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么提高自己的摄影水平的?
查看话题 >六个月七个国家的手机摄影之路
一个95后老男孩用六个月带着手机走过了七个国家,用摄影记录沿途的故事。
去年底已获得米拍网摄影奖年度十佳手机摄影师;签约法国SIPA图片社;MPA世界手机摄影大赛荣誉奖;中国摄影报“一带一路”手机摄影展参展。 写下一些文字,记录自己的心路历程,怀念那段时光。字数略多,文末爆照 本文图片均使用iPhone 8plus拍摄。
故事开始
前言
和很多人一样,最开始拍照只是为了记录生活点滴,拍一些花花草草。慢慢的,由拍照到摄影,从中感受到内心的平静,按下快门,成为了和自己精神世界沟通的一种方式。上学时每当心里压抑,带着相机出门走走,烦恼总会消解。
刚毕业后的那个夏天,有次开车送妹妹去上学,路口等红灯时,心底里突然涌出压抑很久的一个想法,当生活开始重复昨天,自己以后可能再也没有机会拿起相机用心去拍照,顿时泪流满面,遮住了视线。那时距离上一次充满激情的按下快门已经半年多了,相机包都蒙上了灰。原来摄影这件事已经成为通往自己内心世界的一个窗口,而生活在将它关上,我却无能为力。慢慢的,我听不见心里的声音了。
后来,一些所经历的,看见的,改变着自己的想法,在心里埋下一颗种子,直到雨水让它发芽。或许还有机会做些什么。
出门前也不确定能走多远,去多久,只是保险买了半年。
越南
带着手机刚到越南河内,内心激动又兴奋,照片浓浓的到此一游风。

直到越南岘港,开始发生变化。那天下着小雨,光脚走在沙滩,风吹着海浪,当内心的节奏和周围的环境同步,突然感觉自己又可以看见了,那些生命里的瞬间,感动的时刻。好像从生活的缝隙中透出的一丝光亮,那扇窗慢慢打开。在按下快门的瞬间感受到内心的愉悦,自我的存在。


越南走过太匆匆,也不是特意赶路,只是路上遇到的人都在匆忙赶往下一站,自己不知不觉随波逐流,一些城市都在离开后开始怀念,后悔没有多留几天。好像人生一样,总在期待着下一程的精彩而匆忙向前。小时候想着快些长大,长大之后,到了彼岸已是此岸,过去成了回不去的上一站,留下太多未完的故事和遗憾。
柬埔寨
为了吴哥窟,那个历史书上的地方,去了柬埔寨。


离开时记忆里最深刻的不是那丛林中的千年王城,而是洞里萨湖的一个小小“飘浮村”。战争之后的一些难民,没有国籍,不允许在陆地上生活,只能在河流和湖泊连接的一片水域建立家园。房子靠漂浮物浮在水面,包括学校和医院。生活物品用船送来,一代又一代在船上过着飘摇的生活。

房子之间靠划船,小孩子会用脸盆,塑料箱当交通工具,偶尔路过的大船激起的波浪把这些小船推向岸边。有个小女孩坐在船头把蛇盘在颈上逗弄,她的妈妈负责向游客收费,孩子太小,只把这当作乐趣。触动自己的不是他们过着怎样的生活,而是他们都没有机会意识到自己过着怎样的生活。等小女孩长大,再把自己的孩子放在船头,一代又一代。
从这之后,发现自己的注意力慢慢从风景转到了人,画面里的故事吸引着自己。即使在阳光沙滩比基尼的地方,最关注的是那些人物的光影瞬间。


斯里兰卡
后来的再次转变是在斯里兰卡,可能是经过泰国和马来西亚后伙食质量的极速下滑导致。尤其怀念在曼谷时住的地方后街小胡同一到晚上阿姨推车来卖的一块一个的油炸小鸡腿,还有马来西亚槟城一家号称世界第九的街头小吃店。说到吃,就不得不略过一万字到另一个故事里去写了。再聊回来。 实际上因为斯里兰卡只是海岛上的一个小国家,对环境还没有过度的开发,人与自然的距离更近。经济发展水平并不高,离商业远了,离生活本身就更近了。

烈日下被鱼腥臭包裹着挤过尼甘布鱼市熙熙攘攘的人群,在夹杂着腐烂鱼骨的沙滩看千帆归来,那是渔船带回了自己的猎物;

