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货 | 电影摄影技巧中实景的优缺点
实景拍摄的优点
(1)真实、自然的生活气息。正如我们之前对《末代皇帝》的分析,实景具有真实的独特优势。电影故事的叙述常常涉及到某些历史事件或回忆片段,对于这类镜头,实景带来的艺术效果会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
而在影片《花样年华》、《重庆森林》等影片中,所选择的内景环境包括居民楼、快餐店、单居宿舍和集市大排档等全都是在实景拍摄。真实的环境流露出普通人浓郁的生活气息和自然的生活状态,其中日积月累的生活痕迹,充分展现了香港社会小人物的生存空间。
(2)气氛完整统一,具有和谐的美感。拍摄长镜头时,如果是在摄影棚中拍摄便要克服很多景片和人工光线的虚假问题,而且往往费力不讨好。但在实景环境中,长镜头却可以在相对真实的光线下一气呵成,拍摄出来的画面也给人一种完整统一的和谐之美。
(3)制作成本低。实景可以大幅度降低加工环境的难度和制作成本,更适合低成本影片的拍摄。电影生产是一种典型的商业行为,没有一个投资商拍电影不为赚钱,资金在电影拍摄中也是需要重点考虑的一项。所以低成本影片一般都尽量避免在摄影棚搭景,而采用省钱的实景拍摄内景。


(4)实景环境具备混合布光的条件。在实景中布光拍摄可以在利用部分现场光的基础上打一部分人工光,这种混合光的布光方式有几个优点:一是可以省略很多人工光,而用灯越多画面光线气氛越容易杂乱;用灯越少,画面光线效果越干净、单纯。二是相对摄影棚纯人工光的照明,在混合光照明条件下拍摄的实景画面的光线效果更真实、自然。三是用灯量少,节约经费适合低成本制作的影片。
在拍摄实景时,要注意有意识地取舍现有的光线,不能把现场所有的光线全都包括,一切要根据所需的画面气氛而定。例如,当我们在带有几组窗户的会议室拍摄一场自然条件下的普通会议时,如果我们需要一个正确曝光的中间影调的画面效果,就可以只在正面打一些辅助光,而不需要其他的加工手段。但如果我们需要的是大光比、高反差和较低亮度影调的面面效果,那就要采取一些人工手段来调整光线。先把画外所有的窗户挡掉,降低室内的普遍亮度。假如这样光比还达不到要求、暗部还不够黑的话,就需要在被摄主体前方甚至地面加上大面积的黑布或黑纸以吸掉或挡去所有方向的杂光、反光,以此来达到我们所设想的压抑、恐怖、低落等画面气氛。拍摄实景时,要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气氛要求,对现有的实景光线进行人为的干预和取舍。只有这样,才能完成影片的创作任务。
(5)实景环境有利于表演和声音。在真实的环境和在摄影棚里,演员的感受是不同的,而其表演往往在前者中发挥得更出色。同样,真实环境中的细节对表演的情绪、声音、画面也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在搭建的棚内环境里会产生天片、景片、道具等细节上的虚假,再加上比如制作资金的短缺、美工师水平的限制等不利因素,都会使搭建的内景失去真实自然的分量。声音也是银幕艺术空间的重要构成元素,而由于摄影棚内景的地面都是悬空搭建在地台上,所以演员走动时产生的声音不利于录音师的处理。所有这些不真实的因素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画面的整体效果。而在实景拍摄中往往会避免以上问题的出现,或可以大幅度降低加工环境的难度和制作成本。
我们可以比较一下梁朝伟在《花样年华》和《英雄》里的表演。《花样年华》是生活化的主题,拍摄环境大部分都是实景,演员在这种环境下的表演十分自然,表演的真实和环境的真实融为一体。《英雄》则相反,它的风格更具主观表现性,环境夸张变形且人工痕迹较重,这种环境不自觉就限制了演员表演,所以梁朝伟在片中的表演有时让人摸不着头脑,感觉效果较为平淡、无亮点。


