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豆瓣不得不说的事儿
有点保守有点骚
有点文艺有点潮
有点小资有点糙
有点幼稚有点老
这大概就是我。
所以豆瓣是个很适合我玩的东西,或者说,豆瓣作为一个平台为了打开了一扇门。08年5月,我去midi school的重返乌托邦玩,通过迷笛的校内论坛认识了猴仨儿,她问我,姐,你上豆瓣嘛?我说,豆瓣是啥?后来5月我注册了,但是注册之后几乎重来没登陆过。08年十月左右,因为找一些电影和书的评论发现豆瓣不错,就开始花时间在豆瓣上。所以,跟众多db user比起来,我还真是新人。
再后来,因为我大嘴巴和没限制的尺度作风,写了些东西,渐渐的关注的人多了起来,到现在超过了2k,算是个不大不小的所谓的豆瓣红人吧。
这所谓的红人,有好也有坏。
通过豆瓣,我找到了发表文章的途径,以至于到后来可以装逼的拒绝约稿了;
通过豆瓣,我认识了一票在我心里绝对很牛逼的豆友,包括见过面和没见过面的;
通过豆瓣,我找到了现在的sp,我更喜欢叫情人,我很珍惜这段关系,尽管结果是分开;
通过豆瓣,我感受到了被关注的快感,这使人膨胀,冷静,最终使人成长。
我一直很骄傲我选择我玩豆瓣的方式,就是坚持写自己真实的想法。我知道每个所谓的红人都很珍惜自己的id,所以很多人被绑上了枷锁,不再写自己的生活,不再写自己的想法,不再描述任何自己私人的东西,所有的文章都一贯的杂志发表风格。其实那是很痛苦的一件事。虽然豆瓣的核心放在影音书评上,但其实我看来,每个人在乎的都还是友邻包括关注人数和各种讨论和回复等等的,否则真的只想看书评影评的话,无需发言,甚至连注册都不用,不是嘛?
我一如既往的写我想记录下来的东西,出发的角度是,这些东西很私人,但却不怕分享,这是我喜欢的,也是我坚持的。所以有的人偶尔发现一篇我的文章,就关注,关注两天却发现这是个低产却热爱刷广播的普通豆瓣用户而已嘛,继而取消关注,人来人走,我不在乎,真的,我在乎的是那些一直关注我,甚至真的是关心我的豆友们,也许你们在我的好友里,也许你们在关注我的人里,但是我谢谢你们。
我曾经说,如果有天豆瓣挂了,那些牛逼的评论我都不会觉得可惜,我只是会舍不得我的友邻们。
我相信,一定会有很多人同意并且持有跟我一样的看法,所以豆瓣前几次改版,不管改的好还是坏,大家不过也就是抱怨几句,骂几句,调侃几句而已。而这次改版友邻的新的模式实在是触到了豆瓣用户的最敏感的神经和最在意的部分,所以才引起如此的轩然大波,引起了如此的反感。
我今天问某哥,豆瓣这样改版,是投资商有要求吗?有产品指向嘛?某哥说,不是的,跟投资没有关系。
那我真的不知道这样的局面是怎么造成的。我的某好友曾经去豆瓣面试,说豆瓣那个团队的确是文艺的一逼,我也听说过做实体的店面跟豆瓣的核心走向不符,而且阿北自己都有推荐那篇反豆瓣新版的文章,如果跟投资都没有关系,那究竟是什么造成这个结果呢?
豆瓣貌似最近很少做调查了,改版这件事儿难道不该做个调查吗?而且豆瓣如果有重点关注的黑名单,也应该有个核心用户名单才对,至少要针对一部分值得挽留的核心用户做事前调查不是吗?
