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说课》笔记 贰
1.《水浒传》中,最难写的人物是哪两个?
一是李逵。李逵“天真烂漫”,在小说内部,李逵一路纵横,他大步流星,酣畅淋漓。他是天生的英雄、天然的豪杰、天才的土匪。写李逵考验的是作家的单纯、天真和旷放,考验作家的放。
二是林冲。林冲是日常,内心是普通人的。他始终想要回到朝廷的当官生活,却一步步被迫远离,内心是纠结的,心中积压了太多的负能量。写林冲考验的是作家的积累、社会认知、内心的深度和复杂性,它考验的是收。
2.林冲“逼上梁山”是如何体现小说的内在逻辑的?
概括性讲,这个逻辑的实质就是生活的必然性。具体在林冲身上,则是社会性的噩运。
a.“私藏珍奇”的悲剧根源。在封建社会,无权者拥有“珍奇”(如娇美的妻子、珍惜的宝刀等)本身就是一种罪过。当权者对无权者的掠夺,甚至是残忍地赶尽杀绝都不稀奇。林冲受到迫害的原因之一就在此。
b.充满社会性的自然因素的推动。
首先林冲通过李小二知道陆虞候已经赶来,但是久寻未果,林冲又恰好在第六日被上级部门调动到草料场。之所以说是恰好,因为第六日天气才急转直下,风雪逼人。从中可知,风雪天气是陆虞候等人周密策划好的,目的就是为了火烧草料场,干掉林冲。
林冲虽然人生崩溃,但是他依然没有落草的打算,想要好好改造,重新回到主流社会。这种心态直到他再次并且是直接碰见仇敌想要暗杀他的情况才无可挽回地改变了。在这一戏剧性的转变中,风雪在小说逻辑的严密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雪:有了雪,林冲才有机会烤火,才能表现出“离开房间时仔细地处理好火”这一动作。这个动作,一是说明林冲工作认真,仍然抱有回归主流社会的愿望,二是肯定草料场的燃烧和林冲无关。同时,有了雪草料场的房子才会被压塌,林冲才有机会逃过一劫,才有机会直面陆虞候等人的阴谋,怒杀三人向东逃亡。
风:风可以使草料场不会被扑灭,从而确保林冲的死亡,三个人才会放松地讨论林冲之死。而且,有了风林冲才会下意识地用大石头靠在山神庙门上,才有机会在门后听到三人的议论。
逻辑链条:两恶人沉默六天等待风雪日,有了风才能确保林冲的必死无疑——大雪天气使得草料场房子塌掉,林冲不得不前往山神庙避雪——西风呼啸,冰冷刺骨,林冲选择用大石头抵住庙门——以为林冲已死的恶人由于庙门不开只好在门外议论,却被林冲听到——林冲得知真相,内心愤慨怒杀三人,收拾行李向东逃亡
总而言之:“偶然性在悲剧中是没有一席之地的。”饱受欺凌的林冲必须用一次正面相遇来达成造反条件。林冲是由白虎堂、野猪林、牢城营、草料场、雪、风、石头、逃亡的失败、再到柴进指路,林冲一步一步地、按照小说的内部逻辑、自己走到梁山上去了。
3.林冲的形象是怎么靠“东”这个字支撑起来的?
林冲虽然处在激情之中,一连杀了三个,但他不是激情杀人。杀人后的林冲内心根本没有乱,他甚至“将尖刀插了,将三个人的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面前供桌上,再穿了白布衫,系了胳膊,把毡笠子带上,将葫芦里的冷酒都吃尽了。被与葫芦都丢了不要,提了枪,便出庙门东头去。”
草料场在城东,所以向东说明林冲已经打算逃亡了,这一点是连作者也无法阻挡的。需要注意的是,这里仅仅代表一个方向,并没有直接指明梁山。林冲其实并没有方向,他只是盲目地逃亡来规避追捕,仅此而已。由此可见,林冲身上是一点造反性也没有,但是偏偏这样的人也造反了,足以说明大宋王朝的黑暗与腐朽。
“东”字说明,小说的语言第一需要的是准确,因为准确是美的。
4.与《水浒传》的严密逻辑相反,《红楼梦》常常是反逻辑的,这是如何体现的,又有什么好处?
反逻辑,即不按生活常理出牌,因此也留下了一大片一大片的“飞白”。“飞白”构成了一种惊悚的、浩瀚的美,也给我们构成了极大的阅读障碍。“飞白”可以体现在:
a.贾敬做寿,孙媳妇秦可卿却不出席。
b.王熙凤知道秦可卿病了,作为闺蜜非但不问病情,反而有些嗔怪。
c.贾蓉告诉了王熙凤秦可卿的病情,却不描写王熙凤的反应,反而写她在和太太们说笑话。
d.王熙凤探望秦可卿的时候,贾蓉却能清楚地记着王熙凤并未喝茶。
e.贾蓉的母亲尤氏一见到王熙凤就要嘲弄一番。
f.刚探望完病重的闺蜜秦可卿后,王熙凤却能在花园里幸福地观赏散步。并且甚至可以和色鬼调情。
g.秦可卿死了,丈夫贾蓉和闺蜜王熙凤却没有被描写出来,反而是秦可卿公公哭得特别凶。
h.在秦可卿葬礼上婆婆尤氏一直在回避,拒不出席。
由以上我们至少可知,王熙凤在公众面前是心中装满了所有人,私下里心中其实空无一人,她唯一放在心上的只是欲望和权力。同时曹雪芹太通人情世故了,他也相信读者的能力。在红楼梦里,其实还有一本由“飞白”构成的红楼梦。这一点很像《诗经》里的“兴”,“文已尽而意有余”。这也是韵味,也是距离产生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