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前的偶遇,我和一个盲人姑娘的对话,改变了彼此

01
几年前,我曾经经历过一段人生最迷茫和暗黑的时刻。
突然遇到的各种事情,工作环境的变化带来的压力,让我感受到,生活是一件特别辛苦的事。
那个时候,最容易自我否定。总觉得自己一事无成,每一天还特别的疲惫,事业、家庭都没有任何惊喜,还有养育孩子带来的新的压力和困惑,曾经我是很迷茫的。
也会跟最好的朋友聊天,却也只是在聊天的当时,缓解情绪。回到家里,依然还是很烦躁。
可我也不愿总把好朋友当成情绪垃圾桶,努力想去改变自己那种丧的状况,尝试着自己去做一些主动改变的事情。
我发现,能让我感到不那么心慌的唯一办法,就是不断地阅读,渐渐的,就会获得一种平静。
现在我才体会到,一个人只有发现自己的无知,认清自己的状况,看到别人经历的人生,才不会觉得总是这个世界辜负自己。
对现实的一切,更容易保持一颗宽容的心。
也是从那个时候开始,我通过加入当地的读书会,常常在周末,和一群人一起分享阅读的收获与乐趣。
我发现只有当一个人,可以安静的独处,重启阅读这项古老的技能,才会是让心灵获得平静的最好方法。

而我,之所以走上了关注亲子教育与积极自我成长的道路,很大程度,是与阅读带给我的救赎有关。
很快,我就在多个书评活动中获得各种奖项,奖品更多是鼓励性质的惊喜,开始让我对解读书籍作品这件事,有了更多的兴趣。
02
有一次获得的书评奖品,除了书籍还有咖啡券,地点是一个叫做“黑暗中咖啡”的地方。
最开始,我还以为是密室逃脱类的场所,看了一下咖啡券上的介绍,才知道这是一个助残公益类项目,通过体验残障人士的不便,给这个世界更多的理解和关怀。
在黑暗中喝咖啡,说实话,这个场景没有体验过时,我是无法想象的。
终于在某个周末的下午,我带着娃一起去了这家咖啡馆。
整个咖啡厅有两部分组成。日光区提供了不少书籍,装修风格偏北欧简约风,色彩和风格很明亮,还有几个人正在看书。
表面上看,这家咖啡馆和其他的咖啡馆并没有什么不同。特别之处,要在点餐的时候才会体现。
原来,这里的工作人员,在日光区的全是聋人,点餐只需用手指菜单交流就可以了。
点好咖啡后,在工作人员的引领下进入了盲区,进入盲区之前,还有一个光线比较昏暗的区域来适应,有盲杖提供。
正式进入盲区后,周围的一切变得伸手不见五指。而且这个黑暗区的设置,也并不是普通的桌椅板凳摆好就行。
黑暗区一进去,我就有一种毫无安全感带来的恐慌,只能拿着盲杖,一步一步的向前慢慢踱步。
这个时候,一个好听的声音告诉我,她是Echo,她会陪我们一起度过黑暗中咖啡体验的时间。
一路提醒我们,迈开步子时,前面可能会有惊喜和障碍,让我们跟随着她,一起到达座位。就这样,她成了黑暗中我的“眼睛”,更是一位出色的“导游”。
她会让我在有竹林风声和鸟鸣的地方留步,陪我们一起感受黑暗的静谧里,透出的生机和希望,那种感觉真的很特别。
我记得走过一个拱形桥,Echo还特别让我在一个竹凳子上坐一会,没想到在这里竟然还摆上了麻将桌,Echo还让我,摸一摸手中的麻将,猜猜那是什么牌。这个体验,让不打麻将的我忍俊不禁。
没想到这个源于国外的项目,到达四川后竟然改良的如此本土化,对于那些喜欢麻将的人,恐怕更是一生难以忘记的记忆。
03
我和Echo就是在这样陪伴的过程中,通过聊天彼此欣赏。
我喜欢她那好听的声音,以及谈话中透出的只有女文青才有的味道,我们的聊天话题渐渐也宽泛起来。
我知道了她家住双流,每天都是父亲送她来这里上班,毕竟还是有点远。
作为一个盲人,没有比在黑暗中工作更得心应手的工作了。
可她是那么的外向活泼,表达和沟通能力非同一般,那么好听的声音……
我一想到眼前的她,竟然从未看到过这个世界,心里就有着说不出的难过。
可她表现出的那种热情,又真的很燃。因为聊到了我们共同的爱好,阅读与写作,她的话明显更多了。
我也是第一次知道,她是用手机上的听读功能,实现发微信晒朋友圈包括在电脑上打字。
知道了她,最大的爱好就是旅行,也已经走过了不少的地方。
我实在是很好奇,盲人是怎么看风景?
她说:“是用我们自己的方式,到达风景之处,心就会看见一切,风景很多时候是可以用来听和想的。”

