晒出你的书影音月度小结
查看话题 >唯刀百辟,唯心不易||2019年3月书单
写在前面:
从2019年开始,我准备系统地阅读《史记》,包括《史记》的正文、注解,以及各种各样的研究。我不是做学问的人,只是希望以精读一本书的方式把《史记》弄清楚,学到一些有用的东西。今年以来读了十几本,而这个书单应该要长得多。
我的主要阅读方向是《史记》,原本我感兴趣的内容也会继续读,没有必要多说什么。本月读得最好的三本书:吴匡忠《史记太史公自序注说会纂》、范福潮《一生能读几多书:我的私人阅读史》、[美]李敏金《柏青哥》。
本文标题来自燕垒生的《天行健》。
1.梁启超等《<史记>二十讲》
本书精选了二十篇由大家所写的关于《史记》的文章,涉及读书方法、成书背景、作者生平、作品价值、历代研究等多个方面,非常值得读。不过书中内容我大体上已了解,因此最有收获的还是了解了名家的研究以及相关的书目,我可以继续阅读。本书作者较多,许多文章只是节选,因此都不长,读起来意犹未尽。有些文章年代较久,在现在看来有不少错误,比如王国维的《太史公行年考》中有些观点已经被推翻了。关于司马迁的生卒年,“三家注”有矛盾之处,王国维赞成“孝景中五年”,李长之赞成“建元六年”。如果只看王国维的文章,倒也言之成理;但相比于李长之的考证,王国维的观点和证据要弱很多,也过于简化了。不过李长之并没有详细反驳王国维的理由,也有不足之处。
(补记:据说李长之后来宣布放弃自己的观点了。)
2.姚大力《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本书由三篇文章构成。第一篇讲司马迁和《史记》,以非虚构文学的方式写作,主要取材于《太史公自序》和《报任少卿书》,比较细致也比较好读。但内容有许多错误,不能尽信,比如司马迁写《报任少卿书》的时候,《史记》应该是没有写完的,因此本书关于这一部分的论述差不多都错了;关于司马迁的生年,我比较倾向于李长之说的建元六年,本书中这一部分也有逻辑不通指出。但这本书中也有比较不错的观点,比如认为司马迁没有善终,有说服力。书中提到,韩城有民间传说,说司马迁的生日是农历二月初八,倒是值得考证。第二篇讲的是《史记》对史学的意义,其中举例《周本纪》的文献来源比较可读。第三篇讲读书,借朱熹的观点谈读书要精读、熟读,个人认为价值不高。
3.宫崎市定《宫崎市定解读<史记>》
以解读《史记》而论,宫崎市定这本书并不算佳作。书中有不少低级错误,这可能是文化差异造成的。另外日本研究者(包括宫崎市定的弟子陈舜臣)常持一个观点,认为《史记》(包括《左传》)的故事性太强了,前后照应严丝合缝,有杜撰的嫌疑,这也是宫崎市定认为司马迁具有“自由意志”的理由。这可能是著史的好态度,却不是读《史记》的好方法。不过总体而言,这本书的可读性较强,主要集中在读《史记》的方法及各篇的目的,有不少精辟的观点,比如“辩证法”、“纵向(横向)力学”,令人耳目一新。《史记》书中本纪、世家、列传的取舍有不少例外,宫崎市定因此认为司马迁不是一个设定了原则就墨守成规、会根据需要加以修正的人,我不完全赞同(因为史记的“原则”并没有定论),但可以参考。
附录中有一篇《<史记>中的女性》,认为司马迁似乎对女性充满恶意,而这有可能是处刑之后人生观发生了变化,“对女性抱有嫌弃憎恶的态度”。当然,他也说明,这需要咨询专业科学家的意见。是个神奇的观点。
4.朱东润《史记考索》
