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故事工程》 | 拉里•布鲁克斯(Larry Brooks)
什么是六大核心技能……我为什么要关注它们?
很多作家还没有好好构思,就坐下来动笔写。至于他们的脑海中是否已经有了故事的雏形,是否知道写好故事所需要的各种结构要素,是否了解故事的精髓,即我们上文提到的食谱,就不得而知了。对于这类作家,我们只能用“碰运气”三个字来形容。
有些作家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于是在落笔之前就做好了功课——或着手简单构思故事,或构建一个完整的故事框架,这可以从他们记在餐巾纸上或粘在墙上泛黄的笔记中寻到蛛丝马迹;还有些作家直接在头脑中构思。
以下便是有助于成功写作的六大核心技能的参考定义,顺序无先后。
1.立意——指想法或萌芽,慢慢会演化成为故事发展的平台。最好、最令人信服的开头可以表达为“如果……将会怎样?”系列问题。该问题的回答能引出更多的“如果……将会怎样?”的问题,层层推进,把答案整合起来就能形成故事雏形。
2.人物——写作离不开人物,每个故事都要有一个主角。与你的高中老师所教的不一样的是,主角可以不必是我们喜欢的角色,但你必须将其塑造得有血有肉。
3.主题——是的,主题就像是把烟雾收进瓶子里,很有挑战性,但你可以做到。不要把主题跟立意混为一谈,主题是故事中描写的真实的生活。
4.故事结构——什么在先,什么在后……依此类推,为什么这么安排。不能随意来安排,而是要按照一定的预期与标准编排结构。了解故事结构是迈向出版的第一步。
5.场景设置——尽管你对比赛有所了解,但是如果技艺不精,你还是赢不了比赛。一个故事就是由一系列相联系的场景组合起来的,需要遵守一些原则和指导方针让这些场景发挥作用。
6.写作风格——外表的一层油漆,如果你愿意的话,也可以称之为故事的外衣,作者通过它把故事呈献给读者。最大的挑战就是别让写作风格成为绊脚石,少即是多,要巧妙表达,不要夸夸其谈。
请注意,前四个是“基本要素”,后两个是用来执行的“技巧”。为了让故事能够出版,你必须要掌握这六个技能。但凡有一处短板,故事就不会成功,而且很可能以被退稿告终。假若漏掉一处,那么被退稿就是板上钉钉的事儿了。
我们从核心技能的四大要素之一获取想法,通常想法总是来源于前三个要素:立意、人物或主题;然后,再融入其他3个要素。但四者的顺序无关紧要,因为它们终有一天会聚在一起,共同为故事的成功发挥作用。
立意
不妨这样来理解,立意可以说就是问一个问题(“如果……将会怎样?”这样的问题),而答案就是故事。
区分 想法、立意、预设。举例说明:
想法:一个女孩被杀的故事
立意:“如果一个故事的叙述者,从天堂里告诉我们发生在她身上的谋杀会怎样?”
预设:“如果一个十四岁的女孩无法升入天堂,且意识到自己的家人也无法在现世安宁地生活,因
为谋杀还没有结案,于是她从中干预、协助调查、发现真相,让那些爱过她的人安心,也让
自己在天堂得以安息,将会怎样?”