其实通过对两者的对比可以发现它们的追求是不同的, 《英雄》代表了我国当下“大片”电影的制作思路,此类影片首先以商业目的为主要诉求,所以多表现为虚构的、商业性强的故事;夸张变形的、人为痕迹很重的环境;宏大的场面;华丽耀眼的色彩与极端风格化的光效等。而在演员方面,制片方为规避投资风险一定会选择当红明星,这样一来,故事的层次包括思想性、丰富性反而没有成为重点,一切变成对“大”的形式感的追求。这种情况下,演员的表演也易被削弱,因为他们已变成画面的构图元素,其作用仅限于完成台词而已。这理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对影片形式感的制造与控制如外在的摄影、灯光、美术全都要服务于电影内在的故事性,一旦这些东西喧宾夺主,影像就会变得单薄而矫情。好的影片应首先注重故事本身的真实自然,讲究影片整体效果情景交融、生动感人、情真意切。因此在制作这样的影片时,也要保证准确的演员选择。好的演员必然有着丰富细腻的表演层次。再就是摄影应准确地对拍摄环境进行选择与加工。在拍摄时,要具有从真实环境中提炼和概括出的照明光效的思路和实践能力。
实景拍摄中应注意的问题、缺点和局限
实景虽有其自身的天然优势,但也存在着很多问题和缺点,需要我们了解,以便事先加以防范。
(1)实景环境受自然光光线变化影响较大。尤其当自然光是从东、西、南三个方向进入实景内景时,其不断的变化会造成一些拍摄上的困难:往往还没有拍几个镜头,光线已经变化了,这会造成整场戏影调的不衔接,破坏影片整体的艺术气氛。所以,我们要安排好实景中每一个镜头的拍摄顺序,先拍哪些镜头、后拍哪些镜头要做出统一的计划。一般我们要在自然光线最好的时候先拍全景、小全景、中景、中近景,再拍近景、特写。首先要抓住大的气氛光效,因为在大的气氛确定后,中近景和近景、特写的光效可以在一部分人工光的配合下完成。需要注意的是,同角度镜头,特别是全景的同角度镜头,最好集中拍摄完成,尽量避免按戏的情节顺序大范围地调动摄影机和照明灯具。已设计好的移动长镜头和调度复杂的推拉摇移升的综合长镜头也要尽量安排提前拍,否则会浪费大量时间,同时会错过很多光线最好的时机,造成整场戏由于光线的不衔接而出现画面粗糙的效果。
还有一种现象,就是室内实景在日景的情况下,北向房屋室内光线很稳定,故可以根据剧本具体情况和气氛要求来利用北向的室内环境,使用人工光源模拟和创造出各种不同类型的光线气氛。但还是要保证有打光的空间,由此进入下一个讨论的话题。
(2)实景环境的拍摄会受到空间大小的制约。在选定一个实景的内景时,无论室内和室外的环境搭配得多么适合我们的要求,它的采光条件多么理想,我们也往往会遇到空间狭小的问题。狭小的空间会严重影响我们的拍摄效果,造成很多影响画面质量的困难。最常见的就是损失镜头焦距,当摄影机的位置和距离不够用时可能要采用广角镜头。我们知道广角镜头能产生变形效果,但有些剧本比如《克莱默夫妇》要求以平常的视角反映普通人的日常生活,那么在风格上就不应有这种变形效果,因此如果我们在选景时不注意实景空间的大小而盲目地选景和拍摄,实际上就破坏了影片的整体艺术感。

同样,在狭小的实景空间拍摄时,为了避免使用广角摄影镜头造成人物形象、环境、道具等的变形,可以使用焦距大于标准(40mm)的长焦距镜头,采用运动镜头(推、拉、摇、移等)并发挥其建构完整空间的作用来处理画面,但这同样也牵涉到影片造型风格的问题。如果我们遇到的是一部整体上要以静态画面和正常视角为主要造型风格的影片,那么在这狭小的空间里既要保持影片的造型风格,又要交代环境、刻画人物、完成叙事是非常困难的。所以,选择实景环境应遵循扬长避短的原则。
还是那个拍摄会议场面的例子,若是摄影师在狭小的拍摄现场遇到要求把每个与会者皆拍摄入画的全景镜头,且这时画面又不能有变形效果的两难问题,那么是可以应急来采用移动摄影比如横移的方式来处理完成的,但它作为应急思路的局限性是,这本质上依然涉及到影响影片风格问题,有的影片可能在整体形式上是不需要运动镜头的。遇到这种情况,就必须斟酌重新选景了。
狭小的环境会造成一些困难,因此有时要根据影片的投资和周期来确定拍摄方法。
- 摘自|《电影摄影照明技巧教程》(插图修订版) 著|何清 作序推荐|张会军