她告诉我,自己还在QQ空间里写了很多思绪和游记,这让我无比的佩服。
我突然觉得,很多时候自己没有做什么事情,都是因为怕自己失败,不断地给自己找理由。
而无所畏惧的人,总会勇敢地走入我们无法想象的世界,在我们还在观望一切的时候,勇敢的人早已经去开拓疆土。
她告诉我,自己从小都在接受特殊教育,一直在远离成都的地方读书,直到读了大学。
可大一后,她办理了休学,原因就是失恋对她的打击太大,情绪一直缓不过来。
尤其是对方和自己还在一个学校,加之每次去山东读大学,父母亲觉得很远,总是很担心她。
她选择了休学,并在成都找到了这样的一家,适合盲人工作的咖啡厅做兼职。
她家里的一位远方亲戚,给她介绍了一个厨师男朋友。那个小伙子比她大三岁,她尝试着接触了一下,总觉得两个人并没有什么共同语言。
亲戚多少有一点不开心,觉得别人一个健康人,愿意找一个残障人士,这已经是Echo修来的福分,还这么挑三拣四,弄得Echo的爸妈也很不好意思。
可是我懂Echo说的那种感觉,没有共同的话题,是很难产生真正的爱的,最多是一种同情和感恩。
但这种不平等的恋爱关系,其实长时间相处,就会有问题。
她告诉我,到了这家咖啡厅,自己在不断地和客人聊天的过程中,情绪也得到了治愈。
对未来,她目前还没有长远的规划。因为自己当时的任性,如今也已经过了休学时间,感觉到重返大学的希望越来越渺茫。
不过,她的辅导员老师还是很关心她,曾与她父母积极沟通,希望Echo早日返回学校。可是现在这种状况,她觉得自己很对不起老师。
我认真地听她讲完,其实能感受到她心里隐隐的一种希望。
我认真的帮她分析了这个事件最核心的三点。
第一,自己到底有没有信心,把这个专业读下去,并做好未来从事相关工作的准备。
第二,能否让父母亲放心,自己能够顺利地完成学业。
第三,由父母出面与学校和老师沟通,尽快返回学校,继续学业。
如果这三点都能做到,其实所有的困扰就排除了。
我觉得她当时的状态,应该来说,已经能够直面失恋的打击,虽然这个还需要经历一个长期的心理建设。
毕竟喜欢阅读的人,内心世界是辽阔的,能够主动化解困扰自己的问题,自我修复能力是很强的。
尽管那时的她,并不很喜欢学针灸专业。
但我劝她,在目前自己身体条件受限的情况下,能够选择的专业很有限。读大学,是进入社会的敲门砖,是和众多人平等竞争的起点。现在很多大学毕业生,其实做的工作,也和学的专业没有什么太多的关系。
先有了生存的能力,再来考虑怎么样活得更好?会不会更好一些?
……
04
那次,不知不觉中,我们聊了足足四个小时。
我在和她聊天的过程中,其实也感受到了一种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我感觉到那一个下午的聊天,为我往后几年,在加速写作、坚持写作这条路上,也冥冥中打开了一扇门。
大概一个月以后,Echo发微信告诉我,自己要回学校去读书。
我很开心地为她祝福。
四年后,我在她的朋友圈里,看到Echo拿着毕业证和学位证的快乐照片,看着她和同学们那一一组幸福的毕业照,我真的特别感动。
没有人知道,这个姑娘,是用了六年时间,才把自己十多年的读书生涯,暂时画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也没有人知道,那个黑暗中咖啡厅的项目,后来因为运营问题撤出了成都。
Echo如果一直在那里做兼职,也许这一辈子,就只能依靠一个眼睛明亮、但是未必懂她心的人过完这一生。
而现在,她通过自己的努力,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做到了最好,也有了自己独立的生存能力。
家里给她订的导盲犬,似乎快要到了,现在的她,在家附近的一个社区中心做健康护理的工作,已经开始用自己的医学服务更多的病患。
我想,经过六年时间的磨练,现在的她,应该是热爱这份工作的,才会去从事。
回想起往事,她很感谢我当年对她的鼓励。还告诉我,她也常看我公众号里的文章。
缘分真奇妙。有时,人和人的偶然相逢,会为彼此创造奇迹。

当偶遇时传达出的一份善意,就像在一片湖中投入石子,虽然只溅起朵朵水花。但恰好有一朵开在了彼此的心里,激活了一粒种子,生长出一片希望。
最有意思的是,那时我家还在上小学三年级的娃,那次也很安静、很认真的在黑暗中,倾听我和Echo的对话。
有时,他也会发表一点自己的见解,给Echo姐姐一些鼓励。后来,在他的作文中,我也曾看到他写过这件事,还表达了一些自己的见解。
我知道,当年偶尔投下的种子,其实已经在不知不觉中,在更多的地方生根发芽了。
@作者妮妮:
曾任记者多年,亲子教育与自我成长的终身学习者。
13岁帅哥的少女心辣妈,有深度的话痨达人,真诚幽默的非著名阅读推广人。
个人微信公众号:妮妮小屋(ninixw),欢迎与妮妮交流阅读与生活。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感谢原图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