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文收藏96|杨幂离婚后首谈孩子:我永远都不会对孩子说这些话
近日,杨幂在某综艺节目中,对于亲子教育的一番观点,引发网友一片共鸣。这也是她在离婚后,首谈亲子教育。
杨幂称:“要尊重孩子的选择,孩子是独立的个体,要给他们独立思考的空间以及自己做选择的权利。”


网友们一片赞同声:杨幂的教育观很棒啊!
也有网友感慨:小时候我妈说要听她的话,所以她说什么我做什么,在长大我有想做的事情想追求的梦想时,她不允许,以至于到现在我很迷茫,没有想要做的事情,没有梦想可追。


作为父母,无论你多么万能,你能给予孩子的都是有限的。培养一个有独立性的孩子,才能让他们拥有可以自己选择的人生。

曾看过一项美国心理学家针对1500名儿童进行的长达30年的追踪调查,对比了没什么成就和成就最大的那20%的人,发现其中最显著的差异不是智力,而是独立性等个性品质。
一个11岁盲童女孩高雅“独自”上学的视频,感动了无数网友。

96级台阶、368米路程,几千次敲打路面,马路上车流滚滚。
5年来,“独自”上学的高雅身边,一直有一个女人在悄悄地默默陪伴,她就是高雅的妈妈。
女孩摸不清方向,站在路口急哭了,打电话向妈妈求助时,妈妈会跑到更远的地方,接通手机,假装是在自家的阳台上,帮孩子指明回家的方向。
女孩路上遇到困难时,妈妈会突然与她“偶遇”,更多时候,会“狠心”旁观。

女孩放学回家时,妈妈还会提前跑到楼梯口,假装是刚刚出来,开心地迎接孩子。
本可以一直牵着孩子的手往返于学校,妈妈却如此用心良苦:
“我觉得她总会有离开我的一天,我就希望她能够独立,她要坚强、要自信,什么都能够自己去克服。”



在豆瓣上有一个纪录片《狐狸的故事》,评分高达8.7分。
讲述了一对相爱的狐狸,历经磨难生下五只可爱的小狐狸,小狐狸在精心呵护下一天天长大,却在一个初秋的早晨,狐狸爸爸妈妈把孩子们带到一个水草茂盛的地方,狠心“扔下”他们,头也不回地飞奔离开了。

动物尚能放开孩子们,给他们更广阔的空间,让他们磨炼独立生存的本领,而我们人类呢?
前段时间,步长集团董事长赵涛女儿名校造假事件沸沸扬扬。
为让女儿上斯坦福大学,老父亲不惜花掉32年年薪舞弊造假。
650万美元没有铺平孩子的人生坦途,相反,事情败露后,不仅女儿被退了学籍,还毁了女儿的大好前程。
武志红老师的《巨婴国》,提出了“巨婴”的概念,是指一个心理水平为婴儿的成年人,他们的一切需求皆可得到满足,是没有自我边界和独立能力的人。
一个没有边界的家庭,不懂得放手让孩子独立,也就养不出具有独立能力的人。

不做铲雪车式父母,你的“狠心”打开孩子更广阔的路
现实中,我们经常看到铲雪车式父母。
他们会在孩子出生前,就规划出孩子上哪些精英学校;
他们会把孩子遗忘的作业专程送到学校,会跟学校老师沟通帮孩子争取各种锻炼机会,甚至孩子长大后,家长还会帮孩子投简历、走后门。
他们开着隆隆的铲雪车,冲锋向前,帮孩子摆平学习生活中的各种障碍,让孩子走在他们围护好的护栏里。
到了该独立的年纪,双方都没有做好准备,父母不舍得撒手,孩子习惯了庇护。
在这样的庇护下,孩子失去了独立的灵魂,更失去了一个个成长的机会。
日本在教育方面有句名言:
“除了空气和阳光是大自然的赐予,其余的一切都要通过劳动才能获得。”
在这一观念指导下,许多日本父母在教育孩子学好功课的同时,要求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到外面打工挣钱。
孩子很小的时候,父母们就给他们灌输一种思想:“不要给别人添麻烦。”全家人外出旅行,不论多小的孩子,都要无一例外地背上一个小背包。父母说:“这是他们自己的东西,应该自己背。”
从“不给别人添麻烦”到铲雪式父母,我们能看到家长的格局和孩子的未来。
前斯坦福新生学院院长朱莉·利斯科特-海姆斯,在TED上有这样一段精彩演讲:
就像电影《傀儡人生》一样,随着我们的过度保护、过度帮助、过度指导和过度关怀,我们剥夺了孩子建立自我效能的机会。 它是当一个人看到自己的行动能产生成果而建立起来的。 自我效能是人类心智的重要准则。