主题更麻烦,与上述三者大相径庭。我们会用一整篇来介绍主题。现在,尽管我们是在探讨主题与立意的不同,但我们要知道主题才是一个故事的精髓,而不是对情节或是人物的描述。把泰坦尼克号打捞出海底的故事对你有什么意义?它对现实世界和生活有什么启发?它让你产生了怎样的联想与感觉?如果这些问题有答案,那么答案就是主题,而非立意。
立意的标准
一般来说,立意越引人入胜,越新颖,效果越好。(但立意只是六大核心技能之一,需要与其他技能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效力。)
《冷山》以及其他很多畅销书的立意并不是那么大胆而新颖。 所以,明智的作家知道,如果一个立意不是特别前卫,不是特别新颖,那么就需要为立意添枝加叶,让其看起来引人注目、惊奇新鲜、不可捉摸,以此激发读者的好奇心。
你需要为主角设置一个产生动机的情境,一个能够激起兴趣的目标或需要战胜的难题。(联想到了激励事件)
你的最初立意一般源于一个一闪而过的想法,它可能还不是最高级的立意。如果你觉得这个立意比较合适,可以以此为起点,继续向上或向下挖掘。 一定要深入探索一下,让平凡的立意变得不同凡响。如果你做不到,就请六大核心技能来帮忙,以避免你把时间浪费在注定失败的作品上。
对于作家而言,用“立意的方式”问问题,一个非常有效的故事创作工具,比如当你问“如果……将会怎样?”的问题时,你会立即被引入另一个问题,接着又是另外一个,层层递进。最终会形成一长串的“如果……将会怎样?”的问题,延伸了故事的内涵。你可以以此来探索故事结构中的重要事件,并将其应用在你想继续发展的场景中。
【练习】
●写下故事的最初想法。 ●把这个想法升华为立意。是立意吗?如果不是的话,依据最成功的立意标准,把自己的最初想法提升到引人入胜的立意范畴。 ●要求立意的原创性。看看它是否独特而新颖?或者至少是不是为人们熟悉的故事情节添加了一个新颖的视角或独特的诠释?它为即将展开的故事做好铺垫了吗?它能引人入胜吗? ●如果你觉得这正是你想要的立意,而别人没觉得它独树一帜或引人入胜,你怎样用其他核心技能来弥补立意的不足,怎样把故事提升到独树一帜并引人入胜的水平呢? ●如果你还没有确定好故事,那么用“如果……将会怎样?”问题的形式推进你的立意。 ●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了吗?你能用层层问题写出故事吗? ●是否有更高层次立意的“如果……将会怎样?”问题在等你回答? ●写出“如果……将会怎样?”的问题,越多越好,它们可能产生于最高层次的“如果……将会怎样?”问题,也可能产生于最初的“如果……将会怎样?”问题。 ●如果你已经列出了故事大纲或者已经动笔开写,为每一个主要故事节点写下“如果……将会怎样?”问题,包括引发性事件。 ●你的立意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吗?从你在脑海中完全形成故事,到完成写作一周之后,你的兴奋是否一如既往? ●如果你没能想出一个简洁的“如果……将会怎样?”的问题来确定你的立意,考虑一下你的故事是否做好了落笔的准备。也许你的立意太复杂、太模糊、无法确定,或者从根本上来说,就是立意尚缺少潜在的戏剧性。
人物
人物刻画的七大关键变量
想一想以下这些潜在的刻画人物领域,不区分先后顺序:
●形象和个性——人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来观察和感知人物,其中包括人物的怪癖、特征、习惯以及外貌。 ●故事背景——在故事开始前,通过人物身上所发生的一切来塑造人物。 ●人物弧线——人物如何汲取经验教训,如何随着故事的进程不断成长,如何变化并解决那些令其困惑不已的难题。 ●心魔和冲突——这个问题的本质可以阻止人物采取行动,并界定他的观点、信念、决策和行动。例如,害怕结识新朋友,这种恐惧就是一个心魔,肯定会影响一个人的生活经历。 ●世界观——一个被认可和接受的信仰体系和道德指南;故事背景和心魔证明了的结果。 ●目标和动机——是什么驱使人物作出决定并开展行动,是什么使人物相信这些决定和行动所带来的好处要比任何代价和让步更重要。 ●决定、行动——最终的决定和行动是前面全部叙述的总和。