朱东润1939年在乐山武汉大学执教,开设《史记》课程,本书即在那时完成。本书作为学术研究非常精彩,但考据过于细致,加上全书是古文,可读性一般。本书的考证主要集中在一些枝节,比如《史记》的成书时间,“太史公书”和“史记”的名称来源,《史记》的赞序,司马迁的生年等。朱东润立论非常大胆,对司马迁提出了不少质疑,其中很多是有道理的。关于司马迁的生年,朱东润仍然赞成公元前145年,论据比王国维充分,但不如后来的李长之。本书最关键的部分,是对《集解》《索引》《正义》《音义》等评注的研究,之后如果读“三家注”,应该好好参读。朱东润有句话写得很好:“徐广专谨,不敢妄下一字;司马贞横厉,必欲求其至当。其弊则专谨者无所折衷,而横厉者或成武断。”两种治学态度,应该学习,也要警惕。
5.吴匡忠《史记太史公自序注说会纂》
本书只研究《太史公自序》一篇,汇编汉唐以来名家的观点,基本上是逐句注释,比现有的任何注本都要丰富、细致得多,读后非常有收获。如果其他篇目也有这样的研究就好了。书中编者的观点虽然不多,但辑录这些资料应该花了不少心血,感动亦感激。本书编者吴匡忠生于1916年,师从钱基博,后来由于钱的推荐担任王耀武的秘书,这使得他在后来的反右、文革中屡遭打压,70岁才评为教授。在个人总结中,他写道:“我每天学习、研究问题,我努力写书,孜孜不倦,无昼无夜,我认为自己是一个有着很大激情的善良的诗人,我本质善良,天性温厚,胸襟开阔。这样的人,是不容易在风浪中冲垮、卷走的。”
6.范福潮《一生能读几多书:我的私人阅读史》
之所以想读这本书,是因为羽戈推荐过范福潮的《书海泛舟记》《父子大学》,但当时没有机会读到。去年发现了这本书,收到书后对比目录,是两本书的合辑,装帧、编排更好,非常喜欢。我经常读一些回忆文革的书,想看看当时的知识分子面对那样的环境有过怎样的经历和选择。读完本书,我居然有些羡慕范福潮,他在那个年代仍然可以读书,这得益于他开明、智慧且博闻强记的父亲;由于那个年代过于“自由”,他可以不去上学,可以外出游历,可以学中医、武术,这在今天反而是不可能的。范福潮长在文革,笔下却没有伤痕气息,流畅、克制,句子有音律感,跟同时代人不一样。但本书对文革也没有温情,控诉主要集中在毁书一节,多少人的毕生心血朝夕间灰飞烟灭,令人扼腕。《一生能读几多书》虽然主要是“私人阅读史”,但穿插着读书心得方法,值得品味。
7.李锐《直言》
李锐二十年前出版的文集,涉及亲历的许多大事,但着笔不深,不能够关照他的一生,也不能够表现他的思想。但其中还有些文章值得一读,比如《毛泽东晚年错误思想形成的渊源》《中国革命的回顾》等。之前看《我爱我家》学会了“好缺点”这个词,就是明贬暗褒;李锐谈毛泽东的时候经常说“坏优点”,比如他写“由此可见,只要言之有理,个别问题他还是听得进意见的。”表明上是夸他能听得进意见,但暗含着讽刺,细细思考就令人发笑。李锐在秦城中有一首七律,其中写道:“世上波澜空自料,胸中肝胆有谁知。”可以说是一生的写照。
8.张鸣《历史的坏脾气:晚近中国的另类观察》
一本十几万字的历史随笔,全书有几十个“据说”,却没有一条注释,其可信程度,也就那样吧。此外内容一般,文笔较差,与他知识分子的底色不相配。比较有趣的是关于北京兵变的论述:袁世凯不想去南方就职,大可不去,革命党人拿他也没有办法;但他采取了下三滥的对策,让军人干预国政,导致了后来的不可收拾。他玩了兵变,却不能“杯酒释兵权”,因此下场悲哀。
9.[美]李敏金《柏青哥》
“九志天达”真是个值得关注的出品方,从去年的《我们一无所有》到今年的《柏青哥》,都给人愉悦且超乎预期的阅读体验。本书分三个部分,我正好读了三天,一天一部分。各部分可以说是独立的,因为主人公各有差异,叙事也有侧重,分别发生在不同的时空;但各部分也是连贯的,时间从1910年到1989年没有中断,主人公是从朝鲜移居日本的一家四代。除了贫穷、战乱和复杂的身世,他们最大的问题是朝鲜人的身份在日本备受歧视,而他们也很明白,“日本人永远不会改”。此外,柏青哥游戏厅也是备受歧视,这恰好是第三代两个儿子的共同选择。世人不相信经营柏青哥的人靠机会、运气和胆魄谋生,而是不分青红皂白地指控他们为黑帮,说他们违法经营、品行不端。“朝鲜人”和“柏青哥”,他们被想象成某种人、某种事,然后因此受到责骂,这是不公正的。
