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的巴黎
上篇提到过我在读《流动的盛宴》,看这本书没法不去想巴黎。
巴黎,对全世界的人来说都不陌生。从未去过的估计更熟悉。网上铺天盖地的法式风情,巴黎女人,浪漫巴黎,优雅巴黎,躲都躲不过。还有这句:“假如你有幸年轻时在巴黎生活过,那么你此后一生中不论去到哪里,都与你同在,因为巴黎是一席流动的盛宴。”
“
Si vous avez de la chance d'avoir vécu jeune homme à Paris, où que vous alliez pour le reste de votre vie, cela ne vous quitte pas, car Paris est une fête.
”
有多少文艺青年因为这句话自己在脑子里营造了一场巴黎盛宴:塞纳河岸情侣或非情侣浪漫的拥吻,杜丽莎花园的绿色椅子上千娇百媚的法国女人,蒙马特石阶上扑面而来的邂逅....
看过海明威书后,发现他的巴黎的和这一切无关。但是他的巴黎真实得让人向往。27 rue de fleurus , Gertrude Stein, Sylvia beach’s library, Scott Fitzgerald, 莎士比亚书店,借书,看书,写作,奶油咖啡,拮据,年轻.....
"巴黎是一座非常古老的城市,但我们却很年轻,这里什么都不简单,甚至贫穷、意外所得的钱财、月光、是与非以及那在月光下睡在你身边人的呼吸,都不简单。"
“
“Mais Paris était une très vieille ville et nous étions jeunes et rien n’y était simple, ni même la pauvreté, ni la richesse soudaine, ni le clair de lune, ni le bien, ni le mal, ni le souffle d’un être endormi à vos côtés dans le clair de lune”.
”

“巴黎”两个字养活了一批批写出或矫情造作或浮夸华丽或文艺清新的博主。网上那些坐在杜丽莎公园椅子上仰头闭眼晒太阳或街边咖啡店模仿法国女人的样子弄乱头发眼神迷离手举咖啡的图片,文章里开口闭口巴黎女人骨子里的优雅迷人懂得享受生活等字眼,现在只要一瞅到就赶紧自动屏蔽,太疲劳了。
杜丽莎花园一直在,塞纳河长流,也有不少风情美丽的巴黎女人。但,生活归根到底在哪里都一样,都不完美。真正过起日子来,还是围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柴米油盐酱醋打转。巴黎人也每天生活紧张,工资低,喝杯咖啡都要挑一点五欧的地方,买杯三欧的酒坐在露台一聊几小时,某些区的治安问题严重到误以为不在巴黎;巴黎人下班后也累的葛优瘫,夫妻两个为谁做家务吵架,为了攒下次去隔壁意大利度假的钱多少次路过橱窗口的裙子都只能看看,一周做好预算才能出去一次餐馆,去一次电影院......
“
Il n'y a jamais de fin à Paris et le souvenir qu'en gardent tous ceux qui y ont vécu diffère d'une personne à l'autre.
”
巴黎的美或不美要自己去体会。如果非要通过别人的视角,也请通过电影和书籍,特别是那些经典的经过时间考验的书和电影。绝不是时尚博主或淘宝网红那几张精修图和矫情的文字。而且一味的模仿,没有灵魂,一眼就被看穿,不如做个老实人。我在法国一个电影节实习时,一次和一位很有文化的电影人坐在一起,本来想要卖弄一番,结果人家一开口说话,我瞬间就矮了一截,脑袋里嗡的一声,什么话都不敢说了,因为怎么说都像个傻子,脑子里东西太少,只好一脸傻相的坐在那。
作为异乡人又懂巴黎的,海明威算一个,去读这本《流动的盛宴》吧,认真体会20年代的巴黎,实实在在有好有坏的巴黎,烟火气和艺术气并存的巴黎。除此之外,通过异乡人的眼看巴黎的书,我断断续续碰巧看了几本,都很不错。比如毛姆的《人生的枷锁》和《月亮与六便士》,梵高的《写给弟弟的信》,黄永玉的《从塞纳河到翡冷翠》。看到书中提到的那么多熟悉的中外大作家,画家,雕塑家,诗人,音乐家都曾聚集在此,他们成就了巴黎,巴黎也成就了他们。这些才是巴黎的财富和底气。
“
Paris valait toujours la peine, et vous receviez toujours quelque chose en retour de ce que vous lui donniez…
”
“有文化教养,有品味的异国人大多是不着痕迹地夹在巴黎人的生活之中,他们懂得巴黎真正的浓郁。”黄永玉说得好。
看书总是能和巴黎不期而遇,甚至一些你不曾想到会和巴黎有关的书。越读越觉出巴黎的魅力。全世界的文人艺术家都在巴黎生活过,那是巴黎的美好时代。因为看了毛姆的《月亮与六便士》,再去蒙马特时便有了敬畏心,知道这是伟大的人走过的路,是诞生过伟大艺术的地方。如果实在没有时间看书,也可以看一下伍迪艾伦的《午夜巴黎》。
黄永玉的书中提到过一位非常聪明的中国画家叫常玉,50年代初期,中国文化艺术团到巴黎访问过毕加索,也访问了常玉。常玉已经很老了,自己一个人在巴黎过着自由自在平淡的日子,不愿意接受邀请回国去,理由是听说国内要做早操。后来常玉独自在巴黎去世。黄永玉写到,《世说新语》的一段故事中有句话叫:我与我周旋久,宁作我。这就是常玉。
我想说,“宁作我”,这就是巴黎。
首发于公号:MadMoiZeL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