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书评: 评罗伯特·索耶的《觉醒》(by John DeNardo)
原文链接:http://www.sfsignal.com/archives/2009/04/review-wake-by-robert-j-sawyer/
书评: 评罗伯特·索耶的《觉醒》(by John DeNardo)
按: 在对长时间的跳票进行了一番解释后,这本书终于不负众望地面世了。
打分: 四星半
简介: Caitlin,一个盲少女,赋有能够“看见”万维网的能力,发现了那里面潜藏着的意识。
我的书评:
赞: 励志的角色(Caitlin);快节奏的故事;引人入胜的情节。
弹: 在本书的整个前半部分里都缺乏一个解释,即网络智慧是怎样获得意识的,使人在阅读故事时一直笼罩着这种疑惑。
总: 我热切地想知道接下来的故事。
《觉醒》是罗伯特·索耶的新三部曲“WWW”的首发篇,关于万维网是怎样获得意识的。在本书里,我们目睹了这个实体的诞生,和它是怎样成为了最终所谓的“网智”(Webmind)。
而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我们得通过Caitlin Decter的故事才知道。Caitlin是一个天生盲眼的年轻女孩,她被一个日本科研者(黑田博士)选中参与一项实验,实验过程中会用一种新技术使得她这种盲人获得视力。不过实验进行得非如所愿,Caitlin一开始仍然看不见真实的世界,但是拜一个装置所赐,她能够把发生在万维网内的场景视觉化——那装置把埋在她左眼后的硬件与万维网连接起来。正是通过这种独特的视觉体验,她发现了一个潜藏着的智慧,而她后来逐渐意识到那就是万维网本身。
听上去很难卒读是吧?索耶惯用的紧凑抓人的情节呢?这次不会单单靠这个就奏效了,它成立的前提是,要有能够为其要支持的故事提供的可信解释。然而,纵观全书的前半部分,一个巨大的问题显眼地笼罩在故事背景之上:确切地,万维网是怎样能够获得意识的啊到底?终于,解释给出来了——互联网上的那些多余的“鬼包”(数据在网络中通过‘请求-应答’模式建立连结进行传输时,会产生一些非正常的应答数据包,其中包含错误、缺失、冗余的信息)扮演了细胞级自动装置(cellular automata)角色,而这些细胞就是意识的诞生基础——这才是中止怀疑的终极武器呀。这个信息一旦终于给出,故事就从不可信的困境中有效地摆脱出来,才开始配得上它的潜在可读性。
《觉醒》中的Caitlin有着励志的角色性格:她年轻(15岁)、聪明(精通数学)、是个网络通,尽管眼盲却很独立。天生的盲者应该是怎么样的,看来在这方面索耶还是做了不少研究,至少,他描写的那些事情在我脑中从来想都没想到过,在这个方面,故事有其教育性。Caitlin的眼盲其实也是一个好用的小钩子,钩出了一个关于Helen Keller和其老师Annie Sullivan的教育学典故(一个似乎西方人普遍知道的特殊人群教育案例,维基百科上有详述)。不过这里讽刺的是,Caitlin(我们的盲女孩)才是那个教师角色,她帮助“网智”(Webmind)学习外部世界和发展智力,甚至不祥地,令其超越了人类的智力。
目前为止系列里还至少出现了两个支线故事,和Caitlin与“网智”(Webmind)的主线故事只有一点边缘联系。头一个讲述中国政府因为一次生化恐吓,切断了跨境的网络访问以阻止信息中转,和随之而来的一个博客的翻墙尝试。第二个是关于一只看起来聪明过头的黑猩猩的故事。很难说在这点上,除了表面上的智力控制主题以外,这些次要情节对“网智”(Webmind)的故事有什么帮助。
不过我愿意等等看。《觉醒》是一个终极意义上的好故事,让我热切地想知道下面将会发生什么。
------------------------------------------------------------------------------------------------------------------------
顺便附上去年翻的一个对索耶关于他WWW三部曲的访谈:http://jodan349.spaces.live.com/Blog/cns!8168FA1D113CDC02!259.entry
书评: 评罗伯特·索耶的《觉醒》(by John DeNardo)
按: 在对长时间的跳票进行了一番解释后,这本书终于不负众望地面世了。
打分: 四星半
