花,还挺像宝莲灯的感觉。


其实除了那些经典的景区,石窟内更多的是这样的破碎的佛像,听说是因为佛头雕的精美所以一般都会选择佛头,一个个无头佛像看着一种说不出的心酸。






伊水河畔,佛龛林立,没有去看白居易故居,没有去香山寺一看,但感觉,足矣。

从龙门回市区,这还是第一次去一个城市专门去看看博物馆。


转错了方向,从近代往古代推进,看到的藏品也是从精美的线条到粗旷。



莫名的就对于各种宗教相关的器物特别感兴趣,喜欢他们所代表的意义,和他们背后的那些宗教故事。之前去藏区更多的听到莲花生大师,宗喀巴大师,格萨尔王的故事。那些神话故事和壁画,那些参悟和理解。都是深深吸引着我,正巧碰上楼上有丝绸之路文化展示,各国的佛像,看起来真的非常有违和感,就像看了一遍国外版的西游记
像写小说一样,拖拖拉拉 还有一个部分和总结都没时间写,就像这段时间一样,无法静下心来,踏踏实实做事。没想到还有这么多人看,点赞,受之有愧,文笔不好,也是自己的随性乱想。
想想到了年末应该把这篇游记写完不然都到了2020年了,脑海中努力回忆着,那些在博物馆展出的文物,其实现在想了想,洛阳博物馆 不仅仅是只是展示文物,更像是一部编年体,从古至今的在展示历史的长河,每个年代的器皿的变化,工艺的精进。那搞大的墓道石俑真的很像复活节岛上的大石像就那么高高的矗立在那里没有玻璃罩 就那么真实。看完了两层流连忘返
又去了烂大街的游客景点丽景门和小吃街,说实话我不太想去吃那些,全国各地都一样的小吃,不过仿佛这里并不是传说中的骗外地人,而是本地人的夜市的感觉,大家都在这吃,像大学堕落街的感觉。因为到的太早 还观摩了 壮大的入场仪式 一辆辆电动“小房车”鱼贯而入,提前在旁边巷子里候场的样子,像极了大阅兵的感觉。
走去了“明堂”那个景点,网传查攻略不进去看表演是不收费的,但是晚上还是被拦住要收费买票而且价格不菲,想了想都是现代复建的建筑就算了不去看了吧。打车回酒店,路过应天门,孤零零的城门确实很有气势,也有一种影视城的感觉,有些东西没了就没了吧 重新修起来放在那,有点别扭,好看但是好难带入整个氛围。 回来也看了看洛阳的历史也看了看西安跟洛阳的争辩,近代工业的小商品市场的没落,包括古都的争辩。不得不说,其实看着挺累的,过去的都过去了留下的是最好的吧。洛阳的晨光中的石窟,完整的博物馆给我都留下的很深的印象,遗憾的是古墓博物馆都还没有去。可惜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