在小说结尾,第四代的所罗继承了柏青哥的事业,似乎也认同了朝鲜人的身份,这是个很好的结果。大多数“歧视”并不因为当下如何,而是历史的结果,历史辜负了这些人,但“我们无所畏惧”。对待歧视的最好方法,并不是站在世界的另一边,把自己当成局外人,而应该认同自己的身份,认同自己的肤色,认同自己的性别,以此作为最骄傲的回应。历史上的那些平权运动之所以能带来进步,大抵如此。
10.(美)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通史的价值在于提纲挈领,能够较快地了解整体,知道大概发生了什么,以便有针对性地弥补知识面的漏洞;但通史的缺点也很明显,由于时间、地域跨度太大,许多重要细节无法展开,事件的多重原因只能从要从略,如果作者能力不足,还可能造成史实的偏差。整体而言,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基本没有问题,涵盖面广,也比较好读,可以作为入门读物。但要想弄清楚,还需要很多阅读;但本书提到的延伸书目大多没有中文版,因此需要自己找(可按目录索骥)。本书的一大特色,是非常有问题意识。每一部分的结束都有一节“历史对今天的启示”,把过去之事当成现在的经验,这是很好的习惯。而且几乎在每一部分,斯塔夫里阿诺斯都会提及当时的男女关系和女性地位,也有关于当时社会思潮的总结、评价和思考,是带着观点在著史。
11.燕垒生“天行健系列”(七册)
总评:
之所以读天行健,是因为有羽戈推荐。他有句话说得很好:“天行健的性质,与其说是小说,不如说是历史;与其说是历史,不如说是政治;与其说是政治,不如说是人性。”读完全部小说,我又翻出羽戈这篇札记,也正在理解了什么叫“唯心不易”。在小说中,楚休红的身份、地位不断发生变化,但他的心性几乎一直都没有变过——无论是对女人的爱,对朋友的义,对下属的信,对百姓的仁。这很难得,以至于有些不可思议。我经常看到有人历经波折之后顿悟,从此心性大变,因此楚休红的坚韧和坚持,令人敬佩。这是他走上高位的原因,也是他堕入深渊的原因。楚休红对此并不在意,他需要的是“问心无愧”;所以,求仁得仁吧。总体而言,天行健是一部很好的小说,真实、精彩,值得一读。
分册短评:《天行健》分册短评
12.平山隆一《旅人看刀》
这本书的宗旨是野外如何用刀,核心是野外(旅人),其次才是用刀;除了介绍各种刀的用法(主要针对旅行者和野营者),还介绍了野外生存的其他技巧和注意事项,比如如何生营火。我不太热衷于野外活动,因此书中的方法不太可能用到。但书中关于刀的一些观点可以看看,比如作者提出“刀”的安全规则:必须要有“刀是一种既便利又危险的工具”的认知;不能将刀尖和锋刃指向他人。我曾去过西藏,西藏人用刀吃牛羊肉,有人就提到了刀刃向自己的规则,既是礼貌,也为安全。作者平山隆一是户外休闲运动的爱好者,曾旅居美国十多年,经验很丰富,书中内容也很实际和具体。

往期回顾:
野原新之助的最新日记 · · · · · · ( 全部 )
- 2025年4月书单丨向往自由,人才会有不同的追求 (5人喜欢)
- 「双重思想」与「一流智力」 (1人喜欢)
- 公共说理不应该滥用情绪化的语言——从“跪”这个字想到 (17人喜欢)
- 碎片化读书丨不合时宜的问题是有害的 (5人喜欢)
- 从小米汽车事故想到一则希腊神话 (10人喜欢)
热门话题 · · · · · · ( 去话题广场 )
-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