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2019年度读书报告
查看话题 >细细一数今年读了快100本书,推荐一些跪着读完的神作吧
细细一算今年到现在总共读了快100本书了。前几年也会看不少书,但仿佛今年突然又找到了读书的最大乐趣,既能一天读完一本小说,也能花一整个月的时间来研究一本大部头的艰涩学术著作。那就来总结一下今年跪着读完的书吧。
一、历史类
高中读完《古文观止》之后,第一次完整地读完一本半文言的书(而且还是竖版。。。),读了整整一个月(但想想钱穆先生写这50万字花了整整10年,绝对应该再花上一年来细读。)网上对这本书有很多的争议。争议的点主要在于钱穆对历史注入了过多的自己的观点。但在我看来,钱穆先生治史的态度、对中国历史的观点看法都是极度深邃的。在我看来,钱穆先生最主要的观点就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是靠几千年的滋养才形成的,我们应该有极高的文化自豪感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任何政治制度都有其民族和文化背景,照搬照抄一定会失败(看看那些被所谓西方式民主自由毁得不成样子的亚非拉兄弟吧。。。政治制度这个真的不能乱学)。
实在是不想读国史大纲的朋友可以读读这本小书,有白话横版的,对于中国历代的政治制度有很深入的剖析。
这本书不评价了。。。大家有资源的话偷偷赶紧看吧。。。
第二遍读《罗马人的故事》。罗马帝国的兴盛和衰亡特别有意思,罗马的政治制度和人文精神真是西方古文明之光。敬佩于那一个个罗马英雄的光辉事迹、罗马皇帝的励精图治、政治体制的先进、人民文化水平之高、以及怅然于后期的没落和罗马精神的衰亡。盐野老师的书讲历史就如同讲故事,娓娓道来,可读性又很强。
二、哲学类
其实是一本真的蛮难读的书,一个美国人要用自己的语言和例子来讲述“quality”和禅的意思,而且几句话来回来去的讲,加上又偏形而上一些,就比较艰涩。不过啃完之后还是很有启发的。我的收获就是,所谓的“quality”或者简单来说“好的东西”,就是你自己能找到自己内心的平静,不是为洗干净碗而洗碗,而是为了洗碗而洗碗。
重温了一下尼采。最近刚和朋友聊起人生焦虑的事情,其中有一点蛮有意思,我说:“高中的时候读叔本华,觉得说的特别到心坎,因为当时为了高考以及同学间的一堆破事儿,压力大得不行。后来从叔本华读到尼采,简直是不知道这个疯子到底在说啥。大学里第二次读尼采,突然觉得好像有点意思,从尼采的书里看到了对悲剧人生的乐观解释,人生应该有追求,有实现超越自我的追求。工作这么多年后,在此焦虑之际又读尼采,有不同的感悟,其实人生的确是悲剧的,但所谓酒神精神,其实不就是活在当下,超越自我,和禅宗里的洗碗,对于解决人的焦虑,好像有点异曲同工的地方。
三、小说
电影看了无数遍之后,第一次看起纸质书。补充了很多电影没有的背景和细节,人物的形象更加丰满和立体。可读性也很强,有句话感触颇深,分享给大家。Don说“你的朋友总会低估你的优点,而你的敌人总会高估你的缺点。”
这部历史小说真的是通宵读完的。将你带入欧洲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历史中,身临其境。结合后面两部续作,这三部曲真是一史诗般的宏伟巨著。
四、艺术类
对艺术的历史解读的最全面最客观的一本书,艺术真的有那么高贵难懂吗?其实根本就不是的,艺术和科学、宗教、历史以及普通人的生活真的是密不可分的,人类数万年的文明,唯一不变的、世界大同的,可能就是对美的追求吧。
这一本比《艺术的故事》要简单通俗一些,但是对于艺术是什么以及艺术有什么用有着更加精髓的洞悉。艺术的七项功能包括:记忆、希望、哀愁、重获平衡、自我认识、成长和欣赏。用了大量的艺术作品来佐证这些观点。可读性极强。
这本书更多的是感官的直接冲击。又一次感受到艺术和历史、宗教、生活的密切关系,真是处处留心皆艺术,这是世界的共同语言。
五、管理及其他
由于工作的需要,今年还读了不少管理类的书籍。如果不具体应用的话,其实还蛮枯燥的,所以这里就只推荐一些书,不具体介绍了。
-
蜕变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12-02 10:2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