真正爱孩子的父母,会把这份爱小心收藏,让孩子在独立的思考和行动中,发掘自我效能,体味更广阔的人生。

父母不一味地静待花开,要擅于“看到”你的孩子
静待花开的教育,不是撒手不管,顺其自然,那样孩子容易缺少安全感,亲情淡漠,野蛮生长。
看到有这样一个比喻:父母犹如树根与翅膀,在成长中作为根的存在,父母必须陪伴,源源不断输送给孩子爱的养分,待孩子独立成才时,作为翅膀助力孩子去飞翔。
《看见孩子看见自己》这本书,告诉了我们一个重要的道理:在与孩子的相处中,光有本能的爱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懂得。这需要智慧,需要放下自己的偏狭和局限、放下评判,才能真正看见孩子的内心。
6月1日,贵州拳击女孩和哥哥受邀到上海参加CBU拳盟中华青少年拳击赛,兄妹俩首次对外参赛双双获胜。
兄妹俩家住毕节市七星关区一边远山村。
妹妹小汤圆,今年8岁,酷爱拳击,是网友眼中的“女汉子”。
小汤圆的父亲郑为新说,他自己爱好拳击,教孩子们练习拳击,是希望让他们除读书以外,人生还能够多一条出彩的路。

邹市明在点评时特别提到“搭建更多的平台,中国的青少年更应该在这个时代,找到他自己喜欢的一个项目。”



现代的家长给孩子报了各种兴趣班,可那些都是孩子们真正喜欢的吗?
家长要能真正“看到”孩子,擅于发现孩子的“喜欢”,这也是家庭教育的根基。只有在这样的根基中,才能生长出独立、茁壮的大树。

充分尊重孩子,包括错误
在央视《谢谢了,我的家》节目中,有一位嘉宾是个了不起的父亲。
他就是蔡晚笑。他自己有6个子女,5个培养成博士,全都成为对国家有用的人。

特别是原本成绩优秀的老四天润, 在初中的时候,迷上了武侠,他在给父亲的信中说,自己今生绝不读书了,决心成为一代武术大师。
父亲在和儿子聊天后发现,儿子的决心很大,于是并没有干涉儿子,而是在了解了儿子想去的武术学校后,很郑重地摆了酒席,为儿子送行。
结果可想而知,这老四发现武校完全“不是他该去的地方”,强忍着学了一年后归家,从此更加发奋读书,最终成为了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博士,还在上海创办了私立医院。

充分倾听孩子,尊重孩子,包括他的错误。
错误也是一种经历。
哪怕孩子做得不好,让他承受由于自己的错误带来的麻烦,孩子会获得人生中最珍贵的礼物——体验。
在这份体验中,孩子才会绽放出内在的独立思考,在家长适当的引导下,定会激发出积极的行动。
心理学家罗杰斯曾说:
爱是深深的理解和接受。
孩子无条件地接受了我们,我们为什么不能接受孩子呢?为什么一定要苛求他们十全十美呢?
最后引用北大出版社这样一句话:
把雄狮困于笼中,看到的只有苟且,
给孩子以空间,他才能展翅飞向远方。
请支持你的孩子,做辉煌的自己。
文章转自公众号 慈怀妈妈 作者:美雯
【声明】以上图文,贵在分享,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