我从来都认为摇滚乐是流行和主流。豆瓣再走文艺路线,也是必须面对商业的现实的,这完全无可厚非。
如果你是一支靠做摇滚才能存活下去的乐队,你可以是deep purple,你可以是老鹰,你可以唐朝,你可以是很多风格,但是如果你做成零点,那还怎么不让人往台上丢烂柿子?只是和我一起看零点乐队演出的这些我身边的和我一样的观众们我是多么舍不得。
或者豆瓣技术团队做个一键备份功能好嚒?让大家注销的同时,还能找回自己的文字,和那些千挑万选出来的友邻啊。
有点文艺有点潮
有点小资有点糙
有点幼稚有点老
这大概就是我。
所以豆瓣是个很适合我玩的东西,或者说,豆瓣作为一个平台为了打开了一扇门。08年5月,我去midi school的重返乌托邦玩,通过迷笛的校内论坛认识了猴仨儿,她问我,姐,你上豆瓣嘛?我说,豆瓣是啥?后来5月我注册了,但是注册之后几乎重来没登陆过。08年十月左右,因为找一些电影和书的评论发现豆瓣不错,就开始花时间在豆瓣上。所以,跟众多db user比起来,我还真是新人。
再后来,因为我大嘴巴和没限制的尺度作风,写了些东西,渐渐的关注的人多了起来,到现在超过了2k,算是个不大不小的所谓的豆瓣红人吧。
这所谓的红人,有好也有坏。
通过豆瓣,我找到了发表文章的途径,以至于到后来可以装逼的拒绝约稿了;
通过豆瓣,我认识了一票在我心里绝对很牛逼的豆友,包括见过面和没见过面的;
通过豆瓣,我找到了现在的sp,我更喜欢叫情人,我很珍惜这段关系,尽管结果是分开;
通过豆瓣,我感受到了被关注的快感,这使人膨胀,冷静,最终使人成长。
我一直很骄傲我选择我玩豆瓣的方式,就是坚持写自己真实的想法。我知道每个所谓的红人都很珍惜自己的id,所以很多人被绑上了枷锁,不再写自己的生活,不再写自己的想法,不再描述任何自己私人的东西,所有的文章都一贯的杂志发表风格。其实那是很痛苦的一件事。虽然豆瓣的核心放在影音书评上,但其实我看来,每个人在乎的都还是友邻包括关注人数和各种讨论和回复等等的,否则真的只想看书评影评的话,无需发言,甚至连注册都不用,不是嘛?
我一如既往的写我想记录下来的东西,出发的角度是,这些东西很私人,但却不怕分享,这是我喜欢的,也是我坚持的。所以有的人偶尔发现一篇我的文章,就关注,关注两天却发现这是个低产却热爱刷广播的普通豆瓣用户而已嘛,继而取消关注,人来人走,我不在乎,真的,我在乎的是那些一直关注我,甚至真的是关心我的豆友们,也许你们在我的好友里,也许你们在关注我的人里,但是我谢谢你们。
我曾经说,如果有天豆瓣挂了,那些牛逼的评论我都不会觉得可惜,我只是会舍不得我的友邻们。
我相信,一定会有很多人同意并且持有跟我一样的看法,所以豆瓣前几次改版,不管改的好还是坏,大家不过也就是抱怨几句,骂几句,调侃几句而已。而这次改版友邻的新的模式实在是触到了豆瓣用户的最敏感的神经和最在意的部分,所以才引起如此的轩然大波,引起了如此的反感。
我今天问某哥,豆瓣这样改版,是投资商有要求吗?有产品指向嘛?某哥说,不是的,跟投资没有关系。
那我真的不知道这样的局面是怎么造成的。我的某好友曾经去豆瓣面试,说豆瓣那个团队的确是文艺的一逼,我也听说过做实体的店面跟豆瓣的核心走向不符,而且阿北自己都有推荐那篇反豆瓣新版的文章,如果跟投资都没有关系,那究竟是什么造成这个结果呢?
豆瓣貌似最近很少做调查了,改版这件事儿难道不该做个调查吗?而且豆瓣如果有重点关注的黑名单,也应该有个核心用户名单才对,至少要针对一部分值得挽留的核心用户做事前调查不是吗?
我从来都认为摇滚乐是流行和主流。豆瓣再走文艺路线,也是必须面对商业的现实的,这完全无可厚非。
如果你是一支靠做摇滚才能存活下去的乐队,你可以是deep purple,你可以是老鹰,你可以唐朝,你可以是很多风格,但是如果你做成零点,那还怎么不让人往台上丢烂柿子?只是和我一起看零点乐队演出的这些我身边的和我一样的观众们我是多么舍不得。
或者豆瓣技术团队做个一键备份功能好嚒?让大家注销的同时,还能找回自己的文字,和那些千挑万选出来的友邻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