你塑造的人物的所有一切都取决于这个最终的变量,人物的决定、行动和行为所具有的意义和影响取决于你在做出决策或开始行动之前、期间或之后如何处理前六个变量。
故事的本质——冲突
要达到的一个目标是避免人物墨守成规和典型化,避免性格浅薄或缺乏吸引力,要新颖。
人物的一维二维三维空间
一维:表面化的形象。 二维:过去的经历、事件发展的经过、故事背景和心魔。 三维:人物最深处最真实的内心、两难时人物的选择和行动,世界观
次要人物一般只有一维就可以了。 二维空间占据了故事大部分内容,因为它播下了让读者产生共鸣的种子。但是你还没有完成故事。你必须要加上三维空间。 三维,要由人物决定做某事来揭示,而一般不会由故事背景或心魔来揭示。
了解心理学
大多数作家在大学时并没有修过人类心理学。这真是令人遗憾,因为那是创作好故事最重要的技能之一。作家笔下的英雄和恶棍需要依据人类行为的已知原则来行动,这也许是你靠本能所不能了解的事情。
人类由愤恨所驱使 有些人令你讨厌。你可能已经原谅了他做的事,不过除非你已经解决了这个问题,否则你很可能会一直憎恨他,大概要持续很多年。
复仇
人物也经常受自己的世界观驱使
故事背景
冰山原则
提前设计一个详细的故事背景,是有风险的。花费许多精力来写故事背景,在后续的写作中你会倾向于较多地使用它们。
技巧在于如何展现刚刚好的故事背景,这样读者可以凭直觉就知道人物来自哪里,如果倒叙场景仅为了解释故事背景,并不是个好主意。故事背景是连贯叙述的一部分,
对于你塑造的角色的故事背景,仅仅展现大约十分之一的内容,就可以了。
队友系列作品,故事背景就更为关键了。哈利·波特就是个很好的例子。哈利过去的经历让这套丛书始终充满紧张的情节。
人物弧线
从塑造心魔开始,到主人公最后征服心魔为止,整个过程即是人物弧线。
人物弧线作为次要情节——以描述人物心魔为主的背景故事是次要情节的良好素材。
人物总结
从人物驱动的观点来看线性结构,故事的四个部分中的每一个都有两个相同的任务——一个是解释说明,一个是人物弧线。
第一阶段:人物表现出来的都是一维性格特征 第二阶段:主人公将面临一系列全新的或迅速变化了的问题、目标、障碍和需求,开始新的探索。但他不会真正回应这个问题,至少不会以公开的方式来回应。因为此时主人公正在被心魔困扰和阻碍,他需要改变自己,而且要迅速,否则他将以失败告终。 第三阶段:通过不断探索学习,主人公开始反击那些阻止他前进的障碍,这需要强大的意志和优秀的能力。主人公开始同内心和外在的重重障碍进行较量。 第四阶段:主人公吸取了教训,在更充分地准备之后,战胜了对手,并且克服了内心的障碍。
【创作者自我检查】
我们有一个问题清单,作为作者,在开始写书之前应该能够清晰地回答下列问题:
●你笔下的人物有怎样的背景故事?什么样的经历使他有了今天这样的想法、感受及行为?
●他内心的恶魔是什么,在面对你给他设置的外部障碍时,主人公的决定和行为是如何受影响的?
●他憎恶什么?
●他复仇的动机是什么?
●他自我感觉如何,这种自我感觉与外界对他的评价有何差距?
●你笔下人物有怎样的世界观?
●他的道德标准是什么?
●他是生活的给予者还是接受者?
●他在何种程度上遵循性别角色和世俗陈规?如果他与众不同,那么这种不同是什么?
●生活中还有什么样的教训他没有学会?
●他经历过怎样的教训,但仍不思悔改、尚未接受教训?
●他的朋友们都是谁?
●他们与他智商相仿,还是比他聪明,或是比他笨拙?
●他的情商如何?他愚蠢吗?热心吗?容易相处吗?社交生活怎样?他是独坐角落没有
舞伴的局外人吗?那完全是伪装的吗?
●他内向还是外向?这在生活中是如何体现的?
●他最隐秘的渴望是什么?
●他一直没有实现的儿时梦想是什么,为什么没有实现?
●他的宗教或精神信仰是什么?
●他曾做过最糟糕的事情是什么?
●他是否有不可告人的秘密,或是秘密的生活?
●关于他的一切,还有什么事是他的生活伴侣、亲密友人和雇主尚不知晓的?
●他何时、为何犹豫不决,拖延退缩?
●是什么阻碍了他的发展?
●有多少人会来参加他的葬礼?为什么有人不参加?
●他最不可能的一面或是最矛盾的方面是什么?
●人物的一维怪癖、习惯和选择是什么?
●为什么他们那么吸引人,他们在说什么或是在掩盖什么?
●是什么样的背景故事让他们做出那些选择?
●影响他生活的心理创伤是什么?这与他的背景故事有何关联?
●他的抗压能力如何?
●故事中的人物弧线是怎样的?随着故事的发展,他是如何改变和成长的?如何学以致用,成为推动故事发展的催化剂?