电影是一门工业,有着技术上的精确规范;同时它又是一门艺术,有着多样的方法、风格和手段。
电影摄影创作的结果往往形象具体,而其过程往往枯燥乏味。但其中任何一个环节,都是通过理性和逻辑的思维,以及具体的操作和实践,从而最终创造出鲜活的影像。
电影摄影创作所涉及的更加广泛的技术范围和艺术内容,往往包括了摄影技术、艺术、造型、技巧、方法、手段、风格、元素、美学、理论等方面的内容。
关于电影摄影的学习,必须从制作和动手的层面着手,这样才可以真正地解决问题,否则,也就仅仅是鉴赏而已,而学习电影专业的最最重要的方法就是需要亲自动手直至完成创作,同时通过对技术知识的掌握,实现画面创作的理想。
“电影即光。”
一一费德里科·费里尼
“观众对演员的认同实际上是观众对摄影机的认同。”
——沃尔特·本雅明
就像所有的艺术家一样,电影摄影师也有着鲜明的个人特色。他们提供自己独特的视角,服务于导演和故事。
摄影实战周末班第七期,我们始终希望能够增加学员对以下几个方面的理解:培养对摄影基础的理解与认识直接影响到未来创作实践中与其他部门的密切协调、高效合作。
由摄影师高杨、闫睿主讲,实例教学配以丰富的图例、灯位图和详细的技术指导,针对高校学习与摄影相关内容的学生以及其他摄影爱好者,应用常见的数字影像制作技术、技巧和影响创作理念深入浅出地进行讲解,力求使学生在较短时间内完成对一般摄影知识的掌握,在原有专业知识基础之上形成对电影制作流程和创作规律比较全面的认识理解,从而形成合作意识并尽快进入创作实践,使美的造型能够通过有效的摄影方法得以展现。
不要胆怯
从始至终,课程设置符合摄影这门技艺性的艺术形式的特征,教学既有技术性的指导,也有美学的解析。
自由学习
虽然这门课的结构方式遵循了由技术基础到场景设计的课程顺序,但我们希望学员可以随心所欲地跳到任何一个主题或摄影师的部分。
电影摄影的实质,不过是通过极富洞见的观察,同时合理使用工具,使戏剧真实能够以精微方式呈现的技艺。摄影师敏锐的眼力是制作好电影最重要的工具,再复杂精细的设备也只是使摄影师的构想得以呈现的手段。戈达尔的一句名言是最好的总结:“拍电影,你需要的只是一个女孩和一把枪。”当然,他应当再加上:“还需要一名摄影师去捕捉它。”

关于闫睿




导演 / 摄影师
北京电影学院硕士。
北京恩万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经理
国内首部HLG影片《尼特征途》摄影师
第二届金海角奖《陌生来电》摄影师
第七届First青年电影节入围影片《童言》摄影师
理论和实践并重,整体和细节统一

关于高杨




导演 / 摄影师
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硕士。
担任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先力奖影片《瓶子里的世界》导演、摄影,北京电影学院联合作业《礼物》、《良知得精神世界》摄影师,2013年韩国釜山学生电影节开幕影片《北京出租车》摄影师。
多年积累的摄影经验,用简易的叙述表达
核心课程 · 场景重现 · 逐镜讲解
拍摄笔记 · 布光图示 · 高清剧照

课程简介:
本课程最显著的特点是实用性,每一课设计的主题都是创作者在拍摄过程中都要面对的基本问题。包含最初的摄影机和镜头的运用;进而是掌握构图,及运动摄影的实训;最后深入到光源的设置,及综合运用等。
招生对象:
一切热爱电影摄影的学习者。
课程目标:
实现:
边学边练,仿拍实训:课堂传授基础理论与实拍技巧,同步进行拍摄训练。
全面实用,快速有效:从掌握摄影机到把控影像质感,5次课学会影视摄影基本技艺要点。
-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
我们为你提供的有





*实战课程所需器材由Atomos、猛玛、南光、莱斯达、ZHIYUN赞助提供
报名须知
时间
2018.12.16-2019.01.13
(共5次课,每周日上课)
上午9:00-12:00;下午13:30-17:00
地点
北京市东城区纳福胡同13号北楼2层
(近地铁6号线、8号线南锣鼓巷站)
学费
2600元/人
(为保证上课质量,限15人)
报名咨询
添加“课程助手”微信报名
(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

电话 | 微信:18801468255
(在线时间:周一至周五8:30-17:30)
▼报名表在“阅读原文”处