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的海边的卡夫卡
昨天加班到了12点之后,就没再去海边了。倒不是因为下班晚,而是估计自己第二天还是会累整整一天。
然后暗自下决心今天要早点下班,10:30去海边,看一小时书再回来。想了想看什么书呢?海边?海边的卡夫卡吧。
下午接到通知,让早点回家,深圳暴雨黄色预警。感觉晚上要刮台风的样子,那趁着雨刚开始下就早点去海边好了。
8点多就叫了个车,还是去深圳湾公园,想了想,雨如果不大那么不打伞无妨,雨如果很大,,打着伞万一(我)被吹到海里怎么办,,于是穿了件毛线外套,带上kindle 手机 工卡,耳朵上戴上耳机,随随便便下了楼。
在公司楼门口等车的时候,雨就开始下了,开在滨海大道上时候雨在越下越大,感觉有些不妙,师傅依然再一次怀疑我说是在那个入口停吗?我到了上次我上车的地铁站,师傅开过了一点,我还记得要了票,然后像一个勇士一下推开了的士的门。
我以为线衫是不挡雨的,所以一开始就没有戴帽子,走到海边的时候把帽子戴上,一下子觉得暖和好多。雨下的不算大,拿出kindle看书,kindle上像是撒了芝麻一样的雨水。不会挂下来,就那样散在kindle上,用手指翻页的时候滑唧唧的。海边有几个打着伞的人,我在栏杆旁边站了一小会,就开始沿着海岸线向西走。
去海边戴眼镜是对海的侮辱,有什么理由是连海都看不清呢?深圳湾公园是一个二级结构。高低两层海岸线。下面是靠着海边的,没戴眼镜也不知道有没有栏杆,但起码有些深入到海里的阳台是有扶手的。上面是另一条大约缩进5-10米的砖路。高2米不到的样子,掉下去也不会怎样最多骨折吧。路边是一个一个石墩中间有矮矮的链条拉着。隔一段距离也会有一个有扶手的阳台,两侧有台阶和坡道,方便人和车下到下一层。所幸砖路搞的很平整,边走边看书也没有太大的问题。余光里一直闪着闪电,在海的方向。到了一处有扶手围栏的地方,靠在栏杆上站定了看书。有时候也望向海里。一道闪电,没有雷声,过一会,又一道闪电,又是没有雷声。海边只是慢慢的下着雨,甚至觉得没有在车上时候大,更甚至没有海风吹。想来真是奇怪了。我以为晚上要面对的是一场风暴。只有海中央的闪电提醒我黄暴不是子虚乌有,他们在远处,厄运没有降临在我头上。
戴着耳机,听的是吴青峰的概念专辑,在车上就听到了<雨水在车窗上胡乱形成轨道>,到了海边,倒是觉得有些吵,也可能是耳机戴久了。第一次看《海边的卡夫卡》是大学时候,大一大二?印象里那一次是伴着《乘客》看的,可能是少年离家出走的大巴给人影响深刻?有一个vision是一个白衣少女站在列车门口,还是老式的需要踩几步楼梯上去的火车,可能就是《乘客》的MV封面吧,已经记不清了,总之这个画面不知怎么深深和《海边的卡夫卡》捆绑在一起了。想到这边,退出了自己的吴青峰的概念专辑列表,打开手机里的王菲列表。没有想到我居然有11首王菲的歌?我以为我都没在听的… 这样说可能对吴青峰不起,但,换到王菲之后,我的耳朵不疼了…
就靠在栏杆边看了一阵书,不得不说这个公园其实真的很安全。即便是通知大家早点回去的今天,依然有开着灯骑着电瓶车的保安巡逻,看了下时间,每9分钟会从我身边经过一次。后来我想到,我的闹钟掐掉后也是每9分钟响一次。即便没有表,巡逻的保安也赋予了我时间的刻度。不知不觉再抬头,竟然一轮圆月当空,照亮了一整圈云。月色下岸边有一颗水墨画里的树,树下波光粼粼,美丽到让任何人忘了今天的黄暴警报。
我倚在二楼看书,侧边一楼就有一个露台,时常有人在那边看一看海,再走掉。有时候会看到圆滚滚的黑影从我底下一层蹿过,就像一只黑色塑料袋嗖的一下滚过去。看见好几次,没有在意。突然旁边一阵尖叫,男生背着手拿着伞,一手搂着一个女生,女生大声说吓死我了吓死我了再也不敢走了,然后男生说没事没事也不知道是什么东西,女生继续大声释放自己的惊吓,男生说,也可能是黄鼠狼吧。然后他们就在我旁边站了一会,然后从台阶下到一楼。一开始会觉得他们有些吵,破坏了我的平静,后来突然有一种自己在森林里的感觉,我依然是孓然的,他们并不是我的同类。仿佛我是听懂了旁边两只鸽子的谈话,他们互相啾啾咕咕,诉说着森林里别的可怕的动物,诉说着他们世界里的你你我我,而后飞走,想到这些我反而喜欢上了这对聒噪的情侣,是他们给我传递了外面的世界,世俗的温暖。
再过一会抬头,远处的闪电也停了。诡异的是,天空仿佛一块巨大的幕布,背后像是在酝酿什么,我看到旋转着的像转圈的飞刀一样的光圈,在云彩后面闪烁、移动。再过一会,突然又有舞台射灯一般的强光打在了云层上。更奇怪的是,这些灯好像正对着我的阳台一样,我也说不清自己是朝着大海看一场演出,还是说我本身才是舞台上的演员。四处张望,看不见光源,此时海边又只剩下我一人,连巡逻的电瓶车也再不出现很久。我兴起时跟着耳机唱和,踩点,摇摆,指挥,舞袖,无人时不免觉得海洋也变得私有。有了光束后,仿佛一种宗教般的,你无法不产生云层背后有一种力量、一种意志在观察你,在与你对话的感觉。仰望本身就是仪式感的,人与海,与岸,与天的尺度,在恶劣与晴朗交织的天气下,在被遗弃与自由中间,你开始思考天空与光。你知道很多个神的名字,但也不会对这云层背后的某一种力量去安上你所知道的这些名字的一个,但你无法不去思考,他是什么,他有没有名字,名字又代表了什么呢?代表解脱?代表依托?或名字只是一种代表本身罢了。名字的背后是什么呢?