关注一下这些问题,它们要比安排几个肤浅的巧合或是插科打诨深刻得多。当你达到这种深度时,那些肤浅的巧合就不再重要了。如果你喜欢,大可以用其来装饰门面,而不是用那些拙劣的技巧来塑造人。如果你能为你的英雄和恶棍回答这些问题,你自然就会发现他们的形象已经跃然纸上,而且具有一定的深度和细微的差异。
主题
主题将故事与生活相连,可以是爱与恨、荒唐的青春、商业的欺骗、婚姻的雷区、宗教的真实;是天堂与地狱、过去与未来、科学与自然;是友谊、忠诚、背叛和权谋;是富有与贫穷;是仁慈、勇气、智慧、贪婪、欲望和欢笑。 主题就是生活本身——在故事中展现生活和世界的特定方面。
如何检验故事主题的能量
有一个屡试不爽的方法可以帮你测出故事主题的能量,这个方法从未出过差错。如果有人问,“故事讲的是什么?”你会如何回答?你是说,“这是关于两个人抢劫银行的故事。这两个人刚在销售部例会上被解雇,所以他们在回家的路上抢劫了银行。”还是说,“这是一个在经济黑暗和焦虑的压力面前,人类道德指南失灵的故事。”
第一种回答并没有偏离主题,突出的主题总是会显露在外,但因为故事和人类的经历有关,所以主题本身就存在于故事之中。第二种回答完全是主题性的,它有一个引人入胜的潜在故事,实际上,正是因为它,整个故事才生动有趣。
以上两种回答都没有错。实际上,将这两种回答整合在一起,比单独任何一个都要好。
性格驱动型主题的两个领域——人物性格冲突通常包括两个领域:内心冲突和外部冲突。内心冲突是主人公成功抵抗外部冲突道路上的一种障碍。你必须同时开辟两条道路,让两种冲突同时存在,且相互影响。
故事结构
结构即技巧。格局即艺术。 故事结构是故事格局的子集。是因为在你掌握格局之前,必须先把握好结构。
四部分故事结构既古老又常见。(在剧本创作中,这被称作三幕剧结构。) 主人公在四个部分里的经历不同、表现不同。 第二部分和第三部分的区别在于,主人公的角色已由防守模式转为进攻模式。
故事的四个部分在特定的页面上有特定的要素,即转折点。各部分之间的每一次转折都
是一个主要的故事转折点,如第一情节点、中间点、第二情节点,它们为接下来的每一部分
确立了内容。
还有其他的转折点。另外五个转折点和上面的三个一起,共有八个转折点。
转折点
无论你如何开始叙述故事,都需要在故事中构思、构建并且落实以下故事转折点:
●故事的开始场景或继发事件。
●前20页(剧本的前10页)的悬念设置。
●布局中的引发性事件(此为可选项,因为引发性事件也可以是第一情节点。在设计故事时,这是作家需要考虑的一点)。
●第一情节点约在故事的20%~25%处。(是指激励事件吧?)
●第一关键点(不要担心,我们会在第36章明确该点)大约在故事的3/8处,准确而言,是在第二部分的中间。
●故事情节转变的中间点刚好在故事的中间。
●第二关键点在5/8处,或者说是在第三部分的中间。
●第二情节点约在故事的3/4处。
●最终的解决场景或继发事件。
这些是故事中至关重要的时刻和场景。
如果你把三个(或更多)额外的场景布置在这些转折点周围,那么就至少有了30~40个场景,大约占整个故事的2/3。
没有把所有的转折点场景都安排好,就表明你的草稿还没有完成。直到所有的转折点都清晰明了,才算是完成了故事的设计阶段。无论有没有大纲,故事转折点都是必须弄清楚的。
我承认并不是每个人都适合提前列好大纲,即列大纲并不是设计故事的唯一方法。我对那些有计划的写作者和凭感觉打草稿者的建议是,要抓住关键转折点场景周围的故事结构。关于那些场景以及如何将它们与过渡性叙述连接。你知道得越多,初稿获得出版奠定的基础就越坚实。
有力的开头最重要