简介: Caitlin,一个盲少女,赋有能够“看见”万维网的能力,发现了那里面潜藏着的意识。
我的书评:
赞: 励志的角色(Caitlin);快节奏的故事;引人入胜的情节。
弹: 在本书的整个前半部分里都缺乏一个解释,即网络智慧是怎样获得意识的,使人在阅读故事时一直笼罩着这种疑惑。
总: 我热切地想知道接下来的故事。
《觉醒》是罗伯特·索耶的新三部曲“WWW”的首发篇,关于万维网是怎样获得意识的。在本书里,我们目睹了这个实体的诞生,和它是怎样成为了最终所谓的“网智”(Webmind)。
而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我们得通过Caitlin Decter的故事才知道。Caitlin是一个天生盲眼的年轻女孩,她被一个日本科研者(黑田博士)选中参与一项实验,实验过程中会用一种新技术使得她这种盲人获得视力。不过实验进行得非如所愿,Caitlin一开始仍然看不见真实的世界,但是拜一个装置所赐,她能够把发生在万维网内的场景视觉化——那装置把埋在她左眼后的硬件与万维网连接起来。正是通过这种独特的视觉体验,她发现了一个潜藏着的智慧,而她后来逐渐意识到那就是万维网本身。
听上去很难卒读是吧?索耶惯用的紧凑抓人的情节呢?这次不会单单靠这个就奏效了,它成立的前提是,要有能够为其要支持的故事提供的可信解释。然而,纵观全书的前半部分,一个巨大的问题显眼地笼罩在故事背景之上:确切地,万维网是怎样能够获得意识的啊到底?终于,解释给出来了——互联网上的那些多余的“鬼包”(数据在网络中通过‘请求-应答’模式建立连结进行传输时,会产生一些非正常的应答数据包,其中包含错误、缺失、冗余的信息)扮演了细胞级自动装置(cellular automata)角色,而这些细胞就是意识的诞生基础——这才是中止怀疑的终极武器呀。这个信息一旦终于给出,故事就从不可信的困境中有效地摆脱出来,才开始配得上它的潜在可读性。
《觉醒》中的Caitlin有着励志的角色性格:她年轻(15岁)、聪明(精通数学)、是个网络通,尽管眼盲却很独立。天生的盲者应该是怎么样的,看来在这方面索耶还是做了不少研究,至少,他描写的那些事情在我脑中从来想都没想到过,在这个方面,故事有其教育性。Caitlin的眼盲其实也是一个好用的小钩子,钩出了一个关于Helen Keller和其老师Annie Sullivan的教育学典故(一个似乎西方人普遍知道的特殊人群教育案例,维基百科上有详述)。不过这里讽刺的是,Caitlin(我们的盲女孩)才是那个教师角色,她帮助“网智”(Webmind)学习外部世界和发展智力,甚至不祥地,令其超越了人类的智力。
目前为止系列里还至少出现了两个支线故事,和Caitlin与“网智”(Webmind)的主线故事只有一点边缘联系。头一个讲述中国政府因为一次生化恐吓,切断了跨境的网络访问以阻止信息中转,和随之而来的一个博客的翻墙尝试。第二个是关于一只看起来聪明过头的黑猩猩的故事。很难说在这点上,除了表面上的智力控制主题以外,这些次要情节对“网智”(Webmind)的故事有什么帮助。
不过我愿意等等看。《觉醒》是一个终极意义上的好故事,让我热切地想知道下面将会发生什么。
------------------------------------------------------------------------------------------------------------------------
顺便附上去年翻的一个对索耶关于他WWW三部曲的访谈:http://jodan349.spaces.live.com/Blog/cns!8168FA1D113CDC02!259.entry
-
OooK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12-03 20:08:12
-
BladeWang可能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05-09 17:03:59
-
boks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05-09 16:44:59
-
㗊蕤冰 转发了这篇日记 2010-05-09 16:37: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