就在脑中的电光闪耀时,天又下起了雨来。我当然没有把他作为一种应和,这次的雨比上一轮下的要大一些,kindle上的芝麻绿豆大概变成了石榴粒。像是一个一个放大镜,一撇一捺被放大,但也不影响我阅读。有一种心理是很奇怪的,虽然我也不知道kindle防不防水。但理论上他和纸质书一样都会被大雨浇坏。但对沾了水的纸书会产生一种心疼,哪怕只是一两滴弄出少许褶皱,也会觉得是破坏了书的品相。而kindle,即便他坏了,你也不会觉得是书坏了,书永远在amazon的云上。kindle大不了再买一个,书还是那本书。诶,对kindle真不公平。
不过雨逐渐大到不受控,如果没有一个雨刮器应该是看不清字了。于是我索性贴身拿着kindle(是的我还是爱惜他的),顺着台阶往一层的海边走去。直插入阳台后,我就进入了海,我不再是舞台上,或者看海这个舞台的观众了,我变成了演唱会里和vip区互动的表演者。雨逐渐大到模糊了海平面,凭着大概的灰色阶勉强区分出来海与天。大雨里你怀疑自己看不清了,也可能是海面升腾的水汽,下雨天偷偷抬头藏眼泪这样的事情我干不了,(当然我今天没有哭),我的眼睛一向不太能支持进水,往上看时只能用手遮住,即便这样还是有些难受偷偷用衣领抹了抹眼睛。从天空莫名的灯光,到突如其来的大雨,整个世界都只剩下我一个人。站在海里面面对大雨的时候,才知道什么是真正你能看见的。对岸之前连手机都能拍到的亮着灯的楼,此刻已经消失在暧昧的海平面了,唯独缓慢闪烁的一盏红灯,仿佛盖茨比的绿光一样,在你以为雨大到看不见的时候,他又亮,又灭。满眼其实只剩下模糊与辽阔。你在一团灰色中,在没有了粗陋的霓虹,更能感受到这团灰色的广阔,就像是,宇宙。恰恰是在一片混沌当中,在模糊了远处的高楼和灯光后,文明退去了,同类退去了,时间退去了,混沌变成了无穷大。我以为今天是没有风的,毕竟不像上一次有呼呼的海风吹着我。但左腿湿着的裤子贴着我而右腿没有的时候,我猜有一些微风是从我左边刮来的吧。如果完全没有风,是不是只有我的肩膀会湿呢?想起装在头顶的淋浴,好像也不会,但在海边我穿着衣服啊。
也不记得在大雨里淋了多久,我想也没有很久吧,可能就十分钟,雨又小了下来。感受到雨小了下来是因为对岸的灯光又在我眼里逐渐清晰回来。无论是开始下雨还是雨停,滴落在衣服上的雨点永远是最后一个被我感知的。浇完后些许有些冷,海边不闷,其实已经很暖和了。唯一让自己觉得特别冷的倒是裹紧衣服的时候,这个悖论让人想起软肋和铠甲。戴着帽子,低头看到风吹着我敞开的线衫外套,又觉得自己的绝地武士,还是有风的。于是我又开始看书,外套在被雨淋湿后变长了,原来手隔着袖子也可以翻页,kindle皮肤般的触感才是手的延伸啊。这个时候又想起了和纸质书的对比,kindle掉到海里就一无是处了,书掉在海里还能晒干了继续看。仿佛是一个漂流瓶。(现在想了想,但漂流瓶里的kindle还是好kindle啊!