开头就不完善的故事,是不可能进入到书店里或被搬到银幕上的。这就是我为什么坚持故事里最重要的是第一部分的原因,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
第一部分要完成五个任务
第一个任务:设置精巧的悬念 剧本里的前10页,小说中的前20~50页。一般来说,悬念出现得越早,效果就越好。
第二个任务:介绍主人公 主人公应当早早地出现在故事里,并远远早于第一情节点的出现。他应该在前两个场景内就出现,最晚出现在第三个场景里。我们需要在故事的“前情节点”和前期探索阶段邂逅主人公,洞悉主人公的所为所求,知晓他的梦想。换言之,我们需要清楚,一旦主人公的世界在第一情节点处发生改变,他将会面临什么样的危险。
第三个任务:建立重大危机(第一情节点)
第一情节点改变了我们已经了解到的主人公的计划。随着主人公被赋予新的任务,如今他也有了新的目标——生存下去、拯救他人、弘扬正义、追求财富等,而他的新任务则是其生命中的敌对势力所要阻止的……这恰恰就发生在第一情节点处。
第四个任务:为之后的主要事件埋下伏笔 为接下来的主要事件埋下伏笔。最好的伏笔是事情发生之前不会被人猜出,只有在稍后回忆之前的场景时,你才有所醒悟。
第五个任务:准备开启故事 场景的节奏和焦点需要在第一情节点上或是其前后展开。
伏笔
伏笔的定义是:作者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做出提示或暗示,以求前后呼应。只有在真相揭露时,读者才恍然大悟。
在看电影或读小说的时候,如果你想知道作者为什么花费时间将你的注意力引向琐碎的细节,那么很可能伏笔已经暴露在你眼前了。
学习伏笔技巧的最好方法就是在看小说或电影时,试着去留意它们。看看你能发现多少伏笔,以及它们是如何与展开的故事情节相互联系起来的。试着区分故事情节的伏笔以及人物特征的伏笔。二者均有益于故事的发展。
第一情节点是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之间的桥梁,这意味着在它之前发生的事情都是为它布局的,而在它之后发生的事情都是对它的反应。
只有当第一部分以第一情节点结束时,故事才算真正开始。
情节点丢失之时
我们反复提到第一情节点应该大概出现在故事的1/4处。但是作为小说家,你有权决定第一情节点出现的位置,这有赖于前面第一部分情节的设置顺序。如果你将第一情节点出现的位置拖后到故事的1/4以后,那么你需要在情节点之前多安排几个曲折的情节,并将重大危机加以深化。或者安排引人入胜的引发性事件,勾起读者兴趣,持续推动事件的构建和发展,直到第一情节点出现。如果没有这些,过于庞大的故事布局将占据大量的篇幅,让你失去读者。
不要将精力投入到情节点在哪里出现,甚至精确到具体页码上,而应该投入到引起利害关系、戏剧张力以及引发读者的共鸣上。如果你做得差不多,故事布局将会保护你。
第二部分:反应
第二部分主要是主人公对第一情节点的反应,最终目的地是中间点。
你有12~15个场景来构建第二部分的故事进程。
中间点
中间点的定义就是:恰好在中间部分出现的新信息,它改变了上下文的叙事节奏,改变了读者或主人公的理解,或是同时改变了二者的理解。这一新信息既有可能先前就存在却被隐藏了起来,也可能完全就是新信息。
(比如中间点使主人公得以从第二部分中的流浪者身份转变成第三部分中的斗士。)
第三部分:反击
在第二部分,你也许已经展现了主人公试图采取主动进攻。但是所有这些反击在第二部分都没有起到太大的作用,至少应该是这样。事实上,它主要展示了故事中的敌对势力有多么顽固、多么强烈、多么奸诈、多么邪恶、多么复杂。