加勒古堡黄昏下等最后一道日光消散,温润的海风吹亮万家灯火;
坐着不关门窗的蓝皮火车,时速30穿过原始森林,近旁是村庄的小房,远处是大地的沟壑,瀑布像马尾悬在对面的山腰,一路吹着风,能闻到草香;
努沃的雾,埃拉的云,茶厂的山泉和小树…
置身天地之间感受到了自身的渺小,将自己与周围的环境剥离,重新审视自己的位置,再次思考我是谁,想要什么这个问题。好像凝视一个方向久了之后能看的更远,反复思考一个问题逐渐看到了一个模糊的答案,在一刻茅塞顿开的瞬间,自己发现了从未到过的另一层精神世界,而这之前不会意识到有这一方天地的存在。就像自己以前是生活在某枝树干上的一只松鼠,意识中只有附近几颗大树,偶然的一次撞破了枝叶构成的绿色穹顶,看到了整片森林的存在。当然,这片森林外还会有其他森林,正像过去意识中的几颗大树之外还有更多的树,只是当时未察觉。
那是另一种与众不同的思维模式,空明清灵,洁白无瑕。精神世界的纯净仿佛可以映射出一切尘埃,让自己可以回答以前困惑着的问题。只是这种状态持续不了太久,好像跋涉在云雾缭绕的山间旅人在雾气散去的一刻看见了远处的雪山,但是很快雾气又来,只能看到脚下泥泞的土地,虽然远处看不到了,但是知道前方的尽头有座雪山,那里一尘不染。
后来的一些照片不知不觉开始表现内心的感受,对摄影也有了一些新的看法,希望自己的照片像扇打开的窗,通过这扇窗去展现窗外的世界,希望它的意义不局限于窗本身精美与否。




印度
印度之后,再无印度。


在这之前对印度的了解只是一些吸引眼球的网络新闻,而一个国家怎能用几篇新闻讲明所有,走进去,才能靠近生活。


人们很容易用自己的经历为一个地方打上标签,遇到了好的人,会说一个地方是好的,遇到坏的人会说一个地方是坏的。而人与人之间的相遇只是两个独立的灵魂在在世间某个角落的偶然碰撞,好人在哪里都是好人,坏人在哪里都是坏人,并不能决定来处。
印度之行,品味了各种味道,经历最多,成长最大。但也不能传播一个答案,那里怎样。每个人的世界观应该建立在自己的独立思考之上,而不是道听途说,如果停止了独立思考,世界就是别人告诉自己的样子,在人群之中淹没了自己的想法,听不见自己的声音,找不到自己是谁。当然,在困惑中反复挣扎是痛苦的,放弃挣扎就不会有痛苦,但也不会有希望。
尼泊尔
到了尼泊尔,从印度的喧嚣中沉静下来,仿佛整个世界都变的平和。在这里感受到了贫乏的物质生活,充盈的精神世界,原来内心的快乐不在于外界的拥有。日暮西山下,戴月禾锄归,风在吹,树在摇,这里的生活慢悠悠。慢下来,用心看,看的更真切。

慢慢的,镜头转向了生活本身,那些日常中的瞬间。


尤其喜欢和路边的小孩聊天,和他们一起玩耍,看见他们内心世界的简单与纯粹,好像又唤起自己褪色的那些年少时光,从他们的角度看到这世界的另一番色彩。


走过这一路,山一程,水一程,不断的相识又离别。不管多远的路,当已出发,终有一天会到达,再回首,像梦一场。走过的路,遇到的人,经历的故事都在重新塑造着自己的思想,思想决定自己成为什么样的人,去做哪些事。
照片和文字都是表达内心的媒介,最终,希望自己能成为在漫漫人生路中收集故事的人,去发现,去记录,去分享生命里的那些美好和感动,不断探索自己思想的边界。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这就是我的故事。本篇算一个总结吧,故事太多,要一篇一篇详细写了。
关注不走丢,更多故事与美图即将袭来——
路上的每日故事与视频可查看同名微博。
微博,公众号:Niyko旅行记
兑现承诺。

图文原创,转载需联系,
豆油不常看,微博可私信。
-
花🌸 花啊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1-08-10 10:57:31
-
失落沙洲不失落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20-06-25 22:55:35
-
。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7-16 15:14:40
-
谷垛边上说丰年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6-15 10:08:23
-
L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5-30 16:49:37
-
姜贞羽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5-27 12:42:20
-
くん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5-21 15:11:18
-
已注销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5-18 21:58:55
-
Elisa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4-23 00:23:02
-
豆缸里的豆子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4-21 08:06:22
-
一枚神经病患者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4-17 23:08:15
-
gf2036603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4-12 17:21:37
-
可乐🍉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4-10 12:48:42
-
--Sky--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4-06 15:44:01
-
ICHIMEI🌈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4-06 08:54:16
-
🐟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4-05 23:00:17
-
m-n-k-n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4-05 12:24:46
-
我这里没有故事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9-04-05 11:47: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