其实在进到海里往左右望时候,因为露台左侧是一个凹湾,右侧是一个凸湾,所以向左看能看到一排暖暖的路灯,照亮了椰树,礁石和拍打礁石的浪。向右边望去是黑黑的只露出一盏路灯的海岸。仿佛是阴面阳面。放晴后的天空远方甚至出现了黄色,大片暖色的云让人忘记了夹缝中的黑色才是夜晚。不记得什么原因我就又回到了二楼的阳台,看了一会书,逐渐的人又多了起来。所以下雨的时候他们是去了哪儿呢?还是一批又一批的人再来到海边?一楼的露台飘来了烟味,想了想,决定往西继续走。注意了好几次我的巡逻闹钟,打着灯路过的车,变成了成群结队的自行车,甚至还有后面有类似外卖箱的电瓶车,但巡逻同学再也没来了。
暖暖的路灯藏在椰树里,低头看书,随着音乐的节奏慢慢向前走,能看到kindle一会儿发黄,一会儿发白。(kindle干的可真快啊,好评)抬头向前看,右侧能隐隐约约望到马路,车灯从树林的间隙里透出来,红色的公交路线路,绿色的空出租车灯,大家飞驰着变成了我眼里的彩带。他们仿佛和这里是两个世界,我甚至忘了我在哪里,在城市或荒野,在夜晚或凌晨。走到下一个阳台时候,月亮再一次出现,刚好在我头顶上。本想说是我追上了他,想起来我也是在往西走,原来我们是一路同行。天上的云不厚,但铺的很大,给月亮留了一个小洞,月亮就一直在一个又一个洞里打转。我甚至看到白色的气团在深蓝色面前飘散,仿佛从太空里望向地球的那个画面一般。有一刻我突然意识到,就像大雨中暧昧的海岸线一样,我和月亮中间永远永远隔着云层,是月亮靠他的光明,出现在我的眼前。和不戴着眼镜找海一样,我看月亮基本也不带眼镜。散光的我,总能把月亮看出莲花座,有时候不对称起来,又能变成鹦鹉螺形。但只要眯起眼睛,我总能看到我以为最清晰最本质的月亮,和他身上的黑色斑点。刚好耳机里传来,<然后天空又在涌起密云>。
走到一个地方二楼入口出现了两个柱子,地砖也从单色人字变成了点缀拼色人字。有一群人在底下走,还有一个拿着香烟的人来问我对面是不是香港。我只好回答说,我不知道,大概是吧。早些时间也听到有人高声议论说,那就算我们也见过香港了吧!我在想,我这么喜欢海边,没有沙滩的,有人骑车跑步,平凡的像居民社区公园的海边,大概也是因为香港吧。那个昏黄的,放着集装箱的,窄窄的海,有罗纳河的星光和ICC的大字的,湿湿腥的海边。
耳机已经传来了两声电量不足,手机上有了sl和js的消息,仿佛是来自世俗世界的push,鼓起勇气看了看,还好不是什么即现难题,回复一个【好的】就可以过一个相安无事的夜晚。听到《梦中人》的啦儿啦很欣慰,毕竟一开始还有点愧对王菲迷弟青峰。可能是刚好看村上的原因,觉得王菲的声音温暖如子宫(什么破比喻。。右侧的树林已经变成了草坪小山坡,能完整看到马路上的车。虽然没有巡逻了,也不担心什么安全,但也不免想到,如果真的有问题,在这里可以直接跑过小山坡冲到大马路上,毕竟出租车都会停在我身边。看,所以汽车,也是世俗世界的一种,但带来的却是安心。所以并没有在逃避世俗世界的意思。《海边的卡夫卡》里,卡夫卡离家出走后反复感慨,我自由了。到了离家的列车上,到了新的酒店,对自己说,自由了。自由是什么?还是想不明白啊。卡夫卡也没明白,我也没明白。为什么一定要来海边呢?大概也只是为了凸显自己的自由而来。好比用出现在笼子外来证明自己自由的小鸟。可是天地间又哪里真的有笼子呢?
在新路段的露台又看了很久的月亮,不知道没有云的时候能不能看到星星,未必,毕竟天空在给我开演唱会。。在一个音乐节拍上踩着点就往回走。顺着一条应该是自行车道穿过了草坪,两条路一条上桥一条没有,选择了下面的那条,走过去仿佛是死路。折返回去上桥。这时候两个耳机都彻底没电了。既然空无一人,为什么不公放呢?而且手机电还好多。桥下塘是一个圆形下坡,想起很久之前从欢乐海岸骑着车来,一路下坡转到海边,很久之前的回忆了,也不知道骑的是哪一段,海边的回忆总是美好啊。但这个地方应该不是上次的地方了,只是一样的设计而已,因为我已经走到立交桥那边。过了一个马路,下去打车,回公司,拿电脑,买炒米粉,买酒,回酒店。炒米粉之前老板拿起那箱米粉说我要倒掉一些水。我说雨水吗?<雨水流过的米粉味道很浓吼>…… 老板说,没有没有是我泡米粉的水……
回来又是和蚊子搏斗的一晚。衣服穿在身上逐渐的干了。袜子根本就没湿。我发现衣服湿的感觉比袜子湿漉漉体感好多了。当然,衣服也没有拧出水来这么湿。但也想是不是因为袜子被鞋包着所以很难受,类比如果棉毛裤湿了也很难受才对。
《海边的卡夫卡》看了27%,人生才过了1/4。
© 本文版权归 thoughtful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
-
白菜 赞了这篇日记 2019-04-19 03:4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