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历史与游客之间
1924年鲁迅去了趟西安,结果败兴而归:“连天空都不像唐朝的天空了”。民国没有雾霾,唐朝的天什么样也没人知道,既然天空的感觉都不对了,可见鲁迅有多失望。如果用民国时代北平四九城的古迹标准在西安寻找汉唐遗风,自然是要失望的。北京的格局始于明成祖迁都,早在燕王朱棣夺权之前五百年,唐长安已经几乎尽毁于一场人为的大火。大唐之于明朝人,是比大明之于我们更久远的回忆。长安,这座千年前世界上无双的大城,真就彻底消失了吗?
=*=*=*=*=*=*=*=*=*=*=*=*=*=*=*=*=*=*=*=*=*=*= “赶紧吃!” 清晨六点多,我在西客站的永和豆浆二楼使劲嚼着油条。 旁边坐着老姑夫,正在忙着往嘴里扒啦馄饨。 老姑拎着包站在桌子边一个劲儿地催着:“要晚啦!” 把剩下的油条塞进嘴里,我们下楼到了对面的候车室。 候车大厅里,大姑大姑父还有我爸妈已经站起来,扶着包,一边探头看着我们的方向,一边瞄着排队进站的队伍。 “开车前十分钟就停止检票了!” “好好,走着。” 一行七人拖着箱子向进站口走去。 作为领队带六老旅行,以前从没试过,我有点儿期待会有什么样的故事。 半个多小时以后,高铁加速到每小时300公里向西疾驰。 我掏出刚买的《古都西安》,看了起来。
=*=*=*=*=*=*=*=*=*=*=*=*=*=*=*=*=*=*=*=*=*=*=
对比世界上其他千年古都,岁月对西安的确太过吝啬。罗马的斗兽场和万神庙,伊斯坦布尔的圣索菲亚大教堂,雅典的卫城,乃至卢克索的神庙,这些石筋岩骨的庞然大物穿过了千年时光,依然巍然挺立。而盛世大唐长安一百零八坊,鳞次栉比的楼台亭阁,今天残存的就只有大小雁塔这两座砖制佛塔。至于代表中国古建筑魂魄的木制殿堂,早已在战火中灰飞烟灭。传说中斗拱飞檐大屋顶的唐风遗存,只能到五台山佛光寺,敦煌壁画,或者东瀛日本去寻觅踪迹了。至于近年新建的大唐不夜城和芙蓉园这种仿古景点,好似大型影视基地,远观之下,也算另有一番趣味。
=*=*=*=*=*=*=*=*=*=*=*=*=*=*=*=*=*=*=*=*=*=*= 四个多小时之后,我们顺利抵达西安。 高铁站在城北,预定的民宿在城南,穿城而过,最便捷的方法是坐地铁。 我给六老的手机都装上微信坐地铁的小程序,又一一传授了使用法门。 看他们在地铁口小心又顺利地刷进了站,我再次感慨了一下国内移动互联的独步天下。 民宿是高层建筑里的一个大单元,从窗户望出去就是大雁塔和相隔不远的大唐不夜城。 不夜城名副其实,晚上酷炫的灯光秀照亮半边天空。 如果玄奘自大唐穿越而来,一定以为是佛祖显灵。 进到屋里,六老纷纷拿出自带的拖鞋,毛巾,枕套,麻利地安顿下来,很快准备好出发去扫荡景点了。
=*=*=*=*=*=*=*=*=*=*=*=*=*=*=*=*=*=*=*=*=*=*=
至少有13个王朝先后建都西安,号称四皇的秦皇汉武唐宗宋祖,有三位曾坐镇于此,他们的帝陵也都选址在西安附近。为帝王们陪葬的奇宝数不胜数,但称得上奇迹的只有兵马俑。单个秦俑固然惟妙惟肖,而兵马俑的奇,还是在于千军万马的磅礴气势。兵马俑一号坑展馆,进门就是一个高台,浩荡的军阵在眼前瞬间展开,毫不拖泥带水。阵势扑面而来,阵容见首不见尾,脑子里不由自主蹦出“临兵斗者皆阵列前行”这种不明觉厉的真言。军阵在地面以下,厚厚的土壁将整个阵列分隔成几个纵队。兵俑颜色比泥土略深,但又浑然一体。一望可知,这不是一支属于人间的军队,他们似乎正在地下潜行,赶往一个神秘诡谲的异世界战场。沿着展厅两侧步向后方,军阵逐渐隐入土中。边界处,几个考古人正在发掘又一个秦俑,好像边界以外,厚土之下,还有无尽的战士正蓄势待发。
事死如事生,是中国墓葬礼仪的核心原则,陪葬品须尽量涵盖生前的荣华,这样在阴间可以继续声色犬马。其实,不止中国,全世界的权贵大都希望生前积攒的财富可以在死后依然派上用场。可是,像秦始皇这样陪葬整支军队的做法,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也许是因为统一六国杀戮太重,始皇帝需要阴兵卫护方可安眠。古埃及的金字塔,秦始皇的兵马俑,一个体量恐怖,一个数量骇人。为了某一人在死了以后能过上好日子,各倾王朝之力,不计代价,营造经年。叹为观止,也昙花一现。纵观古今,君主的权力和妄念再也没有达到古王朝法老和嬴政到高度。
=*=*=*=*=*=*=*=*=*=*=*=*=*=*=*=*=*=*=*=*=*=*= “你们这大包里都装了什么啊?” 我指着鼓鼓囊囊的背包问。 答案是显然水壶,毛衣和雨伞,一样都不能少。 甚至另有一瓶水是带着给我喝的。 好说歹说把雨伞放下了。出发。 我安排的行程并不轻松,每天要走一两万步,到了晚上,大家在微信运动榜上都名列前茅。 景点儿被有条不紊地逐一消灭,六老表示基本满意。 最大的事故发生在兵马俑:错过了午饭。 第二天出门时候团员门的背包更鼓了,念叨着身上有吃的就是踏实。
=*=*=*=*=*=*=*=*=*=*=*=*=*=*=*=*=*=*=*=*=*=*=
一千多年前唐末的那场大火以后,长安城盛极而衰,开始远离帝国政治中心。又过了五百多年,朱元璋建西安府,西安由此得名。洪武帝是苦出身,缺乏安全感,迷恋“高筑墙,广积粮”,在全国各个重镇大修城墙。西安,南京,平遥,这些今天保存最完整的城墙体系都在洪武年间基本成型。北京的城墙晚些建成,如今却几乎荡然无存,怀古者只能站在正阳门下对着长街,想象曾经九门连珠的辉煌。西安城墙得以熬过轰轰烈烈的时代,“护墙派”努力之外,也少不了一些运气,比如一度拆到临头资金没有到位。幸存下来的城墙,周长14公里,四层楼高,顶宽十余米,相当于一条环形的空中大街。城楼,箭楼,角楼,瓮城,护城河,和城墙一起构成了连绵起伏的青色项链,嵌在现代化的西安城里。