在第三部分,主人公开始真正地反击,表现出主动性,他开始制定计划、寻求援助、鼓舞士气。
这就是塑造主人公的时刻,他从一个被动反应者变成了主动出击者,从一个流浪者变成了一名斗士。在第三部分,你的主人公变得十分积极主动,但是他不会总是成功——他从每次的失败中汲取教训——不过他总是有新的勇气和想法。
在这里,主人公真正开始与心魔斗争,这一点也很重要。
第二部分一样,第三部分有12~15个主动反击的场景。
第一情节点、中间点以及第二情节点,这就是你的三顿大餐。如果你的目标是给故事增
加戏剧张力以及实现跨越式发展,那么就不要漏掉这三顿大餐。
关键点就像是这三顿大餐之间有营养的小零食——上午的中间、下午的中间都可以吃
第二情节点
第二情节点:最后一次给故事注入新信息,在此之后,除了主人公自己的行为,故事中再也没有新的说明性信息出现,它添加了最后一部分叙述性信息,赋予主人公所需要的一切,让她在故事的结尾成为主要催化剂。
第二情节点传达的信息改变了故事(和第一情节点的性质相同),这种方式促进了主人公的探索。由此主人公打开新的大门,设定新的战略,遇到带来更多回报的新的危险。
(比如:主人公从一个充满攻击性的勇士变得大公无私,充满英雄气概,如同一个殉道者一样)
第四部分
第四部分是故事结尾的开始部分。你可以用10~12个场景去诠释它
有效的第四部分的指导方针
第四部分(即故事的解决)的一个规则是,在第二情节点提示信息之后,不能再有新的提示信息出现在故事中。如果最后一幕出现了什么,它一定是已经预示过、提到过的,或者已经出现在故事中了。包括人物——不能再添加新的人物了。
主人公在第四部分中,需要向前引领故事发展而不能仅仅坐在那里,或者只是观察或讲述。他不能满足于在此时当一个配角,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不能得到救援。
列在一页纸上的最强大的写作工具


场景
【创作者自我检查】
●场景的任务是什么?
●从这一个场景中,读者能读到的主要故事是什么?
●呈现的信息可以推动故事向前发展吗?如何推动?
●新信息的出现是否在之前的场景中做过任何铺垫或说明?
●这个信息是在场景中的哪个精确时刻(在动作、对话或其他叙述内容中)被披露的?
●在不影响信息本身或潜在戏剧性的情况下,最近出现的哪一刻可以使你进入这个场景并成为故事发展的媒介?
●你打算将场景设计成一个小故事,有紧张时刻、利害关系和通顺流畅的情节吗?
●随着场景展开,读者体验到什么(柔情、理解、净化或其他情感)?
●随着故事逐渐展开,直到全部展示出来,读者对故事的预期将达到什么水平?或者如果这是你精心准备的惊喜,你是怎样瞒住读者以使这一时刻精彩纷呈的?
●如何展示场景中的人物?是人物塑造驱动场景呈现(换句话说,场景的任务是向读者展示人物的性格特点),还是场景呈现驱动人物(即人物是如何反应和处理消息的)?
●场景有效果吗?是不是自然顺畅地朝着场景决定性那一刻(任务)发展?还是在徒劳地原地踏步?
●场景的任务是否紧贴故事情节的主线?还是它只是一个不沾边的场景?——虽然你最初认为它生动有趣(注意,有趣并不是重点,讲故事的动力和启发性才是重点)。对此编辑可能会问:“这个故事需要这样讲吗?”
●你的场景以剪切和推进结束吗?场景间的转换与任务和内容相契合吗?这个转换是与已经建立起来的场景过渡相一致的吗?
●如果一章中有多个单一场景,你有没有空一行把它们分开?如果没有,从一个场景转换到下一个是否清晰流畅?
●场景开始的内容是否独具一格、打动人心、令人惊讶或生动有趣?你是否避免了多余的或不必要的背景、地点、人物外貌描写或其他环境描写的问题?
