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逛窑子了,我们上青楼去 (下)

文 | 阿迪
上文 别逛窑子了,我们上青楼去 (上)说了青楼是青色的房子,那里面一般是怎样的呢。来看看明代小说集《醒世恒言》收录的《卖油郎独占花魁》里是怎么描述花魁美娘的宅子的(坚持阅读到文末送个彩蛋):
“平屋三间,甚是高爽。左一间是丫鬟的空房,一般有床榻桌椅之类,却是备官铺的;右一间是花魁娘子卧室,锁着在那里。两旁又有耳房。中间客座上面,挂一幅名人山水,香几上博山古铜炉,烧着龙涎香饼,两旁书桌,摆设些古玩,壁上贴许多诗稿。”

这样的宅子,这样的装潢内饰,除了雅致,迪哥想不到怎么形容了,这跟你们想象中的窑子差别很大吧。结合上文青楼的外部环境,送出一首周杰伦的《青花瓷》,请大家复盘一下,这意境简直一样一样的。
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
……
冉冉檀香透过窗心事我了然
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
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
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
……
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
在泼墨山水画里
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再来简单说说宋朝娱乐圈的那些人和事儿。
宋朝的娱乐圈,简单说主要就是由文人雅士和青楼女子组成。文人作词,娼妓传唱,相得益彰。所以说,周杰伦穿越回宋朝,可能成为屌丝了,方文山回去没准是天王巨星。我们熟悉的那些宋朝词人,大抵都和青楼娼妓们有过这样那样的故事,都有过很多混乱复杂的感情纠葛。
所以,造就了今天我们语文课本里很多千古传颂的诗词名篇。人家的风流往事成了我们辛苦备考的知识点,也有点心塞。
首先来看看当时绝对的流量王,迈克尔·柳永。柳三变精通词曲,善于音律,而且混迹于烟花巷柳的他特别善于用大白话填词,深得女人心(不止娼妓)。所以,“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意思就是大街小巷都在播放柳永的“最炫民族风”或者“小苹果”那种盛况。
柳永是情场得意,官场失意。那时候京城的妓女们“不愿穿绫罗,愿依柳七哥;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中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史称首任国民老公。
只可惜,“烟花巷陌,依约丹青屏障。幸有意中人,堪寻访。且恁偎红倚翠,风流事,平生畅。青春都一饷。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这首早年泄愤的《鹤冲天》居然成了他自己的生平写照,最终只能沉醉温柔乡,“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也许他心中的郁结到死都没人知道,真真是“此去经年,应是良辰美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更与何人说”!

然后说说光芒万丈的苏轼。东坡先生也是性情中人,“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曲悼念亡妻的《江城子》让多少痴男怨女潸然泪下。
可是,痴情男东坡先生在杭州当太守期间,风流韵事也真不少。苏学士最喜欢的就是游艇出海的海天盛筵。节假日经常乘坐画舫,泛舟湖上,和三几好友,吃肉喝酒吟词作赋,旁边是伴游的娼妓。《挥麈(zhu)录》里是这么写的,“每客一舟,各领数妓任其所适”,“至一二鼓夜市犹未散,列烛以归。城中士女云集,夹道以观千骑之还,实一时之盛事也。”
你们看,“任其所适”给人的想象空间很大啊。再看看归程居然千骑之多,就算打个一折也是很吓人的数量。虽然东坡先生还曾发生带娼妓去见高僧的荒唐事,但后人对豪放的东坡先生还是给予了更大的包容,我也更愿意理解成发乎情止乎礼的交往,这样的男人需要红颜知己解闷助兴。
除了豪放的做派,先生还有“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这样的小清新,还有调侃朋友老夫少妻的“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树海棠压梨花”的小调皮。好色?读书人的事情能叫好色吗。

再然后说下周邦彦,上文提到过他和李师师及宋徽宗的畸形三角关系。凭借着填词作曲的不世才华,周美成号称宋朝婉约词的集大成者,被王国维称为“词中老杜”。在宋朝那个年代,他居然可以跟当朝天子抢同一个女人,难怪那么多知识分子鼓吹宋朝。
话说宋徽宗赵佶有次深夜造访李师师闺房,不巧大词人周邦彦正和李师师你侬我侬,听到皇上来了之后,周赶紧躲床底下。宋老板拿了江南进贡的橙子给李小姐尝鲜,具体后来有无云雨之事就不甚了了了。反正目睹了案发全过程的周先生,后来醋性大发填了首《少年游》,“纤指破新橙”的典故横空出世。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指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这个故事的后续是,李师师好死不死居然还在宋徽宗面前唱了这首词。皇帝一听,不对啊,这尼玛情节怎么那么熟悉,于是下令把周逐出京城。等过两天宋徽宗去找李师师的时候,发现李居然去给周送行,周居然色心不死又写了曲《兰陵令》。宋徽宗居然神他妈下令唱一遍听听,最后因为太好听居然又把周给召回来了,官封大晟正,专门搞音乐。这真是一个相爱相杀让人无语的故事。
说回大词人周邦彦,他那些艰深晦涩的词曲我知道大家都看得费劲,考虑到后世大家的文化水平,周公子特意照顾写了一首简单的歌,《万里春》送给大家:
千红万翠,簇清明天气,为怜他,种种清香,好难为不醉。 我爱深如你,我心在,个人心里,便相看,老却春风,莫无些欢意。

