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点自白
当我们积累了过于多的理论书籍,或是学术文章的阅读后,我们对生活与想象的直觉式的描绘力可能会被削弱。就好像,我刚刚讲出的这样一句话,我对它的确切的喜爱,或是对它的长久的信赖,都不会及我在另一个夜晚时,因为脑海里的目光正俯视着白昼的某片建筑群,而写下的一句话,“你睡了吗?你们睡了吗?正在这两分钟内,楼顶们伸出触角,向前虚空地抻着,长成了路灯畸形的脑袋。”
然而这一句话,离开了我个人,它的意义便消解了。世界不需要它。如若我要延展它,最终的形态会是怎样呢?它又会被作者之手黏附在哪一种题材的皮肤上,哪一种人物的口角边?文本成形之时,即是描绘力原初的冲动,渐渐放大到意义更广的平台之时。
那么,就像佩索阿所说的,作者将心中的痛,写成了第二种痛,读者读出了第三种痛。我在这一刻怀疑起了文本细读。我怀疑它不过是抵达第一二种痛、却忽视第三种我本身的痛的逃避的方式。
回到最开始的那句话,但这时的我必然要抛弃浩瀚的理论书丛来谈了。在阅读纯文学作品时所获得的霎时的纯粹欣喜(或其他情感),当我们试以欲表达的本我的身份(如果能够维持得住)讲出些什么时,是不是也在聚拢某种描绘力?这飘渺的、纯净的、全经验的、之于阅读的描绘力。与之于创作的描绘力相比,它们或许并没有本质的相异。
来自 豆瓣App
© 本文版权归 yueuriecid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
豆友159035886 赞了这篇日记 2020-10-16 11:36:46
-
卡塔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7-20 03:05:31
-
judgi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0-05 00:11:53
-
泉尘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31 10:31:59
-
豆友18283334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30 03:50:02
-
雪意和五点钟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29 23:49:14
-
电个爆炸头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29 20:22:55
-
Variations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29 20:05:24
-
女巫莱尼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29 16:55:47
-
豆友162660299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29 16:32:24
-
托托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29 16:30:49
-
你呀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29 16:28:59
-
avenrood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29 16:26:44
-
叟咬叟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29 16:10:19
-
流心雀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29 15:58:29
-
低浮上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29 15:51:19
-
拧腰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29 15:46:18
-
Jun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29 15:45:11
-
吉本巴啦啦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29 15:44:34
-
沈阿粥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29 15:43: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