风格
写小说其实就是在写对话 对人物塑造而言,对话是一个很好的展示内心的机会,就像当你面对很多创造性的选择时,要是抓不住它们,你就只能选择平庸。
对话的真实性不是问题的关键。关键是通过细微差异和弦外之音将读者带入人物的有关日程和生活中,以此确保增加阅读体验。
每一本读过的书和每一部看过的电影中那些生动活泼、内容丰富的对话也值得学习。
改进写作风格 就得让自己沉浸在写作的世界里,不管是你自己的世界还是他人的世界。作为同行和学习者,你要留心你在这里看到的一切。你可以使用你读到的出版物上的每一个字,你可以使用你看过的电影中的每一个情节,用它们搭建你的写作实验室。
然后,最重要的是注意你在表达时的真实风格。倘若喜欢肌肉,你就需要勤加练习,接受成长过程尚需时日这个事实。可能你看不出肌肉在生长,但回顾一下就会发现,你今天比昨天更加强壮。
什么是好,什么是更好,始终要依靠主观判断。 但有一悖论永远不会终结——往往你越是努力想写好,越会适得其反。
好的写作是轻松写作
你得先掌握足够的、清晰的、专业级别的写作风格。得到读者的青睐是你要努力的目标,要让经纪人或编辑读到第三页就能感受到你的故事。
进度节奏表
进度节奏表简短有力地描述了故事的每一个场景。最初这些甚至都不是场景,只是一些片段和想法。如果你的故事中有60个场景,那就创建一个有60个条目的进度节奏表,这些条目为每个场景描述了任务和内容。每项条目分别描述每个场景在故事上下文中的作用,并且解释每个场景存在的意义。
可以将进度节奏表中的每项条目扩展成一个描述性的句子,然后将它发展成一个你还在考虑的场景的总结性段落。
举例:
通用型进度节奏表
以下是一部小说或剧本的完整的第一部分,
如果一个人发现他的妻子有外遇,在调查此事的过程中却发现妻子被人杀害,而所有的
线索都指向了他,他该怎么办?他必须躲避警察和真正的凶手,花费大量的时间揭露真相,
证明自己的清白。
这个故事第一部分(布局)的进度节奏表,按照叙述一般故事可能的发展顺序,可能是
下面这样:
1.序言——预览接下来即将出现的问题。
2.介绍人物和问题来临前主人公的生活。
3.展现人物在第一情节点前的生活状况以及他面临的重大危机。
4.日常接近敌对势力时的画面(铺垫)。
5.主人公心魔的第一个暗示。
6.主人公怯生生地面对心魔,我们称之为阿喀琉斯之踵。
7.主人公被警告离开,却不知道这意味着什么。
8.主人公面对即将到来的危险却不知道其中的重大危机。
9.主人公大意了。
10.主人公有些不相信,自己秘密去调查。
11.重大阴谋降落在他的头上,一切都变了。
12.主人公发现自己受到不公正的指责(第一情节点)。
特定故事的进度节奏表
1.在酒店房间里,一个男人和一个女人疯狂地做爱;床头柜上是男人的钱包,旁边放着女人的结婚戒指。这只是个序幕,我们还不确定他们是谁。
2.主人公出场了,他经营一家精品零售店,生意兴隆,这是他妻子一手创立起来的,这个店归她所有。她是商店的脸面,而他却辛苦地做着店里的一切工作。
3.我们知道他妻子得到了所有的荣耀和金钱,而他却很少得到信任和欣赏。员工们都知道麻烦要来了。
4.妻子说,她要去市中心参加一个会议。她吻了他一下然后离开了,但她却去了酒店与情人幽会。有一位员工在酒店看见了她。
5.这位雇员试图告诉主人公这一切,但又不想背叛主人公的妻子,因为她才是真正的老板。这位女性员工对主人公暗怀情愫(铺垫)。
6.后来,主人公跟踪妻子多天,却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7.主人公向妻子说出了他的怀疑,她对此一口否认。他们吵架了。
8.主人公去了酒店,给门卫看了妻子的照片,门卫认出了这个女人。
9.主人公再次与妻子对峙时,她一口咬定说会议就是在那儿开的。他们吵得更凶了。
10.公司的那个员工向他保证,他的妻子在说谎,因为她见到他妻子和情人在一起。他们开始互生情愫,尤其是这个女员工对他有好感(铺垫)。
11.几天之后,根据这个员工提供的线索,主人公跟踪他的妻子到了另外一家酒店,破门而入之后……却发现妻子已经死在房中了。他碰了屋里的一些东西,无意中使自己成为嫌疑犯。他报了警,然后……
12.那位员工发现主人公还在大厅里等着,就拽着他离开了……说警方正在找他,他们认为是他杀了自己的妻子,其实是他妻子的情人陷害了他。那位员工还说自己会帮他,直到他证明自己的清白。她以后会向他解释她是怎样知道这一切的。
-
独角兽 赞了这篇日记 2024-04-20 18:03:37
-
桃條 赞了这篇日记 2021-02-28 00:07:41
-
蒙眼答到 赞了这篇日记 2020-05-14 09:29:22
-
天天 赞了这篇日记 2019-12-24 08:14:54
-
豆友199224758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8-28 07:3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