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公很忙
去大馆看了《关公驾到》的展览,将所搜集到的资料做整理记录。
三国时代的经典人物,因其身上“忠义仁勇”的品质,在死后几百年被后世奉为神,不仅普通民众信奉,更被皇家祭祀,并且其“职衔”一路直升,在明代就被加以“关圣帝君”、“协天护国大帝”等封号,并陆续被加封,到清代光绪年间便有了26字的最长封号“ 忠义神武灵佑仁勇威显护国保民精诚绥靖翊赞宣德关圣大帝 ”。
作为儒释道三教均倚重的神仙,其职能也广阔得超出所料。香港是一个中西文化交融的国际性都市,也是对不同宗教信仰和传统文化有着十足包容性的城市。于是,关二爷的崇拜在这里发挥到极致,渗透在百姓人家、各行各业,甚至政府部门。
1、武财神:据报章记载,一些港交所主席会在农历新年第一个交易日拜祭关公,祈求开市顺利。据说是因在明清时期,当时的金融机构“票号”里会供奉关帝像,因此金融机构有祭拜关公的现象,关公也作为武财神被祭拜。
2、保良护弱:香港的保良局旧址立有关公像。早年香港人口贩卖问题严重,保良局捉拿诱拐妇女的罪犯,在关公像前审案;另一方面为获救妇孺提供庇护和教养,想领育和领婚者需在关公像前宣誓承诺。
3、慈善机构守护神:因为关公的“义”,被“广福义祠”供奉,这里是曾帮客死异乡的华人提供身后事,也曾是照顾患病华人的收容所。现在香港历史最久远、规模最大的慈善机构--东华三院每年会按照传统,在文武庙举行秋祭仪式,以酬谢关公和文昌帝,同时为香港市民祈福。
4、调解纷争的见证者:上环的文武庙不仅是祭祀场所,更是早年华人的社区中心。人们在此议事、联系感情、解决纠纷。调解纠纷前,一般要现在关公像前“斩鸡头、烧黄纸”的宣誓仪式,再到旁边的公所,由当时德高望重的华人代表进行裁决。
5、警署、惩教署、海关、入境事务处、消防处等都供奉关公。特别是在警署里,不少职员在升职时会举行拜关帝仪式,跟同僚一起分享祭品(烧猪、烧鸡、烧鸭等),顺道联谊一番。这也是香港独特的文化现象。
6、守百业之神。香港的各大商铺都常常供奉有关帝像。
木行-- 关公善舞阔刀的形象深入民心,依靠刀斧谋生的行业会供奉他会守护神,如木匠会祈求其保佑锯刀锋利,开材顺利。
寿衣店、棺木店--由于关公是三大传统宗教儒释道的守护神,一些与宗教、殡仪相关的行业也会奉之为守护神。
还有一些餐饮店会供奉关公坐像,希望顾客多坐一会儿,生意兴隆。
关公各种姿势的意义(以下资料来源于网络):
1、提刀:戎马一身,浩然正气,驱除鬼怪,扬正辟邪,威风凛凛。
2、立刀:威严肃穆,饱读诗书,受人崇仰,威震八方,招财镇宅。
3、关公立像,刀尘朝上直立的,也就是直刀,用来放在宽阔的中堂,功用是镇宅,求平安。
4、关公立像,挥刀朝下的,也就是劈刀,放在室内的一些地方,功用是驱邪,驱走邪气。
5、关公坐像,周仓执刀的,也就是群像。大多是在道观,寺院里才见得到,家里不放。
6、站身持刀关公,一般出现在级别比关公高的庙(刘备祠堂)这时关公不能坐,或者是其他寺庙中,放在门口镇妖(与张飞),家里千万不要放关公站立持刀像,认为这是家里会有灾祸。
7、坐身持刀关公,一般在古代有军事统领衙门以及演武厅(比武场)或者在地方的官府都会供坐身持刀关公,以求万事平安!现在在普通人家中也可以供坐身持刀关公,这时祈求的是自己的武艺长进或家庭平安。
8、坐身读春秋关公,这种关公最适合家中供奉,尤其有在校学生的家庭,读春秋的关公主招财、镇宅、学习。
© 本文版权归 ︷..Yellow 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 了解版权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