还有其他不少故事。
比如“廉颇老矣,尚能饭否”的辛弃疾,一生豪迈浩气长存同时不忘风流倜傥,除了“整整、钱钱、田田、香香、卿卿”等小妾之外,他对狎妓活动也是极为热衷,据说他的《南乡子·舟行记梦》和《霜天晓角·旅兴》就是真实故事之酒后乱性及我的艳遇往事一二三。
(提个小醒,古代很多妓和妾名字都是叠词啊,王苏苏,王莲莲,张住住,张七七,唐安安,吕双双,沈盼盼,普安安,苏小小,李师师,陈圆圆等等;还有带儿字结尾的,杨妙儿,杨菜儿,杨永儿,杨迎儿,王团儿,李师儿,苏乞儿什么的。咱取名字能避免就稍微避免一下吧。)
比如一生宦海浮沉,刚正不阿的醉翁欧阳修也过不了美人关。他在西京洛阳任留守推官的时候跟一名官妓好上了,有一次顶头上司请兄弟们喝酒,大家都到齐了开喝了“五魁首六六六”时,欧阳修才和这个官妓姗姗来迟。上司就问了,你们孤男寡女干嘛去了,官妓娇羞地低下头,说自己睡过头了,醒来发现金钗又丢了找了很久。上司说这太假了吧,来,让你相好作个词,作得好我就给你送一只新的。于是欧阳修就赋词一曲《临江仙》,最后一句“水精双枕,傍有堕钗横”博得满堂彩。
比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在鄱阳做太守时,喜欢一个年幼娼妓又不好意思说,离任之后实在忍不住,便给朋友写了首诗寄过去:“庆朔堂前花自栽,便移官去未曾开。年年忆着成离恨,祇托春风管句来。”朋友一看心领神会,你要你就说嘛,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想要。所以就把那个小妓买来送给他了。
比如“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的秦观也是多情种。在绍兴时由太守接待至星级酒楼蓬莱阁,觥筹交错间和一个歌姬对上眼了,于是当场赋词一曲《满庭芳》聊表钟情,开头一句是“山抹微云”,之后“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谩赢得,青楼薄幸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后来,调皮的苏东坡还给秦观起外号,整天取笑人家“山抹微云秦学士”(与之相对的,苏轼还给柳永也取了个外号“露花倒影柳屯田”,皮皮虾也没你皮啊。)
最后再说一点点吧,其实不只这些大词人大诗人留下了千古传唱的篇章,即使是青楼女子,也不乏善填词作曲之人,毕竟天天和高手过招。也不一一列举了,迪哥就把自己最喜欢的PO出来就行了。
南宋有个名妓叫乐婉,她跟嫖客施酒监曾经相互写过词,留下一应一和的千古传唱的佳作:
《卜算子·赠乐婉》
相逢情便深,恨不相逢早。识尽千千万万人,终不似伊家好。
别你登长道,转更添烦恼。楼外朱楼独倚阑,满目围芳草。
《卜算子·答施》
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泪滴千千万万行,更使人愁肠断。
要见无因见,拚了终难拚。若是前生未有缘,待重结来生愿。

从后人看来,古时的青楼及青楼文化似乎大多是轻松快活雅致的,风月间全是诗情画意的潇洒。
其实不然,除了这些流传下来的美好演绎,娼妓卖身求全,为生存挣扎的凄凉悲苦我们更无从得知,不计其数投身青楼的可怜女子早已湮没在历史尘埃无所追寻,正所谓: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说好的彩蛋:十八岁以下禁读,捂脸。——《卖油郎独占花魁》中“雨中花蕊方开罢,镜里娥眉不似前”那一回有不堪入目的写实情景。“此时天气和暖,又没几层衣服, 妈儿亲手伏侍,剥得他赤条条,任凭金二员外行事。金二员外那话儿,又非兼人之具。轻轻的撑开两股,用些涎沫,送将进去。比及美娘梦中觉痛,醒将转来, 已被金二员外耍得勾了。欲待挣紥,争奈手足俱软,繇他轻薄了一回。直待绿暗红飞,方始雨收云散。” )
(图片侵删,全文完)
欢迎扫描二维码关注本公众号,了解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