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国是个偶像?
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观察,很容易发现越来越多的人在对待祖国这个概念上,他们对国家这个概念与传统的理解越来越不同。 在传统政治哲学比如说密尔甚至是费希特时代里,国家这个概念是带有神圣性的,其神圣不可侵犯性在于国家是国民的集合体。如萨特所说,他是一个具有神圣性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是所有人类虚构的共同体中最神圣不可侵犯的契约。这是现代国家具有强大力量的根本。 来源于现代国家的神圣性,和建立合法性的过程,即人民或者民族的共同体与集合体。它是天然先验的保护者和服务者,同时还需要每一个国民为之奋斗和维护这种神圣价值。 按照萨特的说法,这是典型的宗教激情,一种纯粹的信仰。这种信仰为爱国主义带来了强大的力量,人们可以为之抛头颅,洒热血,为了这个祖国能够变得更好,在各个方面。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神圣性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在东方某些地方,由于本来就脆弱的宗教传统。这个共同体在早期被视为一个家族的放大版,而宗教性和宗教光环逐渐被减弱。 可是随着原子化个人的出现。这种家国一体的概念也渐渐无法融入到现在个体的生活之中。使得祖国概念再次呈现了一种即非宗教也非家族的奇怪构成。相比于很多现代国家的隐含着神圣性的处境(普选其实是对神圣性赋权,萨特)。 东方的很多国家,却陷入到了,渐渐的失去国家的意义的地步。但是国家是存在的,他始终坚持的依旧是家庭式的,或者是宗教式的宣传,因为他必须为自己赋权,否则他就会面对内部的离心离德,这肯定是不可接受的。 但是事实上面对这样一个庞大的机器或者是概念,没有宗教激情或者家族意识的人,还是会选择一种他们容易理解的方式为这个已经存在的利维坦进行合理解释。 只不过这种解释方式是一种他们更容易理解的方式,以我的观察来看,更接近于这个时代中对偶像的青睐。当然我们没有进行过复杂的社会调查。还是可以从简单的现象中进行类比。 所谓的饭圈文化,在东方的几个国家里其实很流行。我们仔细来看新生代的对国家的崇拜者,和这些饭圈文化的相似性,就很容易发现两者很可能使用的是同一种的精神源泉。 对偶像的极度的热爱,一切都希望偶像成功,在各种地方去维护偶像,愿意为偶像付出相当的金钱…… 可以说随着家族性和神圣性的瓦解,或者说这两样东西本来在东方国家就不是很强大,至少今天是这样。那么商业化的,对概念和虚拟主体的崇拜,对于无从下手的青年来说,这就是一个最好的模仿对象偶像。 这当然会产生许多问题,但是这个现象已经发生了。失去神圣性的利维坦,就不得不想方设法抓住这一批善变的观众,毕竟宗教和家族是可以让人坚守一生的,可是谁一生里没几个不同的偶像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