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花一阵阵香
文|何婉玲

桂花满城香。这么甜美的气息,一定可以勾起很多记忆。
我努力回想,回想我的外婆,回想我的奶奶,回想我的父亲母亲,在我们共度的那段漫长时光里,他们可曾说起桂花有关的事?可时光浩荡,存在脑际的尽是些无边无际重复着的平凡日子。难道过去没有桂花开?难道他们不曾闻过这么香甜的气味?为何他们在记忆里只字不提桂花的事?
我能想起的桂花,只是王维的那句“人闲桂花落”和白居易的“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以及某一年在家乡常山吃到的一碗桂花年糕。
来常山自然要吃辣。辣素鸡、辣子炒鱼头、剁椒鱼、辣炒地衣、红椒笋……都是辣。
在众多鲜辣美食中,唯有一道甜——桂花年糕。
年糕切成薄薄一片片,每片年糕都裹一层亮晶晶的桂花糖,芥米大小的桂花干黏在莹白年糕上。
这种软糯香甜仿佛是来化解满桌辣意的,好似在快意江湖中遇到一温软柔情的女子,用过分的软,过分的香,过分的甜,让你从辣的厮杀中隐身全退,分外缠绵地,突然就喜上了它。
雪的白,桂的香,蜜的甜,江南点心小食,不乏桂花身影,西湖藕粉、酒酿圆子、糯米糖藕、宁波汤圆,都会洒些桂花,但独独忘不了在家乡吃到的这道“桂花年糕”。
丝丝缕缕都是甜。
到底还是食物的记忆,最留得住。
前几日读简儿关于桂花的文字,那个秋天,她一篇一篇写桂花,从桂香的迷魂阵写到桂花酒、桂花蛋糕,我特羡慕那些才思敏捷的女子,光是桂花,就能写上好几篇,每一篇都有独立的过往与云烟。

我和简儿未曾相见,我们在同一个民宿采访群,我在等待女儿培训课的间隙,读完了她的《日常》。平凡人间,陌上炊烟,竟被她写得那么美。她怎写得那么快,那么好,文字顺手拈来,毫不费力,像口活泉,源源不绝涌现,又像满树桂花,爆出来,一簇簇攒结在树枝。
文思天赋,她是天生的写作者。
而我,只能依赖勤苦功,一字一字地写,不断修,不断琢,一点点丰厚起来。
天冷得愈急,桂花香得愈浓。
下班回家,见我妈摘了一小束桂,插花瓶,一进门,小屋仿若藏了满城桂花香。我一面说着,妈,小区的桂花是不能乱摘的。一面心里安慰,忙碌一辈子的母亲,竟然有了折一枝花的闲情。
用杭州的桂花泡杭州的九曲红梅,果然有桂花香,茶汤清透金黄,有桂花色。

而我,只想做一些闻香、喝茶、折花之类不费脑子的事儿,让时间就这样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