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摄影的起源 英国》展评:一种摄影意识形态的诞生
“利用化学反应来记录光线的实验,在英国,从18世纪末开始就已经在研究了,并且于1835年成功将负像定影下来。然而,1839年法国将达盖尔摄影术作为国家发明公布,使之成为世界上最早的摄影技术,英国的发明则步入后尘。不过,在数码技术普及之前最重要的摄影方式是负像·正像方式(拍摄之后获得负像,然后利用负片原版制作出正像照片),这种摄影方式就源自英国”。
这是《摄影的起源 英国》展序言部分的一段话。通过这段话,这个展览开篇明义地对“摄影的起源”做了合理的阐释。显然,这个展览的目的并非简单因循既定的摄影史上的观点来展开的,而是力求回归摄影史,在不同的条件、语境下,重新认识英国对摄影发展的作用及影响。

整个展览由发明家们、维多利亚时代的文化、从英国到世界这三个部分组成,用将近190张珍贵照片以及大量文献资料,阐述了早期英国摄影发展的历程。
展览并非从1835年塔尔博特成功定影了世界上第一个负像这一事件开始,而是从1816年约翰·赫歇尔爵士利用投影描绘器绘画的素描《海边断崖上的洞窟德文郡 达维利》开始的。塔尔博特正是听从赫歇尔爵士的建议,使用投影描绘器描绘素描从而产生了“让自然自己将样子显现在纸上”这样的想法。可以说,真正的起源,就是最初在脑子里闪现出来的那个念头。
结果,在达盖尔摄影术公布之后第二年,他便发明了从负像原版制作正像影像的卡罗摄影术。之后,这种摄影术因其可复制性而逐渐成为了数码技术普及之前的最重要的摄影技术。


这一部分除了塔尔博特外,还介绍了其他几位在摄影技术发展史上颇有建树的发明家,如前面提到的约翰·赫歇尔爵士,他发现硫代硫酸钠能作为溴化银的定影剂,并于1842年发明了古典摄影工艺蓝晒法。还有改进了卡罗摄影术的斯科特·阿切尔、直接植物、海草等放在感光纸上进行曝光的世界上最早的女摄影家安娜·阿特金斯,等等。
此外,非常重要的是,本次展览还介绍了现代照片彩色印刷技术的先驱照片铜版印刷技术的发明。塔尔博特于1862年第二届伦敦万国博览会上公布了这一技术,而摄影术与印刷术的结合正是摄影术得以突飞猛进、摄影文化广泛传播的一个重要原因。
展览中,除了展示相关的照片外,还展示了很多珍贵的文本资料。如塔尔博特的研究笔记、约翰·赫歇尔爵士发表的论文《光学》,等等。非常直观地揭示了技术性影像与科学文本之间的关系。
摄影术之所以能够在19世纪的英国得到充分的研究,这与维多利亚时代英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密不可分。本展览的第二部分,便是将摄影技术的发展放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的历史背景中进行考察。
维多利亚时代的英国,因工业革命导致的经济发展逐渐迈向巅峰,正是大英帝国的黄金时期。1851年与1862年的两次伦敦万国博览会便是英国黄金时代的象征。这一部分便是以这两次万国博览会为中心展开。


其中,值得关注的一点就是在这个时期英国对于摄影性质的讨论,也就是摄影究竟是科学还是艺术。1862年的万国博览会主办方原本是将摄影归于机械部门,却遭到摄影界人士的反对,最终专门为摄影设立一个部门进行展示。这一讨论无疑是具有深远意义的。它意味着摄影从这时候开始从技术中独立出来,以艺术的身份得到承认。摄影在那个时候就已经不只是追求技术上的完备而更多地寻求艺术性、创作性上的发展。这种在艺术上的创造性可以说是与现在的摄影创作标准相联通的。
在另一方面,我们同样不能忽视达盖尔摄影术在当时英国的影响力。当然,这种影响力是以一种反作用力形态表现出来的。

众所周知,《自然的铅笔》是塔尔博特制作的世界上最早的摄影集。这套摄影集共6册,24张照片。尽管当时的卡罗摄影术完全具备了拍摄肖像照片的可能性,但是这24张照片没有一张肖像照片,全由建筑、静物照片构成。其理由很可能是塔尔博特对抗达盖尔摄影术在商业上的发展而做出的决定。这样的创作趋向不得不说在当时的英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本次展览,这一部分展出的照片中,建筑摄影作品占了最重要的比重。
大英帝国迎来全盛期之后,便开始在海外大肆扩张。而摄影术的发展与英国殖民扩张的步伐也是密不可分的。本展览的第三部分便集中体现了这一情况。

这一部分的第一张照片便是英国著名摄影家罗杰·芬顿在克里米亚战争中拍摄的《死亡之谷》。这不仅意味着摄影走向世界,同时也意味着摄影在政治宣传上开始得到应用。在当时最重要的战争之一美国南北战争中,也同样能够看到摄影的作用。本次展览中也展出了苏格兰摄影家亚历山大·加德纳(Alexander Gardner)拍摄的南北战争的战况报道。随着英国的殖民主义扩张到亚洲,亚洲地区也出现了摄影家的身影。例如,弗朗西斯·弗里斯(Francis Frith)拍摄的中东地区的照片。

本次展览的结尾部分就是英国与日本在摄影上的联系。1858年英国与日本缔结条约之后,摄影便充当了外交及传播东方情调的重要桥梁。随着摄影文化在日本逐渐推广,英国摄影在日本的重要性也显现出来。1893年英国人威廉·巴顿(William KinninmondBurton)在日本举办“外国摄影展览会”,将摄影作为艺术介绍到日本。可以说,因为英国人在摄影上的传播,日本才迎来了艺术摄影的黎明。
本次展览通过大量珍贵的历史照片与资料非常详尽地梳理出以英国为源头的摄影发展历程。通过这些照片与资料,我们仿佛能够看到一种摄影意识形态的诞生。倘若那些表面上主导摄影发展的人物隐去,深入到他们身上所凝聚的那种摄影的思想,就会发现这种摄影意识形态正一点一点地在扩展,它附着在一个又一个发明家、摄影家甚至普通人身上,将自己的意识植入其中,驱使他们为自己服务,帮助摄影形成一股强大的势力,再从一个人传到另一个人,从一个国家推广到另一个国家,不断发展壮大。在这个过程中,每一位为它服务过得人都必将隐没,唯一不变的就是这种摄影意识形态在不断膨胀。而这样的摄影基因至今仍然侵蚀、控制着我们,让我们甘心臣服于它的势力之下。
-
兜转。 赞了这篇日记 2021-10-01 17:49:16
-
川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27 09:02:00
-
BoBos布波社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1-16 00:11:18
-
盲人小窝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16 21:41:13
-
lilo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21 17:25:11
-
温带植物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02 12:18:03
-
阿呜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31 16:48:43
-
penguin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29 21:00:14
-
拾陆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29 00:23:11
-
max-ji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19 10:42:25
-
💙💙💙💙💙💙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13 00:53:28
-
清水豆芽😊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12 08:50:06
-
鸡蛋熟不了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12 08:14:35
-
hlshaun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12 00:1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