城,本意是围在城邑四周的城垣,所谓无垣不足以为城。后来,绝大多数古城墙,都随着城市的扩张和防御功能的丧失而不复存在。完整保存到今天的,或者是被现代化浪潮遗漏的角落,或者是整个古城被整体刻意保护下来。耶路撒冷,马拉喀什,托雷多,这些古城的城墙和城中建筑浑然一体,城内密布着文化遗产。至于托斯卡纳的卢卡这种小城,简直像是城市连同城墙一起,被封进了时间胶囊。而西安同中国大多数城市一样,没有老城和新城之分,翻新后的中心城区通过不断向外辐射继续发展。结果是城墙内外,毗邻着来自各个时代千姿百态的现代大楼。有红砖灰顶的居民区,也有玻璃幕墙的写字楼,还有配合城墙设计的仿古建筑。这种不和谐的光怪陆离组合,就是当代游客眼中的西安,有着一种怪诞的后现代张力。
=*=*=*=*=*=*=*=*=*=*=*=*=*=*=*=*=*=*=*=*=*=*= 鲁迅当年的西安之行,目的之一是为构思中的历史小说杨贵妃采风,终因找不到灵感失望而归。像我这样只是期待个把故事的游客,就总会有所收获。旅行充满了意外和不确定性,出一个意外就多一个故事。相比吃到最可口的泡馍凉皮,到同一家提供免费小米粥和西瓜的烤肉店连吃两顿晚饭是个更有意思的故事;一切风平浪静,不如因为拉肚子找厕所差点儿误了去华山的火车来得有趣。
这是我的想法,我的团员亲戚们可能不以为然。每次在亲戚群里说要出发去某处的时候,收到的“注意安全”“早点儿回去”总是远远多于“玩儿得开心”和”那儿有啥好风景”。在我看来,按部就班的安全感对于他们来说,远比好奇心要实在和重要得多。所以提出西安之行的时候,我是准备好费些口舌的,结果得到全员积极迅速的响应,倒是让我有点儿意外。旅途里六老开心地找各个角度来回拍照,专心听讲解员讲故事,在城墙上走得很累了以后,也还有心情摆姿势做鬼脸拍下有趣的照片,比我更乐在其中。谁不喜欢到一个陌生又友好的地方,换个环境,换个心情,多些见闻,多些故事呢?谁又不是在离开自己熟悉的安全区以后,感到恐惧不安有转身回去的冲动呢?我想,我的长辈们只不过因为来自匮乏时代的记忆和各自的性格,跟我这种从来衣食无忧自由散漫的人相比,安全区相对小了一点儿罢了。
这没有什么关系,无非每次上路的时候多带两袋豆包,多穿两条秋裤罢了。




-
乐乐乐 赞了这篇日记 2022-07-28 20:49:02
-
EH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11 18:57:54
-
kevin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1-01 07:55:47
-
Money钱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9-25 16:08:12
-
黎城1998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17 14:48:38
-
Aspire丶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17 11:46:28
-
也曾深巷卖杏花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15 22:16:39
-
哟吼吼🐒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14 07:40:53
-
阿柒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13 18:50:40
-
洗澡要洗头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13 16:33:33
-
young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12 19:18:51
-
[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11 13:39:38
-
還在長大的Nick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11 05:58:51
-
melon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05 11:00:38
-
延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03 11:37:27
-
甘茶[已注销]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6-02 06:34:12
-
召唤师杰克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31 21:29:40
-
深空九号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30 20:34:44
-
momo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30 13:21:54
-
半个橘子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30 09:24:43
-
转山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29 23:31:28
-
闻多华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5-29 12:1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